蛋白質在我們體內,有60%左右是水分,而約20%是蛋白質。蛋白質有20種胺基酸,這些胺基酸經過複雜的組合形成筋肉、皮膚、頭髮、指甲、內臟器官還有免疫體等等,身體的大部分器官都是通過蛋白質才形成的,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當蛋白質偏低時,無論是對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來說,都有很大的影響。成年人的蛋白質偏低時,會出現機體免疫力下降、貧血、肌肉消瘦,嚴重時將產生水腫甚至大量胸水或者腹水等。未成年人的蛋白質偏低時,會出現營養不良、生長發育停滯、貧血、智力發育差、免疫調節能力弱等。減肥的人蛋白質偏低,會引起基礎代謝數量減少。基礎代謝數量如果減少,即使運動,脂肪也很難燃燒,從而減肥的效果也會變得很差。
一、蛋白質缺乏的原因:
蛋白質偏低首先要找到導致蛋白質偏低的原因,針對原因進行相應調整。
1. 肝臟的疾病,像慢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這一類疾病。肝功能異常、肝功能障礙導致的白蛋白的合成受阻,對於一般性的肝炎,還不至於白蛋白偏低,假如出現了白蛋白偏低,往往意味著是病情嚴重,在白蛋白低於25g/L時,就很輕易出現肝腹水了。
2、營養不良,胃腸消化障礙。一般蛋白質低主要還是營養不良導致的,跟個人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以及精神壓力都有一定的關係。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合成障礙,比如各種胃腸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胃炎、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腸道腫瘤等均可導致蛋白質偏低。
3、免疫功能低下、服用免疫抑制劑等,或者急性大失血,是燒傷、燙傷引起的蛋白丟失。
4、腎臟疾病,如腎病綜合症。蛋白質量底是腎病的典型症狀。長期蛋白流失不僅會導致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腎功能進一步損害會引起低蛋白血症。因此,腎病患者在蛋白質飲食上,必須堅持少量優質的原則。這樣既保證一樣的攝入,也避免攝入過多蛋白質而加重氮含量,加重腎臟的負擔。
5、腫瘤消耗大量消耗蛋白,像甲亢也可以引起蛋白質低,所有的腫瘤疾病都可以引起蛋白低。
二、蛋白質低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補充蛋白質
注意補充蛋白質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不能急於求成。所以不要短時間過量攝入蛋白質食物,給身體代謝帶來負擔。
1、從飲食中補充蛋白質
建議大家適當的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奶,奶酪,奶粉,肉類,禽類,蛋類,魚,蝦,貝類等動物的蛋白。另外配合加入大豆(黃豆)、黃豆,青豆,蠶豆、綠豆,黑豆及豆製品,豆腐,豆漿等含有大豆蛋白的食物。同時主食中添加黑米、蕎麥、燕麥、薏仁米等穀物類攝入增加蛋白攝入量。此外像芝麻、瓜子、核桃、 杏仁、松子等乾果類的蛋白質的含量均較高。注意補充優質蛋白質,其來源食物主要有蛋,奶,豆類物質為主,每天可喝250毫升牛奶,吃一個雞蛋。不建議蛋白質低的患者吃紅肉,可以多吃點白肉,魚肉,雞肉等。推薦吃深海魚,當中的蛋白質是非常優異的蛋白質,容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雞蛋也是一種物美價廉的蛋白質,性價比特別高。同時還應該要注意,做到飲食全面化,而且還應該做到營養均衡,不挑食,不偏食,避免單一的飲食。
2、補充乳清蛋白粉
一般針對運動愛好者或者健身人員,在運動前後補充適量蛋白質,對增肌效果顯著。尤其在運動後1小時,當肌肉充血,肌肉微微撕裂的時候喝上一杯乳清蛋白粉,可以有效補充蛋白質。
3、直接輸白蛋白
在臨床上如果有的人蛋白質特別低,尤其是白蛋白特別低的時候容易出現腹水,或者出現下肢水腫,這時候可以直接輸人血白蛋白。
三、特殊人群蛋白質低怎麼補充
1、孕婦蛋白質偏低
孕婦身體缺蛋白質會影響胎兒發育,會導致胎兒發育遲緩,影響大腦的發育。建議多吃雞蛋、牛奶和豆製品。雞蛋和牛奶容易消化,胺基酸齊全,且價格實惠,容易獲得。豆製品富含大豆蛋白,容易吸收。為提高食物蛋白質的高效營養價值,補充蛋白質的最佳方法,是將不同來源的動物、植物食品科學搭配食用,使其起到互補作用。
