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的年齡是怎麼算出來的? CT掃描、碳14、年輪測定、民間傳說等

2020-12-11 大河網

枝繁葉茂,高聳挺立的古樹。

漫長的時光洗禮下,古樹樹幹已經開裂。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實習生徐堂偉文記者許俊文攝影

  一棵古樹,它是穿越了多少年的風霜、經歷了多少個春秋的滄桑,才有緣和你會面?也許,你在樹幹銘牌上能夠一眼得知一棵古樹的年齡,但你是否知道,銘牌上幾百年上千年甚至數千年的樹齡,究竟是如何鑑定出來的?

  CT掃描、針測儀、碳14、年輪測定法……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大河報記者跟隨鄭州市林業部門相關人士對鄭州市域內多棵古樹進行探訪,了解古樹測齡的操作方法。

  千年古柏的年齡怎麼算的?村中老人能道出古槐年歲

  古柏蒼蒼,怎樣判定其挺立千年?古槐鬱郁,又如何斷定其經歷年歲?

  蟬噪林逾靜,鳥鳴樹更幽。中牟縣東林場附近,姚家鄉崗王村東頭,有一座裴度廟,廟左為藥王爺殿,廟右為三老奶殿。廟前有兩棵樹,一棵是古柏樹,另一棵也是古柏樹。

  莫小瞧了這兩棵柏樹,它們都有了1100年的樹齡。雖然經歷了千年風霜,但它們目前都枝繁葉茂,高聳挺立。相比較而言,東側的柏樹更為高挺,長勢也更為旺盛。

  環顧一周,這棵柏樹上看不出有什麼病狀。首先主幹良好,沒有中空,枝幹良好,沒有敗枝,側出的樹枝也沒出現下垂的跡象。除了極少數已被處理過的蟲洞外,這棵樹從外表看是較為健康的。

  中牟縣林業局副局長朱永峰說,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兩棵柏樹,他們將原來的不鏽鋼圍欄換成了木質圍欄,圍欄下部懸空,保證水分和養分能夠送達柏樹根部。柏樹周圍的地面,全部用的是透水磚,不僅透水,而且透氣,儘可能減少對古樹的幹擾。

  「這兩棵樹是鳥柏,枝幹的橫斷面年輪,看起來像一隻鳥,故而得名。」朱永峰說,判斷這棵樹樹齡的辦法是文獻記載。根據文獻記載,裴度廟起源於唐太宗貞觀七年(公元633年),當時在此地修建了泰山廟。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當地農民自發捐資,於泰山廟東鄰修建裴度廟三間。

  在廣惠街二十里舖村內,有四棵國槐,分立在槐爺廟兩側。其中西側的國槐已有300年樹齡,東側的國槐也有200年樹齡。朱永峰說,當初是通過走訪村中老人,最終確定的國槐的樹齡。因為二三百年的時間跨度不大,所以通過走訪得出來的年齡,與實際年齡也不會相差太大。

  新鄭古棗樹的年齡有望更精確?已嘗試年輪測定法

  判斷一個人的年齡,可以通過他的外貌特徵、器官生長情況進行判斷,當然最簡單的方法便是通過證件上的出生日期獲取。那麼,推測古樹的年齡,應該用哪種方法呢?

  新鄭市的古棗園遠近聞名,裡面數百年的棗樹比比皆是。但是,這些棗樹的精確年齡究竟是多少,還需要進一步去研究。

  前段時間,河南省林業職業學院陳德成教授從當地村民手中拿到了兩截死棗樹樹枝。他和他的團隊使用樹木生長錐獲取了樣本,並通過軟體進行掃描分析,最終判斷出這棵棗樹的樹齡接近100年。

  陳德成給記者透露了下一步的計劃。根據棗樹胸徑不同,他們打算取三個等級的樣本,根據棗樹的立地條件等因素,建立一個樹齡判斷模型,推測古棗樹的具體年齡。

  他說,通過歷史文獻記載、訪問當地群眾的方法,得到的樹齡終究不十分精確。在前期的古樹摸底調查中,很多樹木都是推測出的大概年齡。下一步,他們將通過科學的方法,確定古樹的更為確切的年齡,再對原有的數據進行修改。

