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望,逐漸失足

2021-02-10 非凡油條

中部省份某縣,下文簡稱為中縣,上世紀90年代,參加高考的高中畢業生能夠被更高等教育錄取的比例大概在10%-20%;而等到2009年,即使不算高職和專科層次院校,參加當年高考的萬餘名考生中已有30%左右的學生高考分數達到本科錄取線。

對於當地家長來說,本科錄取比例的提高,讓他們對下一代的前途有了更多的希望。

中縣2009年一本錄取率約7%,二本錄取率約17%,三本錄取率約為7%。在中縣,比起來自其他家庭的子女,來自教師等專業技術精英家庭的子女在進入大學的機會上擁有一定的優勢,來自鄉、村幹部家庭和新型經濟精英家庭的子女在進入高等教育機構上也有一定的優勢。

相比較而言,那些來自較為底層的、從事農業生產和常年外出務工家庭的子女,在教育上能獲得的希望是相當渺茫的。

而中縣缺少優勢產業,大部分居民常年外出打工。他們會因為自己長時間在外或自身水平不夠,而無法輔導孩子學習。

對於這大部分居民來說,他們的孩子較為現實的目標是考上二本。二本在大城市話語體系中是一個尷尬的存在,但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改變命運的捷徑了。

至於考上三本,對於這些較為底層的居民來說,並不「划算」。用「划算」這個詞,是因為當地居民在孩子教育問題上也講究一個性價比。三本學校學費比起一本和二本學校時要高很多的,可是三本畢業生比起一本和二本畢業生,在找工作時處於明顯的劣勢。

對於相對更加貧窮的家庭來說,教育上更是要精打細算。一位單親父親這樣講:

「去年她(家裡排行第二的孩子)高考了一次,考了個三本,我讓她別去了。光高中學費就花了不少。三本一年的學費一萬多,我一年辛辛苦苦在外面也就賺得了那麼多,我還要養家。到時候她畢業了,找工作,我又不認識誰,現在工作那麼難找。找不到工作,學費又沒了。」

他出的主意就是讓女兒再復讀一年,試著考個更好的大學。復讀一年的花費顯然比三本的學費更容易承受,而且在這復讀一年裡搏一搏,說不定就能考上二本,「上個二本也總比三本讀完又找不到工作好」。

然而不遂人意的是,他女兒第二年參加高考的結果並不理想,還是去了鄰省的一個三本院校讀書,他也就為未來女兒找工作的事擔憂了起來。

我們在之前的《大城市,縣城和農村:做題家的無盡輪迴》裡提到過,大學擴招確實增加了農村和小縣城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城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好處更多,更有機會獲得稀缺的高等教育資源

而對於縣城和農村較為底層的民眾,他們在社會實踐中對此也有所察覺。這體現在他們既對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和質量不敢期望過高,又對子女接受了這種水平不大高的教育之後,社會流動的效果也不敢期望過高。

不要以為他們是傻乎乎的「讀書無用論」者,他們也是理性的,他們的態度更像是「讀書無望」。他們的心聲是:

「讀了那麼多年書,結果工作還是很難找,我就不太想再花那麼多精力了。」

中縣的情況,是中國很多小縣城情況的縮影,而且也不是悲觀的縮影。畢竟中縣居民方便去長三角的工廠打工,中縣也早在十年前就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與之類似的還有沿海某地的某鎮,以下簡稱南鎮,南鎮的孩子也產生了讀書無望的情緒。

南鎮居民出外打工也較為方便,但本地並沒有太多能夠留住人的令人滿意的產業。所以該鎮經濟算不上貧困,得益於很多居民出外打工——這又讓很多孩子缺少家長的陪伴

有調查發現,南鎮與父母一周相處時間少於5小時的學生超過一半,更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與父母一周相處時間少於1小時:這基本上就是留守兒童了。

父母在外做生意或打工,孩子被交給長輩看顧,在家庭教育方面是有缺失的,按照當地某中學校長的話說,就是:

「目前有一半學生的家長外出打工,基本無法出席家長會,更別說接受日常的家訪,通過老師了解自己孩子的現狀了。」

家庭教育缺失,和家庭銜接的學校方面也感受到了影響。

而在學校教育這端,我們之前的文章裡提過,就讀於重點學校的學生明顯更容易考上大學。這就意味著每次升學都會是一次分流,而初中升高中的分流不僅僅是升入重點或者普通高中那麼簡單,還包括義務教育結束後的職業教育分流。如今是將中考成績處於低分段的學生分流到中職學校。

