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爺爺檔案:抗戰英雄毛哲將軍血灑紫金山

2021-02-16 抗戰史

點上圖,了解我們↑↑↑


感謝毛學彥先生授權本公眾號發表!本文原題名《我的爺爺》,現由抗戰史跡小編擬此標題。

祖父是誰?由於祖父去世的早,家裡也沒有他的照片,小時候只知道祖父叫毛哲。其他一無所知。連」哲」字怎麼寫都不知道。村裡許多見過祖父的老人都說我的相貌不像父親不像母親卻很像祖父。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電視上開始經常演抗日、國共內戰的電視電影。九十年代初湖南祁陽的冬天是很冷的,村裡人都說我家冬暖夏涼,而我父親又很和善也愛打牌,所以村裡很多人冬天都在我家(房子是祖父所建)烤火、打牌、看電視、聊天。祖父自然就成為了他們的話題。

圖表1毛哲故居(圍牆已倒塌)

就這樣,從祖母,父親和其他人的閒聊中漸漸知道了祖父畢業於黃埔軍校,是國民黨軍官,和日本鬼子在上海、南京打過仗,而且在南京打仗時負傷。

2001年時,家族開始第四次修家譜。此時父親當了村長,在四修家譜編撰委員會做事。我也快二十歲了,對民國歷史有了一些了解,也經常從網上查詢祖父的相關信息,可一無所獲。我記得很清楚,父親和最小的叔叔一起來到廣州花都姑媽家探親,而且帶上了家譜。從家譜上我第一次看到關於祖父的文字記載,祖父譜名叫毛常誠,印哲,字士明。中央軍校軍官訓練班第一期卒業,歷充參謀營大隊長、處長。現任(應該是1941年任職,因為三修族譜是民國三十年)第九戰區榮譽軍人管理處軍官大隊上校大隊長兼榮譽第一團付團長。

圖表2家譜中關於祖父任職經歷的記載

但是家譜上沒有記載祖父抗日的事情。而且家中此時也還沒有找到祖父的照片。諸多子孫後代都想看看祖父的遺照,看看他往日的風採。

從家譜上知道祖父畢業的學校後,我就開始從網上查找中央軍校軍官訓練班第一期的信息。網上有一些信息,但是都沒有太多有價值的線索,查找一度中斷。2005年初祖母去世,10月份父親去世。家族中兩個和祖父生活在一起最久的人去世了,知道祖父情況的人越來越少了。也許是上天的眷念,2006年突然有一次搜到福建省檔案館(以下簡稱福檔)保存有中央軍校軍官訓練班第一期的同學錄。我心情非常激動,因為很有可能祖父的照片就在該同學錄上,我馬上去電福檔讓他們代為查找。沒過幾分鐘,我再次去電,福檔工作人員說有祖父的照片。幾天後我收到福檔寄來的祖父照片,馬上洗了幾張出來,給叔叔和姑媽寄去。他們看到自己父親的照片後也很高興,很激動,都說已去世的叔叔和這張照片很像。還讓我繼續查找祖父的資料。

圖表3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官訓練班第一期同學錄上的照片

叔叔和姑媽讓我再接著找祖父的資料,我感到責任重大。也一直在網絡上繼續查找。

有一次我從網上搜到湖南省檔案館(以下簡稱湖檔)有第九戰區榮譽軍人管理處的檔案,而家譜記載祖父1941年就在這個部門任職,加之以前也經常聽祖母講祖父在第九戰區管傷兵(傷兵即榮譽軍人),我想很有可能湖檔的這份檔案裡有祖父的資料。我立馬聯繫在長沙上大學的熟人毛旭林,讓她代我去湖檔查找。當我收到她寄過來的快遞後,果然有祖父的資料。而且還有一張照片,很清晰。我父親和這張照片很像。

圖表4湖檔保存的毛哲檔案

圖表5湖南省檔案館保存的毛哲照片

至此家譜上記載的祖父的信息已全部找到。為了找到更多關於祖父的信息,加上有了這兩次查檔的經歷,我更加確定在成都、重慶、南京的檔案館應該也保存有祖父的檔案。我分別給3家檔案館去信、去電。非常幸運的是,成都、重慶2家省級的檔案館分別給我回信且寄來了資料。

