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河北日報》06版刊發題為《衡水中學,因為有您我們更精彩》一文,衡水中學2005屆228班的多位畢業生回憶高中生活,表示深感「衡中」精神浸入身心。對近年來有人稱衡中教育是「洗腦教育」的說法,學生馮世鵬指出,衡水中學一位老師說的話非常有道理:如果一個人只有70分的水平,經過刻苦努力達到了90分那叫奮鬥,如果一群70分的人通過努力達到90分就叫洗腦,這是沒有道理的。就算是洗腦也罷,也要看洗腦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衡中「洗腦」的作用是讓人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並克服一切困難為之奮鬥,那麼他們甘願接受這樣的洗腦。
馮世鵬,2005年考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2009年畢業保研到國防科技大學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2011年提前獲得讀博資格轉為直博,2014年博士畢業後入空軍服役至今。
衡水為九州之首古冀州之地,向來人文積澱深厚,大儒墨客輩出。及鄉人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文化之鄉風氣更濃。時至今日,衡水提出了「大儒之鄉」的文化建設發展構想,努力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精神完美契合。歷年來,衡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湧現出了以衡水中學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典範,在全省乃至全國形成了獨特的衡水「教育高地」現象。為此,我們從即日起隆重推出「大儒之鄉,工匠風採」衡水教育成果大型系列策劃,以為總結,以饗讀者。首輪將以有「高中教育航母」之稱的衡水中學作為典型,向廣大讀者系統介紹這所在大眾眼中頗顯「神秘」的學校,以釐清固念,客而觀之。首篇我們選取了衡水中學優秀畢業班的代表228班,用這些學子們的親身感悟向大家詮釋「衡中精神」的實質。
《河北日報》6月28日06版
衡水中學是一個有著60多年歷史的名校。近年來,衡水中學不僅在高考成績中頻創佳績,同時在素質教育方面更是開創了多項舉措。全國文明單位等70餘項國家級殊榮先後花落衡中。海外10餘個國家和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20餘萬人先後來校探秘,均對衡中鮮明的育人特色和豐碩的育人成果給予高度評價。
學校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戰略高度,全面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優秀團隊。短短幾年,學校先後有70餘項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獲國家、省級獎勵,200餘位教師在省級以上教學大賽中獲特等獎或一等獎,600餘位教師赴全國各地講學或作公開課……
該校的王文霞老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30年的班主任生涯裡,她將120名學生送入清華、北大,期間她還獲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今年更是被選舉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228班便是王文霞老師帶出的衡水中學優秀畢業班代表,2005年高考,8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66名同學中,有37人考入全國名牌高校,河北省前2000名,228班佔46人,全班同學全部考入重點大學,這在當時創造了衡水教育史上的一個傳奇。
進入大學後,228學子繼續秉承衡中「追求卓越」的校訓,熱心學校各種活動,表現出良好的個人素質,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如今他們已經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承擔起時代賦予他們的使命。現在228班學子分布在祖國各地,有的已經參加了工作,有的還在學校深造。其中24人獲得碩士學位,13人取得博士學位,研究生學歷比例超過50%,43人在政府機關、國企、外企等單位就職。作為衡水中學優秀畢業班的代表,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衡中精神」的內涵。
但不管身在何處,他們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228。他們留給學弟學妹們的不僅僅是一個驕人的高考成績,更是一種「永爭第一,追求卓越」的衡中精神。這種精神已經成為228,也是所有衡中人永遠的精神財富。
近日,筆者走訪了王文霞老師和228班的多位畢業生,時隔十幾年後,當年的懵懂少年如今已經成為社會的棟梁,站在了更高的人生階梯上,回頭再看在衡中的生活和學習經歷,他們深感「衡中精神」已經浸入他們的身心,使他們受益頗多。