當地比較嚴格執行普職1∶1分流升學的政策思路,這就意味著一半的學生初中畢業後不會去上高中。但是職業教育在民眾心中印象並不如人意,當地又有重商輕工的文化觀念,很少家長願意讓孩子接受職業教育。

當地的初中教育質量也不夠好,初中生們未必清楚地直到上重點中學對他們前途的意義,但他們模模糊糊地明白,在當地的初中上學恐怕前途不太光明,就有輟學少年直言不諱地說:

「來這裡教書的老師都是很差的。就是隔壁村的人,有多大見識?否則他們也不可能到我們這種農村學校裡來當老師。」

失去了讀書的希望,這些學生顯然對學校的權威也就不甚敬畏了。在課堂上起鬨架秧子,逃課去上網,抽菸等行為成為學生們的時尚,他們在青春期的叛逆行為中得到滿足。

學生無視權威,老師管理起來麻煩就大了,這也讓老師心力交瘁,對學生的違紀行為感到麻木,原本對學生的期望是「取得好成績,考上好高中」,後來也就只能指望學生 「安安分分讀完三年,別惹事就好」。

這番無奈的感嘆也較為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當地每升一個年級都會有不少學生流失,直到初中升高中的時候學生流失達到高潮,有老師還補充說,能讀完初中就不錯了:

「還好是有九年義務教育這個限制著學生們,使他們一般是初中畢業以後才出來混社會。」

「混社會」這三個字,表明當地的社會也似乎不能給孩子們較好的學習氛圍。

電信詐騙盛行於南鎮,等於給當地有壞心思的人提供了一條獲得外部資金的渠道。隨著外部資金從這條渠道源源不斷地輸入,當地的不良人物也開始活泛起來,甚至逐漸形成了組織,拉幫結派,一時間廟小妖風大,小鎮成江湖。

不良的江湖風氣也滲透到了未成年人當中。花個幾十塊錢就能支使未成年人幫自己幹點危險的活,何樂而不為呢?有老師就這樣講述了電信詐騙者收買未成年人的經歷:

「村子裡的那些人一見那些學生仔寒暑假閒得沒事幹,就通過給些蠅頭小利,指使他們幫忙到ATM機取錢。而且他們年紀小,就算萬一被抓了也無法判刑。」

有了資金流入和社會上的示範,學校裡的學生也混起了幫派,發生衝突,甚至鬧到老師都不敢管的地步,有罪犯就是這樣回憶當年的讀書時代的:

「以前在那裡讀書,有時十幾輛摩託車停在校門口等人尋仇。而且學校圍牆到處都有缺口,經常有社會青年翻牆進來打架,我的一個同學被打了,叫爸爸過來,後來爸爸也被打。老師根本不敢管,以前有教導主任試過去管,但也被打得很厲害」。

社會勢力進校園,會讓更多學生不得不攀上社會勢力,從而牽扯到社會事務中,不會上心讀書了:

「我們一個班的同學,真正認真讀書的可能就兩三個,其他都是隨便混,很多人混不到初中畢業就出來社會了。」

而等到初中畢業後,沒有了義務教育的限制,很多青少年不會繼續接受教育,而去混社會。在社會上混跡,假如身邊的朋友失足,自己也就有可能耳濡目染走上類似的道路。當地還有電信詐騙這樣一個失足發動機,源源不斷地給犯罪分子提供金錢,誘惑社會青年,於是很多青少年進入社會就失足了。有詐騙犯就是這樣說的:

「我走上這條路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身邊的朋友個個都是好吃懶做,整天都是打遊戲打麻將,都希望不用做都能賺到錢。我有個朋友打打電話一年就賺了十幾萬,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南鎮與中縣的相同點是,讀書在那裡對很多學生是無望的。而不同點是,南鎮有電信詐騙這樣一個變量,很多青少年看到讀書無望,混社會卻可以賺到錢還不辛苦,很有可能就淪為了失足青年。輟學率高發和青年集體從事電信詐騙之間,簡直無縫連接。

