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同傳卻是真人翻譯?科大訊飛:這叫人機耦合

2020-12-16 愛範兒

這年頭,無論什麼技術總喜歡跟「人工智慧」(以下簡稱 AI)扯上關係,但如果技術不過關,「人工智慧」變成依賴「人工」的假 AI,就不厚道了。

今天被揭穿「假 AI」面目的,是以語音識別技術著稱的科大訊飛——就是老羅在錘子手機發布會上每次必感謝的合作方之一。出問題的不是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而是他們這幾年大力鼓吹的翻譯技術。

AI 翻譯:「人工智慧」還是「人造智能」?

一名王姓譯員在知乎上爆料,9 月 20 日他參與了一場國際會議的同傳傳譯,現場採用了科大訊飛的產品「訊飛聽見」。表面上看,這款產品的作用是將同傳的語音轉成文字輸出,但他在翻譯過程中發現,科大訊飛似乎將同傳們的翻譯功勞,安在了自家的產品身上。

王譯員提出了 2 個疑點:

首先,現場的大屏幕左右兩邊分別顯示譯文和機器識別的原文,但譯文與原文有多處不對應,顯然譯文是來自譯員的翻譯,再由「訊飛聽見」轉換成文字,然而屏幕上「訊飛聽見」的字樣很容易讓聽眾誤會這是科大訊飛 AI 同傳的勞動成果。

其次,當天的會議在「知領」官網進行了直播,並號稱使用了「科大訊飛智能語音技術,實現了國際高端會議的中英文頻道切換、智能翻譯和自動語音播報。」但實際上所謂的「AI 同傳」,只是照著譯員們翻譯出來的文本在朗讀而已。

從現場拍攝到的視頻來看,科大訊飛的「AI 同傳」確實只是起到「複讀機」的作用,比如用詞與譯員完全相同,人類譯員的用詞被機器錯誤識別後,「AI 同傳」也跟著出錯等。明明用的是人工同傳,卻說成是自家技術的功勞,科大訊飛的做法自然引發巨大爭議。

除了一邊倒地怒批科大訊飛弄虛作假外,當然也少不了「疑似水軍」的洗地,只不過這位哥們兒可能太著急,或者對東家信仰過高,連小號都忘了切換,頂著「科大訊飛軟體開發」的名號就怒懟王譯員:「訊飛的同傳在我們的年會,重要會議上都會出現,我現場體驗過很多次,造假根本不可能,倒是博主發這個文章是居心否測吧!」

還有一種聲音也值得注意,有不少人認為,隨著 AI 翻譯技術的發展,以翻譯為生的譯員們感受到了威脅,因此才會對新技術如此牴觸。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畢竟自打 AI 的概念火了之後,「AI 讓 XX 失業」的話題屢屢被提及,機器也確實已經取代了不少原本需要人力的崗位,但鑑於語言的複雜性,尤其是中英文的巨大差異,由機器進行的文字翻譯尚且漏洞百出,要在要求苛刻的同傳領域威脅到人類的飯碗,這種擔憂恐怕為時過早。

你可能會反駁:胡說!你看 XX 公司、XX 公司的 AI 翻譯,早就能 hold 住各種會議的中英翻譯了。

我們確實經常看到在一些會議上出現某些公司 AI 翻譯產品,能夠將嘉賓的現場演講轉化成中英文雙語字幕輸出,並且準確率相當高。我們不能(儘管我們很想說)說這全是作秀,但確實有不少水分,此前就有譯員爆料過被安排在會議上以機器的名義作同傳。

▲ 圖片來自:網絡

去年騰訊 AI 同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翻車」的事,大家可能還有印象,其實與其說是「翻車」,倒不如說是這些所謂的 AI 翻譯、AI 同傳的真實水平更準確。

▲ 騰訊 AI 翻譯在博鰲亞洲論壇的「車禍」現場 圖片來自:微博

所以說,AI 有朝一日能勝任翻譯的工作,這是有可能的,但絕不是現在。

科大訊飛回應:我沒有,我不是,別瞎說啊

今天下午,科大訊飛對「同傳造假」一事作出回應,強調自己從來沒提過「AI 同傳」的概念,並提出了一個新詞:「人機耦合」,說這才是未來的發展之道,當天的會議也是這麼做的。