228班的師生們回憶起高中的往事依然歷歷在目,「追求卓越」的衡中精神也伴隨他們成長至今。在走訪的過程中,除了感嘆時光飛逝和閒話當年的同窗情誼,228班的很多同學都提到了相似的細節:不管身處何處,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總會在某天晚上突然夢回衡中,夢裡有嘹亮震天的口號,夢裡有整齊劃一的步伐,夢裡還有一腔熱血、永遠不知疲倦的自己,為了改變命運一心向前。
228班只是衡水中學無數畢業班中的一個縮影,無數與228班同樣的畢業生們或是砥礪學習求索學海,或是兢兢業業耕耘崗位,他們都帶著「永爭第一,追求卓越」的精神奮鬥自己美好的未來。
王文霞:「教育,首要的是愛的事業」
「教育,首要的是愛的事業!我們張文茂校長也要求老師們,先有父母心,再做教書人。」這是王文霞老師常說的一句話。
1984年,年僅17歲的王文霞面對著講臺下幾乎和她同齡的孩子第一次登上講臺,年輕的王文霞心中定下一個目標:一定要把孩子們送入最好的大學。30多年後,臺下的學生還是青蔥的年紀,而講臺上曾經風華的老師如今已年逾半百,但是王文霞心中的目標從未改變。
「從走上講臺的那一刻起,我就立志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但我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會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更沒想到會成為黨的十九大代表。」王文霞激動地說。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能夠獲得這些榮譽,她感到特別驕傲和光榮,「我的這份榮譽是屬于衡水中學全體教職工的,是衡水中學培養了我,給我一個實現理想抱負的平臺,『衡中精神』不僅激勵著學生們,也激勵著我們奮勇前行。」
「在我看來,衡中精神就是篤定和堅守,不管過程艱難困苦,她能夠激勵每一個人向著自己的目標永遠前進。」王文霞說,「最重要的是這種精神一旦接受就會終身受用。」多年來,除去擔任班主任,備課組長,還擔任年級教學主任,學校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研究室主任,對青年教師青年班主任培訓指導和引領。在這些年輕的老師身上,王文霞常常能看到自己年輕時的影子。
談及228班,王老師如數家珍,她記得每一個學生的模樣甚至家庭背景,記得當年為這個班級設置的每一節班會主題,「衡中精神在228班身上有著充分的體現。」從2004年228建班至今已有13個年頭,當年的莘莘學子如今已過而立之年,早已融入社會成為各行各業的棟梁,這時常讓王老師感到欣慰。作為一位懷揣育人理想的人民教師,通過衡水中學這個平臺,王文霞覺得能夠遇上奮發向上志存高遠的學子,教導他們,幫助他們,照亮他們追求理想的道路,也是自己的幸運。
點評:「一定要把孩子們送入最好的大學。」這是王文霞第一次走上講臺時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她奮鬥了30多年。雖已年過半百但她從未停止過,王文霞一直堅信「只要有拼搏精神在,就依然年輕」。
鄭宇朋:「除了學習,衡中教會我的第一件事是如何去玩。」
「除了學習,衡中教會我的第一件事是如何去玩。」對衡中素質教育,228班畢業生鄭宇朋似乎更有發言權。在他眼裡衡中的學習經歷充實且十分多彩,學習雖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天文小組等課外活動也是每天生活的必須。在天文小組裡,水星凌日、金星凌日等天文奇觀的觀測讓鄭宇朋欣喜萬分。衡中教會他「玩」,教會他去探索、去發現、去實踐。
作為衡中第一個被保送北大的學生,在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學習期間,鄭宇朋擔任學院學生會主席,積極組織各項活動,「本科畢業之後,在別人看來我是在放飛自我,全國各地走了一遍,深入各個油田,深入細緻地了解這個行業的相關信息,之後我在北京穩定下來,在全球最大的諮詢公司埃森哲從事石油行業的信息化諮詢工作。」鄭宇朋告訴筆者,在衡中的求學經歷讓他明白在有明確人生目標的前提下,多嘗試樂趣無窮。
而對于衡中被冠以「考試機器」這個稱呼,鄭宇朋笑稱「過譽」了,「我們只是經過大量的練習在考試方面變得很強,柯潔在圍棋領域都不能戰勝機器狗(AlphaGo),我們怎敢自稱考試機器。可以說,我自己在進入衡中的時候各方面能力都在70分左右,我認為就是中等偏上了,衡中培養了我,把我的考試能力提高到了85,其他能力提高到了80。並不能因為考試能力的相對突出而忽視了我的其他能力還不錯的這個事實。」他不無調侃地解釋到。
點評:「玩」字從玉從元,從來就不是絕對的貶義。一個應試體制下的學校,敢於讓她的學生在學中玩,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自信,足見其教育方式的成熟。
王偉麗:「稱讚衡中,太多語言都是贅餘,我只是想說『感激』。」
「就個人而言,衡中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個階梯,為我後面的大學以及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談及三年的高中生活和學習,228班畢業生王偉麗說,稱讚衡中,太多語言都是贅餘,我只是想說,感激!