這更加劇了南鎮學生的輟學或中斷學業。南鎮在初中階段的輟學率高於其所在縣其他鎮的平均水平,中考升學率又低於其他鎮的平均水平

中縣和南鎮,都算不上貧困,兩地產生的讀書無望情緒卻很嚴重,這未必就是經濟貧困造成的,真實原因可能較為複雜。

一方面,如今的就業形勢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苛刻,讀不上好大學出來找工作就很艱難。而我們之前的文章也提到過,重點學校的學生讀好大學的機會更多,而對於這些小縣城和鎮子上的學生來說,進入重點學校太難了

另一方面,這兩個地方不至於陷入貧困,是靠大量人口外出打工,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留守兒童問題,家庭及教育的缺失讓很多孩子成長缺乏約束,有電信詐騙犯就是這樣描述的:

「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從我4歲到現在都沒有再見過我的父親。母親長期在香港生活,我就一直在家鄉跟著外婆長大。因為缺乏家庭的約束,從小就是玩耍著長大的,根本不會去想著什麼讀書之類的東西,玩是最重要的。」

現在網絡上有一種風氣,無限拔高家長在養育孩子問題上的責任,甚至不顧家庭條件的制約。家長能夠陪伴孩子成長,如今都顯得奢侈,畢竟有太多人要在外工作,甚至夫妻雙方都在外工作孩子只能交給長輩看顧。

把因客觀條件所限疏於教養的家長拿出來當靶子打,無視社會責任的缺位,是不是不大合理?鼓勵生育的時候,倒是給養孩子的人一點實際支持呀。

但是改變又會觸及很多利益。比如像中縣和南鎮這樣的地方,並不貧窮,不夠扶貧的標準,轉移支付以就地扶貧,被轉移支付的地方會樂意嗎?又比如乾脆放開城市戶口限制,外來人口也能享受到大城市的教育、醫療等資源,大城市的居民會樂意嗎?

中縣的情況沒有惡化,是因為居民還可以去長三角打工,也沒琢磨出電信詐騙這種犯罪方法。可假如經濟形勢不大好,失業率上來了,這些地方的治安會不會出問題?

或許到時候,很多人會懷念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時代,畢竟很多人寧願從廠裡提桶跑路也要去跑外賣,這是貨真價實的用腳投票。

留守兒童被社會人員利用來違法犯罪,也並不罕見了,他們是悲慘的受害者。比如去年初某地區的一個帳號每天不定時地進行網絡直播,鏡頭前男孩赤身裸體,進行著淫穢色情內容直播。最後查出來是違法犯罪分子利用微小的利益,誘惑孩子們進行直播。順便說一句,直播平臺架設在泰國,這種利用留守兒童犯罪的事情都有跨國產業鏈了……

都說中國未來老齡化嚴重,可是下一代的看護還是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被解決,我們面對的可能是五條人《道山靚仔》裡的那些問題了:

「道山靚仔咿喲

你為什麼穿著你那破拖鞋

道山靚仔咿喲

你為什麼不去剪頭髮

道山靚仔咿喲

你還是騎著你那輛破單車

老勢勢 你老勢勢

你老勢勢 你老勢勢」

參考文獻

謝愛磊. "讀書無用"還是"讀書無望"——對農村底層居民教育觀念的再認識[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17, 015(003):92-108.

陳先哲,全俊亙.從「失學少年」到「失足青年」的生成與治理——農村教育貧困的一種文化學解釋.中國青年研究,2020(7):62-67.

噁心!利用留守兒童在直播間傳播不雅內容,警方:不堪入目,尺度超出想像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0772237&ver=2600&signature=63V0Z3u9wDuHOH-dYn*ZqxFUZ8JJyEF7Fz74E1rdaDUrx4DRVLDS-K3PB*ZqUxHXXQOkANsQRYU609TNJr9sHv3KYN6xn01PmcNA7ohIhpID6068CpDCCHlQbadEVHJp&new=1

