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煤炭行業在過去幾十年間充分發揮能源「壓艙石」作用,為中國社會、經濟、工業、民生等方面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新時期,國民經濟步入新常態,而煤炭行業正面臨四期疊加局面,即「需求增速放緩期、過剩產能和庫存消化期、環境制約強化期、結構調整攻堅期」;如何有效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做好煤炭這篇大文章成為發展重點。
#智慧礦山#的興起,為煤炭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優質解決方案。通過將新一代智能科技與傳統煤炭生產工藝創新融合,提升行業整體科技實力、轉變煤炭行業傳統形象,促進行業提質增效,是重塑煤炭產業價值體系的一次重要機遇。
01上位政策支持智慧礦山建設
國家著力推動煤炭數位化轉型升級,各省助力智慧礦山項目落地發展。2020年3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8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同年5月起,山西、內蒙古、山東、貴州、河南等省份皆已發布《山西省煤礦智能化建設實施意見》《河南省煤礦智能化建設實施方案》等具體的煤礦智能化階段性實施細則,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產業融合發展,為煤礦智能化水平奠定基礎。
02何為智慧礦山
智慧礦山是在現有煤炭綜合機械化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智慧化發展的整合過程,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複雜問題,涉及多系統、多層次、多技術、多專業、多領域、多工種相互匹配融合的複雜巨系統。
國家八部委《指導意見》對礦山智能化給出了初步定義:
即煤炭智能化是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是將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機器人、智能裝備等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的智能系統,實現煤礦開拓、採掘、通風、洗選、安全保障、運輸、管理等多過程的智能化運行。
當前煤礦智能化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發展理念和技術體系不夠成熟,行業標準體系有待統一。安永以國家智慧礦山《指導意見》為基礎,同時綜合借鑑智慧礦山領軍專家王國法院士《煤礦智能化標準體系框架與建設思路》界定智慧礦山標準體系框架如下圖:
由圖可見,智慧礦山體系由通用基礎、技術平臺、智能控制系統及裝備、安全監控及防控裝備、信息網際網路與生產保障六大模塊組成,涵蓋煤礦設計標準、硬體設備、軟體平臺、通訊技術、後期運維等多方面環節;通過對各環節進行升級改造,最終實現煤礦的智慧化轉型。
03建設智慧礦山有何優勢?
安永認為,礦山智能化正在成為全球煤炭行業公認的發展趨勢,必將帶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變化。其主要優勢可體現為五大方面:
(1)助力煤礦企業降本增效
智慧礦山將助力礦井下智能化、數位化技術和裝備的推廣運用,井下各生產系統之間聯動控制和全數位化傳輸,通過煤礦智慧大腦進行統一指揮調度,推動煤礦場景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的轉變,基於智慧化決策大幅提升煤礦井下各場景的生產效率,得以實現井下「用人少、效率高」的智能化發展,推動全國煤礦企業降本增效。
(2)有效保障礦井人員安全
近年來我國煤炭安全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礦井作業工人的職業風險依然較高,人員死亡率仍是建築行業的兩倍之多,相較部分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而智慧礦山能夠通過應用5G、物聯網技術,實現井下裝備與系統的遠程操控、風險提前預警等一系列智能化功能,從源頭根除礦井事故發生風險,有效保障井下工人的人身安全。
(3)促進智慧產業集群發展
