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燕大爺聊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漢代俳優戲劇與春秋時期差不多。優戲發生變化大約是在三國時期。請看下面兩個例子:《魏書.齊王紀》中說齊王使優人郭懷、袁信作「遼東妖婦」,他們的表演「嬉褻過度,道路行人掩目」。這種優戲是兩個人表演,而且男優裝女性,是最早的關於男旦的記載。
《三國志,蜀書十二》中記載,許慈和胡潛是蜀國的學士,兩人都瞧不上對方,矛盾很深,公開場合也互相爭執謾罵,甚至動手鬥毆。劉備覺得太過分了,就在一次宴會上,使兩個優人假扮成他們的樣子,並演出些平日兩人爭執、鬥毆的情節,希望用這種方式來感化他們。
劉備劇照
這樣的優戲表演在三國時期還有很多,到南北朝出現了一個在優戲史上很有意義的表演劇目一「參軍戲」。「參軍」本是一個官職,參謀軍事之意,類似後來的軍事參謀。後趙石勒時代有一位參軍叫周延,後來做館陶令時貪汙了幾百匹官絹,因此進了監獄,不久又被釋放。皇帝估計是想把他當作典型的反面教材,每次宴會時,都讓周延和倡優一樣穿著黃色絹做的衣服,帶著黑色頭巾,參加表演。
一位優人問周延:「你是什麼官員,怎麼和我們混在一起?」周延答道:「我本是館陶令。」邊說邊抖擻著黃色絹衣說,「正因為這個,所以成為你輩中人」。
《參軍戲》傭
這個諷刺周延這樣貪官的優戲經常演出,成了當時宴會的保留節目。因為它是以取笑參軍周延為情節內容的,故後世那些諷刺官員的優戲都叫「參軍戲」,或「弄參軍「,到了唐代「參軍戲「已經成為優戲中最為著名的一類。
優戲的繁榮唐宋時期,參軍戲成為一種主要的優戲形式,它已經不再限於表演南北朝時期周延的故事了,凡是用兩個人來表演官場上弊病,從而進行諷刺和嘲弄的,都叫參軍戲。而與參軍戲類似的還有各種弄戲,如弄假官、弄婦人、弄三教、弄神鬼、弄痴大等。弄,是唐代的專用表演詞彙,就是調笑表演的意思。這些弄戲雖然嘲弄的對象不一樣,但都以調笑詼諧為主,同時帶有詼諧、諷刺的趣味。
唐代參軍戲中,有兩個固定角色,被取笑調弄的那個就叫參軍,另一個叫蒼鵠,蒼鵠不僅在言語上諷刺取笑參軍,還有擊打的動作。
參軍戲畫像
下面略舉幾例,看看唐宋時期優戲的發展情形
五代時期的一則優戲:後梁王知訓為宣州的長官,徵收各種賦稅,苛政猛於虎,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王知訓入朝廷述職,在一次宴會上,伶人裝扮成綠衣胡面,像鬼神一樣。另一優問:「幹嗎的?」綠衣人回答道:「我是宣州土地神,長官入京述職,和地皮一起帶來了,所以我也到了此處。」用以諷刺王知訓的貪酷。這就屬於弄鬼神一類的優戲。
再如唐代《玉泉子真錄》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次演出:崔公鉉之在淮南,嘗俾樂工集其家憧,救以諸戲。一日,其樂工告以成就,且請試焉。鉉命閱於堂下,與妻李坐觀之。僮以李氏妒忌,即以數僮衣婦人衣,日妻日妾,列於旁側。
《玉泉子真錄》
一僮則執簡束帶,旋闢唯諾其間。張樂,命酒,不能無屬意者,李氏未之悟也。久之,戲愈甚,悉類李氏平昔所嘗為。李氏雖少悟,以其戲偶合,私謂不敢而然,且觀之。僮志在發悟,愈益戲之。李果怒,罵之日:「奴敢無禮,吾何嘗如此。」僮指之,且出,日:「咄咄!赤眼而作白眼,諱乎?」鉉大笑,幾至絕倒。崔鉉讓自己的家童專門演了一齣戲,嘲諷兇悍的老婆大人。「一僮則執簡束帶」的裝扮明顯帶有參軍角色的特徵。
那麼參軍戲怎麼從宮廷流入民間了呢?
玄宗時期的安史之亂給唐代的政治文化帶來了巨大影響,其中之一便是大批的宮廷樂工、倡優在動亂中流落民間,最為典型的例子是皇家著名樂工李龜年的遭遇,他晚年寄寓江南湖湘一帶杜甫名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正是贈給李龜年的詩作。宮廷樂工來到民間,也把宮廷藝術傳播到民間,所以優戲也開始在士大夫之間流行起來。崔鉉是宣宗時期人,其家童能演戲是請樂工來教的,這些樂工的伎藝很可能就是從官廷裡流播出來的。
崔鉉杜甫相遇畫像
此類優戲主要以語言、行動表演為主,有沒有歌唱呢?上面的例子很難看出,但唐代的一種陸參軍戲中卻表明是可以有歌唱的。唐人範攄《雲溪友議》中記載,有民間伶人劉採春善弄陸參軍,歌聲徹雲,著名詩人元稹曾贈詩:「新妝巧祥畫雙蛾,謾襄常州透額羅。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皴文靴。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這說明劉採春表演陸參軍時裝扮、行動、語言、歌曲都具備,優戲與音樂文學結合起來了,這已經具備南宋雜劇的雛形了。但這樣的表演記載是非常少的,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動作來表演一小段故事是唐宋時期優戲的基本特色。雜劇一詞最早出現在北宋時期,這些雜劇包括優戲和各種雜技。滑稽短小的優戲在宋代以後仍然流行於宮廷之中,明代還有類似的一些記載,而優戲的一些表演藝術主要已經融入了戲曲藝術之中。
《雲溪友議》
從先秦到唐宋,俳優戲劇的發展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俳優戲劇主要運用語言動作進行表演,沒有舞蹈,很少有音樂。
二是俳優戲劇的風格是短小幽默的,表演滑稽,有很強的諷刺性。
三是俳優戲劇在唐宋時期各種參軍戲、弄戲流行,這些優戲有兩個固定角色一參 軍和蒼鵠,這兩個角色是傳統戲曲藝術最早的行當雛形,到了宋雜劇中參軍演變成副淨,蒼鵠演變成副末,是後世戲曲成熟時期淨醜行和末行的源頭。
四是俳優戲劇是宮廷演劇,安史之亂後隨著宮廷樂工的散落民間,俳優戲劇也傳播到民間,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這促使了它和民間其他藝術的融合。
參考資料:《雲溪友議》
《玉泉子真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