相關焦點

  • 對失足青少年的心理矯治
    青少年失足是犯罪的先兆。人生失足是常有的事。失足不可怕,怕的是失足後得不到正確引導和心理矯治,發展下去就會走向犯罪道路。筆者就對失足青少年的心理矯治談點膚淺看法,同社會各界同仁共同努力,為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做些理論研究和基礎工作。 心理矯治是預防犯罪的一項重要工作,它包括改造矯治對象的認識、、需要、動機、情感、意志等。
  • 索要十五元遭拒痛下殺手 失足少年被判無期徒刑
    本報訊 記者 章寧旦 通訊員 黃彥霖雷衛華 孤寡老人清晨被發現伏屍在小路上,起因竟是失足少年向其索要15元上網費遭拒……近日,廣東省清遠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被告人黃某構成搶劫罪,依法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2019年6月30日清晨6時許,一個滿臉血跡的老人被人發現躺在某巷子裡。
  • 「國產手機王」被植入木馬,創始人去向成謎,「鹹魚翻身」無望
    兩年前「破產」的「國產手機王」金立已是「翻身」無望。臉書數據門在自家品牌手機中植入木馬,再進行「拉活」是相當惡劣的行徑,用戶的圖片、視頻、錄音、文字已經洩露,並有流入地下市場的可能,身份信息、家庭地址,半夜看的電影、網上買的衣服、昨天瀏覽的文章等,別人都一清二楚。
  • 失足女最小13歲!足療店老闆微信裡招嫖,幕後「胖姐」被追逃
    微信招嫖 失足女被抓民警介紹,8月中旬,有群眾舉報,說有人在微信裡通過附近的人加他好友後,發給他一些失足女的招嫖視頻,隨即,復興警方展開偵查,很快獲取到一條極有價值的線索。復興區某賓館內將嫖客孫某和失足女李某一併抓獲。
  • 失足女之死牽出強迫賣淫組織:從東莞轉到玉林,派出所長包庇
    記者調查了解到,通報中提到的遲國君和陳飛,在組織強迫賣淫活動過程中,為控制手底下多名失足婦女,經常對她們進行威脅、毆打,下手狠毒、手段殘忍。2017年5月,遲國君將失足婦女小雨(化名)毆打致死,其違法行為才浮出水面。
  • 一失足成千古恨:北洋軍閥諸將為什麼不支持袁世凱當皇帝?
    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運動」得到舉國響應,「洪憲鬧劇」只持續了83天,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中去世。在當時中國的各大政治勢力中,革命黨、立憲派這些本來就與袁世凱不和的政治勢力當然會反對袁世凱稱帝。但奇怪的是,袁世凱最為倚仗的北洋軍閥也不支持袁世凱當皇帝,用各種方式拋棄了袁世凱,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首先,袁世凱雖然是北洋軍閥的創始人和老大。
  • 張朝陽對話陳士駿:微博戰略一失足成千古恨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張朝陽最新資訊 > 正文 張朝陽對話陳士駿:微博戰略一失足成千古恨
  • 安徽一失足少女賣淫被抓現行,民警提出"肉償"就不逮捕,一分錢沒花侵犯失足少女數十次
    在一次抓捕行動中,安徽一位失足少女因賣淫被民警抓個現行,而當時抓人的民警並沒有立即將這名失足少女逮捕,而是坐下來與這名失足少女談起了交易,如果"肉償"的話,可以避免逮捕。正當民警想把失足少女帶回警局進一步審問的時候,失足女卻特別害怕進警局,
  • 安徽一失足女賣淫被抓現行,民警提出"肉償"可不被逮捕,一分錢沒花侵犯失足女數十次
    安徽一失足女賣淫被抓現行,民警提出"肉償"可不被逮捕,一分錢沒花侵犯失足女數十次在最近這段時間裡面,隨著我國在全國範圍正式開啟掃黃打擊非法犯罪份的行動,截止到目前為止,各地已經有大批的犯罪人員已經被抓捕歸案了,我國各個地區也積極地響應著國家的號召,紛紛開啟了掃黃打非的專項整治的活動,為了這一次活動
  • 安徽一失足女賣淫被抓現行,民警提出「肉償」可不被逮捕,一分錢沒花侵犯失足女數十次