從一個貧困的小村莊考入衡中的王偉麗面臨著比別人更多的困難,但老師和同學的關懷,讓他從容地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也是他命運改變的起點。在吉林大學畢業後,王偉麗加入了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並在南京安家落戶,不僅自己走出了農村,也讓家人擺脫了貧困。王偉麗至今依然記得2003年非典時期,學校封校,同宿舍的同學看他缺少換洗的衣物,便支援了他一條棕色的褲子和一件黑色的T恤,「每看到它們心裡總覺得暖暖的。」王偉麗至今依然保留著那身衣服。同學的深厚友誼,是一生的財富,即便到了大學,受挫失意時高中朋友也是他的第一傾訴對象。
王偉麗告訴筆者,在衡中畢業後的十幾年的時間裡,學校的高考捷報頻傳,每一次的捷報都震撼著人心。作為一個衡中人,他深深地為之感到驕傲。「始終懷著『追求卓越』的心,奮力前行,我想這是衡中給我最大的財富。」
點評: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是對他人幫助的回報。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衡水中學教會自己的學生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慶幸,感謝生活給予的一切,從而塑造一個積極的人生觀,一種健康的心態。
劉燁:「那段追逐夢想的歷程就是衡中給予我最大的財富。」
228班畢業生劉燁坦言,在離開高中後,他曾經有一段「夢想真空期」,沒有了高中時代明確的目標,沒有了備戰高考時的充沛鬥志,大學自由散漫的生活和學習節奏讓他感到空虛、迷惘,不知所措。夜深人靜時掩卷沉思,他更多的是回憶起高中時和同學們一起奮鬥的日子,回憶起高中心浮氣躁時班主任王文霞老師對自己的諄諄教導,回憶起那種為實現夢想的簡單和執拗,忽而豁然開朗。
「我突然發現,原來衡中教會我的就是如何追逐夢想。」劉燁說,「我在衡中學到的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點,也不只是某個具體問題的解題思路,而是如何將一個遠大的目標,系統地拆分成無數個每天都可以實現一點的小目標,長此以往遙不可及的夢想就可以實現。」在之後的大學階段、研究生階段以及工作階段遇到困難時,甚至出現對未來充滿迷茫的時候,高中的經歷總能為劉燁提供很多方法和精神力量,讓他可以繼續前行,不至於迷失方向。
「那段追逐夢想的歷程就是衡中給予我最大的財富。假如可以,我真的十分期望再回到228的課堂上,聽老師們再講一堂課,和同學們再討論一次習題,那種酣暢淋漓,那種無所擔憂,那種在青春裡才會洋溢出的激情與拼勁,已經遠離我的生活太久了。」過往的經歷在劉燁看來值得珍藏一生。衡中畢業後,劉燁考取了西北工業大學,隨後獲得研究生學位,現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工作。
點評: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生活就會平淡,如果一個人有夢想而不去追求那就只是一個夢,只有不斷的追求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劉燁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有幸成為衡水中學的一員,在這裡他找到了追求夢想的方法,並伴隨他繼續前行。
馮世鵬:「衡中讓我學會的是以平常心看待一切。」
「在衡中的學習生活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段經歷,也是我改變命運的起點,它讓我學會了如何用心做好一件事。」在228班畢業生馮世鵬看來,一群孩子在最好的年齡專心修煉自己,學會克制自己,這樣的專注會讓他們一往無前。而馮世鵬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2005年他考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2009年畢業保研到國防科技大學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2011年提前獲得讀博資格轉為直博,2014年博士畢業後入空軍服役至今。
