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訊飛的AI同傳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人工智慧」。
圖/Foter同傳議員Bell在知乎上透露,昨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IEID高端裝備技術與產業分會上,訊飛AI的同傳翻譯盜用了Bell等兩位人類同傳譯員的勞動成果。
科大訊飛(002230,股吧)方面表示,從沒講過AI同傳的概念,始終強調是人機耦合的模式,並稱人機耦合才是未來發展之道。
會場的大屏幕被分為了三個區域,中間是分會場的名字和介紹,兩邊則是演講嘉賓的PPT,PPT下方有實時字幕,左側是中文,右側是英文,兩側的字幕上方都帶著訊飛聽見的logo。
圖/知乎Bell稱,第一位日本教授的口音「非常的酸爽」,導致右邊的英語識別非常不通,但是左邊的譯文卻很準確,實際上是他們的翻譯被訊飛識別轉化成了文本。「因為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右邊有英語識別(雖然經常不通),左邊有譯文(雖然經常跟右邊對不上),加上『訊飛聽見』幾個,那肯定是科大訊飛牛逼的AI翻譯啊!」
Bell舉出了幾個例子,如「就是猿猴的移動」,「就是」一詞是同傳順句驅動時用於聯繫語句用的,並不該出現在譯文裡;同傳說「步態」的時候,左邊字幕顯示「不太」;翻譯「mine this data and put it in charts」的時候,右邊字幕顯示「minus data」和「put it in charge」。「完全和源語言內容對不上,就自然不可能是翻譯了,」Bell稱。
更為過分的是,這場國際會議有直播,而在直播中訊飛AI同傳用機器人把有著各種錯誤的語音識別文本「讀」了出來。Bell用手機錄下了直播的現場畫面,由於直播有延時,科大訊飛的同傳成了「複讀機」。
「所謂的智能翻譯,就是按照文本讀,而且是不管語義群分割的,文字顯示也並不是語義群同時顯示或鎖定的,那就很顯然是在識別語音,而不是從根據原文在翻譯。」
Bell表示,科大訊飛事前沒有告訴他們有語音識別的字幕,沒有告訴直播的同傳是機器朗讀他們翻譯識別出來的文稿,更沒有徵得同意就冒名使用了他們的翻譯成果。「這種行為,不知道有沒有哪位懂得法律的朋友告訴我算不算侵犯智慧財產權呢,」Bell感嘆道,「當然我對於我國目前的法制,尤其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真的不是很自信,應該不會有後續的追責。」
此前,包括訊飛、騰訊、搜狗的同傳都聲勢浩大,有著「讓同傳失業」的野心。後兩者都已經在大會上鬧出過笑話,訊飛則為了避免笑話直接選擇了盜用。
事實上,這不是訊飛第一次這麼做了,據觀察者網的報導,去年科大訊飛就被爆出在會議現場同傳作弊,也是把現場譯員的話識別出來,實時發到屏幕上。也有多位同傳譯員在微博等社交媒體爆出科大訊飛弄虛作假的實錘。
圖/微博目前,科大訊飛的股價並未受到很大影響。(完)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人民幣交易與研究。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邱光龍 HF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