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窟的狀元班》:寒門貴子的背後是用教育打破階級差距

2020-12-13 謝阿甘

通過我對Super 30的小小努力,我體驗到了學習者臉上的成功笑容,不僅為整個家庭帶來了歡呼,也為整個社區帶來了希望。—阿南德

任何一部電影的背後,都是一個國家文化與社會的反映。繼《三傻大鬧寶萊塢》後,寶萊塢又上映了一部電影《貧民窟的狀元班》,是相隔幾年後再次反應印度教育的電影,在印度國內一經上映就成為最賣座的電影。

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印度一位名叫阿南德的老師,他極具數學天賦,但因為家境貧窮,失去了到國外深造的機會,這讓他對那些輟學的窮學生產生了同情,並且深感教育商品化下,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

於是,他放棄了自己在補習班的高薪職位,招了30名窮學生,為他們提供免費教育,並通過自己的補習班順利幫助他們考上著名的印度理工大學的熱血故事。

印度電影向來都比較擅長現實題材,這部電影厚植印度本土文化,探尋印度社會的教育問題:上層社會享受資源和教育,擁有更多機會因而更加富有;社會底層都是貧民,做著最髒最累最苦的工作辛苦餬口,更難有接受深教育的機會,只能困在最底層卻無力改變。阿南德的行為不僅僅在於幫助孩子改寫了命運,更偉大的是,他挑戰了壁壘分明的上層階級。

01,通過真人真事改編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對本土元素充分運用,引發現實思考

在這部電影中,溫情和勵志的情節背後,處處凸顯了印度社會的現實。影片中融入了多種印度本土元素,將這些元素與印度的特殊文化相結合,給了觀眾一種異域的審美新奇感,同時也揭露了社會現實。

第一,影片契合印度社會背景,為接下來的故事敘述做鋪墊。

了解一部電影,就必須要了解它的文化背景,才能深刻的了解到所有故事情節背後的深層意義。《貧民窟的狀元班》這部電影當中包含了眾多的印度社會背景的元素。在兩個小時的電影當中,裡面展現了印度獨特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

阿南德是窮苦之家的一員,可是他對於學習展現出極高的天賦,可以說是天才。沒錢的他無法擁有去當地圖書館學習的機會,為了能得到免費閱讀圖書的機會,他解答出了數學難題,並因此得到一次去建橋大學學習的機會,卻又因為窮失去這個機會。曾經誇讚過他的教育部長,面對阿南德經濟支持的請求時無情的拒了,想要申請學習補助,卻又沒有這項政策。

在我們看來這些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的背後,其實也是從側面反映出了印度作為人口大國,面臨著貧富差距大的社會問題,而貧富差距又引出了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

第二,根據真人故事改編,貼近社會現實,引發觀眾思考

影片為了貼近社會現實,很多故事細節都是根據真人真事而改編,讓人們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之下,直擊社會問題的根源,從而產生共鳴。

影片中主要圍繞著貧苦出身的阿南德為了改變教育現狀,傾盡家產開辦窮人上的免費培訓班的故事情節展開的。人物原型是一位名叫阿南德·庫瑪爾的印度老師,他在失去劍橋的機會,眼看天才要被埋沒的時候,好在及時被"伯樂"發現,將他打造為明星教師,在培訓機構任職。

之後阿南德變得有錢又有了聲譽,家庭生活也慢慢變好。可是他此時又放棄了這樣的生活。做了一個影響人生的決定:每年幫助30個因家貧輟學但有天資的學生,輔導他們衝刺IIT考試,吃住和其他費用全部自己承擔。這就是「super 30」!

真實的故事原型,加入電影的藝術化改造,使人們更能深刻的了解到社會背景,同時對故事當中的情節引發自己深層次的思考。

第三,對印度本土歌舞元素充分運用,使故事展現更為多元化

在印度電影當中有一個特殊的標誌,就是印度歌舞,每部電影中或多或少都會採用這一元素。而印度電影的歌舞元素源自於印度教三神之一的溼婆,因為溼婆神就是印度舞的始祖。所以人們通過載歌載舞來傳達情感。

在這部電影當中,當窮學生與富學生在PK時,因先天的自卑而敗下陣來後,隨後他們成長的心路歷程通過歌舞被很好的展現出來。

貧富階級的差異早已刻進了骨子裡,窮學生們必須要有那麼一個刻骨銘心、發憤圖強的過程,去跨越這道坎兒,在影片裡,他們通過一場公演,用載歌載舞方式表達自己的心境,從而達到從內心深處跨越自卑轉而自信的過程。

影片以印度獨有的歌舞文化為基礎,通過對真實故事的改編,與現實緊密結合,從而將觀影者代入其中,引起他們的進一步思考:貧窮也許是起點,但絕不是終點,通過接受教育打破階級差距。

