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畢業生進街道辦,你的孩子怎麼辦?

2020-09-05 育才磚家

近幾天聽人們一直在議論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進了街道辦,有的說有的人可能覺得大材小用,清北理工科的博士生去基層任職是國家的損失,殺雞何用牛刀,而且還用幾把牛刀。

有人問:街道辦真的需要這種專業學科的碩士特別是博士嗎?這是否是一種人才浪費?

更有人問:為什麼這些人才不去大學傳道授業或者去研究所搞科研,他們應該站在最領先的領域,肩負著科技發展的重擔才對啊。

有人還提起當年清華老校長梅貽琦先生談到不少清華海歸回國後的去處時說:「多半用非所學,甚至學而不用的,這是多麼浪費人才的一件事。」

新聞怎麼說我們暫且不管,但我在這裡理性給大家分析一下,大家去判定該不該去。

一、去類似街道辦的情況多不多?

我要告訴大家的真相是,不僅多,還相當多。比如這次網絡熱議的餘杭區街道辦招錄8名清華北大畢業生,包括數名博士生。筆者還看到,深圳南山區桃源街道辦副主任羅林姣是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網傳簡歷顯示,羅林姣曾就讀哈佛大學物理系,獲生物物理專業博士學位,2018年出任桃源街道辦副主任。

所以這件事並不奇怪,只是餘杭區街道辦事處招的人多,引起大家注意罷了。

而且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十年前就是上海交大的研究生,畢業之後考公務員,任職上海某區街道辦,目前生活過得很愜意啊!

二、街道辦需不需要高學歷人才?

這其實是網上討論的焦點所在,名牌大學的身份,天之驕子的學歷與區區街道辦這個崗位形成的天然對比之所以覺得反差太多,主要是緣於我們對街道辦本身的認識欠缺。

1.現在的街道辦已不是以前的街道辦,其服務功能需要大批有知識有能力的人。傳統意義上的街道辦,大家覺得無非就是些大叔大媽管管雜事而已,不需要有什麼學歷文憑,甚至都不需要年輕人。

在城市化地影響下,其實現在的街道辦所服務的對象已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比如說這次餘杭區街道辦的情況是:阿里巴巴的總部就在這個區,杭州市餘杭區在2019年的GDP總值高達2824.02億元,全區戶籍人口116.18萬人,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區人均GDP為24.99萬元。

這個地方現在是高樓林立,寫字樓裡都是白領,匯聚了各行各業高知識人才,要對口這些人的服務,你認為普通的大叔大媽能應對嗎?

而且現在街道辦所做的事也不是低端的事,更不是簡單的事。街道辦的工作內容很多,包括政務、綜合管理、城市管理、社會事務、計生、經濟發展等等,很多工作的專業性也比較強,青年人才的補充是社會發展的本來需求,這些崗位需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廣泛的見識。

比如說這次疫情,沒有一批有知識有水平的街道辦人員,可能很多數據收集、工作解釋、政策執行達不到現在這樣的效果吧。

2.民眾對崗位認識的觀念老舊。大家對某些崗位還是存在著偏見,主觀認為他們太低級,就好比說一個保安,大家認同度就十分低。

但要是他服務的對象不同呢?他需要的能力是不是就不一樣,其的價值就不一樣對不對,所以不能單純地認為他這個崗位價值低。

當街道辦的工作注入了高質量人才之後,它能夠做到的事情顯然會更多,專業化也會更高,此時,街道辦崗位的價值也必然會有所提升。

三、是什麼吸引了這些高學歷人才?

沒有在城裡生活的人,可能不知道城裡生活有多難,沒有在一線二線城市生活的人,更不知道在大城市生活有多難。

工作、買房、結婚、育兒,如此多的現實擺在你面前時你怎麼辦?

在這個時候,錢說了算,條件說了算。那些所謂的科研,所謂的深造在此時都會顯得蒼白和無力。

有一個數據顯示,清華2019年在中國內地招生3400人,其中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數量佔比僅為19.3%,北大的這一數據比清華更低。而與此對應清華八成以上的本科生畢業後選擇在國內外深造(即繼續在國內讀研或出國留學),北大的這一比例則佔到七成。

這說明什麼問題,不說絕對數,但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學生,估計會放棄深造,而選擇就業,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他們得首先解決生存問題,他們更不能讓父母一直供養他們,他們急需人一份工作去支持整個家庭。



那麼再來說街道的吸引力:

1.高薪、高待遇。一般來說,名牌大學到街道辦的基本上是這個街道辦條件特別好,待遇也特別好。比如這個餘杭區街道辦,參照餘杭區政府2018年清北招聘錄用人選相關政策,博研參照事業副處級薪酬水平,碩研參照事業正科級薪酬水平,年薪穩定到手就有35萬元左右。還有安家費、住購房補貼、各種醫療保險、退休待遇等等都有優先保障。

