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觀察之在線教育篇【下】:矽谷MOOCs的中國版圖

2020-12-25 網易科技

如上兩篇所說那樣,在線教育在矽谷三年來的發展是一部經受爭議-掙扎前行-終獲主流和資本肯定的斷代史。而此刻,在國內資本一頭熱地大把砸向同一領域並且成敗未知時,矽谷MOOC界也開始了擴張的步伐。中國在線教育市場,2015年會是各方的兵家必爭之地。

MOOC開山鼻祖Coursera新帥Richard Levin在公開場合表明為中國學習者開發中文課程以及將精品課翻譯成中文是近一年裡的戰略重點;哈佛麻省系的edX拉攏了清華北大成為其中國盟友;Udacity則和優酷談妥了獨家合作;而Udemy高級主管Shannon Hughes在接受36氪採訪時說道:

「我們32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很大一部分用於海外市場開拓。2015年Udemy大量時間將放在課程開發和中國市場,進行本土化落地。」

幾家矽谷的MOOC中國市場的打開方式各異,其中Coursera的中國版圖目前已很值得一說,截止到2015年1月,涵括了上線純中文課程、中文社區建立、眾包翻譯、高校合作等五種方式:

  • 三門重量級課程發布全中文版,包括密西根大學的模型思維,約翰霍普金斯學院的數據科學家的工具箱和R語言程序開發。此外還有之前的崑曲、秦始皇、結構方程模型及應用等。
  • 與網易、果殼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將 Coursera 上優秀的課程對中國用戶進行本地化運作。
  • 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復旦、上海交大等加入Coursera。
  • 與譯言合作譯言 Coursera中文課堂項目,以眾包的方式翻譯Coursera上的外文課程,如金融入門和模型思維。
  • 與網易公開課合作推出中文學習社區Coursera Zone,提供中文課大綱、課程體驗和感受、資料、問題答疑等中文內容。Coursera上的精選課程也會被放在專區內,配上更流暢的本地視頻連結,並設置討論區。
  • 正式入駐滬江網。Coursera已在滬江社團開闢專區,讓用戶在上面獲取國外頂級教育資源、掌握技能,或取得相關證書,簡而言之是提供一個學習與互動的空間。

羅列出的這段路程,Coursera走了整整三年。

MOOC還很年輕,對其有過高的期待是不現實的。

前耶魯大學校長、Coursera的現任CEO Richard Levin在矽谷的一次在線教育論壇上這樣說過。「只能在正視現實的前提下努力去改進和發展,不斷去多做一些事情,希望大家多一點耐心。」這位深喑傳統教育,而有有著普世價值觀的老者表示。

36氪和Udemy高級主管Shannon近期在矽谷也進行了一場關於中國本土化和在線教育未來的聊天,po幾個相關的問答如下:

1、新的一年裡Udemy對中國市場的計劃是什麼?

不僅是Udemy,我想,對於任何一個MOOC來說,中國市場都是極其重要的。是的,B輪我們拿到3200萬美元的融資,這筆錢將作兩個用途:開發新課程和海外市場拓展,這兩個計劃都是針對中國的。這一年裡,我們會投入大量時間針對中國市場的特點進行本地化。比如,(在中國)我們會確保提供簡單、便捷、可靠的支付方式供學生和老師們使用;和中國的優秀教師談合作,讓他們加入udemy去開設更多符合中國學生特點和口味的課程。在2015年,我們會投入最大量的時間在中國市場上。

2、那麼針對中國市場,Udemy用來吸引中國用戶的點會在哪些方面,或者說和別的矽谷MOOC相比,會有什麼不一樣地方?

我們有一個團隊的數據研究人員去研究Udemy上課程的數據。哪些事情是一個成功課程的必要組成成分,課程的哪些部分學生們會很投入(數據量和停留時間明顯變長,反饋多),哪些部分卻不是那麼吸引人。完善相關的模型後我們把信息持續的給到授課者,一起去研究如何改進課程。我們發現了針對中國市場的一些需求,比如對標準化考試內容和題庫的一定粘性、對海外的好奇心和交流欲、創新的技能培訓,中國學生的視野很大,他們很有想法,學習能力也強。

Udemy現在提供給客戶公司的是一個叫做 udemy for business 的項目。這些客戶公司可以得到Udemy為公司客戶定製的高質量課程,他們還可以訂閱我們相關的課程系列。目前公司培訓這方面的需求非常的可觀。去年我們的業績增長了300%,其中公司客戶的比重也提高了不少。目前我們美國合作的公司包括Goldman, Oracle和很多中小型創業公司。在中國,我們希望可以引進類似的機制,來進行商務合作和知識定製服務。

3、你怎麼看待矽谷的在線教育行業?