必須承認,科大訊飛確實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自己用的是「AI 翻譯」,只是現場及網絡直播的各種設置,容易地讓聽眾產生錯覺,這到底是打擦邊球,還是工作不嚴謹所致,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而科大訊飛的領導江總對 AI 財經社回應稱,本次會議科大訊飛僅提供語音識別技術,直接轉寫譯員翻譯結果,造成同傳譯員誤解,「我們認為僅僅是對會議服務方面的分工溝通了解不清。」

那「人機耦合」又是什麼?根據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去年一次演講中的解釋,應該是由機器幫助人類完成絕大部分工作,人類扮演輔助角色。

不過,在這次會議的同傳中,明明人類譯員完成了大部分翻譯工作,訊飛的機器人只是作了一個語音到文字的轉化,還多此一舉地念一遍而已,這又作何解釋呢?可能是為了重新定義「人機耦合」吧。

相關焦點

  • AI 同傳翻車,實際上卻是人類的恐懼 - 科大訊飛,AI,人工智慧,翻譯...
    這看起來只是科大訊飛,AI同傳行業自己的事,但放大來看,這就是AI在具體職業上不斷取代人類,人類不斷反抗的一個小片段。這樣的小片段,未來同樣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AI同傳的確「不太行」19號當天的主會場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演講中還特別提到了訊飛機器翻譯人機耦合的模式:9月17日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當天,十幾個發言嘉賓中有三位嘉賓的演講用的是人機耦合(的機器翻譯模式),大屏幕只顯示一種語言,剩下的嘉賓演講採用的是完全機器自動的轉寫,沒有人工參與。
  • 科大訊飛陷AI同傳造假疑雲:機器翻譯還有多遠?
    9月20日,一位同傳譯員在知乎上發文稱,在上海的一場會議中,訊飛的翻譯其實為人工同傳,並非機器智能翻譯,並且譯文由機器進行朗讀。這容易讓觀眾產生「都是人工智慧翻譯」的錯覺,而忽略背後同傳譯員們的勞動成果。對此,9月21日,科大訊飛的回覆是,「科大訊飛從來沒有把同傳翻譯包裝成機器翻譯。」
  • 科大訊飛AI同傳造假?你以為是機器在同傳,其實是人工……
    ,科大訊飛卻陷入了「AI同傳造假」的風波。這容易讓觀眾產生「都是人工智慧翻譯」的錯覺,而忽略背後同傳譯員們的勞動成果。對此,9月21日,科大訊飛的回覆是,「科大訊飛從來沒有把同傳翻譯包裝成機器翻譯。」在語音領域,科大訊飛表示,希望通過語音轉寫和翻譯技術幫助同傳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失誤,形成人機耦合的同傳新模式,並不是去替代同聲傳譯。而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不同場合均表示,人機協同、人工智慧+行業,才是未來人工智慧最有希望做成的。
  • 被Diss造假,科大訊飛說從未提出過「AI同傳」概念
    這件事情隨即引發了微博上不少同傳從業者的討論和眾多媒體報導。科大訊飛董秘江濤對記者回應稱,「訊飛從沒講過AI同傳的概念,始終強調是人機耦合的模式。」隨後,科大訊飛官方也給出了解釋:但是在這次事件中,科大訊飛的做法確實引起了誤解,事件還存在多處爭議,例如科大訊飛是否有意混淆AI同傳與人工同傳,科大訊飛的人機耦合具體如何操作?我們先來回顧下Bell Wang描述的事情經過。
  • 科大訊飛陷AI同傳造假疑雲:機器朗讀到翻譯還有多遠?