這換誰誰不心動,而且這些清北畢業的高材生,大多數都是自己選擇要考這個崗位,既然是自己做的決定,想必他們也是考慮得很清楚了。

2.資源豐富,可以解決家庭生活中的一切問題。很多人沒注意到這個問題,其實只要成家帶孩子的家庭都知道,在一所城市,各種資源有多麼重要。

比如說教育,孩子入學有多困難,要上好的學校有多難。

而進入街道辦,在別人看似困難重重的情況對他來說易如反掌,只要不是過份高的要求,以街道辦管理者的身份,得到政策傾斜是很容易的,在我們這種實際現實情況下,大家應該知道優勢有多明顯。

街道辦事情雖然雜,但也正因為如此,接觸面廣,社會資源豐富,很多資源我們是想像不到的。

舉一個簡單例子,比如說你在所轄區想購房,你不用講價,別人也會給你最優惠的政策對不對?選好地段、好樓盤、好戶型,然後是好價格,這是商業化的正常操作,只要你不貪,又不違規。

所以,我認為崗位沒有貴賤之分,關鍵在那裡你自己覺得如何,這個社會首先要生存,再說其他。

就算你自己只是在基層,但你至少為自己的子女搭建了一個好的平臺對不對。

借一句白巖松的話,「沒有高考,你拿什麼和富二代拼?」

延伸一句,「沒有資源,你憑什麼站在社會地位的高點?」

相關焦點

  • 清華北大碩士博士擠破頭皮進街道辦:這個世界會好嗎?
    這份長長的名單裡,清一色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不少崗位還是街道辦的,譬如倉前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南苑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等等。 看完這兩組數據你的感受是怎樣的?你可能會感慨「寒門再難出貴子」,而在我看來,比這一趨勢更值得關注的是,很難想像一口氣念到碩士甚至博士的大中城市的清華北大學生,現在去街道辦甚至農村任職是出於「初心」。
  • 清華北大博士擠破頭皮進街道辦:我們想培養的究竟是怎樣的人才
    這份長長的名單裡,清一色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不少崗位還是街道辦的,譬如倉前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南苑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等等。試問今天擠著進街道辦的這些清北高材生們,是否也是同樣的一副情形?
  • 街道辦招人全是清華北大畢業生,不努力,你的學歷能找啥工作?
    還有,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這些聽起來很牛的畢業生,不是去央企國企研究院,而是去報考一個街道辦。清華北大的學生前往街道辦應聘,一方面是當地部門不僅面向清華北大招賢納士,每年也面向國內外其他高校招聘優秀人才,反映了對人才求賢若渴的急迫性
  • 清華北大畢業生,為什麼就不能爭取中學教師和街道辦的崗位?
    如果你身邊有個清華北大的朋友的話,那麼你肯定會認為,從上大學的那一刻起,你們的人生就已經出現了天壤之別。在我們這些俗人的眼裡,如果你能考上清華北大,其實就已經過上了上層的生活,至少和我們是不一樣的生活。
  • 清華北大碩士博士擠破頭進街道辦:是初心嗎?
    這份長長的名單裡,清一色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不少崗位還是街道辦的,譬如倉前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南苑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等等。當年清華老校長梅貽琦先生談到不少清華海歸回國後的去處時說:「多半用非所學,甚至學而不用的,這是多麼浪費人才的一件事。」試問今天擠著進街道辦的這些清北高材生們,是否也是同樣的一副情形?
  •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有什麼理由不能去街道辦工作?
    因為大家發現,當地的街道辦是清北碩博扎堆。於是,就有人問了,這些街道辦的崗位真的需要這麼多的清華北大出身的高學歷人才嗎?還有人「痛心疾首」,批評這些清北碩博是奔著餘杭給出的高薪待遇去的,是社會人才資源的浪費。同樣的質疑,不久前也有。當時是清北畢業生湧入深圳的中學當老師,引發巨大爭議。
  • 街道辦招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去哪兒了?媒體披露
    日前,一份「餘杭區街道辦事處的錄用人員名單」公示截圖在網上流傳,名單中清一色都是北大、清華的碩博,甚至還有生物學、地球物理等專業博士。但關於清華、北大碩博扎堆街道辦是否合理的話題,在社會各界引起熱議。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事實上,2018年,餘杭區委組織部和餘杭區人社局共公布兩批名單,均為面向清華、北大畢業生招聘黨政機關儲備人才。其中第一批38人、第二批49人,分配至街道辦工作的共10人。時隔兩年,這些進入街道辦的清華、北大畢業生情況如何?
  • 街道辦招8人,全是清華北大畢業生?到底怎麼了?
    、北大的畢業生,引起熱議。誰規定清北畢業一定要做什麼了,這事不值得大驚小怪;有些人感慨這些人已失去奮鬥激情,在找養老的地方;有些人認為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有人感慨,清華北大畢業都去搶這種工作,我孩子是普通大學的學生,還有活路嗎?你看到這些,又是什麼樣的感覺呢?大學生還是天之驕子嗎?
  • 清華北大畢業生自願到浙江餘杭街道辦工作,有這樣四種可能
    清華北大畢業生自願到浙江餘杭街道辦工作,有這樣四種可能這兩天,一張浙江餘杭區招聘公示的截圖在朋友圈裡傳播開來,很多人在群裡討論的很激烈。在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清一色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工作崗位竟然是街道辦事處。
  • 清華北大碩士博士擠破頭進街道辦:這個世界會好嗎?
    這份長長的名單裡,清一色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不少崗位還是街道辦的,譬如倉前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南苑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等等。試問今天擠著進街道辦的這些清北高材生們,是否也是同樣的一副情形?