智慧礦山的升級改造,能夠間接拉動煤炭行業智能工廠和數位化車間建設,加速推進大型煤機裝備、煤礦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提高智能裝備的成套化和國產化水平,能夠有效集聚區域內外優質產業資源,促進形成千億級智慧產業集群,能夠與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智慧礦山產業集群品牌建設示範區等重點項目形成聯動,充分推動國內智慧產業發展。
(4)改變煤炭行業傳統形象
智慧礦山通過優化改造煤炭產出方式,能夠有效改善煤炭行業傳統髒、亂、差的中低端從業形象,推動行業向綠色低碳轉變、向中高端轉變、向創新驅動轉變,同時助力區域加速新舊動能轉化,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煤炭生產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從高度資源依賴向綠色可持續方向轉變。
(5)借勢落地布局「新基建」
依託區域建設智慧礦山的創新勢能,藉助新基建發展大勢,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5G基站建設應用,著力培育融合井工前沿技術,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煤炭工業領域的推廣應用,形成以智慧生態「朋友圈」撬動產業創新力,大幅度提高煤炭開發過程的創新實力,助推煤炭產業加速「新基建」的深度布局。
04智慧礦山催生萬億級市場空間
建設智慧礦山蘊含了萬億級的廣闊市場空間。安永依據標準體系框架並結合煤礦實際升級改造案例,估算單礦投資改造費用,並在煤礦種類方面,劃分為新建礦井及生產礦井兩種類型,在年產能方面,以120萬噸和500萬噸為線,劃分為三種產能等級。經測算,已有生產型礦井單礦智能化改造升級費用約在1.49億元人民幣至2.63億元人民幣之間,而新建型礦井單礦改造費用約在1.95億元人民幣至3.85億元人民幣之間。
根據國家能源局於2019年發布的《全國煤礦生產能力情況統計》,排除產能過低和已經整改關停的煤礦後,全國煤礦數量近4,500座,依照不同產能等級進行改造金額測算後,智慧礦山整體市場規模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發展前景廣闊。
05智慧礦山建設具備多樣機遇
安永認為,當前智慧礦山領域具備三大發展趨勢:
智慧礦山整體解決方案仍為空白,缺乏全球領先的智慧礦山解決方案服務商。目前智慧礦山領域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多致力於深耕單個領域,尚無可提供智慧礦山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出現。縱觀行業整體,當前尚未形成明確的龍頭企業,能夠引領我國煤炭行業數位化、智慧化轉型、高質量發展。
礦用5G通信成為智慧礦山行業的重點突破方向,應用研發正在不斷加速。速度更快、時延更小、連接更多、跨區連接速度快、可實現跨區網絡無縫切換是5G的特性,井下水、火、瓦斯、煤塵、頂板、衝擊地壓、熱害七大災害的防範急需高速、大帶寬5G的支撐。當前煤礦領域的企業陸續與通信技術服務商開展跨界合作,旨在突破礦用5G技術搶佔市場。
國內眾多煤企積極推廣煤機裝備的智能升級,加快智能生產線的建設。國內各大煤機裝備企業大力推廣精益生產理念,加大新興智能科技應用,加快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的建設,積極打造煤機裝備、鑽機、安全儀器儀表智能製造基地,形成數據驅動的智能製造模式,快速彌補與國際先進產品在產品設計、工藝、質量、性能等方面的差距,持續提高產品附加值,並爭取在智能綜採成套設備、智能快速掘進設備、連續化輔助運輸、煤礦機器人等核心裝備技術領域取得率先突破,推動行業整體突破。
結合上述三大趨勢,以及對智慧礦山行業綜合研判,安永認為,入局智慧礦山相關領域企業可重點關注智慧礦山綜合解決方案、5G通信及智能裝備三大領域,圍繞具備良好發展前景的產品開展布局。
06智慧礦山綜合解決方案
智慧礦山解決方案可分為三大服務範圍:設計諮詢、項目集成工程、後端運維服務。
設計諮詢
主要為煤礦智能化升級建設的頂層科學規劃與實施方案設計,通過應用地理信息系統(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建築信息模型(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城市信息模型(CIM,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等數位化技術,完成對智能化控制系統、綜採工作面升級、智能裝備等方面與煤礦智能化升級改造相關的設計諮詢服務,主要針對新建礦井及生產型礦井改造升級提供支持。
項目集成工程
通過集成數據採集、存儲、加工、建模、應用分析等環節,形成煤礦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平臺,並基於SCADA等技術軟體,開發形成煤炭生產系統間的多級分布式中央控制系統,推動生產過程自動控制與自主調度。