圖表6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軍士營重機槍連通訊錄

圖表7四川省檔案館保存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軍士營重機槍連通訊錄

圖表8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官訓練班第一期同學通訊錄封面

圖表9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官訓練班第一期同學通訊錄

圖表10重慶檔案館保存的毛哲在國防部第四廳第三處任科長的檔案

收到重慶,成都兩家檔案館的資料雖然高興,但是檔案上又出現了很多我以前從沒有聽說的職務和任職的單位。四川檔案館記載有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資料,而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是參加過上海、南京抗日的。但是時間上又對不上,成都過來的檔案是1933年的,離上海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還有4年的時間。祖母說祖父參加過南京保衛戰,但沒有說部隊番號。到底祖父有沒有參加上海,南京的抗日戰爭呢?我需要查到更多的直接資料才能回答。

重慶檔案館保存的國防部四廳三處科長的檔案,我父親1985年寫給黃埔軍校同學會的信件裡有提及。這個應該是對的。

圖表11  毛哲任國防部第四廳第三處第六科上校科長

圖表12  1985年父親為給祖父平反伸冤寫給黃埔軍校同學會的信

圖表13武漢黃埔軍校同學會給父親的回信

圖表14  武漢黃埔軍校同學會給父親的回信

正當我為祖父參加抗日時的部隊番號一籌莫展時,我得到了黃麒冰老師的幫助,他給了我臺灣方面的聯繫電話。我接連幾天不停的撥打臺灣方面的電話,終於打通了,而且接電話的人員說有祖父的資料,讓我準備好相關的資料寄給他們。我把一切資料整理好之後寄給了臺灣。臺灣回信,且把祖父的資料也寄過來了,還有一張照片。

圖表15臺灣寄過來的祖父毛哲簡歷

看到這份臺灣記過來的簡歷後,原來祖父1926年就是湖南陸軍第四師騎兵團的少尉排長了,參加了北伐、中原大戰、江西「剿匪」,1927年考取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三分校第一期步科(即黃埔軍校六期長沙分校)。北伐時就是少校機槍連連長,機槍在當時應當是強火力武器了,機槍連是火力猛,戰力強的部隊,一般都是團或者師直屬部隊,而連長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後來唐生智反蔣失敗,第八軍番號被撤銷,部隊被桂系收編。後來又搞了編遣會議,祖父被降了2級從少校降到中尉,還有一段時間失業。

圖表16陸海空軍任館簿中毛哲的任官

後來進到教導總隊才慢慢升起來。簡歷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了祖父參加上海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時的部隊番號,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簡歷上記載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紫金山第二峰負傷,與祖母講的日本鬼子血洗南京(祖母原話)時左肺部與鎖骨處負傷一致,負傷處只有進口沒有出口,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彈片沒有取出。祖父因患肺病去世,應該也是負傷所致。

南京保衛戰期間祖父任教導總隊二旅三團三營營長,團長李西開後來的回憶文章說三營營長是盧禹鼎。後來很多的報導,都引用李西開的回憶文章。顯然有誤。

據查在南京紫金山第二峰還擊斃日軍第9師團第35聯隊第3大隊大隊長菅原梅吉少佐。

圖表17菅原梅吉少佐(圖片來自網絡)

問題又來了,12日負傷了,13日就是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祖父是怎麼從南京脫險的呢?

圖表18毛哲從南京脫險的記載

圖表19毛哲從南京脫險的記載

圖表20毛哲從南京脫險的記載

南京保衛戰戰跡尋研團副團長張育松老師專門為此做了考證。以下是張育松老師的考證:

教導總隊,第一、三、五團為仿德國陸軍的十六連編制。教導總隊作為主力部隊參加京滬會戰,損失甚大。據第一旅旅長周振強少將回憶:國民黨軍隊從上海撤退後,我率教導總隊一部撤回南京,繼續參加保衞南京的戰閗。(注一)從12月7日湯水鎭接敵至12月12日夜突圍、撤退期間,第三旅副旅長雷震、第一團團長秦士銓、第二團團長謝承瑞(後追授少將軍銜)以下等約7000餘官兵以身殉職。