孕期孕婦對蛋白質的需求會隨著生產的來臨不斷增加,妊娠早、中、晚期每日蛋白質攝入量分別為70克、80克和85克,最多不超過90克,一般來說每天吃雞蛋一個(蛋白質約克),牛奶一袋(蛋白質克),瘦肉50克(蛋白質克)、魚100克(蛋白質19克)、豆製品100克(蛋白質15克)、糧食300~350克(蛋白質24~25克),蛋白質攝入總計達81克以上,且可保證2/3以上是優質蛋白質,就可以完全滿足母體和胎兒的需要。
蛋白質食物的增加往往會增加能量的攝入,一不小心就會導致增重。但孕期這個過程一定要注意體重的增重,一般整個孕期下來體重增重在10Kg左右是正常的增重,過於肥胖會導致妊娠三高等病症。所以孕期補充蛋白質食物,飲食避免太油膩,多添加優質蛋白,比如說雞蛋,牛奶,豆製品,魚,蝦類食物,增加適量的運動,保持正常的增重。
2、老年人蛋白質低
人體在衰老的過程中,蛋白質代謝以分解代謝為主,合成代謝速度逐漸減慢,身體內的蛋白質逐漸被消耗。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蛋白質含量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除非有意識地通過鍛鍊、飲食等方式保持在很高的水平,普通老年人身體蛋白質的含量大約只有青壯年時期的60%~70%。老年人雖然身體蛋白質含量減低,但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並沒有下降,反而因為身體對蛋白質的利用率下降,加上老年人胃腸功能下降,食物種類攝取得變少,需要調整或補充蛋白質,否則很容易出現蛋白質缺乏引起的營養不良。
若老年人缺乏蛋白質,輕度的則會感到疲倦、虛弱、抵抗力降低;若長期的缺乏蛋白質,則會出現體重減輕、肌肉萎縮、血壓低、貧血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浮腫、免疫功能低下、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尤其是在感染外傷時,如果蛋白質的供應不足,則會使老年人體內缺乏生長、更新、修復損傷細胞的原料,還會使內臟器功能衰退,導致傷口恢復緩慢,病程延長。
在肝腎功能是健康的前提下,老年人蛋白質攝入量一般是1.2g/kg,最高可以到1.5g/kg。如果肝腎功能比較差,需要營養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飲食調整。
對於飲食很正常,消化功能沒問題,也沒有低蛋白血症的老年人來說,首先推薦通過一日三餐補充蛋白質。一般給老年患者飲食建議是把每天所需的蛋白質分配到三餐中,這樣蛋白質的利用效果更好,對身體代謝負擔也不會太大。建議多選擇容易消化吸收的優質蛋白食物,比如雞蛋,牛奶,魚,蝦,和豆製品這些,對於乳糖不耐受的老人。可以用酸奶代替牛奶。適量搭配紅肉,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貧血。老年人主食不要不吃主食,主食不僅提供能量,也含有少量蛋白質,適當攝入主食,可以減少蛋白質的浪費。堅果不建議多吃,因為堅果並不是優質蛋白,而且堅果油脂含量還很高,如果日常吃了瓜子、核桃等堅果,做飯時就要菜裡少放油。
如果老人飲食有問題,比如動物性食物攝入特別少,身體患有低蛋白血症、肌少症等,可以考慮服用蛋白粉。乳清蛋白是優質蛋白的代名詞,其中含有人體每日必須胺基酸,且比例相當接近人體。市場上的蛋白粉主要有三種:大豆蛋白、乳清蛋白和混合成分,其中從牛奶提取的乳清蛋白作用更好一點,價格也高一點,低蛋白血症、手術恢復期、肌少症等患者都可以服用。
醫院有些患者需要輸白蛋白,這種方法主要是為了避免患者出現更嚴重的水腫,而不是說去直接補充蛋白質。
3、兒童蛋白質低
兒童缺少蛋白質,直接表現出來的症狀是情緒不穩定,易怒,而且孩子發育遲緩,比同齡的孩子看起來個子小,在病理上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症狀。
通常每個兒童均能從正常飲食中獲取足夠的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每天兩瓶牛奶,差不多就可獲得所需蛋白質的一半,再加上膳食中的攝入一定量的魚、肉、蛋或豆製品,就能滿足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只要保證兒童飲食不挑食,不偏食,正常飲食,一般是不會導致蛋白質低。
4、肥胖的人蛋白質低
很多肥胖的人一直恐懼肉食,認為多吃肉食會增加脂肪。其實不管是蛋白質,脂肪還是碳水化合物,這些都不是肥胖的真兇。真正讓我們肥胖的是我們攝入的總能量超標,體力消耗(運動)太少,導致身體肥胖。肥胖的人一味拒絕脂肪和肉食,多吃碳水食物,外界蛋白質越來越少,身體蛋白質不斷降低。身體基礎代謝和機能不斷受到影響,反而不利於減肥。所以減肥期間飲食必須滿足身體蛋白質的供應,一般每千克標準體重至少保證攝入0.8克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