「衡中讓我學會的是以平常心看待一切,在衡中學習的日子,群英會聚,比的是『膽大心細』,拼的是『戒驕戒躁。』」馮世鵬進入衡水中學時適逢學校成立第一批實驗班,周圍都是拔尖同學,每個人都很優秀,這讓他之前一直保有的班級佼佼者的優越感蕩然無存。「在這種環境下,228讓我學會了成功路上如何處理挫折,如何與和自己一樣優秀的人同場競技,練就了錘不爛、逼不退的性格。」2005年考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後,面對全國的頂尖同學,馮世鵬似乎找回了衡中的熟悉感。在他看來,在學習氛圍上,清華大學和衡水中學沒什麼區別,他需要做的僅僅是保持衡中時的學習狀態。大學期間,他連續四年獲得清華一等獎學金,堅持參加社會工作讓他成為了清華航院團委副書記,連續三年代表清華大學參加全國航模錦標賽並取得一等獎,畢業時還被評為清華大學十大學星。「我想說,感謝衡中,感謝228讓我再無畏懼,總是能以平和心態達成既定目標。」馮世鵬說。
對近年來有人稱衡中教育是「洗腦教育」的說法,馮世鵬說,我認為衡水中學一位老師說的話非常有道理:如果一個人只有70分的水平,經過刻苦努力達到了90分那叫奮鬥,如果一群70分的人通過努力達到90分就叫洗腦,這是沒有道理的。就算是洗腦也罷,也要看洗腦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衡中「洗腦」的作用是讓人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並克服一切困難為之奮鬥,那麼我們甘願接受這樣的洗腦。
點評:範仲淹曾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擁有平常心的人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可以冷靜地判斷是非優劣。但在面對人生中喜憂交替、峰谷跌宕的壓力和劇變時能夠保持清醒,才是平常心的真正價值。馮世鵬就是在高手如雲的衡水中學練就了一顆錘不爛、逼不退的平常心,從而能夠無所畏懼,以平和心態達成既定目標。
王洪建:「衡中讓我們在美好的年華裡學會專注。」
「衡中三年讓我學到的最重要的品質是不怕困難、執行力強、責任心強,這也是我工作至今最為人認可的三項品質。」228班團支書王洪建告訴筆者。2005年高考他考入了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就讀本科,2009年保送至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2014年獲得博士學位,進入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工作至今。
「衡中讓我們在美好的年華裡學會專注,專注地上好每一節課,專注地做好每一道題。」王洪建告訴筆者,衡中老師讓他學會將難題細化,特別是準備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日子裡,一步一步地解決每一道難題,最終如願以償地獲得了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一等獎。細化問題的習慣在離開衡中的日子裡也讓他受益頗多,特別是走上科研道路之後,更需要專注的做研究,解決每一個科研難題,這也讓他獲得了累累碩果。工作後,王洪建參與近10項國家科技項目,發表科技論文20餘篇,申請專利20餘項,獲得專利9項,獲得清華大學熱能系學術新秀稱號,獲得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科技進步獎項兩項。
談及當下質疑衡水中學的聲音,王洪建覺得有的人對衡中的辦學理念了解得並不全面,衡中在德智體美方面都有很好的教育理念。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既然選擇了參加高考,便全力以赴的準備。他認為考試是全方面的,教育也是全方面的。
點評:專注成就未來,專注就是一種無論眼前的工作或大或小,都能將意志貫注其中的本領。王洪建就憑藉著在衡水中學練就的這種本領,使自己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王泰青:「反思是一種優秀品質,是衡中教會我們受用一生的品質。」