根據時任第三團團長李西開上校的回憶:(第三)團以孫仲獻之第二營為右翼隊,佔領陵園新村至中山陵東南高地陣地,右輿第一旅第一團聨系;以鄒蔚華之第一營為左翼隊,佔領中山陵東側一帶地區,包括霊谷寺至老虎洞南端陣地,左輿第三旅第五團聨系;以盧禹鼎之第三營為預備隊,在呉王墳、明孝陵東側一帶地區佔領陣地。(注二)根據新發現的毛哲上校的履歴,顯然李西開將軍的回憶有誤。

毛哲上校是如何從南京脫離険境的呢?其履歴和歴史資料也有記載。1937年12月12日,毛哲上校在紫金山第二峰負傷。理論上應當送後方翳院翳治,確實也如此。根據史料,《世界紅卍字會八卦洲分會就運送軍民過江輿掩埋屍體事致中華總會函》(1945年12月20日)記載:於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傳聞南京危急,入夜國軍官兵由下関、燕子磯一帶,渡江來洲;十三日則見大批軍官、士兵及警察,身配武裝,抱木浮水前來,(劉)藍田等當即分別接待收容。。。經七晝夜,方慶全數運渡完畢。二十日,又來官兵三十二人,即於是夜船渡過江,護送公路之北,安然西往。。。共計官兵三萬七千餘人,內有高級將官中央教導隊毛哲、七十四軍副官長楊建昭,及唐生皖,尚有傷兵二十三名留會治療,愈後分別資遣。(注三)

筆者推測,12日收治毛哲上校的翳院是鼓樓翳院(教會翳院)而不是軍方翳院。毛哲上校住翳院治療直到20日,才又尋隙夥同三十二人渡江到逹八卦洲。因為人數較少,又出乎意料;因此,紅卍字會八卦洲分會的劉藍田會長對此印象深刻,記住了其中幾名軍官的姓名。

(注一)周振強:《教導總隊在南京保衞戰中》,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南京保衞戰》編審組編,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66頁

(注二)李西開:《紫金山戰閗》,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南京保衞戰》編審組編,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70頁

(注三)《世界紅卍字會八卦洲分會就運送軍民過江輿掩埋屍體事致中華總會函》(1945年12月20日)張憲文、呂晶編《南京大屠殺史料精選》(中方史料)轉引自中國第二歴史檔案館檔案號:二五七/368

簡歷上還記在祖父在軍委會幹訓團受訓,這個湖檔也保存有相關的資料:

至此我對祖父算是有所了解了。祖父是一個軍人,一個當國家被侵略時奮起抵抗血灑紫金山的軍人。他是一個英雄!

附毛哲簡歷:

毛哲字士明,士民(1905—1957),家譜記載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農曆九月十二日生,大陸檔案記載是民前四年(1908年)8月3日生,臺灣資料記載是民前5年(1907年)9月11日生。

湖南祁陽大忠橋白鶴洞人,幼年在陽明山讀過私塾,後入祁陽縣立小學,零陵萍洲中學學習。

1926年1月1日至1927年2月25日任湖南陸軍第四師(26年6月前師長為唐生智,後師長為劉興,祁陽人)騎兵團第五連少尉排長,期間參加北伐兩湖之役。

1927年1月至1927年12月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三分校(校長石醉六)第一期步科(即黃埔軍校六期長沙分校)學習。

1927年2月25日至1928年1月10日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唐生智)士官教導團機槍連中尉排長。

1928年1月10日至1928年5月1日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唐生智)士官教導團機槍連上尉連長。

1928年5月1日至1929年4月20日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路總指揮部(總指揮李品仙)少校參謀,期間參加北伐河南河北之役。

1929年4月20日1929年11月25日任陸軍五十一師(師長龔浩)第七團少校團附兼機槍連連長,期間參加中原大戰洛陽河南之役。

1930年5月1日至1933年7月1日任陸軍第五十三師(師長李蘊珩,湖南寧遠人)輜重營第二連中尉連長,期間參加江西「剿匪」之役。

1932年11月至1933年7月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官訓練班(主任桂永清,後任海軍司令)第一期第三隊學習。

