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最慘的一家,因為立儲問題,孫權親手開啟了吳國的政治危機

2021-01-07 調侃歷史

導語

在吳國的歷史中,有一場嚴重的政治暴動,幾乎所有的一線官員還有孫權的兒女,都牽扯進來。有句老話說得非常好:「虎毒不食子」,但陷入政治、感情旋渦的孫權,在這場因為「奪儲」而引發的政治地震中,心腸之狠、手段之毒,讓人嘆為觀止。

東吳大地震

要說東吳最著名的女人,至少有四個:大喬、小喬、孫尚香、全公主。全公主就是孫魯班,在孫權這場家庭悲劇中,孫魯班扮演了一個極不光彩的角色。不誇裝的說,沒有孫魯班,這場奪儲之爭不至於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東吳的儲君,在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爭議。因為孫登是長子,在公元221年,曹丕冊封孫權為吳王后,孫權就確定了孫登為東吳的繼承人。孫權對孫登抱有非常大的期望,為了將孫登培養成可用之才,孫權不惜血本。

孫權不但讓張昭做孫登的師傅,同時命鎮守荊州的陸遜總領太子宮事,並讓江東的四位頂級人物諸葛恪(諸葛瑾子)、張休(張昭子)、顧譚(顧雍子)、陳表(陳武子)來輔助孫登,號稱太子四友。另外還有謝景、範慎、刁玄、羊衜等人,拋開三國,單說東吳,這個陣容是非常豪華的。

但讓孫權沒有想到的是,孫登在公元241年五月病逝了,時年三十三歲。孫登的早逝,打亂了孫權對國家安排運轉的部署,孫權必須重新在剩下五個兒子們中間選擇一個繼承人,因為孫登本人就不是嫡子,所以孫家皇子只能按年幼順序排。次子孫慮早在孫登死前九年就掛了,諸王子中老三孫和年齡最長,孫權很自然地就立孫和為皇太子。

孫權立孫和,除了孫和年齡佔優勢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孫和的生母王夫人很受孫權的寵愛。孫權有兩個王夫人,大王夫人生下三子孫和、四子孫霸。小王夫人生下六子孫休。但孫權在諸多嬪妃中,最喜歡的是步夫人,就是全公主和朱公主的生母。雖然孫權一直沒有正式冊封步夫人為皇后,但步夫人卻是當時公認的準皇后。

公元238年,步夫人卒,王夫人(即大王夫人,下同)終於熬出頭來,成為了宮中的一號人物。孫權一直比較寵愛王夫人,再加上孫和已經被立為太子的緣故,孫權就準備冊封她做皇后。看到王夫人即將一步登天,王夫人名義上的女兒孫魯班心急如焚,孫魯班和王夫人向來不和,積怨甚深。不過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兩人是因為什麼積怨的。

從政治上來說,孫和就是王氏的根基,只要打倒了孫和,那麼王氏就不足為慮,輕輕一推就能倒下。但孫和是法定的皇位繼承人,不是孫魯班說扳倒就能扳倒的。還有一點就是孫魯班要扳倒孫和,就要利用孫權對孫和的容忍底線。就是讓孫和不把孫權放在眼裡。

孫魯班很聰明地利用這個心理特點,在孫權面前拼命抹黑弟弟。有一次孫權讓孫和去朱雀橋邊的長沙桓王廟拜祭,長沙桓王廟是孫權稱帝後,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故有此名。可不知道當時的揚武將軍張休少了哪根筋,突然邀請皇太子來他家喝茶聊天,孫和也沒多想,就竄到張休家喝茶去了。

孫魯班得到這個消息後,就對孫權說:「太子不在(桓王)廟中,專就妃家(張休宅)計議。」潛臺詞就是孫和背著孫權,暗中和張休等人勾結。同時,孫魯班又趁機抹黑王夫人,孫魯班告訴孫權,某次孫權生病,王夫人臉上春風無限,喜上眉梢。孫魯班的潛意識非常明顯,就是王夫人巴不得孫權早死,好讓兒子孫和早點登基做皇帝。晚年的孫權十分寵愛孫魯班,孫魯班說太陽是黑的,孫權都不說太陽是白的。