02,單線敘事線條下,展現不同階級和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衝突

為了保證觀眾的審美感受更能直擊問題核心,影片採取了單線敘事結構。在這單一線條的背後,從免費幫助窮孩子考上印度理工這個項目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同時也挑戰了整個印度教育制度,在溫情勵志的氛圍中引發觀眾的深刻思考。

第一,在衝突的背後,可以看到不同階級之間的碰撞

在印度文化的背景中,「國王的兒子才會成為國王」這種觀念依然根深蒂固,造成了今天印度上層社會和底層社會的巨大差別。上層社會和底層社會,是兩個完全隔離的世界,而且這是一個難以打破的循環。

當新的觀念不斷出現,舊的固有觀念產生更迭,舊的觀念與新時代的發展產生衝突時,最難改變的是人們大腦中的頑固思想。然而,打破這種思想的壁壘是十分困難的,必然會遭到強烈反對。

貧苦出身的阿南德為了改變教育現狀,傾盡家產開辦窮人上的免費培訓班。從各地趕來的窮人家孩子格外珍惜這次教育機會。而這也引起了"生意人"的不滿,想盡辦法讓阿南德的免費培訓班關閉,不惜偽裝成恐怖襲擊殺掉阿蘭德和他的學生們。這都沒有改變阿南德和他的學生們的決心。最終,免費培訓班的30個學生全都考上IIT。

阿南德放棄了高薪,丟了愛情,但是他實現了「大我」,顛覆了「寒門難出貴子」,「國王的兒子才能成為國王」的觀念,他不僅僅是位老師,更是在改變社會的踐行者。

其次,在教育制度的衝突下,可以看出不同的利益集團會給現實中的人們帶來衝突

阿南德的行為不但挑戰了印度的教育制度,同時也侵犯了利益集團的蛋糕,不同背景下的理念衝突,一個無權無勢卻有改變世界的夢想,一個有錢有勢心裡只有利益,那麼勢必會影響彼此的相處。

打造阿南德成明星老師的培訓機構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媒體資源,同時也將教育做成了生意,只有有錢的學生才能進入,他們通過賺有錢人的錢,自己變的更富有,有錢人受到良好的教育也會找到好工作。而窮人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變得更加貧窮。

但是阿南德的出現打破了利益集團在教育上長期壟斷的局面,免費而且可以進入印度理工,讓以培訓班老闆等作為代表的利益集團抓狂,為了個人利益他們不擇手段。正是因為他們的阻撓,使「super 30」項目開始不能順利推動。同時影片也不乏對教育部門的嘲諷。教育部長無知且虛偽,政府部門的不作為。唯利是圖的商人和政府部門的不作為,使得印度教育改革和發展困難重重。

我們常在社會中看到各種矛盾衝突。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只有我們不斷改變自己的固有觀點,順應時代的發展,以包容並蓄的態度接納不同觀念,才能使社會得到發展,各個階層和睦相處。

03,寒門出貴子的背後,呼喚的是印度教育制度的改革

在電影情節中,從一開始大眾對「王的兒子才會成為王」的觀點的認同到阿南德憑一己之力的反抗,可以看出阿南德改變的不僅是學生的命運,間接改變的是社會和世界。

首先,教育制度改革沒有崛起,阻礙了印度自身的發展

印度曾一直是種姓制度國家。種姓制度將人分為五個大的等級,並且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且有森嚴的制度,各等級不可跨越,因此社會財富分配也極度不平衡。

雖然現代印度廢止了種姓制度,但到今天種姓制度依然根深蒂固,造成了今天印度上層社會和底層社會的巨大差別。上層社會和底層社會,是兩個完全隔離的世界,而且這是一個難以打破的循環。

影片裡有個小細節,引起阿南德回憶起爸爸,這是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裡的故事。比王子阿周那射箭技藝好的孩子,會被要求砍去拇指當作拜師禮,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王子阿周那,是最優秀的那個。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必將阻礙印度自身的發展。

其次,新時代人們逐漸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

要想打破這種教育制度上階級差距,必須要打破固有的教育制度。現實中的阿南德就是一直免費幫助更多的人能夠得到教育的機會,得到改變命運的機會。

阿南德就是底層的一員,就算他有了去劍橋的機會,卻因為沒有錢而放棄。所以阿南德盡力用自己的力量,給這些孩子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完全顛覆了他們原本既定的人生,打破了森嚴的階級界限,哪怕遇到種種困難,他也一往無前、無所畏懼,挑戰了整個上層社會。

每次雖然只有30人,但其實是在改變上千個人的人生,因為他們身後是是爸爸媽媽,整個家族,還有他們的下一代,都會隨著教育得到改變。

最後,教育制度改革的成功離不開大家的支持

教育制度改革的成功不能單單依靠阿南德自己的努力,還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與和努力。