「反思是一種優秀品質,是衡中教會我們受用一生的品質。」228班畢業生王泰青回憶過往如是說。在衡中每人都有剪刀、膠棒和錯題本,做錯的題都會剪下來粘貼到錯題本上,而這個人手一本「錯題本」就是反思精神的最好體現。衡中的老師時常教導他們,不管是學習還是做事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你做對的那部分,而是你做錯的那部分。一本小小的錯題本,濃縮的是三年所學知識的難點和薄弱點,平時瀏覽可以鞏固薄弱知識,考前複習可以有的放矢、胸有成竹。直到現在王泰青還保留著高中時代的錯題本,偶爾拿出來翻看還會感嘆這種學習方式的精妙。
這個習慣也被王泰青帶到大學,對於大學中注重實踐能力的課程,比如軟體編程、電路設計等,他借鑑高中的錯題本,建立電子版的筆記本,將自己容易犯錯誤的地方和實踐中總結的經驗歸納整理下來,這使得他不僅理論課程的成績很好,動手實踐能力也很突出。在北京郵電大學的四年課程裡,王泰青絕大部分的課程成績都在90分以上,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和學校獎學金,獲得過全國大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特等獎、全國首屆無線單片機設計大賽三等獎,並以本專業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保送至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攻讀工學博士學位。
「離開衡中越久,越能感受到母校精神財富的分量。」王泰青回憶讀博的歲月,在衡中養成的堅韌不拔的品質是他面對科研困難時的最大精神支柱。「做科研和本科學習有著根本性的不同。」王泰青認為本科學習的課程都是經過時間千錘百鍊的經典知識,只需要理解掌握、靈活運用就可以了,而科研工作是探知未知,為人類創造新的知識。往往做了很長時間的一個方法被實驗證明是無效的。看著自己的辛苦勞作化為烏有,內心難免苦悶,每當這個時候,王泰青就告訴自己,雖然實驗失敗了,但是知道這種方法行不通本身也是一種收穫,堅持不懈地從失敗中總結教訓,調整方向不斷探索,就一定會成功。
點評:在衡中,反思之於學生的不僅是在過往錯誤中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更是一種觸類旁通的技能。事實上教育便是一種早期的習慣。反思作為一個哲學問題,探索越深入越顯得可貴。
趙悅:「衡水中學教會了我如何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228班畢業生趙悅向筆者直言自己是個對壓力比較敏感的人,但在衡中三年生活和學習讓她學會了如何排解壓力,並轉化為積極上進的動力。高中畢業後,趙悅就讀於中國農業大學,隨後在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就讀碩士,現在雀巢中國科學法規部門就職。
跑操的口號、語文的課外閱讀、英語的俚語笑話……在趙悅回憶裡,這些是她每天減壓的途徑,「現在想來,老師們很多的要求,比如跑操時候的口號一定要大喊,其實就是要我們釋放壓力。老師非常注重讓我們接觸書本以外的東西,開闊眼界,激發我們的其他興趣,從而排解大家緊張的學習壓力。」趙悅表示。多年來,她一直關注著母校課外教育發展,讓她欣喜的是,在保證高考成績的同時,衡水中學在這方面也是做得越來越好。在她畢業後的十幾年間,衡中學子在全國及國際各類藝體賽事、科技大賽及奧賽等方面取得了近千枚獎牌。
而對於「考試機器」這一說法,趙悅認為衡中緊張的學習節奏、老師的敬業精神以及衡水中學對於高考的透徹研究,使得學生的高考成績最大化地提高,上述因素造成衡中學生「考試機器」的評價。但他們只看到考試一個方面,其實衡中學子有著和其他學校同齡人一樣的苦惱、快樂、思考和成長,這一點又和其他學校無異。「只看到一個方面,且戴著有色眼鏡去看是有失偏頗的。」
點評: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處於逆境的情況下做出。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高中時代的壓力是一個綜合產物,衡中沒有讓學生刻意忽視這種壓力,而是勇敢面對、正確疏導,這種正確的減壓方式也讓學生受用終生。
李鵬:「衡中三年的學習,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意志品質的提高。」