孫權得知王氏對自己如此不敬,立刻派人去責罵王夫人。從史料「(王)夫人以憂死」看,孫權對王夫人應該是沒有講半點夫妻情分,王夫人就這麼不明不白地被孫權罵死了。王夫人的死對孫和的政治道路幾乎是致命的打擊。孫權恨屋及烏,對孫和也已經沒有多少好感。

在子女教育的問題上,孫權做得就不如曹操和劉備了,曹操對待子女,家教很好。而劉備雖然是草根出身,但在臨終前,也教育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只有孫權的子女教育原則性不強,出於對子女的慈愛,孫權在不知不覺中走上了袁紹和劉表的老路:嫌長愛幼。當然孫權沒有做得那麼直白,最開始也沒嫌棄孫和,只不過孫權對孫霸的態度,卻在無形中助長了孫霸的奪儲野心。

按照封建禮制講,太子是預備皇帝,他的禮儀級別僅次於皇帝。但孫權並沒有這麼做,他將孫霸的政治級別提高到與孫和同一個檔次,史書記載「太子(孫和)與魯王同宮,禮秩如一」。孫權這麼一搞,這就讓孫霸覺得自家老爹是在給自己機會。「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這是古代政治最基本的原則,孫權的過分偏愛孫霸,導致孫霸取代孫和做太子的野心暴漲。

也因為這層原因,東吳的官場分裂成太子系和魯王系兩派,天天不搞正事,只知道互相拍板磚。這場爭儲大戰在東吳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幾乎所有的一線官員都不可避免地捲入了這場紛爭中,包括東吳的鎮國之寶陸遜。陸遜對國內分裂的情況非常擔憂,就給孫權上了一道奏疏。說孫和是法定的皇位繼承人,希望孫權從國家千秋大業著想,降低孫霸的政治待遇,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兩敗俱傷。

看到陸遜在外面對自己指手畫腳,孫權顯得相當不滿。孫權認為自己永遠是正確的,聽不進去任何反對的聲音,就連陸遜也不行。除了陸遜之外,顧譚也公開請求孫權將孫霸外放,「今臣所陳,非有所偏,誠欲安太子而便魯王也」。顧譚說話還算是客氣的,至少沒明說要驅逐孫霸,而太子太傅吾粲就不一樣了,直接上表請求孫權將孫霸驅逐出朝廷,遠放夏口。

吾粲的本意是想保全孫霸,至少不想讓兩兄弟同歸於盡。但吾粲的做法太過激進,而且吾粲是公認的太子黨,所以孫霸認為吾粲這是再向他宣戰。孫霸和楊竺開始瘋狂報復,不知道孫霸對孫權說了什麼,孫權大怒,立刻將吾粲下獄,不久吾粲被殺於獄中。

最讓人感覺到不可思議的是,吾粲的罪名居然是「數與(陸)遜交書」,就是說吾粲犯的是「與陸遜勾結罪」。孫權這麼一搞,將置身於事外的陸遜強行扯了進來,陸遜作為東吳最有分量的大臣,對孫權的威望會構成相當的負面影響,至少大多數人認為孫權之所以能當皇帝,是因為有陸遜輔佐他,而這恰是自負的孫權所不能容忍的。

孫權三番兩次地派太監去武昌「責問」陸遜,在這場莫名其妙的政治戰爭中,陸遜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陸遜是個剛烈性子,被孫權派來的太監惡狠狠的羞辱,一時受罵不過,「憤恚而卒」,時年六十三歲,這一年是吳赤烏八年(公元245年)。陸遜的倒臺,對孫和幾乎是災難性的事件。陸遜是公認的親太子派,有陸遜在,孫和還能躲在大樹下乘涼。

孫權對孫和的不滿也不是一兩天了,未必沒有考慮過換太子的事情。孫權踢掉孫和並不意外,但意外的是接替孫和的人選,並不是孫霸,而是孫權最小的兒子孫亮。孫亮之所以迅速上位,有兩個原因,一是他的生母潘夫人得到了孫權的寵愛,二是孫魯班和潘夫人結成政治聯盟。孫魯班仗著自己在孫權面前受寵,經常替孫亮說好話。因為孫魯班覺得孫霸有些靠不住,萬一孫霸上臺,想起當初害死他母親王夫人的舊仇,孫魯班就涼涼了。最主要的是孫亮年幼,一旦孫亮上臺,孫魯班的勢力就有可能控制最高權力。