自2002年,阿南德一共舉辦了16期「超級30」,480名學員共有422名進入了IIT。阿南德受到人們的尊敬和各種褒獎。《新聞周刊》讚揚「super 30」是世界上最有創造性的4所學校之一;《時代》雜誌讚揚這是亞洲最佳學校之一;2019年阿南德獲得美國2019年教育卓越獎,他的行為得到世界的認可。

阿南德改變的不僅是學生的命運,間接改變的是社會和世界,他的無私和寬廣胸懷,真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欽佩,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敬。

結束語:

《貧民窟的狀元班》告訴了我們一個靠一己之力讓幾百個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改變了幾千個家庭、在改變世界的同時也得到社會認可的故事。我感嘆於這樣偉大的故事誕生在印度,儘管印度現在仍然貧窮,但有了這些優秀的故事,加上好電影的宣傳,他們的社會會越來越進步,國家會越來越富強,人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的。

相關焦點

  • 寒門為什麼難出貴子?是資源的差距
    2017年北京狀元熊軒昂在採訪中也道出了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因為教育資源供給不平衡,中產之上的家庭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效果,這是多數人認同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所以不論什麼樣的國家,資源的先天差距是存在的,且資源對孩子的教育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 女校長怒懟「寒門難再出貴子」,清北復讀班打破城鄉資源差距
    「說什麼寒門再難出貴子,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更多是教育資源失衡導致的。」7月17日,500萬高考公益助學金髮布盛典暨「清北高考復讀班」成立新聞發布會在鄭州召開,優實力教育捷登高考創始人、在記者互動提問環節,「寒門再難出貴子」這一觀點被提及最多。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這鍋不應該孩子來背如何看待「寒門再難出貴子」這一熱門觀點?面對城鄉教育資源的嚴重失衡,現有哪些破解之法?
  • 當年北京高考狀元的話錯了,寒門還能出貴子
    寒門貴子也似乎漸漸成為一種稀有現象。結果正如熊軒昂所說,「寒門無貴子」,歷年的狀元們,大多都在一個富庶的家庭,父母的學歷也基本都是本科。今年高考結束後,有一群人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寒門依舊能出貴子。在不被世俗看好的寒門中,有一群群「貴子」正在執筆為劍,與命運相鬥到底。
  • 寒門難出貴子?高考狀元告訴你,現實並非如此!
    這篇報導在一眾出身「豪門」、擁有優越家境、優秀父母、被清華北大等各種名校錄取的狀元新聞中毫不起眼,但卻猶如螢燭之光,小心卻固執地照亮寒門學子也能成貴子的希望。去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曾經發表過「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命題的一個標誌性言論:「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我是中產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
  • 「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困境與逆襲之路
    【關鍵詞】寒門;貴子;逆襲;階層流動2019年初,一篇名為《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微信推文刷爆了朋友圈,在博取了大量眼淚和感動後,發布文章的公眾號因虛構造假被微信官方封禁,其創作團隊也在微博上公開道歉並主動關停微博。
  • 寒門多貴子?可現在寒門卻多敗子!
    不可否認寒門是有很優秀的孩子,但是寒門中有更多的孩子成了敗子!寒門多出敗子是出於父母的「補償心理」改革沒有開放時,日用品都是按票供給,即使你家比我家富,但是我用不了的東西你也用不了,心裡落差沒有很大,而且大家貧困也很少想解決方法。
  • 為什麼寒門不能再出貴子了!
    今天看了一篇是關於高考的文章的題目是寒門難在出貴子,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我現在想說自己簡單的看法,就是有人說為什麼城裡的孩子現在普遍比農村孩子學習好,而且很多高考狀元,特別是今年沒有一個是農村的孩子,這就是一個問題了,值得大家去思考的一個問題原因,到底是城裡孩子更聰明,農村孩子不夠聰明,還是城裡的教育更好,農村的教育不好,還是城裡的父母見識多學識多,所以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農村的父母見識相對較少,學識較少,所以不太注重教育。
  • 為何寒門再難出貴子?階級固化已是常態?
    為何寒門再難出貴子?階級固化已是常態?每個人都希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生在窮困人家,也有人不向命運低頭,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著,突破固有階級,那麼現在這個時代作為貧苦人家突破階層到底有多難呢?如果從更大的經濟背景來看,1959年,美國剛經歷二戰和三年經濟大蕭條,富人也好,窮人也罷,都處在重新積累財富的過程中,貧富差距並不大。這有點像我們剛改革開放那會兒,大家的財富值差不多在同一起跑線上。
  • 寒門為何再難出貴子?
    不出意外,在重點名校的錄取名單上,寒門子弟越來越稀少。不要說狀元了,就是一本線的各所名校,寒門子弟也很少了。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一個沉重的話題。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變化,在中國高考上大學依然是許多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尤其對於普通人家、農村家庭的孩子而言,考個好大學是他們擠進社會中上層、改變命運的硬體之一。雖然此路很狹窄,但別無選擇。
