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作家》觀影一:「拯救青少年的戰鬥在課堂上」

2021-02-19 成都陳大偉

「拯救青少年的戰鬥在課堂上」

——《自由作家》觀影一

 「愛,需要理由嗎?」網絡上搜一搜,大多數答案是:「愛不需要理由,有理由的愛是功利的,那就不是愛了。」我以為這是比較青春的回答。現在,我的看法略有不同,愛或許不需要理由,但有理由的愛可能更專注,也可能更堅持,愛一個人是這樣,愛一項工作也是這樣

正在或即將做教師的每個人,都有必要再問一問自己為什麼要選擇教師作為職業。答案可能會各有不同,但這樣的追問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學生都意義非凡。美國教育學者帕克·帕爾默在《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這樣說:「教學的呼喚不單是來自外部的融合——沒有我靈魂的首肯,任何外部的導師和學科都不會對我產生影響。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學要求最終是來自教師內心的呼喚。這種呼喚使我尊重真實的自我。」在美國影片《自由作家》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回答:「拯救青少年的戰鬥在課堂上。」

劇情簡介

影片取材於艾琳·格魯威爾的真實生活。

1994年,艾琳(希拉蕊·斯萬克 飾)來到威爾遜學校一個糟糕透頂的班級(203教室)擔任老師。被送到這個教室上課的學生,來自社會底層和不同種族。由於缺乏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他們有的犯過罪,有的是癮君子,有的父母正在坐牢;他們虛度光陰,消磨時光,把學校當成18歲之前的遊樂場;他們拉幫結派,打架鬥毆,有的甚至認為自己能活到18歲就已經值得慶幸了……一顆顆跌入深淵的心似乎已無處可依,無藥可救。

學生們對艾琳這位白人老師很不信任和牴觸,同事對艾琳的做法也多有非議,丈夫不支持她這樣當教師,父親也懷疑她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儘管艾琳的教育理想一再在實踐中碰壁,但她並沒有放棄這些學生,她用自己打工掙來的錢買《安妮日記》和其他著作,從引導讀書和寫作入手;她組織同學參觀考察,與種族大屠殺中猶太人的保護者交流……最後,她帶著這群孩子走出迷途,開始了健康成長的人生。

當艾琳·格魯威爾準備好自己的教學計劃,來到教務主任瑪格麗特的辦公室後,兩人進行了這樣的對話:

艾琳:「我想請您看看我的課程表。」

瑪格麗特看到了掛在艾琳脖子上漂亮的珍珠項鍊說:「你的學生,他們有些才從少年看守所出來,還有一兩個戴電子鐐銬接受監控。我們必須修改你的課程表,他們的程度太低,你的課程表對他們來說太艱深了。……別給他們太多功課,反正他們也沒有時間做。」

 這裡提出了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對學業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是應該降低要求適應他們,還是不降低要求,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和其他人是一樣的,是應該和能夠學好這些東西的?瑪格麗特的選擇是:「他們現在就只會這些,你就教這些好了。」艾琳的選擇是:「我不能降低對他們的要求。」

相比較而言,艾琳的選擇更具發展和教育意義,對學生的成長價值更大。英國教育部在2016年修訂頒布的《教師專業發展標準》提出了高質量教師要達到的7項標準:(1)以高標準引導、激勵和挑戰學生;(2)促進學生在學業方面不斷進步;(3)擁有良好的課程基礎知識;(4)教學計劃設計、實施得當;(5)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採取相應教與學的策略並及時回應;(6)準確並充分地對學生進行評價;(7)有效地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安全的學習環境;(8)主動承擔起更多的專業責任。這其中的第一條就是「以高標準引導、激勵和挑戰學生」。

瑪格麗特:「你來自新港灘市?可惜你不是兩年前來的,當時本校擁有學區最高的學業測驗成績。自從我們被迫成立種族融合的實驗班,本校就流失了75%的資質優秀的學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人生一樂也。當老師的,誰不希望教到優秀學生?但真正的教育是不能挑三揀四的,在學校裡做著教師這份工作,對什麼樣的學生你都得好好教。另外,如果所有教師都挑學生來教,弱勢的學生怎麼辦?基礎差的學生怎麼辦?在這裡,瑪格麗特的表現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這種不由自主的表達也暴露出她對「沒有適合教育的學生」的抱怨,在這種抱怨中,一般來說,就不會再有「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改變,也不會有對當下生活的悅納和欣賞。

 艾琳:「我就是因為這一點才選擇威爾森高中的。我覺得這樣的實驗很好,這樣的實驗班很棒。我父親曾經參加過民權運動,我也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洛杉磯的暴動。當時,我本來準備去念法學院,但後來我想,等我能替他們辯護時,他們已經在法庭上了,已經來不及拯救他們了。所以我認為,拯救青少年的戰鬥在課堂上。

 「為什麼當教師?」是為優秀學生而來還是為身處困境中的學生而來?是為個人利益而教還是為國家利益而教(比如法國作家雨果所說的「多建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對此,艾琳給出了自己響亮而堅定的回答。