吳赤烏十三年(公元250年)的秋天,孫權終於對他的兒子們舉起了屠刀,史稱「吳主遂幽太子和」,孫權雖然暫時沒有廢掉孫和,但在政治上已經判了孫和死刑。驃騎將軍朱據勸孫權不要輕易動太子,從派系上來講,朱據是朱公主孫魯育的丈夫,與孫和私交甚好。

朱據的政治經驗不太豐富,在被孫權拒絕的情況下,朱據與尚書僕射屈晃帶著一班手下「泥頭自縛」,就是把自己綁上,用泥巴糊住頭髮,跪在宮外,請求孫權放孫和一馬。被朱據這麼一攪和,太子系紛紛上書勸孫權給孫和留條活路,其中表現最為激進的是無難督陳正和五營督陳象。

孫權早就打算對太子黨一網打盡了,先是下詔處死陳正和陳象,最讓人髮指的是,孫權居然對二陳滅族。至於率先挑起戰爭的朱據和屈晃,,每人賞了一百殺威棒,趕出了朝廷。其餘的太子系人馬,殺的殺,貶的貶。剪掉了孫和的政治羽翼,孫權就開始對孫和下手了,「廢太子和為庶人」,貶居故鄣,正式宣告了孫和的政治死刑。

孫和只是被孫權廢掉了政治生涯,但孫霸卻被賜自盡。在孫亮的兩大政治障礙處理掉後,吳赤烏十三年(公元250年)十月,孫權正式冊立年僅八歲的幼子孫亮為皇太子。

結語

這場孫權的家庭悲劇,是東吳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這直接影響到了東吳政權的穩定。孫權死後,年僅十歲的孫亮當上了東吳皇帝。但孫權留下的這個爛攤子,卻沒有人能夠力挽狂瀾,只能眼睜睜看著東吳帝國這艘巨艦,一點點地往下沉沒。