    ,可是這位民警卻提出「肉償」可以不被逮捕,於是這位民警一分錢沒花侵犯這個失足女達數十次。打開房門之後民警在現場抓獲了一男一女,經過進一步審查發現,裡面的這一男一女就是失足女和嫖客。這個意思很明顯就是想要失足女把自己也當成嫖客,失足女明顯被民警這句話給震驚到了,她也不明白這位民警到底是什麼意思。隨後民警並沒有收她錢,而是和其他的嫖客一樣跟這位失足女發生了關係,發生完關係之後這位民警就離開了,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民警都沒有來找這名失足女的麻煩。
  • 安徽一失足少女賣淫被抓現行,民警提出"讓我舒服了"就不逮捕,一分錢沒花侵犯失足少女數十次
    在一次抓捕行動中,安徽一位失足少女因賣淫被民警抓個現行,而當時抓人的民警並沒有立即將這名失足少女逮捕,而是坐下來與這名失足少女談起了交易,如果"肉償"的話,可以避免逮捕。正當民警想把失足少女帶回警局進一步審問的時候,失足女卻特別害怕進警局,
  • 曾美華:12年如一日關愛幫教失足少年
    曾美華:12年如一日關愛幫教失足少年 發表時間:2018她12年如一日,當好失足少年的「愛心家人」,前往未管所、看守所、派出所,開展幫教;走進社區、學校、家庭,開展宣教,讓失足少年感到家的溫暖,被社會各界親切地稱為「曾媽媽」。她嘔心瀝血,耗時5年寫出23萬字手記《與失足少年零距離》,成為青少年家庭教育的「活教材」;她盡心竭力,創立「曾媽媽愛心工作室」,帶動150餘名志願者,幫教240餘名失足少年重返社會。
  • 「失足婦女」仍猶在 如今「倡伎」已翻身
    失足婦女這個詞是公安部建議對賣淫女的稱呼,意在「一失足成千古恨」,在此之前多被稱為「娼妓」。但是現在有很多種看法覺得這麼稱呼並不貼切,很多女性也有被脅迫的,而並不是因為失足才誤入歧途,所以這稱呼也被人詬病。
  • 河南58歲大媽組織賣淫:數十名大媽車站招嫖,失足女旅館進行交易
    據悉,自2017年起,被告人丁某就開始從事非法賣淫嫖娼活動,她從全國各地召集了一大批失足女從事賣淫活動。為了牟取暴利,她還組織數十名大媽,在南陽市車站路火車站、汽車站附近招嫖。以此形成了以丁某為首的違法犯罪團夥。
  • 明知升學無望,四川一學生為洩私憤——居然這麼做
    四川省西昌市某中學一學生知道自己升學無望,為洩私憤,在家通過手機登錄中考志願填報系統,篡改了上百名同學的中考志願。日前,警方已經破獲該起志願篡改案件。據了解吉某某這樣做只是為了洩私憤,因為他本身學習成績不好,中考成績考的也是很理想,知道了自己升學無望後
  • 曾美華:堅持探視失足少年10年
    (原標題:曾美華:堅持探視失足少年10年)
  • 破獲特大賣淫案,失足少女均在20歲以下,一次要價至少600元
    警方需要對這些犯罪證據進行搜集,只有這樣才能夠拯救這些失足少女。當民警搜集了足夠多的證據時,讓外面的同事直接進入賓館搜查,將從事賣淫嫖娼人員全部抓捕歸案。民警發現從事賣淫女子都不超過二十歲,還有一名女子剛剛加入這個團隊,幸虧警方及時趕到,否則這名女子也將走上不歸路。當民警詢問為什麼要從事這一行業時,這些失足少女表示,希望通過這個改善一下經濟情況。
  • 廣東一賣淫窩點被端,失足女須接受「上崗培訓」,按身材分等級,失足女一天接客20人,涉案人員全部被抓
    胡某組織了多名失足女藏身農村進行賣淫嫖娼活動。據了解,每一位失足女在進行非法性交易之前,都要經過胡某的入職培訓,入職之後,胡某再按照失足女的外貌身材將這些人分為三個等級。一般的失足女進行一次色情服務能拿到700元,而那些長相出眾的失足女則可以拿到1000元至2000元不等。
  • 失足女最便宜50元一次,失足女嫖客同時被抓
    據了解,該窩點的失足女孩是按照年齡的大小,來劃分等級的,收取價位各不同,最便宜的每次是50元的服務費用,在現場民警到達時,有的還被抓個正著,在這種場景之下,民警也是十分尷尬。根據了解,民警在進行掃黃打非活動中,當地警方成立幾大專項整治小組。民警排查時,發現一旅館有可疑之處,該旅館共有三層,一樓二樓沒有什麼異常,和正常旅館一樣。
  • 保安一失手,婦女險「失足」
    起初看到這則新聞,覺得似曾相識,大約年前一幅失足婦女被牽繩遊街的圖片很是震撼,繼而引發公眾對執法機關的某種質疑。現在事件主人公有所變化,一是失足婦女變成良家女子,二是警察換作保安。比起前段舊聞,眼下發生的,性質更顯惡劣。好端端的打工女孩,居然被拉出去遊街示眾,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對付失足婦女的那一套,很是刺眼。連保安都揮拳上陣了,暴力執法的低門檻可見有愈加放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