  •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不出意外,在重點名校的錄取名單上,寒門子弟越來越稀少。 不要說狀元了,就是一本線的各所名校,寒門子弟也很少了。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一個沉重的話題。 無論 社會如何發展變化,在中國高考上大學依然是許多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 尤其對於普通人家、農村家庭的孩子而言,考個好大學是他們擠進社會中上層、改變命運的硬體之一。 雖然此路很狹窄,但別無選擇。
  •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普通家庭和富裕家庭的差距,教育方法不同
    上一篇文章看到有人說:「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我們大多數人看到這句話「寒門難出貴子」,可能只會想到是家庭物質上的差距,從而每一位家庭父母背井離鄉,把孩子託付給他爺爺奶奶照顧,就此一日又一日的打工掙錢。一、「寒門真的難出貴子?」我老家的一個親戚,他們的孩子不大,現在上了高中。
  • 「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985、211中的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
    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這是事實。歷史上,中國主要是依靠科舉制度,來打破階層固化,所以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詩句出現,也就是只要足夠努力,那麼就可能實現命運的改變。現代社會,擁有比古代更多的上升通道,但這個上升通道其實也是有限制的,那就是接受過現代教育是一個基礎。
  • 考入清華暑期搬磚的高考狀元是寒門貴子?任正非用腳投票
    我並不否定寒門出貴子的可能性。不過,寒門學子考上清華就成為貴子了嗎?值得商榷吧?網上為什麼那麼多人到處在噴清華北大這些名牌高校,說它們專門為外國培養人才,因為實在太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移民海外,為外國人民服務去了。
  • 教育商品化,寒門再難出貴子?
    事實上,教育除了是公共服務,在一定情況下,也會是商品。教師就是職業,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城市裡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更完善的基礎設施,更高的收入,作為一個教師,你願意去哪兒?鄉村還是城裡,說到底也是一個用腳投票的過程。要求教師們放棄優渥的環境去鄉裡,去燃燒自己去奉獻,有點慷他人之慨的意思。」
  • 15歲被北大錄取的女孩,從留守兒童到寒門貴子背後的痛
    很多人都認為,如今的寒門,是越來越難出貴子了。前兩年,北京市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番言論引發了廣泛熱議。記者:你對於寒門出貴子這一說法怎麼看?一個寒門女狀元如是說。就在北京狀元「寒門難出貴子」論的第二年,河北棗強,一個不知名的貧困縣,有個叫王心怡的女孩以707分的成績被北大錄取,但她卻寫道:我很感謝貧窮。
  • 狀元反思|為什麼中產易出熊軒昂,寒門卻難得王雷捷?
    特別是關於城鄉教育資源差異這一段,是回答記者的提問,我猜問題應該是「如何看待寒門再難出貴子」之類,小夥子實在,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了。澎湃這一段挺不厚道的,記者的問題都被裁掉了,連個字幕都不留,就把男孩一個人推到風口浪尖。
  • 寒門再難出貴子?歷年高考狀元身份曝光,背景「非同一般」
    自7月23日高考成績放榜開始,連續兩個月的熱搜話題都被各省市狀元佔領!苦盡甘來,榮耀滿堂。大家紛紛說「你看,又是別人家的孩子!」話語中透露出了滿滿的讚賞與羨慕,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是什麼樣的家庭會教育出這樣的孩子?細心的網友們發現這些高考狀元的「身世」非同一般,在了解了之後京譽君也發現,有些結果或許早已命中注定。
  • 寒門難出貴子,更多出敗家子,或者寒門孩子繼續沉淪
    魏晉南北朝流行:「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在封建社會中的社會階級的狀態。即使後來隋煬帝開創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科舉制,以及所謂炒作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不過稍有改觀而已。在那種階級固化下,想要跨越階級多難啊?
  • 清華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兩成,寒門仍能出貴子
    清華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兩成,寒門仍能出貴子2017年,當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說出「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時,很多人都在哀嘆階級固化,為寒門再難出貴子而嘆息。前幾天,據媒體報導,9月7日和8日,清華園正式迎來了3800餘名「零字班」
  • 「富門」取代「寒門」出貴子!背後隱藏的4大原因分析
    「寒門出貴子」這是對以往年代中寒門中走出大量的人才的一種肯定。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漸發現「富門」正在取代「寒門」出貴子了!並且在如今的社會越是富有的家庭越是培養優秀的人才,這是為何?其背後隱藏哪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