相關焦點

  • 孫權在三個自己人手上「翻船」,不僅讓吳國被滅,還牽連了蜀國
    三國歷史中誕生了很多的的英雄豪傑,一直到現在其中的不少人,都還為我們所標榜。三國的起因本是外戚掌權所引起的爭端,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少年足智多謀,漸漸的早期的漢朝諸侯,幾乎都沒落了。後面的魏蜀吳中曹操和劉備,也多是自身起家的新勢力,只有吳國孫權是繼承了父輩的先業,是吳國的繼承人。
  • 這個漂亮女人不得了,嚇死孫權妻子,勾畫了吳國滅亡的藍圖!
    那麼,誰是三國演義中最有權勢的女人呢?首先,小編再次推廣了「三國演義」的概念,指公元184年黃毛巾起義爆發的那一年,以及公元280年晉武帝將吳國從全國統一中消滅出來的那一年,共96年。第二,他認為最有權勢的人一定對政治有很強的影響,有好有壞的後果。說到這個問題,很多人想到了女王。
  • 三國人物:吳大帝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
    三國人物:吳大帝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大家在生活中聽到最多的不是曹操厲害就是劉備厲害,但是卻忽略了三國還有另外一個人,甚至劉備和曹操都拿他沒辦法。不用我多說,大家應該知道他是誰了。沒錯,三國中除了孫權之外,誰還能與曹操和劉備媲美呢?
  • 吳國最勇猛的5大名將,一人救過孫權2次,一人經歷了整個三國時期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這種說法還是相當不正確的,據史料記載,吳國孫權手下文臣武將頗多,特別是武將,絲毫不比魏蜀兩國差,並且在歷史上也大放異彩,而且還有最勇猛的5大名將。那麼東吳到底有哪些名將?他們又是怎樣死的呢?首先我們來看看東吳第一名將太史慈,據史料記載,太史慈最開始並未投靠東吳,後來孫策在平定江東的時候,認為太史慈武藝高強,並且為人忠義,於是便收服了太史慈。
  • 回到三國當皇帝,魏國曹操最累,蜀國劉備次之,吳國孫權最爽
    如果讓你回到三國替換一個皇帝,魏國曹操,蜀國劉備,吳國孫權,你選哪個國家呢?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曹操或者劉備,但如果小編有這個機會的話,我定選孫權,為什麼呢?替換皇帝不是玩一場遊戲,我們需要分析一下曹操、劉備和孫權的一生經歷和當皇帝的處境,我們去替換皇帝,當然要換一個最舒服最爽的,不能替上去累死累活的,那太不划算了。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曹操。據說曹操本姓夏侯,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所以三國裡很多人罵曹操是宦官之後,最著名的就是陳琳寫的討賊檄文了,把曹操罵的一無是處。
  • 三國殺:所有擁有主公技的武將,魏蜀各佔三個,吳國最多
    而今天我玩了好幾局主公,突然發現原來吳國主公竟然是最多的。在我的印象中,三國當中最容易遺忘的就是吳國了,因為曹魏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而蜀漢是所謂宗室,什麼也不是的孫吳就顯得有些許尷尬了。但是為什麼吳國的主公技武將比魏蜀還多呢?
  • 三國最長壽的名人將領,見證了三國的興衰,侍奉了吳國四位皇帝
    因為很多人生病之後沒有錢去醫治,或者說不知道合適的方法去進行治療,這也就導致了當時的人壽命會比較短一些。那麼在三國的時候有一位最長壽的人,他一共活到了八十幾歲,這個人叫做——丁奉。當時能夠活到八十幾歲的人,也實在是非常的少,那麼在歷史上面記載的三國時期最長壽的人也就是只有他了。
  • 三國時期,吳國明明在長江以南,為何卻被稱為江東孫權?
    三國之中,天下被分為三大勢力,中原曹操,西蜀劉備,東吳孫權。曹操臨死前,也曾說:「孤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群雄皆滅,止有江東孫權,西蜀劉備,未曾剿除。」曹操所在的中原地區,本就是華夏發源地,政治經濟中心,故稱中原。
  • 三國時期吳國最不屈不撓的將軍周泰,縱觀三國歷史
    三國時期吳國最不屈不撓的將軍周泰縱觀三國歷史,有無數的將軍忠實地協助了明朝。一些軍事指揮官從一開始就名聲大噪,而另一些指揮官則默默奉獻自己,隱藏自己的實力,保持低調,結果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名,並在歷史上成名。
  • 三國後期吳國武將排行榜TOP5
    三國後期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勢,吳國自孫堅,孫策打江山以來傳承到孫權手中已有二十餘年,期間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相繼病故,吳國也陷入人才凋零之境。虎將自太史慈甘興霸後也寥寥無幾。根據歷史表現排列出吳國後期武將排名。
  • 孫堅孫策稱帝,吳國才算完整?《三國志14》的孫權原來這麼沒用!
    吳國的開國皇帝是誰?那自然是吳大帝孫權了。孫權年少有為,在老派大臣建議不要與曹操發生爭鬥時,孫權接受了周瑜的意見,與劉備聯軍在赤壁上大敗曹操,迅速拿下了江東的勢力範圍。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孫權不過是在父輩們搭好的階梯上行走罷了,如果不是孫堅和孫策早逝,哪能輪得到孫權做皇帝?所以阿鴦就想在《三國志14》裡嘗試一下讓孫堅或孫策做一回吳國皇帝,讓他們還了稱帝夢的同時,看看他們的政治手腕和孫權相比如何。
