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瓏(瓤色大紅)張潔供圖
本報訊(記者李晨)4月23日,《植物生理學》在線發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許勇團隊的最新成果。他們闡明了西瓜紅瓤控制基因——番茄紅素環化酶Cl LCYB的作用方式及調控機制,發現該基因中特定胺基酸位點的變化導致蛋白積累水平的下降,是馴化產生紅瓤西瓜的直接原因。
西瓜原始野生種的瓤色是白色或黃色的,為揭示西瓜鮮豔瓤色是如何馴化產生的,研究團隊對紅瓤控制位點的精細定位及西瓜屬5個種的221份代表性瓤色資源進行了序列分析。結果發現,西瓜番茄紅素環化酶Cl LCYB是西瓜紅瓤控制基因。該基因中兩個引起胺基酸變化的位點與紅瓤表型緊密連鎖,遺傳轉化試驗結果也證實它是控制紅瓤的關鍵基因。
論文第一作者、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研究員張潔介紹,基因序列分析揭示,紅瓤西瓜品種有相對保守和獨立的馴化過程。亞細胞定位及催化功能研究表明,不同瓤色西瓜中該基因編碼蛋白均定位在果實細胞有色體中,都具有將番茄紅素催化為β胡蘿蔔素的能力,且催化活性差異不大。
研究還發現,該基因在不同瓤色西瓜品種、果實不同發育期的轉化水平變化不顯著。該基因編碼產生的蛋白積累水平與番茄紅素的積累呈現負相關性。
許勇表示,上述證據表明,在不同瓤色的西瓜中,該蛋白中兩個胺基酸的替換引起了蛋白穩定性的差異,從而導致其底物番茄紅素的積累,讓西瓜瓤呈現紅色。
除了紅瓤基因,該課題組還開展了其他瓤色基因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經初步獲得了黃瓤、橙瓤的控制基因。據悉,研究人員已經將獲得的控制基因運用到實際育種中,培育出了多種瓤色的西瓜品種。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4/pp.19.01409
《中國科學報》 (2020-04-28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