  而上面所用到的方法,便是年輪鑑定法。他說,用生長錐鑽取待測樹木的木芯,將木芯樣本晾乾、固定和打磨,通過人工或樹木年輪分析儀判斷樹木年輪,依據年輪數目來推測樹齡。

  古樹測齡方法有多少?針測儀、碳14、CT掃描等

  那麼,鑑定古樹年齡,究竟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陳德成說,樹齡鑑定有一個先後順序。首先是採用文獻追蹤法,通過查閱地方志、族譜、歷史名人遊記和其它歷史文獻資料,以獲取相關的書面證據,推測出樹木的年齡。

  另一個方法是年輪與直徑回歸估測法。利用本地(本氣候區)森林資源清查中同樹種的樹幹解析資料,或利用貯木場同樹種原木進行樹幹解析,獲得年輪和直徑數據,建立年輪與直徑回歸模型,計算和推測古樹年齡。

  同時,還可以用針測儀測定法。通過針測儀的鑽刺針,測量樹木的鑽入阻抗,輸出古樹生長狀況波形圖,鑑定樹木的年齡。付諸實踐的還有CT掃描測定法,通過樹幹被檢查部位的斷面立體圖像,根據年輪數目鑑定樹木的年齡。

  除了上面提到的年輪鑑定法,還有一個方法是碳14測定法。利用該方法鑑定樹齡的,便有登封嵩嶽書院的兩棵將軍柏。通過碳14測定法,確定兩棵樹的樹齡至少有4500年,當時這塊區域屬於原始森林,而這兩棵柏樹最終倖存了下來。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上述方法所測年齡均被視為真實年齡。如果這些鑑定方法仍沒解決問題,可採用訪談估測法,憑藉實地考察和走訪當地老人,推測樹木的大致年齡,被視為估測年齡。

  延伸

  古樹也能記錄歷史風雲?火災、旱澇、蟲害、環境汙染等都記在年輪裡

  古樹是綠色活化石,是歷史的見證。過往人世的風煙、自然的災害,都有可能被留存下來的古樹所記載。那麼,古樹記載歷史,是通過什麼呈現給後人的?

  每年氣候的幹潤、雨季的早晚不同,當年的年輪也會有寬狹不等的變化。而根據年輪的變化,可以推測出過去年代溼熱氣候因素的變化情況。業內人士指出,對於乾旱和半乾旱的少雨地區,古樹年輪更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976年蘭州大學生物系和蘭州冰川凍土與沙漠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研究了祁連山圓柏從1059年到1975年的917個年輪,推斷了近千年氣候的變化情況,進一步證明了竺可楨教授《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一文論斷的正確性。

  陳德成說,歷史上遭遇過的火災、蟲害,遭遇的環境汙染,自身出現的健康問題,這些都可以通過年輪的變化和樣態呈現出來。所以,古樹不僅是自然環境的見證,也是人文歷史的見證者之一。

  所以,保護古樹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研究古植物、古地理、古代氣象、水文以及古代歷史文化都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相關焦點