總得有人擦亮星星!總得有人肩負起責任!總得有人下決心做成一些事情!我們要為艾琳的選擇和回答點讚!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本片主演希拉蕊•斯萬克說:「有真實事件做依據的劇本總是蘊含著無可匹敵的人文關懷,我甚至感覺得到自己的內心和靈魂都在吶喊。讓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也是一種榮耀。我要說的是,當我知道我得到了艾琳•格魯威爾這個角色時,就有這樣一種感覺。」

相關焦點

  • 陳大偉:「拯救青少年的戰鬥在課堂上」
    本期為您推送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陳大偉的一篇觀影筆記—— 「愛,需要理由嗎?」網絡上搜一搜,大多數答案是:「愛不需要理由,有理由的愛是功利的,那就不是愛了。」我以為這是比較青春的回答。現在,我的看法略有不同,愛或許不需要理由,但有理由的愛可能更專注,也可能更堅持,愛一個人是這樣,愛一項工作也是這樣。
  • 《自由多好》寫在疫情防控之際(嘉峪關市作家協會-高召子)
    從即日起,「嘉峪關市文聯」微信公眾號將推出「抗擊疫情,嘉峪關文藝志願在行動」專欄,即時推出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使命,自覺擔當,積極創作的有關抗擊疫情的文藝作品,生動反映全市各行各業抗擊疫情戰鬥中湧現出的感人事跡和偉大精神,廣泛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等,為抗擊疫情搖旗吶喊,鼓舞士氣。
  • 電影《阿里塔:戰鬥天使》全球超前觀影將開啟
    、Facebook、Instagram上宣布影片將於1月31日在北美區35個城市開啟免費超前觀影活動,卡梅隆號召粉絲們一定要去影院去看阿麗塔,在觀影后卡梅隆還將與導演羅伯特·羅德裡格茲,主演羅莎·薩拉薩爾、克里斯多福·瓦爾茲、詹妮弗·康納利等人與粉絲進行互動,一場即將轟動全球的觀影狂歡已經率先開啟預熱模式。
  • 《自由作家》:成功的教育是啟發學生找到滿足存在感的正確方式
    我父親曾經參加過民權運動,我也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洛杉磯的暴動。當時,我本來準備去念法學院,但後來我想,等我能替他們辯護時,他們已經在法庭上了,已經來不及拯救他們了。所以我認為,拯救青少年的戰鬥在課堂上。"
  • 豆瓣評分8.5《自由作家》:讓我們為改變乾杯
    這就是影片《自由作家》,影片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變,圍繞艾琳老師及一群深陷幫派戰爭的孩子展開,講述了一個關於教育、尊重、種族歧視與鬥爭的故事。這部影片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改變對於走出現狀的重要性。《自由作家》於2007年上映,理察·拉·格拉文斯 導演,希拉蕊·斯萬克 、派屈克·德姆西 主演,豆瓣評分8.5。
  • vipabc青少年英語會員福利日,親子觀影好評如潮
    近日,vipabc青少年英語展開了一場「會員福利日」活動,在上海百麗宮影城環貿iapm店舉辦了暑期最熱好萊塢動畫電影《冰川時代5:星際碰撞》的會員免費觀影活動,邀請了眾多家長和小朋友們齊聚一堂,上演了一場冰川萌寵大聯歡,在原版電影的歡樂氣氛中趣學英語,爆笑一夏!
  • 兩岸青少年作家訓練營第二天 帶你走進臺灣名家課堂
    兩岸青少年作家訓練營的營員合影胡衍南教授講座  齊魯網7月26日訊(通訊員 成海萍 實習記者 林冬梅 孫婷)兩岸青少年作家訓練營正在進行中,眾多名家前來進行課程指導。、容德文化傳播中心、臺灣明道中學等協辦的「魯臺一家親 共融新國學」兩岸青少年國學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4名高中生將一起開啟臺灣之旅。
  • 自由戰鬥隨機戰爭 《尋龍記》的自由Style
    今日,我們就為各位來揭秘《尋龍記》的自由Style。 自由Style之二:每個職業都可做MT,超乎你想像 職業發展規劃的高自由,是《尋龍記》的核心設計之一,通過開放的「守護星系統」、「命途系統」「裝備靈力屬性搭配」等形式,玩家完全可以自主的去規劃自己職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 國防教育課桌搬出圍牆,為青少年鋪設「行走」的課堂
    然而,許昌軍分區在兩年前的一次調研中發現,在這片熱土上,並沒有一冊系統的國防教育教科書。  長葛市教體局幹部張萬迎告訴記者:「這套叢書每一冊都分為英雄傳奇、自信中國等七大版塊,既講濃墨重彩的大事件,也講觸動心靈的小故事,課堂上潤物無聲,青少年喜聞樂見。」  對此,許昌軍分區司令員李選才深有感觸:「紅色讀本只有搬進學生心房,國防教育才有分量!」  讓學生熱血沸騰的課堂在哪裡?
  • 深圳學生集體觀影《八佰》對中國近代史有更深了解
    來源:讀特8月26日下午,深圳湛雲課堂組織開展了電影《八佰》愛國主題觀影活動以及分享交流會,帶領深圳的學生和家長共同觀影。本次活動包含看了歷史背景講解、影片觀看以及觀影后的探討等環節,還特別邀請深圳松禾成長關愛基金會秘書長王芳老師出席。
