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生返鄉尋覓傳統文化,見證家庭手工藝

2020-09-03 想不出名志

中國青年網商丘7月28日電(通訊員 林錦秋 張志峰 高希希 慕志軒)民間手工藝本身就是文化的瑰寶,它身上賦予的經典不會因思想原則、輿論的變遷而過時,更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人們所遺忘,為了解鄉村手工藝文化,增強大學生對紅色經典文化的理解,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7月24日,藝術學院「紅色經典,禮敬中華」——中華傳統文化宣講團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岑溪市烏峽村,尋覓家鄉傳統文化,見證家庭手工藝。

圖為實踐隊員拜訪的手工藝人林奶奶時,拍攝的住處。 通訊員 高希希 攝

手工藝品,每一種品種都有著獨特實用價值觀,這些製作手工的方式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所生產的品種非常多,竹編、剪紙、民間玩具等各種各樣的樣式,既可以提高小至孩子大至老年人其動手能力,同時也是一種純粹的情感輸出。

圖片為實踐隊員剛到林奶奶家中,與林奶奶的家人表明此次到來的原因。 通訊員 慕志軒 攝

實踐隊員通過林奶奶的女兒林鍵燕阿姨了解到,林奶奶一個人在這裡居住五年了,林阿姨也是一個月才回來一次,對於林奶奶來說,剪紙那些手工藝不只是打發時間的玩意兒,更像是她的信仰。

圖片為實踐隊員與林奶奶交談,並向林奶奶請教了很多關於民間手工藝的知識。通訊員 高希希 攝

通過交談,實踐隊員了解到民間手工藝發展的限制。林奶奶說周邊已經很少有能買到做手工藝需要的材料了,做這些手工藝品的人少了,店鋪也少了很多。說著不免思考起來。

圖片為林奶奶製作的剪紙作品 通訊員 張志峰 攝

林奶奶給實踐隊員看自己最近的作品,她說這些都是根據自己的聯想描繪剪出來的,先用鉛筆在紅紙上做好草稿、利用剪刀,刻刀剪出來、接下來要去用不同顏色的香料和糊粘,粘在一起,再曬乾後粘在照片的畫像木板上,存放好。層層的步驟,在林奶奶口中說起來輕描淡寫,但實踐隊員知道作品的每一次呈現都花費了大量心血,細緻入微的技法背後是精益求精的堅持和敬業專注的「工匠精神」。

圖片為林奶奶自己製作的手工藝品 通訊員 孔姝鰻 攝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的手工藝文化更是數不勝數,實踐隊員了解到這只是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冰山一角,但是如果不重視傳統文化,也會導致民間手工藝銷聲匿跡。現在中國手工藝的行業的發展仍然處於社會的弱勢狀態當中,行業內也缺乏系統方式的業務交流,缺乏總體的學術指導,更是缺乏手工藝自身的發展的環境,要想去發展手工藝,除了政府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意外,身為青年學生也應當擔負起重要的歷史責任,希望能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呼籲更多人關注民間文化,讓民間手工藝在歷史的長河中經久不衰,一直繼承和發展。