「用最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概括我的衡中學習生涯,那就是『痛並快樂著』。」228班畢業生李鵬說,「上眼皮下眼皮打架的確很痛苦,可汲取知識的興奮與對未來的憧憬遠遠超過了那種痛苦,以致現在回想起來還想再去體驗一次那樣的生活。」在李鵬看來,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沒有誰是一路坦途,但是經過衡中的洗鍊後,無論是身處學霸扎堆的清華大學還是走上社會面對繁重的工作,他都能從容面對。2005年畢業後李鵬就讀於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大學畢業後在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工作,之後在環境保護部任職至今。
「衡中三年的學習,在收穫知識強健體魄的同時,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意志品質的提高,她教會了我堅持的重要性,人們常說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衡中賦予我的就是讓我學會了通過努力去改變自己的人生。」李鵬告訴筆者。「從一個小村莊走出的孩子,到如今的成家立業,一路走來,有坎坷,有荊棘,可是有了衡中的經歷,我無所畏懼。」
衡中,有的人稱她為「人間煉獄」,有的人稱她為「考試機器」,在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各種評價不絕於耳。可在李鵬看來,衡中是一個給人希望的地方,她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她崇尚拼搏努力,她是莘莘學子嚮往和追求的校園,她給予了許許多多平凡少年追求夢想、改變自我的機會,可以說是人才的搖籃。
點評:意志力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人生中的大部分問題似乎都可以歸於意志力的問題,意志力影響著人一生中經歷的每一件事,但是卻了無痕跡。但意志力並非是生來就有或者不可能改變的特性,它是一種能夠培養和發展的技能。李鵬正是在衡中的學習生活中提高了自己的意志品質,並懂得了堅持的重要性。
呼榮媚:「衡中教會我的遠不止學習那麼簡單。」
「衡中教會我的遠不止學習那麼簡單,三年的學習不僅是把我送到了大學,還讓我學會了如何挖掘自己的潛力,如何做人,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228班畢業生呼榮媚說,剛進入衡中,她特別不理解為什麼要對十幾歲的孩子搞軍事化管理,被子還要疊成方正的豆腐塊,疊不好還要扣分。「但走出衡中大門後,自己對衡中軍事化管理的體會逐漸深刻。在起床鈴響起的十分鐘內,要完成刷牙洗臉、疊方塊被、整理床鋪,這就需要我們綜合統籌時間,提前把要做的事情做好規劃,心中有數,並且做事乾脆利落不磨蹭、不拖泥帶水。」呼榮媚現在特別感謝衡中軍事化的管理,讓她在可塑性最強的高中階段,養成了凡事計劃周密、雷厲風行的習慣。「這種行為習慣讓我現在依然受用。」畢業後的日子裡,不管多忙碌的工作都很少會困擾到呼榮媚,因為在有限的時間按照輕重緩急安排大量的工作早已融入她的生活習慣。
2005年呼榮媚考入中國農業大學,2012年在農大碩士畢業後先後在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北京市公安局網安總隊工作。呼榮媚依然記得高中時代無數個難眠的夜晚,輾轉反側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來,思考自己將來要去哪座城市從事什麼樣的職業,但她從沒預料到自己會成為一名警察。
「有多少付出,就會有多少回報。」呼榮媚認為這是衡中根植在每一個學子腦海中最基本的價值觀。衡中三年的刻苦努力,大學和研究生階段的持續不懈,最終讓她能夠走上人民警察的光榮崗位。她認為衡中培養出的學生具有堅韌不拔,追求卓越,敢為人先,捨我其誰的精神和品質,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都會是優秀人才。
點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計劃的人生是高效而快樂的人生,沒有計劃的人生收穫的則是無盡的壓力與苦惱。漫無目標的遊蕩是人生的大敵,學會做計劃則是最好的解藥。呼榮媚能用三年的時間,把做計劃的能力融入血液,再加以足夠的付出,那麼人生的坦途就在前方向她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