1933年7月1日至1935年1月18日隨軍官訓練班班主任桂永清入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軍士營第四連即重機槍連中尉排長。

1935年1月18日至1937年8月16日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三團(團長李西開)十二連上尉連長,期間參加上海淞滬抗戰。

1937年8月16日至1938年1月1日升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三團(團長李西開)三營少校營長,期間參加南京保衛戰且1937年12月12日在南紫金第二峰負傷。

1938年1月1日至1938年5月12日任教導總隊第四團一營少校營長。

1938年8月12日至1939年5月1日任第十一補充兵訓練處少校處員。

1939年5月1日至1939年7月30任衡郴師管區第一榮譽大隊少校大隊長。

1939年8月1日至1940年5月1日任第九戰區傷兵管理處(中將處長趙凌霄)第十分處中校副處長。

1940年10月10日至1942年1月23日任第九戰區榮譽軍人管理處(中將處長趙凌霄)第一團中校團附。

1943年4月9日任軍政部點驗委員會第九分會中校助理員。

1945年3月5日至1945年4月15日在軍委會幹部訓練團軍官總隊第一大隊第四中隊中校副隊長。

1946年9月任國防部第四廳第三處中校參謀。

1947年5月3日任國防部第四廳第三處第八科上校參謀。

1948年任國防部第四廳第三處第六科上校科長。

1949年任國防部第四廳第三處少將副處長(根據我外祖父口述,在南京解放前期時升了一級)。

1950年在成都遣散後回老家。

1954年在鎮壓反革命運動中被打成反革命,判8年在嶽陽服刑。

1957年農曆6月初入獄3年後因病釋放回家,5天後懸梁去世。

感謝對我查資料提供過幫助的湖南,福建,四川,重慶檔案館,以及毛旭林,黃麒冰老師,網友鄔先生,張育松老師!特別感謝臺灣方面的幫助!

             

這是一個草根團隊,以自媒體為平臺開展活動。

口號:「發掘抗戰史跡、弘揚民族精神。」

宗旨:

一、幫助抗戰將士(不管健在或過世)及其後人尋親;

二、接收稿件宣傳抗戰前輩的英勇史跡;

三、共同研討抗戰史。

性質:公益,不收費、不付費。

我們以微信公眾號「抗戰史跡」為主平臺,另外自有同名網站、入駐「一點資訊」,並與多個網站和公眾號合作。團隊運營人員8人,專家顧問5人。整個團隊由民革黨員、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抗戰歷史愛好者、黃埔軍校抗戰老兵後人等等組成,並擁有聯繫各地誌願者及公益組織的資源。

聯繫方式:

電子郵箱:bj@kzsjcn.com

小編微信:zhiangl

網站:www.kzsjcn.com

相關焦點

  • 兩男子在南京紫金山抗戰碉堡前穿日軍制服合影,警方介入
    兩男子在南京紫金山抗戰碉堡前穿日軍制服合影,警方介入 胡玉梅 陶維洲/現代快報 2018-02-22 10:09
  • 【鉤沉】一代英雄劉琨 —— 枕戈待旦,血灑廊坊!
    弘瑞通達—讓農村擁有城市生活日前,在市圖書館,「書香廊坊」讀書會·廊坊文化沙龍系列活動第十講開講,市詩詞協會副會長劉宗群以《一代英雄劉琨——枕戈待旦 血灑廊坊》,吸引了全市文化戰線的眾多作家、學者及文學愛好者廣泛參與。
  • 抗戰家書——軍人當有大情大愛
    抗戰家書,則更多了炮火硝煙味、豪邁家國情。立於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的時間坐標點,再次展讀一封封抗戰家書,吉鴻昌、趙一曼、左權、彭雪楓、張自忠……時間讓書頁泛黃,卻掩不住力透紙背的炮火和苦難、思念和牽掛,更抹不掉英雄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雖死猶生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敵、甘於犧牲的英雄氣概。青山有幸埋忠骨,太行浩氣傳千秋。
  • 英雄的事業不朽,和平的光芒永在
    重溫佟麟閣將軍在「七七」盧溝橋事變時的慷慨陳詞,仍然振聾發聵、壯懷激烈。從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到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一段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情懷。  戰爭硝煙早已逝去,悲壯歷史卻有著史詩般的迴響。  時序進入秋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各項活動漸入高潮。
  • 何文鼎將軍抗戰紀事
    抗戰爆發後,第52師投入凇滬戰場,與裝備精良的日軍作戰時損失慘重,撤退到安徽寧國後,撤銷番號。何文鼎率編餘軍官赴武漢向軍政部報到後,被派任為西安警備司令,住保吉巷。何文鼎將軍的夫人周醒鐸與兒子在西安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寇開始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不到一年就逼近陝西潼關。
  • 習近平講抗戰故事:英雄母親將丈夫孩子送上前線
    抗戰英雄令人景仰、抗戰精神永放光芒,抗戰歷史不能遺忘、正義需要力量伸張、和平需要實力維護,才是我們大閱兵的主旋律。歪曲大閱兵的意義與歪曲抗戰歷史的人,同流合汙、臭味相投,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好戰意識殘餘。在習近平同志關於抗戰的系列講話中,給「學習中國」小編感受最深的也是那些氣壯山河的抗戰故事和光芒萬丈的抗戰精神。
  • 兩精日南京紫金山留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怒了!
    #我們是官微#,請大家和我們一起回到80年前,去了解在南京紫金山發生的血與火的悲壯故事!2月20日晚,網友「上帝之鷹_5zn」在微博發帖稱:又見身著日本軍服的小丑跳梁,這次拍攝地點是南京的紫金山,在那裡拍這個意味著什麼,我就不說了,可憐抗日先烈的英靈,被某些不孝的兒孫無情踐踏。
  • 重樹「抗戰忠魂紀念碑」:從抗戰名將講起
    ……銘曰:  長白峨峨兮,諸君之骨,松花湯湯兮,諸君之血,血凝碧兮骨化鐵,萬歲千秋兮魂不滅。暫居此兮終當復活,震霹靂而揚威靈兮,鑄金甌於無缺。」  碑文由一位老石工秘密鐫刻。在公墓落成典禮的前一天深夜,由上校副官董麟文和鍾雋榮指揮士兵將墓志銘深埋於公墓西側1丈遠5尺多深的地下。  這一埋就是80年!
  • 我們家是一部抗戰濃縮史
    4月24日,孫大強在自家的牛排館裡與記者聊起自己的爺爺和外公,一臉的自豪。  孫大強確實應該自豪,因為他的爺爺是血戰臺兒莊的抗日名將孫連仲,而他的外公,則是「七七事變」中的抗日名將宋哲元。孫、宋兩家的歷史,就是一部濃縮版的抗戰史。  孫連仲來到臺灣後,逐漸遠離軍界、政界,而他的兒孫們,也無一人從政從軍,他們遵循先輩教導,「學一門技術,用實業報國」。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血戰
    老兵檔案姓名:李聖言年齡:103歲原籍貫:四川簡陽經歷:原國民革命軍第25軍140師839團2營5連,曾參與臺兒莊戰役中的禹王山戰鬥,後參與蘇北遊擊戰,抗戰中一直堅守一線作戰,全身多處負傷。2020年12月1日離世。