圖片為實踐隊員與林奶奶和林阿姨的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慕志軒 攝

相關焦點

  • 河南杞縣:返鄉大學生活躍在鄉村
    「我在家鄉與村裡的群眾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廣泛開展暑期實踐活動,提高了我的綜合能力素質,鍛鍊了自我,見證了家鄉日新月異的新變化,更激發我的才能,有助於了解家鄉,建設家鄉,將來更好地回報社會,心裡感受到滿滿的收穫感。」8月18日,在杞縣沙沃鄉返鄉大學生魯月月心有感觸地說。
  • 中原古民居金鑫走進「真人圖書館」與大學生共話傳統文化
    「真人圖書館」活動,與大學生共話傳承傳統文化。從2012年7月1日開始關注鄭州市周邊的古建築、名人故居、傳統村落,與《大河報》、《鄭州晚報》、《東方今報》以及《河南電視臺》、《鄭州電視臺》等諸多媒體共同對這些歷史建築、傳統村落進行考察、走訪、調查、整理、宣傳,使得更多的人們來參與保護。近兩年來著重挖掘和宣傳了滎陽市高山鎮石洞溝村,石洞溝村也獲得了國家級傳統村落的稱號,其華夏聖人傅説故裡的美譽也名揚天下。
  • 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行亮相英國倫敦
    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行亮相英國倫敦 2017-12-08 16:47「第五次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英國行」活動亮相英國倫敦。
  • 返鄉大學生「放羊班」有啥不一樣——革命老區甘肅慶陽大學生返鄉創業群像
    環縣返鄉大學生在「放羊班」接受培訓。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梁軍、任延昕、張睿、李傑)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返鄉大學生「放羊班」有啥不一樣——革命老區甘肅慶陽大學生返鄉創業群像》的報導。
  • 傳統手工藝欣賞——布藝
    蠟染 說起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古稱蠟,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 今天我們去探索技藝最開始的地方,或傳承或凋亡。始終不會被遺忘的貴州蠟染之鄉——黔東南。
  • 團莆田荔城區委開展返鄉大學生暑期交流
    近日,團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委開展主題為「乘風破浪、奮鬥有我」的2020年返鄉大學生暑期交流班活動,吸引40餘名荔城籍返鄉大學生參加。返鄉大學生暑期交流班是團荔城區委連續7年精心打造的特色品牌活動,連續2年被團福建省委、省教育廳等單位評為福建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荔城籍返鄉大學生參觀了木蘭溪生態治理展示館,了解木蘭溪治理帶來的變化;到莆田工藝美術城黨群服務中心的匠心黨建館,現場觀看木雕作品雕刻過程,感受傳統技藝,體會匠心精神。
  • 布依繡娘驚豔倫敦,「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英國行」在英國舉行
    倫敦時間9月11日,由中國駐英大使館和中英企業家俱樂部聯合主辦的「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英國行——慶祝中英建交45周年」主題活動,在中國駐英大使館舉行。值此中英文化交流的「黃金時期」,藉助依文•手工坊攜手黔西南布依——「繡夢」主題時裝秀、B&H創意平臺發布及中國傳統手工藝靜態展等系列活動,傳承了上千年的中國布依文化,首次以時尚的方式,走進倫敦,登上世界舞臺。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先生就「編織夢想,共創中英互利合作美好明天」這一主題,發表講話:「這是時隔五年,中國駐英大使館第二次舉辦文化時裝秀活動。
  • 義大利讓傳統手工藝保持生機
    影像中國核心閱讀製衣、皮具、鑄鐘、制琴……在義大利各地,人們時常能看到延續上百年的手工藝老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對傳統手工藝的存續造成挑戰。威尼斯大學藝術史教授薩布麗娜·拉斯特利表示,「政府將掌握傳統玻璃工藝的工匠視為『重點保護對象』,對當地玻璃工坊進行稅費減免,盡全力保存這項手工技藝。」義大利將手工藝視為「國粹」,1946年就成立了總部設在羅馬的手工業聯盟。該聯盟在義大利各個大區都設有分部,為60多個行業的傳統手工藝發展傳承提供服務。
  • [人民日報]澄邁「城歸」大學生返鄉創業
    2013年,澄邁縣在全省率先開展鼓勵和扶持返鄉大學生自主創業活動。3年來,全縣累計投入622萬元,扶持154名返鄉大學生創業,拉動創業資金近1億元。澄邁縣委書記楊思濤表示,要營造良好創業環境,鼓勵和扶持返鄉創業大學生加快成長,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帶領村民致富,進一步推動新農村建設。
  • 潘魯生:手工藝文化發展的亞洲範式
    從亞洲國家手工藝文化發展的基本經驗來看,主要有兩種基本範式,一是原生態、聚落化傳承和發展的「手藝農村」範式,二是凝鍊傳統文化元素和精神的「設計產業」範式。,拓展具有特色的文化產業空間,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實現文化富民;而且有助於促進手工藝的生產性保護,為傳統文化傳承提供物質保障,促進民族文化傳統的弘揚和發展。
