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餐飲是一個靠體驗驅動,靠復購支撐的行業,絕大多數門店依靠老顧客,消費佔比可能達到40%以上,現在流量越來越貴,留客往往比引流更能拉動門店消費增長。
「明明我的菜品分量比別人多,味道也不差,為什麼別人的生意卻總比我好」,很多餐飲老闆都被這個問題困惑,絕大多數餐飲人重視餐廳環境、產品口味、服務流程等,卻往往忽略了菜單的重要性。
而事實是,最能體現一家餐廳是否用心的,就是菜單的設計。菜單經過精心規劃,幫助消費者做出選擇,又快又好的點齊一桌菜,就能直接提高餐廳的營業額。
No.1
產品結構很重要
很多餐飲老闆恨不得把會做的菜,全部丟到小小的一張紙上去,產品越來越多,分類越來越細,圖片越來越小,反而發現顧客少了,生意差了。通過我們收集到的菜單中,絕大多數會讓人看不下去,不知道點什麼,沒有重點,或樣樣都是重點。
菜單設計的第一個重點,
產品結構一定要清晰!
1、分類明確,搭配合理——葷菜、素菜、湯羹、涼菜、酒水、小吃等科學分布,一目了然;
2、爆品突出,主次分明——門店爆品一定放在最搶眼的位置;
3、瘦身減法,提升效率——菜品越多,點菜難度越大,用餐時間越長,翻臺率和體驗感也會下降,通過對產品的銷售額、毛利率、吸引力等多方因素進行刪減,切不可盲目。
No.2
菜品圖片夠吸引
在菜單裡添加圖片,往往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而圖片質量的好壞,也影響著消費者的決策。這裡不是說每個產品都要加上圖片,反而會弄巧成拙,沒有重點。
產品圖片需要專業攝影師拍攝,修圖,才能放入菜單。圖片越生動形象,顏色越鮮豔,越能刺激人的感官,大家都知道「所見即所得」的道理。年輕消費群體普遍信奉顏值至上,吃之前先拍照發朋友圈,如果你的產品不能激起年輕消費者的興趣,也就失去了免費的傳播途徑。
No.3
金三角定律
消費者拿到一份菜單,會下意識先看中間,然後滑向右上區,最後再看左上區,這就是一份菜單的「金三角」區域。
通常這三處,會放置利潤率最高的菜品,利用色彩、留白、單獨介紹等手段,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No.4
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1、菜品名字—— 既要獨特,也應通俗易懂,花樣百出的菜品名字設計,也應該基於為消費者提供餐飲服務的本質。例如:「擺渡人」、「河面下的少年」等文藝風格卻莫名其妙的產品名,讓人如何點單?真正好的產品名應該有趣又易懂,例如:糖醋裡脊改成「戀愛的裡脊」、家常鍋巴改成「鍋巴的新裝」等。
2、菜品字體—— 字體選擇要根據品類和顧客群體綜合考慮,最好使用比較常規,一眼能夠識別的字體,顧客看的舒服,這比一切個性都要重要。
3、菜品標註—— 有些分量大的菜品應該標註大份、中份、小份或者適合幾人食用,除此之外,還有辣度標註,新品標註,店長推薦等,站在消費者角度去考慮每一個細節,也能最大可能較少後期點單的麻煩。
4、菜單配色——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風格,菜單要和品牌主色調保持一致。如果色彩豐富的菜品放到色彩鮮豔的背景上,菜品勢必會大打折扣。
5、慎用電子菜單—— 電子菜單有很多優點:便利、時髦、靈活、省錢等,但它永遠比不上紙質菜單帶來的感官體驗,缺乏紙質菜單的儀式感和視覺衝擊力。
小結:
菜單不是簡單的產品結構,而是包含了品牌名、品類名、Slogan、招牌菜、品牌文化、品牌視覺的系列工程,不是單單某一個或兩個人能夠完成的,而應該綜合創始人、總廚、品牌方等一個團隊來完成。不能單純的模仿、抄襲別人的成品,應該從品牌基因出發,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菜單。
最後要提醒餐飲人的是:
從戰略上重視菜單的地位,從用戶思維出發,
依靠好看、好用兩個標準,
打造一個「能聚客,會賺錢」的好菜單。
同時,
還需保證菜品的高質量,
切勿做花拳繡腿,表面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