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商丘7月28日電(通訊員 林錦秋 張志峰 高希希 慕志軒)民間手工藝本身就是文化的瑰寶,它身上賦予的經典不會因思想原則、輿論的變遷而過時,更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人們所遺忘,為了解鄉村手工藝文化,增強大學生對紅色經典文化的理解,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7月24日,藝術學院「紅色經典,禮敬中華」——中華傳統文化宣講團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岑溪市烏峽村,尋覓家鄉傳統文化,見證家庭手工藝。
圖為實踐隊員拜訪的手工藝人林奶奶時,拍攝的住處。 通訊員 高希希 攝
手工藝品,每一種品種都有著獨特實用價值觀,這些製作手工的方式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所生產的品種非常多,竹編、剪紙、民間玩具等各種各樣的樣式,既可以提高小至孩子大至老年人其動手能力,同時也是一種純粹的情感輸出。
圖片為實踐隊員剛到林奶奶家中,與林奶奶的家人表明此次到來的原因。 通訊員 慕志軒 攝
實踐隊員通過林奶奶的女兒林鍵燕阿姨了解到,林奶奶一個人在這裡居住五年了,林阿姨也是一個月才回來一次,對於林奶奶來說,剪紙那些手工藝不只是打發時間的玩意兒,更像是她的信仰。
圖片為實踐隊員與林奶奶交談,並向林奶奶請教了很多關於民間手工藝的知識。通訊員 高希希 攝
通過交談,實踐隊員了解到民間手工藝發展的限制。林奶奶說周邊已經很少有能買到做手工藝需要的材料了,做這些手工藝品的人少了,店鋪也少了很多。說著不免思考起來。
圖片為林奶奶製作的剪紙作品 通訊員 張志峰 攝
林奶奶給實踐隊員看自己最近的作品,她說這些都是根據自己的聯想描繪剪出來的,先用鉛筆在紅紙上做好草稿、利用剪刀,刻刀剪出來、接下來要去用不同顏色的香料和糊粘,粘在一起,再曬乾後粘在照片的畫像木板上,存放好。層層的步驟,在林奶奶口中說起來輕描淡寫,但實踐隊員知道作品的每一次呈現都花費了大量心血,細緻入微的技法背後是精益求精的堅持和敬業專注的「工匠精神」。
圖片為林奶奶自己製作的手工藝品 通訊員 孔姝鰻 攝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的手工藝文化更是數不勝數,實踐隊員了解到這只是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冰山一角,但是如果不重視傳統文化,也會導致民間手工藝銷聲匿跡。現在中國手工藝的行業的發展仍然處於社會的弱勢狀態當中,行業內也缺乏系統方式的業務交流,缺乏總體的學術指導,更是缺乏手工藝自身的發展的環境,要想去發展手工藝,除了政府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意外,身為青年學生也應當擔負起重要的歷史責任,希望能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呼籲更多人關注民間文化,讓民間手工藝在歷史的長河中經久不衰,一直繼承和發展。
圖片為實踐隊員與林奶奶和林阿姨的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慕志軒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