  • 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 我們能做什麼
    「的確要糾正大家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看法。」  「我是一個『農二代』,當初大學畢業後,回到臨海跟隨父親的腳步做茶葉,至今已經15年,應該算是老一批的大學生返鄉創業『典型』了。」張文娟笑著說,那時候還沒有鄉村振興的概念。  雖然是跟著父親一起做茶葉生意,但張文娟走的卻是和父親傳統賣茶葉不一樣的路子:「可以說是更注重茶文化的傳承吧,在文化上進行『創業』。」
  • 編造野餐節呈現傳統手工藝魅力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尹春芳)日前,由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深圳市天工當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線下·編造野餐節」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舉行。兩天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參加。
  • 老北京「兔兒爺」見證中國傳統文化回歸
    當日是中秋假期第三天,北京民俗博物館推出中秋民俗展示系列文化活動,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賞民俗、過中秋。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樊攀、烏夢達)「小時候一到八月十五(農曆)前後,大街小巷都是賣『兔兒爺』的。現在看見它們就看到了童趣。」
  • 通訊:搶救瀕臨失傳的傳統手工藝——探訪敘利亞「東方之家」
    新華社大馬士革12月19日電通訊:搶救瀕臨失傳的傳統手工藝——探訪敘利亞「東方之家」新華社記者鄭一晗 汪健大馬士革米丹區一處古色古香的庭院裡,綠樹環繞,果子掛滿枝頭,陽光打在紅綠相間的窗戶上,屋內不時傳出機器
  • 非遺成為大學生返鄉創業寶藏,許昌大學生紮根農村售賣「鄉愁」
    2012年年底,和靜靜回老家時發現,祖輩傳下來的做社火道具的手藝,鮮有年輕人學習,但國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振興傳統工藝的號角已經吹響。「老手藝裡有我們的鄉愁,有國家政策扶持,肯定有市場。」和靜靜決定抓住這個機遇,留在老家創業。如今,在許昌,像和靜靜這樣紮根農村創業,研發文創產品,售賣「鄉愁」的大學生越來越多。
  • 北京畫室傳統手工藝設計:傳承中華之美
    北京畫室全體系教學,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北京畫室傳統手工藝設計乾貨,讓我們一起傳承中華文化瑰寶,感受中華之美。主題:中國傳統手工藝——一本剪紙集(2019年央美設計設計基礎單科第一,馮欣然的作品)手工藝與裝飾藝術是大眾日常生活和審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科學技術和意識形態的必要組成部分。他與科學技術保持聯繫,但卻獨立於技術文明之外。它不是人類物質需求的結果,而是審美需求的結果,並不伴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而隨之發生改變。
  • 汝南縣返鄉大學生張辰浩 點滴善舉彰顯人間大愛
    連日來,汝南縣返鄉大學生張辰浩心系武漢、參與抗疫的感人事跡,在天中大地廣為流傳。小善款彰顯人間大愛張辰浩同學,是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大一的學生,家住汝南縣畜牧局家屬院。春節期間,他放寒假剛剛返鄉到家,恰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當他得知武漢市重點疫區時,心想:河南與湖北兩省相鄰,唇齒相依。
  • 那些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現在都過得怎麼樣?
    首先聲明:堅決擁護國家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政策;堅決支持大學生返鄉支持鄉村建設。今天想聊的是,透過諸多大學生返鄉創業中的種種經歷,來審視鄉村人才引進面臨的一些問題。鄉村振興大背景下,鄉村充滿了太多魅力和機會。但和所有行業一樣,並不是所有大學生都適合返鄉創業,甚至說,多數都不適合。
  • 中原服飾文化傳承教育基地河南工程學院服裝學院風採錄
    時尚文化之根--服裝藝術院校風採錄——中原服飾文化傳承教育基地河南工程學院服裝學院篇 河南工程學院是河南省轉型發展試點院校、河南省示範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教育部「高校數字媒體產教融合創新應用示範基地」、全國應用技術大學聯盟成員單位以及全國新建本科院校聯盟成員單位。
  • 傳統手工藝之現狀
    不論哪類工藝品,都以手工製作為技巧,以濃鬱的鄉土氣息為特點,以民間文化為依託。儘管這種民間手工藝飽含民族的智慧,散發著濃鬱的民間文化之芳香,承載著不同地區的民間故事,但面對當今時代的變化,難免使諸多民間手工藝藝人顯現出有喜有憂的狀況。以下是筆者對幾個較為典型的民間手工藝進行調研的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