後端運維服務
為客戶提供系統性的專業化服務,主要包括後端軟體平臺的日常維護與更新迭代、數據安全、數據資產保護、網絡邊界安全的態勢感知服務,以及控制器、傳感器、執行器等智能裝備的日常維護、定期更換等業務。
5G通信
5G通信作為新一代智慧礦山信息技術,在智慧礦山應用主要包括三方面:雲網融合、基於5G組網的智慧礦山調度平臺、5G工業網際網路模組。
5G組網
混合組網超融合軟體,推進5G、4G、WIFI6等網絡技術結合,打造雲-邊-端協同的智能化5G組網,打通有線網絡與無線網絡間的通信,基於5G技術實現井下自控智能化,同時未來融合基於蜂窩組網的NB-IoT技術,和LoRa等遠距離傳輸技術,以及短距傳輸的ZigBee技術,有效應對井下複雜環境,提升井下物聯網水平,實現井下煤礦人、機、物、環等全生產要素的智能互聯管理。
基於5G組網的智慧礦山調度平臺
以5G組網的超融合軟體為技術基礎支撐,集成井下全部安全監控相關的系統,包括安全監控系統、人員監測系統、人員定位系統、智能礦井通風排運系統、礦燈充電櫃及管理系統、膠帶機監控系統、機車監控儀系統、工業電視系統,同時完成設備遠程控制與檢測維護、預測性保護、設備3D可視化管理、無人駕駛與操控、環境監控預警等,通過對數據的融合、聯動、分析,打造形成井下應急聯動一體化調度平臺和數據中心。
5G工業網際網路模組
基於井下設備智能化改造需求,布局5G工業網際網路模組,即將終端設備接入5G網絡的關鍵部件。通過其與控制器、傳感器、攝像頭、井下大型設備進行結合,使得現有的前端設備均具備5G邊緣計算、5G通信、千兆傳輸等能力,保障完成井下信息接入,保障調度平臺對整個礦井的實時檢測監控。
智能裝備
智能裝備作為智慧礦山主要應用設備,目前三類產品具備較強發展前景,其一是自動化控制裝備,其二是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其三是煤機裝備與智慧機器人。
自動化控制裝備
主要布局產品包括各類礦用控制器、傳感器、執行器及井下監控儀器,通過將自動化控制裝備與井下大型生產設備進行集成,有效保障井下開採環境、數據信息,能夠實時傳輸至控制平臺,實現採-掘-機-運-支等環節安全高效運行,實現煤礦遠程監視、自主決策。
關鍵共性技術裝備
由於未來礦用機器進一步替代人員,對電力能源穩定供應要求進一步提升,井工電力分配、輸送、變頻、存儲等產品關鍵共性技術裝備需求逐步提升。可著眼布局:井下變配電設施,如移動變電站、變頻調速裝置;井下開關,如高壓開關櫃、磁力啟動開關、隔爆饋電開關等;電機設備,如永磁電機、防爆型電機等產品。
煤機裝備與智慧機器人
依照國家煤監局發布的《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目錄》,新型智能化煤礦機器人成為發展重點,煤炭企業可進一步完成對採、掘、機、運、支、安全巡檢等環節優質產業經驗技術的總結,促進相關產品研發,推動實現井下多工種設備協同工作,實現機器人群組有效控制聯動,最終實現井下少人化與無人化作業。
智慧礦山發展思路
安永認為,智慧礦山領域具備廣闊前景,傳統煤炭企業在入局時,需酌情考慮從四方面入手,以「標準制訂、創新突破、服務集成、智慧賦能」為發展思路,整合內外部智慧科技、裝備、人才等資源,並最終發展形成煤礦全產業鏈、全場景的智慧礦山發展體系。
標準制訂:布局智慧礦山需優先依託強大技術基礎和人才實力,加強對煤礦智能化建設術語、通信傳輸協議、數據存儲、數據融合管理等的技術規範與標準制訂,推進智慧礦山行業標準的制訂和實施,儘量爭取掌握行業話語權。
創新突破:發揮智慧礦山引領示範作用,聯合區域大型煤炭集團共同打通各要素、流程、價值鏈,在智慧礦山前沿領域突破行業共性的核心關鍵技術,強化科技創新實現攻克解決行業痛點,搶佔競爭先機。
服務集成:對標國內、國際一流企業,利用智能化升級帶來的數據紅利,挖潛裝備故障預測、健康評估、能耗管理、遠程維護等服務增值空間,帶動智慧礦山增量市場,促進業務增長和服務提升,向客戶提供從裝備到服務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務,提高客戶粘性,構建持續穩定的收益來源。
智慧賦能:結合企業自身優勢產業,率先推進智慧化升級,待具備一定發展實力,形成一定產業品牌後,逐步向全行業輸出綜合解決方案,賦能於全國礦山智能化改造,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智慧礦山企業在轉型浪潮中脫穎而出,共同推動煤炭行業步入智慧新篇章。
本文是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寫,並非旨在成為可依賴的會計、稅務、法律或其他專業意見。請向您的顧問獲取具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