    9月20日,一位同傳譯員在知乎上發文稱,在上海的一場會議中,訊飛的翻譯其實為人工同傳,並非機器智能翻譯,並且譯文由機器進行朗讀。   這容易讓觀眾產生「都是人工智慧翻譯」的錯覺,而忽略背後同傳譯員們的勞動成果。對此,9月21日,科大訊飛的回覆是,「科大訊飛從來沒有把同傳翻譯包裝成機器翻譯。」
  • 科大訊飛回應AI同傳翻譯造假:顯示「訊飛聽見」logo並無問題
    日前,有同聲傳譯員在知乎爆料稱,在近期舉辦的一場國際會議上,科大訊飛的AI同聲傳譯其實是「復讀」人工翻譯的結果,而且「復讀」並不準確,錯誤頻出。同時,大屏幕上還打上「訊飛聽見」的 Logo。
  • 人工翻譯冒充AI同傳?科大訊飛:只是轉寫上屏服務
    科大訊飛董秘江濤向中證君(ID:xhszzb)回應稱,科大訊飛從沒講過AI同傳的概念,始終強調是人機耦合模式。目前人工智慧無法替代同傳,只是幫助同傳提升效率,這裡有一些誤會。公司隨後表示,在該次會議上,科大訊飛提供的只是會議轉寫上屏服務。  人類冒充AI?
  • 科大訊飛回應同傳翻譯造假:顯示訊飛聽見沒問題
    日前,有同聲傳譯員在知乎爆料稱,在近期舉辦的一場國際會議上,科大訊飛的AI同聲傳譯其實是「復讀」人工翻譯的結果,而且「復讀」並不準確,錯誤頻出。同時,大屏幕上還打上「訊飛聽見」的 Logo。對此,科大訊飛對媒體發出了《關於所謂的「同傳造假」,我們有話要說》的聲明。科大訊飛表示,目前翻譯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是沒有任何人工參與的全自動翻譯;第二種是翻譯人員提供翻譯結果,訊飛提供語音轉寫,二者「人機耦合」。
  • 科大訊飛陷AI同傳造假疑雲:從機器朗讀到機器翻譯還有多遠?
    這容易讓觀眾產生「都是人工智慧翻譯」的錯覺,而忽略背後同傳譯員們的勞動成果。對此,9月21日,科大訊飛的回覆是,「科大訊飛從來沒有把同傳翻譯包裝成機器翻譯。」  9月21日,科大訊飛董秘、高級副總裁江濤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說道:「儘管機器翻譯獲得發展,明年能達到英語專業8級的水平,但依然沒辦法代替同傳。
  • 科大訊飛翻譯造假背後:人機對戰AI正確率僅1/3,想替代人工還早
    21日,科大訊飛回應稱,從未講過AI同傳的概念,會議上使用的「訊飛聽見」現場同傳翻譯,翻譯部分是由人類同傳人員現場完成的。24日深夜,Bell Wang更新文章稱,科大訊飛消費者BG副總裁、聽見科技總經理王瑋與他進行了電話溝通,他表示認可「訊飛沒有主動造假的行為」。
  • AI語音翻譯造假?科大訊飛董事長回應AI語音翻譯三大質疑
    人民網記者第一時間專訪了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劉慶峰強調,應會議主辦方要求,科大訊飛在現場使用的是「同傳語音轉寫」,而非AI語音翻譯,當天會議服務分工溝通不清造成了誤解;AI語音翻譯的人機耦合新模式,可幫同傳提高效率、減少失誤,也並非要完全替代同聲傳譯人員。
  • 科大訊飛被指同傳造假 官方回應:人機耦合才是發展之道
    9月20日晚,一位ID為「Bell Wang」的網友在知乎發文,指責科大訊飛在大型會議上暗中使用人工翻譯,製造「AI同傳」的假象。與Bell Wang搭檔的女傳譯員先將嘉賓演講內容譯成中文,朗讀出來,訊飛的語音識別系統再將傳譯員的語音轉換為文字,傳到屏幕上。Bell Wang指出,大會譯文中出現了「就是……那是……」等人類傳譯員使用的口頭語,機器還將女譯員說的「步態」,識別成了「不太」,如果是機器直接翻譯,不可能出現這類語誤。
  • 科大訊飛「同傳風波」背後:思考、應變等AI翻譯弱勢短期內難解決
    翻譯機暫時還不能幫助譯員當Bell Wang爆出科大訊飛翻譯機「引用」了譯員的翻譯成果之後,科大訊飛對此的解釋是「人機耦合」,科大訊飛機器翻譯產品經理劉晨璇向媒體表示,「人機耦合」可以降低譯員工作者工作強度、賦能翻譯人員。但是,記者採訪的幾位同傳譯員都表示,基本上不會接收翻譯機給出的信息。