  • 吉懷康‖西充八百壯士與川軍血灑衢州鑄忠魂
    當年10月,856名西充熱血男兒肩扛「為民先鋒」「抗戰到底」兩面旗幟,告別親人,開赴抗日前線。他們衝鋒陷陣,英勇殺敵,為保衛祖國大好河山拋頭顱灑熱血,立下汗馬功勞,史稱「西充八百壯士」。西充八百壯士中的絕大多數人後來都戰死沙場,以身殉國,倖存下來並返回西充的壯士,只有李宏毅一人。垂暮之年,李宏毅把自己與西充八百壯士的抗戰經歷寫成《徵途札記》一書。
  • 遠徵猶聞戰鼓聲——抗戰忠良之後諸暨團聚記
    歷史將會記住這樣一個到場者無不聳然動容的場景: 幾十個白髮蒼蒼的忠良之後齊刷刷站立、眼含熱淚望著大屏幕上播放抗戰歷史影像大聲同唱抗戰時期軍歌《不死的中國》的情景,當然,歷史更不會忘記:七十多年前,這群老人的直系先人,中國抗戰史上大名鼎鼎、居功至偉、縱橫捭闔甚至血灑疆場的忠勇將領,他們是: 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衛立煌上將嫡孫衛智先生
  • 淞滬抗戰英雄——上官志標
    一寸山河一寸血  其年日軍佔領上海租界。上官志標與壯士們一起被敵寇所俘,受到敵寇和汪逆偽政權的殘酷迫害和利誘威脅,但上官志標始終不肯屈服,表現了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寧死不屈的高風亮節。上官志標發出了「寧為雄獅三日,不作綿羊百年」的豪言壯語。其後上官志標被移禁寶山月鋪,輾轉流徙南京,致使舊傷復發,生命垂危。
  • 血戰紫金山:教導總隊死守國土至最後一人
    作者|霄鵬,中國近現代軍事史、抗戰史研究學者,網易歷史頻道專欄作者。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謝絕轉載。2018年春節,當人們沉浸在歡樂之中時,卻有一件事引起全民公憤。2月19日,兩名男子身著侵華日軍軍服,手持軍刀和帶刺刀的步槍,在南京紫金山抗戰碉堡遺址前擺拍合影,褻瀆抗日英烈,挑戰正義良知。
  • 英雄化蝶 魂歸清華——中國化學兵之父李忍濤傳奇
    2020年4月25日,在全球「抗疫」的背景下,「第五屆清華史料和名人檔案捐贈精品展」在「雲」端開幕。在展出的眾多珍貴資料中,有一件1926年清華學校畢業證書引起了極大關注。這是一套完整的用中英文分寫、同屬一人的畢業證書,證書主人叫「李忍濤」。
  • 品讀抗戰家書 砥礪強軍徵程
    這是新四軍某部連長程雄1940年犧牲前寫給父母的訣別信……近日,戰略支援部隊某連結合抗戰勝利75周年,將抗戰家書作為引導官兵樹立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的「活教材」,紮實開展革命傳統教育。10餘封感人至深的抗戰家書,見證著抗日將士血灑疆場、英勇報國的革命氣節,有效激發官兵精武強能昂揚鬥志。言猶在耳,嘆斯人已逝。無覓青山,惟風骨永存!
  • 十位高級軍官陣亡,血灑抗美援朝戰場,盡顯我軍氣節,他們是誰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之中,中國也是付出了血的代表,毛主席的親生兒子岸英就在這裡隕落,在這裡更有著無數的中國將士在異地長眠,那麼抗美援朝究竟有多麼慘烈呢?據說有十位高級指揮官在這裡血灑疆場,他們分別是誰呢?
  • 抗日名將楊靖宇將軍雕塑在吉林磐石落成
    9月18日,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主要負責人楊靖宇將軍雕塑在吉林省磐石市東山公園正式落成,當地政府官員、抗聯後代、社會民眾等各界人士參加了相關紀念活動。磐石市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地處松遼平原向長白山脈的過渡地帶,是中國的革命老區。
  • 教育之光|師生參觀抗戰木刻創作展 ,上好愛國主義教育第一課
    愛國主義是教育的必修課,讓愛國主義教育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越秀區圖書館邀請越秀區部分師生代表參觀廣州美術學院、越秀區政府共同舉辦的「星火燎原——抗戰時期木刻創作展」,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取得了良好的活動效果。
  • 抗疫英雄、退役將軍見證成都石室天府附小入隊儀式
    入隊儀式現場。在孩子們的重要時刻,石室天府附小邀請了張建華等10位解放軍退役將軍和受到表彰的陳康等抗擊新冠肺炎的英雄,一起參加入隊儀式。 儀式上,初中少先隊員從將軍們手裡接過紅領巾,走到新隊員面前,為他們佩授紅領巾,新老隊員互敬隊禮,初中少先隊員還向新隊員們送上了擁抱和鼓勵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