我們現在經歷的是在線教育的非常早期階段。幾年前你甚至還不能在手機上流暢的觀看在線視頻,同樣我們也無法想像幾年後技術會會教育帶來多大的便利。儘管推進的過程並不容易,我們(矽谷的在線教育公司)曾遇到遇到資金上、政策上、文化上的種種阻力,但從來不會懷疑這裡面(在線教育領域)蘊涵著很大的機會和可能性。在未來的五到十年內,Udemy會繼續專注於在線教育領域,在全球範圍開發課程和進行各種合作嘗試。這個領域的重要時刻將要到來。


給出了以上這麼多觀點的同時拋出一個數據吧。兩年前,矽谷的幾家MOOC上累計有10%的中國學生,而如今這個數字提升到了20%+,也就是說每增加五名使用在線教育學習的人,就有一名來自中國。但就MOOC的中國市場絕對數字來看,無論在Coursera、edX還是其餘在線教育網站上,如學習者中中國學生的佔比仍遠遠低於歐美等國。

在此背景之下,矽谷巨頭們在成長已三年初步具備條件而又恰逢投資市場相對十分景氣的2015,對於中國市場的一番版圖拓疆,應該是非常值得期待。

往期《矽谷觀察系列》請戳:

矽谷觀察之大數據篇【上】:挖掘機和「改變世界的」大數據公司們

矽谷觀察之大數據篇【下】:矽谷巨頭們的大數據玩法

矽谷觀察之在線教育篇【上】:投融資增55% 這是矽谷對這個領域理智狀態下的高度肯定

矽谷觀察之在線教育篇【中】:如果,當在線教育遇上VR

[36氪原創文章,作者: 曾小蘇Clara]