  •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迴應AI語音翻譯三大質疑
    劉慶峰強調,應會議主辦方要求,科大訊飛在現場使用的是「同傳語音轉寫」,而非AI語音翻譯,當天會議服務分工溝通不清造成了誤解;AI語音翻譯的人機耦合新模式,可幫同傳提高效率、減少失誤,也並非要完全替代同聲傳譯人員。
  • 訊飛AI同傳被指造假:用人工翻譯代替AI!網友:官方打臉最為致命
    今天,根據公眾號量子位的報導稱,日前舉行的2018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上使用的「訊飛聽見」現場同傳翻譯,翻譯部分是由人類同傳譯員現場完成,訊飛AI同傳涉嫌剽竊和造假。這一下可就掉得底兒大了,「人工智慧」剽竊「人工」的成果,還真是「真·人工(翻譯)智能(語音識別)」呢。
  • 開盤跌逾6%,27萬股東失血40億,科大訊飛靠「人機耦合」還能留住...
    9月25日,科大訊飛開盤後大跌6.2%,按總股本20.93億股算,27.33萬股東已失血40億元。中秋假期期間,一場關於科大訊飛的爭論迅速發酵,事件源於一位翻譯員的爆料。
  • 同傳譯員實錘:訊飛AI同傳造假,用人類翻譯冒充AI
    圖/Foter  同傳議員Bell在知乎上透露,昨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IEID高端裝備技術與產業分會上,訊飛AI的同傳翻譯盜用了Bell等兩位人類同傳譯員的勞動成果。  科大訊飛(002230,股吧)方面表示,從沒講過AI同傳的概念,始終強調是人機耦合的模式,並稱人機耦合才是未來發展之道。
  • 科大訊飛陷翻譯造假 機器翻譯還有多遠?
    這容易讓觀眾產生「都是人工智慧翻譯」的錯覺,而忽略背後同傳譯員們的勞動成果。對此,9月21日,科大訊飛的回覆是,「科大訊飛從來沒有把同傳翻譯包裝成機器翻譯。」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識別同傳的譯文在業內屬於普遍的做法,不少公司以此進行誇大宣傳。人工還是智能?談及人工智慧時代,機器能否代替人工是關注焦點。在語音領域,科大訊飛表示,希望通過語音轉寫和翻譯技術幫助同傳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失誤,形成人機耦合的同傳新模式,並不是去替代同聲傳譯。
  • 人機耦合究竟指啥?對翻譯學子而言,引入AI是否「引狼入室」?
    過去一段時間,這家與上海有著緊密聯繫的人工智慧企業一次次因語音識別技術贏得榮譽和掌聲,也曾因為「人機耦合」而陷入風波。在1024開發者節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目前機器翻譯已經達到了大學英語六級水平,加上新推出的首款轉寫機器人,讓「人機耦合」這個概念再度進入公眾視野。
  • 「訊飛AI同傳造假」當事人再發文:訊飛沒有主動造假
    文章稱,當天,他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的「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上做現場同傳(編按:這個會議由中國工程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舉辦,科大訊飛是會議翻譯技術系統的服務提供方,發帖者是其中一個分會場的現場同聲傳譯),而大會在未取得其同意的情況下,將作者和搭檔現場翻譯的成果,通過大屏幕的形式呈現在會場左邊的英轉中「譯文」區域,並標上了「科大訊飛」字樣,讓觀眾誤以為是「訊飛聽見」這個AI翻譯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