  • 語文課堂上的反叛者
    郭初陽並不掩飾自己課堂的「燒腦」,他把語文課比作戲劇表演現場和觀看電影《盜夢空間》。早在十幾年前,他就會給孩子講《紐約客》雜誌和國外新聞媒體的事實核查員,講美國作家馮古內特有著古怪幽默和諷刺色彩的科幻小說,講如何給報社寫信投稿,連看了課堂錄像的成年人都會驚嘆:這個課堂聽下來不容易。
  • 《自由作家》美國所謂的自由民主在新冠肺炎面前黯淡無光
    電影當中人性分析的太透徹.綜合以上前幾位評論,也是個我的觀影感受,含著淚看完,我也是一位老師,在我的課堂上也會鼓勵孩子們客觀理性面對現在的社會,中國雖然沒有美國那麼混亂,但是現在校園欺凌也不容忽視。一部感人至深的佳片,揭示人生弱點的反思!
  • 《雪鷹領主》iOS今日上線 番茄攜手大咖作家拯救夏族
    我吃西紅柿、撒冷、天蠶土豆、蕭鼎、魚人二代、打眼、小刀鋒利、風凌天下、月關九位大神級作家將齊聚一堂,為《雪鷹領主》手遊助陣!
  • 中國新聞周刊:《自由作家》展示被漠視的情感
    打開《自由作家》(Freedom Writers)快半個鐘頭時,我幾乎要按動調控板,行使否決權。情節是這樣的老套:一個混亂的班級,來了一個菜鳥級女老師,叫艾恩;這位女老師一直微笑著,很好脾氣地面對著講臺下亂作一鍋粥的學生們,那幫學生視她為無物。看到這裡,90年代港臺學校片就一股腦兒地出現在眼前,接下來,這位老師要無數次地被學生捉弄,而她將表現得無比麻辣。
  • 作家看電影:《流浪地球》中拯救地球的過程顯得過於草率
    雖然情節略顯俗套,邏輯上也存在太多的漏洞,科學上可能也不可信,找不到科學依據,但是它完全符合一個科技商業大片的需求: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感受到持續的視覺、聽覺、情感、心理上的高潮衝擊。一個接一個的反轉,生與死,希望與絕望,困難和犧牲,總是會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 JOJO:二喬的「黃金精神」,與究極生物柱之男的戰鬥
    二喬西撒對抗柱之男的兩人,前期都會使用波紋能力,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使用起來沒有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後兩人在二喬母親莉薩莉薩哪裡學習波紋能力,經過訓練兩人波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創造出了自己的技能,西撒後在一次戰鬥中死亡,將自己的波紋留給了二喬,此處也有一梗,齊貝林家族就是喬斯達家的能量供應。
  • 感受"雲端"文化盛宴 株洲廣大青少年觀看"美育雲端課堂"
    為提高全國青少年審美素養,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中央文明辦三局、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央音樂學院等單位於5月23日至28日共同舉辦「美育雲端課堂」活動,通過網上演唱演出、名家講堂、音樂黨課等系列藝術形式,組織一次別開生面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活動開展以來,株洲組織全市中小學生網上觀看學習。
  • 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曝中國區獨家海報 首映獲贊好評如潮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由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出品,科幻電影大師詹姆斯•卡梅隆編劇及監製的科幻動作視效巨製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2月22日登陸內地院線,2月19日,鄭州奧斯卡大上海國際影城舉辦了影片首映媒體觀影活動,首播口碑也十分炸裂,被贊是「當今電影特效的最高水準」,令人對這部春節後首部好萊塢大片的上映更加期待
  • 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的捷克作家
    反之,在政府長期站立的地方,公民就倒下去」,還有「只有在不需要談論自由的地方,自由才真正存在」。作者:葉克飛,騰訊·大家專欄作者。這是遲來的悼念,直到7月初,我才知道捷克作家瓦楚利克已於6月6日去世的消息。在百度上搜了一下,相關新聞寥寥。對於國人來說,這本就是個陌生的名字。
  • 著名作家周立波,因為「自由」的英文而改名,把全部資產捐了
    著名作家周立波,因為「自由」的英文而改名,把全部資產捐了歌頌自由和光明是文壇永不褪色的創作主題。愛自由,愛生活,及時行樂……存在口中卻難以實現的詞彙。多少文人作家一生勵志把此作為人生的警句。如前面所說,周立波的名字來自「自由」的諧音。他的原名叫做周紹儀。周立波出生於1908年,老家坐落湖南的小鄉村。雖然鄉村裡交通不便,消息也不通。但完美的自然環境也讓周立波陶醉。關於自己的故鄉,他就曾寫詩描繪。「說是清溪沒有溪,田塍道上草悽悽。山邊大樹迎風嘯,村外機車逐鳥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