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繼續留美讀研,還是早點回國深造?
父母勸我回國,我想留美但是迷茫,該如何選擇?
隨著」海歸」在疫情年數量的暴增,「海歸內卷」這個新詞也逐漸成為留學圈裡的常見現象。
據UniCareer的2020海歸調查數據顯示,海外留學生回國求職人數同比激增6成,回國大潮異常兇猛,平常少見的美高+美本+美研系、美國上班族都隨著海外疫情紛紛回國。
熱播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裡,
斯坦福海歸王驍的舉止被評「凡爾賽化」(太『低調奢華』)
海歸越多越「卷」,國內企業也認清海外學歷的實際價值,文化適應性成為海歸的內傷。比如國內的資深HR就認為許多海歸不適應國內吃苦的職場文化,「比較容易心高氣傲。」 學歷不等於能力,越早具備行業經驗和人脈的越在國內吃得開。
而在美國本土不僅疫情嚴峻,而且招聘崗位還嚴重縮水,H1B新規更是給留美工作難上加難。
再花費財力精力讀兩年美研值得嗎?美本畢業生的迷茫思緒蔓延到整個留學群體...
「不知道現在應該是去讀研還是去工作,不知道該回國還是留在這邊。」
「我是應該聽父母的讀金融,還是堅持我自己喜歡的土木專業呢?」
「留美的路實在是『太難了』,但是回國又要面對『996』,作為一名疫情期間身處海外的留學生,每每想到都有些『絕望』...」
面對選擇,你是否也質疑和糾結?
是否也曾幻想如果當年做另一個決定
現在的生活會不會更輕鬆?
中國電信CTExcel致留學生短片,
帶你探索留學路上的各種可能
人生到底有沒有更容易的選擇?
也許你會受到一些啟發...
臨近畢業季,Chloe夜以繼日趕出的畢設被教授無情的斃掉,父母與朋友不在,生活的壓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在咖啡店焦頭爛額的忙碌時,仿佛從匆匆忙忙來取咖啡的年輕建築師眼中看到了「另外一個自己」。
那個自己應該已經在知名建築公司工作,充實且忙碌。只有當自己稚嫩的作品拿給BOSS前才醒悟:
其實那條我們一直在尋找的路,
就是我們腳下邁出的那一步。
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校園入口,有一座著名的銅雕 」Alma Mater「,所有UIUC的訪客和畢業生的慣例都是在這座永遠敞開雙臂的「孕育母親(拉丁文直譯)」銅雕前合影。
圖源:UIUC Alumni Association
在雕像下銘刻著這樣一句話 「To thy happy children of the future, those of the past send greetings.」 「未來幸福的學子們,曾經的我們向你們問侯。」
這句話讓人深思:如果未來可以問候現在,我們能否會認為現在的自己是幸福的?現在的選擇是正確的?
賈伯斯曾經歷過,他在旁聽裡德學院的字體課時,沒有任何其他意義,除了自己喜歡。而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後來成了蘋果麥金託什電腦的字體原型。
沒有什麼選擇是值得後悔的,因為是現在的選擇成就了你未來的樣子。
「很多海歸身上的特質不是自然生長或者說是野蠻生長出來的,而是可以被包裝和調教出來,你一旦把他放回汪洋大海裡,這條魚並不一定能躍龍門。」
一位在美多年的資深HR點出當代海歸的一個宏觀問題:缺乏野蠻生長。
「因為這些孩子家庭環境大多都是好的。就算到了國外,也沒有真的苦過,而是衣食無憂。」 在這種環境下,海歸身上的很多特質是具有「同質性」和「像包裝過的」。
相比之下,國內的白熱化競爭環境造就出來很多讓自己「野蠻生長」的求職者,這些求職者往往比海歸更能吃苦,也更渴望、需要事業上的成就。
但其實,不是所有留學生家庭環境都非常優異,海外的留學生活也充滿挑戰和磨練。
「在異國他鄉獨自生活受過的苦,對一個人性格的塑造甚至比讀書帶來的影響還深遠。」 當代的海歸需要讓自己找到合適的土壤,來讓自己的特質能夠適應野蠻的環境。
「說到底,無論是做什麼選擇,目的應該都是自我修煉。」
最近正在上映的電影《心靈奇旅》中有一個簡單的道理,卻是我們社會很容易忽視的多元化的價值觀共存。
「做一名理髮師也很開心。」即使之前全力以赴的夢想不能實現,但是當一個平凡的理髮師給別人帶來快樂又有什麼不好?
人和人之間的比較是無止盡的,人也會容易在互相攀比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我們應該為自己選擇一條適合的道路,因為自我的選擇而感到充盈和安心,這才是年輕人最好的狀態。
理想的生活光鮮耀眼,現實的生活卻要披荊斬棘,這就是生活的原貌。無論是選擇了作為一名異國他鄉的留學生,還是一名初入社會的打工人,在稚嫩的年紀我們都要面對未知的風浪,唯有腳踏實地才能不迷失自我,一往無前才能到達遠方。
感謝中國電信CTExcel的留學生短片
讓我們深刻的理解到
留學路上的選擇,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
只有選擇過後,勿忘初心,全力以赴
其實每條路都有最美的風景
在海外求學和熬夜工作的迷茫時刻,
你是否也曾後悔過自己的選擇?
又是如何走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