  • 清華北大碩博畢業生街道辦工作,其中問題讓人深思
    想必在廣大學子心目當中一定是以清華北大為自己的人生第一首選目標了,確實作為我國數一數二的兩大學府,每年填報支援的學子不計其數,他們都希望能夠進入讓人夢寐以求的殿堂。因為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畢業之後根本不需要為自己的工作傷腦筋,各大企業都會爭奪這些優秀畢業生源,不過讓人感到意想不到的是,不僅是各大企業對名校學子求賢若渴,就連政府部門也開始挖掘這些名校畢業生了,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是怎麼一回事吧。
  • 北大清華的博士都迫切想進街道辦,編制面前學歷真的一文不值?
    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之所以吸引眼球,是因為名單上無一例外的,全是來自北大清華的畢業生。不少網友質疑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去街道工作,會不會大材小用了?這麼一幫學歷上的大神,為什麼都會想著鑽進街道辦事處!但實際情況是,廣東、浙江等一些發達地區的街道辦,更加需要高層次人才。同時,良禽擇木而棲,一個社會不應唯學歷論,不以學歷論英雄,而應尊重人們的職業選擇。「扎堆」的碩士博士可能不僅僅「扎」在街道辦,可能也「扎」在優質企業、網際網路公司等任何需要高精尖人才的地方。
  • 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街道辦,任何理由也無法掩蓋一個不堪的現實
    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街道辦,任何理由也無法掩蓋一個不堪的現實。杭州市餘杭區的一份招聘公示火了!這份公告中羅列的名單,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學歷為碩士和博士,畢業學校之牛學歷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八個崗位還是基層街道辦。自然這份招聘公示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 清華北大畢業生都去了街道辦,那普通人能去哪裡?
    名校畢業生扎堆去街道辦,最近幾條新聞,杭州餘杭區街道辦招聘了幾名工作人員,清一色的都是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還有深圳南山區一個街道辦副主任,竟然是哈佛大學的博士後,再想到去年深圳一所學校招聘老師,20人都是國內一流學校的畢業生,其中19人來自清華北大。
  • 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街道辦, 任何理由也無法掩蓋一個不堪的現實。
    這份公告中羅列的名單,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學歷為碩士和博士,畢業學校之牛學歷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八個崗位還是基層街道辦。自然這份招聘公示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縱觀各行各業,公務員崗位是最符合這四個要求,性價比最高,自然大學畢業生對此趨之若鶩了,清華北大因其極大的名聲,畢業生在招聘競爭中大放異彩。
  • 清華北大碩士考「街道辦」工作?年薪35w+
    公示名單裡,被招錄進餘杭區的各個街道辦事處的8名同學,清一色畢業於清華、北大。清華北大、街道辦事處,這兩個格格不入的字眼放到一起,引發了家長們的熱議。哈佛博士後入職街道辦副主任,清華北大都配不上了?「孩子那麼努力學習到底有啥用?去街道辦感覺簡直是大材小用」。
  • 努力上清華北大,畢業生後扎堆去街道辦求職
    每年高考放榜後,對於那些考試清華北大的考生來說除了金榜提名的激動,還伴著高額的獎勵。很多地方對於這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獎勵高達幾十萬元,甚至獎勵房子的都有,我所在的地方是一個貧困縣,聽長輩說今年考試清華北大的獎勵也有幾萬元。這當然是好事,這是這些學生該努力得來的,也說明我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獎勵的背後更是希望這些人能夠成材,日後為家鄉甚至國家做貢獻。
  • 清華、北大碩博高材生進街道辦大材小用?學者認為並不是壞事
    浙江杭州餘杭區招聘的清華、北大碩博高材生到街道辦工作一事,連日來引發熱議。截圖上公示名單裡,清一色都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碩士和博士畢業生,其中多數來自材料工程、計算機技術、生物學、化學、通信等專業。這些高材生除了進入餘杭區各委辦局工作外,還有的人入職崗位是在基層的街道辦事處。
  • 清華北大畢業去考街道辦,哈佛也湊熱鬧,街道辦現在這麼吃香?
    在咱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考得好,能解決你人生的大部分問題。北大清華畢業生,那肯定是高官得做,駿馬得騎。公示名單中,全都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北大清華畢業生去當村官?餘杭區,一個被譽為&34;的地方,2019年就殺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一度排到第7名。這是因為——阿里巴巴的總部,就在餘杭區。
  • 清華北大畢業生入職杭州街道辦,35萬年薪虧不虧?獵頭角度解析
    最近有一張清華和北大的學子被杭州餘杭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截圖在網上流傳,很多人都在關注。人們印象中的街道辦事處工作比較清閒,工作內容主要是跟社區的居民打交道,處理一些瑣碎的事務。清華北大是國內知名高校,那麼他們的畢業生也都是同輩的佼佼者,去街道辦工作是不是太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