本文來源:36氪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KPMG:下一個矽谷在中國?
    在這些人中,又有40%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將取代矽谷成為科技產業的創新引擎。KPMG的調查訪問了全球668位企業管理者,調查的核心問題是關於顛覆性技術的未來,以及下一個創新中心的所在。當企業高官們被問及全球哪個地區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引領突破式創新時,只有39%的美國企業管理者選擇了「主隊」,而71%的中國企業領導人選擇了中國。KPMG中國公司的Egidio Zarrella表示:「這些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在創新方面的投資已經為創新科技的跳躍式增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 印度觀察|印式英語的矽谷競爭力
    這跟中國有點類似。見面互相詢問家庭情況,是否有孩子,甚至你賺多少錢。這位作者的觀察得出,在東方,人們擁有「沒有友誼的親密關係」;而在西方,則是「沒有親密關係的友誼「。印度人喜歡說話,閒聊,八卦,正經討論,樣樣皆可。印度人可以就任何話題進行冗長的對話:天氣,電影,食物,等等。即便印度人說英語有很重的口音,也阻止不了他們侃侃而談。
  • 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講述矽谷華人的十年沉浮
    《矽谷是個什麼谷》,虎皮媽著灕江出版社2019年8月  近日,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描寫中國第一代技術移民生活的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在北京發布,作者虎皮媽為讀者講述了新書的創作過程和矽谷生活,並分享了有關海外生活的經驗。
  • 吳軍-智能時代下的矽谷模式「矽谷高創大學獨家直播好課」
    矽谷高創大學線上平臺推出以來,矽谷高創大學名譽校長、矽谷高創會主席,知名計算機科學家,暢銷書《浪潮之巔》作者吳軍博士先後就公共衛生、線上教育與辦公、5G與IoT、數位化轉型等話題作分享,以極具前瞻性的觀點、豐富的資訊和深入淺出的解讀方式吸引了近百萬點擊量。
  • IT培訓機構調查測評之尚矽谷篇!
    第四問:尚矽谷有哪些讓你不滿的地方?A同學:簡述下個人情況,我入學前基礎學的是黑馬的,畢業後重新看的是黑馬和尚矽谷官網的視頻,發現:1.深圳校區的師資跟不上北京,官網視頻的名師匯聚北京,像宋紅康、周陽、雷豐陽,偶爾會來深圳教一兩個班。
  • 尚矽谷喜獲華人影響力職業教育品牌!
    大會以「作育英才 智享未來」為主題,邀請了眾多教育名家、優秀學者、優秀教育機構領導者、媒體人等齊聚一堂,匯聚當代教育英才。鳳凰教育聯合專家、學者、優質教育機構共同成立了華人教育研究中心,旨在探尋優秀華人教育思想,研究華人教育品牌成長,發布華人教育碩果,用教育內容充實華人教育傳播。
  • 50家矽谷IT公司技術博客-吐槽篇
    他家以最高人均產出出名,之前辦過100萬美金獎勵電影推薦算法的大賽,文化也是非常奇特,被稱為矽谷最重要的文檔,前幾天筆者看了篇文章:《她締造了Netflix的公司文化,這種文化最後讓她被fired了》。她說一個員工可能只能在公司的某個階段對公司有用,過了那個階段,就該 move on 了。
  • 【矽谷周報】別錯過,上一周矽谷教育科技圈的那些「大事兒」~~
    【矽谷周報】別錯過,上一周矽谷教育科技圈的那些「大事兒」~~ 作者:荔閩 發布時間:
  • 2019 Curiosity 矽谷大會落幕 乂學教育松鼠AI展現中國AI+教育力量
    本次Curiosity好奇心大會,聚焦人工智慧與教育的結合,邀請矽谷領先的教育科技公司、雲計算代表企業,英偉達、IBM Watson、豐田研究中心等著名公司一同參會,中國AI+教育龍頭企業松鼠AI受邀出席本次大會。
  • 學而思輔導班開進美國矽谷 瞄準美國小學奧數市場
    由於做家教做出口碑,學生越來越多,他便中途退學與同學在2003年創辦了學而思的前身,由網站開始做線下教學服務。2010年,學而思在美國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小學教育機構。2013年8月,學而思更名為好未來。
  • 來自矽谷的玩創Lab在線科學課全面入駐羅輯思維
    近日,國內知名知識服務商羅輯思維與在線科學教育品牌玩創Lab達成深度合作,玩創Lab的兩款來自矽谷的在線STEAM科學課程《城市之光》和《3D過山車》已於11月1日在「得到」APP、羅輯思維微信商城、羅輯思維天貓旗艦店全電商平臺入駐。
  • 2020,矽谷開啟「疫情後大創新時代」元年
    相反,過去幾年,中國的科技公司倒是牟足了勁,用科技改變普通人的生活——他們將很多矽谷前沿的創業理念帶到中國,因地制宜。雖然共享經濟最早源於矽谷,但中國卻是共享經濟單車、拼車發展最快最繁榮的地方。直到4年之後,遠在中國的張旭豪才創立了餓了麼。那為什麼多年以後,這些矽谷前輩們反而被指「抄襲」中國晚輩,甚至被冠上美國版「美團外賣「等稱號?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過去很多年,無論從成交單量還是用戶的使用頻次來說,外賣行業在中國的發展速度早已超過美國。
  • 法媒:美國矽谷開始「抄襲」中國,臉書是最突出的例子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消息,法國《費加羅報》日前刊登題為《當矽谷開始抄襲中國》的文章稱,中國網際網路領域創新引領世界潮流,如今美國矽谷企業學習中國經驗的例子比比皆是,西方網際網路巨頭複製中國社交電子商務、短視頻應用模式等成功經驗已成為趨勢。
  • 美國下一個矽谷會在哪兒--聖何塞???
    提到美國高科技產業聚集地,矽谷肯定名列榜首。除矽谷以外,美國高科技企業還青睞哪些城市?這些城市中哪個會成為下一個矽谷?美國在線招聘公司Indeed用數據來回答了這些問題。
  • 理性分析:在美國矽谷中國人為什麼混得不如中國人?
    等到真正到達這個科技聖地之後,才陡然驚醒,中國的科技人才千千萬,來美國矽谷發展的更是數不清,但真正紮根留下的卻很少,而同樣來自人口大國的印度人卻大多都混的風生水起。 那麼,如此多來美國矽谷的中國優秀畢業生他們都去了哪裡?是他們不再優秀泯然眾人了嗎?為什麼同是矽谷外來戶,中國畢業生卻沒有印度人過的好?
  • 舊金山灣區的「矽穀神校」如何煉成?
    日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盧曉中及團隊赴舊金山灣區開展近兩個月的深度調研。 南方教育智庫特邀盧曉中領銜的「長江學者創新團隊」連續推出「高等教育灣區調研」成果。
  • 【矽谷周報】Clever推出新產品Goals:匯集數據,展現一個學生的在線...
    【矽谷周報】Clever推出新產品Goals:匯集數據,展現一個學生的在線學習 作者:荔閩 發布時間:
  • 上海書展|「海派文化」與「矽谷精神」碰撞出了《矽谷是個什麼谷》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8月16日報導:「這幾年中國螢屏上出現了很多海歸形象,也有不少涉及留學生活和海外工作的,但在我們這些真的留過學、在國外待過的人眼裡都有些浮誇。」受百萬粉絲熱捧的虎皮媽說,這幾天她攜新書《矽谷是個什麼谷》來到上海書展,講述中國第一代技術移民的生活。
  • Twitter CEO、知名VC當顧問:《矽谷》是如何寫實矽谷的?(上)
    ……科斯託洛說:「我會告訴他們我觀察到或我遇到的人身上體現出來的細節,得到這些信息後他們眼睛會閃閃發光。」隨著時間的推移,Costolo慢慢地也適應了開自己玩笑。「從CEO變成房間裡經驗最淺的傢伙,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他說。這群編劇都會看的科技出版物是Nick Bilton所著的《孵化Twitter》,關於該公司的歷史。
  • 【矽谷周報】Where there's life, there's death
    2017-07-10 07:40 「矽谷周報」是芥末堆推出的一個全新的欄目,由芥末堆駐矽谷的小夥伴荔閩(她的郵箱是 limin.chen@jmdedu.com)帶來,投遞與你過去一周矽谷教育科技發生的一些新鮮事,如果你希望看到一些更有趣的東西,歡迎你寫信來勾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