  • 古樹的年齡是怎麼算出來的?
    古樹的年齡是怎麼算出來的?也許,你在樹幹銘牌上能夠一眼得知一棵古樹的年齡,但你是否知道,銘牌上幾百年上千年甚至數千年的樹齡,究竟是如何鑑定出來的?CT掃描、針測儀、碳14、年輪測定法……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大河報記者跟隨鄭州市林業部門相關人士對鄭州市域內多棵古樹進行探訪,了解古樹測齡的操作方法。千年古柏的年齡怎麼算的?村中老人能道出古槐年歲古柏蒼蒼,怎樣判定其挺立千年?
  • 廣東河沙中挖出萬年完整古樹 此舉屬世界首次(圖)
    這兩年最讓廣州地理研究所教授李平日激動的一件事是:根據《南方日報》去年3月一篇報導提供的線索,他在陽春合水找到了一棵12000年前的古樹。他、北大的戴君虎博士後和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沈承德教授壓抑住興奮,先後對古樹作了3次碳14測定。  結果是一致的:古樹的碳14年齡為距今12680±150年(「±」表示可能出現的年代誤差)!
  • 碳-14是咋來的?它如何跑進我們身體,幫助我們測定年代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碳有三種自然同位素,其中碳-14具有放射性稍微特別一點,它存在於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體中,那麼問題來了,根據碳-14的半衰期5730年,地球上應該已經沒有碳-14了,那麼碳-14又是怎樣產生的?它又是如何跑進我們身體中的?怎樣根據碳-14測定年代?
  • 濟南古樹名木"十大樹王"出爐 1900歲的四門塔九頂松居首
    從專業性來講,樹齡測定是最複雜也是最麻煩的,有些樹齡的測定會危及樹的安全,比如從樹芯裡取樣做碳14。所以他們只能採取穩妥的方式,根據樹木的生長規律、歷史記載等方面來推測。如果一定要精確數據,只能鋸掉樹幹看年輪,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劉飛表示,「目前我了解到的,濟南最老的古樹是五峰山的那棵大銀杏,傳說它已經有2000年的歷史,是孔門弟子所種,但是也還需要再考證。
  • 揚州大學和北京林業大學研究團隊揭秘銀杏古樹長壽機制
    中國江蘇網1月16日訊 (周超)1月14日,揚州大學銀杏研究團隊、北京林業大學林金星團隊和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中心Richard在國際期刊《PNAS》發表題為「Multi-feature analyses of vascular cambial cells reveal longevity
  • 英科學家巧妙測定古代陶器年齡,歷史烏龍可以歇了?
    新研究將陶器年齡的測定精確到幾十年,原理看起來很簡單,對考古學卻意義深遠。一些朋友可能會問,不是有放射性碳定年法(利用碳-14同位素的放射性測定文物的年代)嗎?是的,但這種方法只針對有機物,所以只有在遺蹟中同時存在遺體、糧種、動物骨骼等含碳物質時才能使用。一旦出現脫離於發掘現場的孤立文物,這種方法也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 人有年齡,樹也是有年齡的,年輪可以告訴你樹木多大了
    人有年齡,那麼樹木呢?樹有年輪。樹在鋸倒之後,從樹可以看到許多同心輪紋,一般每年形成一輪,故稱「年輪」。這年輪是怎麼形成的?它又是怎樣把大自然的變化記錄在身的呢?但生長在熱帶的樹木,只有在旱季和雨季交替的地區才有年輪,而生長在四季氣候相差不多的地區,一般樹木年輪不明顯。有些樹種幾年內可生長几輪,像柑橘樹每年有3輪,這種年輪為假輪,由於它的寬度不大,輪的界限不明顯,與真輪很容易區別。樹木的年輪有何用途呢?
  • 樹木年輪—大自然的「活檔案」,它忠實地記錄著自然界的變化!
    同一樹種在生長條件的影響下也存在差異,如在寒冷、乾燥、土壤貧瘠或樹木密度低的地區,樹木生長速度慢,年輪較窄;在氣候溫和、土壤溼潤肥沃的地方,樹木生長快,年輪較寬。同時,年輪寬度隨著樹齡的增加而逐漸增大。達到一定年齡後,植物細胞分裂能力減弱,形成窄環。此外,孤立樹木的年輪比封閉林分的年輪寬。
  • 如何知道一塊巖石的年齡?有這把「尺子」就夠了!
    撰文/張招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我們在地球表面見到的巖石和化石的年齡,常常是以「億年」為單位的,那它們的「歲數」到底是怎麼測量出來的呢?其實測量方法並不難,我們只需要用一把合適的「尺子」來測量就可以了。
  • 甘肅慶陽現存古樹名木1000多棵,棵棵都有美麗的傳說!
    古樹名木是人類的綠色瑰寶,作為「活文物」「活化石」,每一棵都見證了一段滄桑的歲月變遷,承載著千裡年流傳的記憶。慶陽市古樹名木資源豐富,據市林業生態環境調查規劃院統計,全市(子午嶺林區原始林除外)現有古樹名木共1058棵,其中,千年以上的就有12棵。它們雖不能"開口",卻以鐫刻在年輪裡的生態密碼,訴說著屬於它們的故事。