  • 三國時期最大的家族性政治投資,魏蜀吳三國都壓了,還是壓錯了
    可以說,曹氏政權是三國時期最慘統治階層,辛辛苦苦搞下的政權,最後給司馬家族做了嫁衣。 東吳政權的內部危機,除了要面對外部的魏蜀兩國,還要面對內部的矛盾! 除了司馬家族在曹魏政權中的扛把子地位外,實際上東吳政權也面臨這樣的煩惱,當年孫堅長子,孫權的哥哥小霸王孫策是何等英勇,一步一個腳印重新打下江東之地,那是有多英姿颯爽,結果因為想要奪江東豪族的權,竟然被人暗殺了。 孫權即位之後,也面臨這樣的矛盾,面對強敵的時候,不得不依賴這些豪族的勢力,等到用不到的時候,又不得不打壓。
  • 古代歷史,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陸遜,體恤民情
    大家好,給大家推薦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陸遜,體恤民情。提到陸遜,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戰。沒錯,就是那個能徵善戰的將軍。但陸遜可不是大家想像中的一介武夫。三國時期,能人輩出。東吳的人才有一個有趣的特點,就是文武兼備。無論「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還是魯肅,都是文武雙全。陸遜也不例外。作為縱橫疆場的將軍,陸遜無疑是優秀的,作為治理國家的能臣,陸遜也絲毫不遜色。他在政治上的卓識實在是令人稱讚。
  • 三國人物性格窺探之五-孫權
    5孫權孫權古代畫像孫權是三國時的吳國君主,也是在位時間最長,最長壽的君主之一。雖然他是繼承父兄之帝業,但是在歷史中還是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其開拓了海上水運事業,和對吳國的治理繁榮也是貢獻巨大。我們還是來看看他的生平吧!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
  • 孫權的老婆是誰?他為什麼要殺了孫策的後代?
    孫權,東漢末年吳國的建立者,他是孫堅的次子,他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哥哥小霸王孫策,在三國也是一員猛將後來去世後,孫權才成為一方霸主,孫權雖然沒有哥哥有一個超級漂亮的老婆,但也可以說是人生贏家有七位老婆,而有傳聞說孫權殺了孫策後代這是怎麼回事呢?
  • 孫權為何晚年對陸遜如此殘忍?原因有三!第三個原因讓孫權必殺之
    三國時期,東吳一共有四位大都督,分別為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陸遜作為東吳的最後一位都督,戰功卓絕!曾配合呂蒙偷襲荊州,敗關羽,後在夷陵之戰中火燒劉備八百裡連營,大破蜀軍!為東吳北拒曹魏,西敗劉備,陸遜理應成為孫權手下最受信任的股肱之臣!可是為何在孫權晚年的時候,突然對陸遜如此殘忍,硬生生地將其逼死?其實原因有三!第一點原因:功高震主!
  • 三國最慘的背鍋俠,奉命弒君後成為棄子,葬送了全家性命
    這樣的事情被當場拆穿,實在尷尬,於是國太痛斥孫權。作為上位者,孫權當然也不能承認,於是推給了自己的下屬呂範,而呂範則又「供」出了親自帶人埋伏的賈華,最終賈華差點被下令處斬。而呂範安排此事,則是受到孫權和周瑜的授意,甚至連吳國太都是知情的,在事發之前,曾對孫權說,如果自己不滿意劉備做自己的女婿,劉備的生死她便不再幹涉。
  • 三國歷史上的一次大戰,蜀國和吳國聯合對抗魏國,真的是非常精彩
    今天小編就說一說當時非常有名的一場戰役,這次戰役在當時可是動用了很多的兵力,而且是三國都參與了進來,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場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戰役吧。我想很多對三國時期很熟悉的人應該都猜到小編說得是哪一場戰役了,其實就是很有名的赤壁之戰。這場戰役的時期其實就是在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也就是蜀國和吳國聯合起來,在當時的赤壁一帶打敗曹操大軍的一場戰役。
  • 陸遜殺掉關羽,擊退劉備,是大功臣,孫權卻為何一定要逼死他?
    陸遜,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出生於一個江東世家大族。 陸遜早年喪父,因博覽群書而聞名,被孫權召為幕僚,又因治理旱災有功,深受孫權賞識,將自己的兄長孫策之女許配給陸遜。
  • 孫權真的忘恩負義?為何既不追尊孫策為帝,也不重用孫策後人
    俗話說「生子當如孫仲」,曹操這句評語可謂是對孫權這位三國之一吳國的建立者的極高評價。他在位二十四年,是三國所有開國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如果論執掌權力,孫權比蜀漢在位四十年的後主還要長,同時也以七十一高齡成為三國中最為長壽的一位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