  • 一語道破,木材年輪檢測就得看這些
    木材年輪檢測是木質檢測的常見項目。我們之所以要對木材年輪進行檢測分析,就是因為年輪對於研究木材材質鑑別、木材物理性能,木材材質變異規律都有重要的作用。而通過年輪的測定數據,可以指導我們對木材更好的進行引種栽培、定向培養、加工利用,判斷樹芯樣品的缺失輪、偽輪、生長奇異輪等情況。
  • 鋼中碳含量測定方法,7種!
    金屬材料中碳主要以游離碳,固溶碳和化合碳等形式存在,還有氣態碳和表面保護的滲碳及塗敷的有機碳等。 目前分析金屬中碳含量的方法主要有燃燒法,發射光譜法,氣體容量法,非水溶液滴定法,紅外吸收法及色譜法等。由於每種測定方法有一定的適用範圍,而且測定結果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碳的存在形式、氧化時碳能否釋放完全、空白值等,所以同一種方法在不同的場合準確度有一定差異。
  • 冰城現有古樹名木1588株!這些「壽星」都有私人保健醫
    除去榆樹,剩餘20%的古樹名木為核桃楸、梨樹、樟子松、紅皮雲杉等。哈市對古樹的健康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採用「一樹一議」的方式,對每棵古樹名木不同的身體狀況和所處的環境制定個性化養護方案,比如有些古樹出現空腐現象就要對其進行扶壯處理,有些古樹所處的地區土壤肥力不足,就要對其進行施肥,有些發現病蟲害的,就進行防治……這就意味著,哈市古樹名木不但有自己的醫療檔案,還有自己的私人保健醫。
  • 「迎客松是假樹」系謠言,古樹保護更須你離遠點—新聞—科學網
    古樹真假真有那麼難分辨?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古樹生病、死亡?為此,《中國科學報》採訪了有關專家。 古樹作假作不得 迎客松是黃山松的譽稱,作為黃山景區的標誌性景觀,其與南山古柏、將軍柏等共同位列我國中國古樹名木名單之一。生長在黃山青獅石之上的迎客松,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
  • 民間故事:古樹燒出金元寶
    這古樹的年份可是比村子裡任何一個人的年齡都要大。但是它依舊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常青不衰。關於這古樹,村子裡流傳著關於它千姿百態的傳說。普遍得到村民們認可的一種說法是:原本這裡是群山聚攏,沒有什麼平地,更不要說什麼村子了。早先這裡的人生活在群山之上的山洞中,靠著採摘山上的野菜野果,和捕獵山上的動物為生。
  • 碳14造假、日本「偽造考古文物案」
    1、 碳-14衰變可偽造嗎?這一段問答引自知乎,作者蒼原雪。古文物鑑定方法有許多種,碳14檢測是比較常見的方式,一般人認為碳14檢都是準確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原文如下:碳14衰變可偽造嗎?可以的,但原理不太一樣。碳14檢不是在測C14的濃度,而是測C14和C12濃度的比。
  • 樹的年輪是怎麼形成的 所有的樹木都有年輪嗎?
    樹的年輪是怎麼形成的 所有的樹木都有年輪嗎?時間:2016-06-11 13:37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樹的年輪是怎麼形成的 所有的樹木都有年輪嗎? 將樹伐倒時,在橫切面上總是能看到一圈一圈的環,而這些環被稱之為年輪。
  • 40萬元保護一棵古樹 彭澤投巨資保護古樹贏得一片點讚
    如此狹窄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古樹生長。  2011年起,彭澤縣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呼籲對古樹進行重點保護。今年以來,彭澤縣先後召開了四次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主持,有建設局、房管局、林業局、綠委辦、房主等各方參加的協調會。通過與房主汪先生反覆協商,終於徵得了汪先生的理解和支持。
  • 秦州:尋找古樹 讓年輪講述村莊的故事
    據統計,我區遺留下來的古樹名木達20多種,1225株,樹齡最長約為2600年。其中側柏樹最多,其次為國槐,其它還有酸梨、皂莢、榆樹、銀杏、橡樹等,數量之多,品類之盛僅次於揚州,居全國第二。這一株株古樹就像散落秦州的塊塊翡翠,溫婉碧綠,光彩照人。今天就請大家跟隨我們的鏡頭,尋找秦州古樹,領略古樹魅力。「尋找秦州古樹,今天我們走進太京鎮龐家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