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嫁女是否有徵收補償資格?緊抓一大核心,五大要素

2020-11-21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本文作者:邵一宸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導讀:「外嫁女」這一概念,長期作為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約定俗成使用的習慣性稱謂,在法律上並不存在嚴格界定,也就沒有法律法規對於其獲取徵收補償資格問題進行詳細規定。但在實際徵收過程中,很多地區通過認定所謂「已嫁外村未遷出戶籍人員」或「外嫁女」的身份來不合理地剝奪部分女性的徵收補償資格。那麼,外嫁女是否有權獲得補償呢?戶籍所在地是否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呢?本文,在明律師事務所的呂靜律師為大家解析這一問題。

首先需要與廣大被徵收人明確的是,《婦女權益保障法》對婦女權益保護進行了明確規定,婦女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等為由,侵害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各項權益。


而如果某些地區在安置補償方案中一刀切地寫明「外嫁女不享受安置」等內容,那麼上述安置補償方案則明顯剝奪了婦女正當安置補償權利,違反了《婦女權益保障法》的規定。


如果徵收安置部門僅僅依據上述違法規定,拒絕進行安置補償,那麼被徵收人可以直接訴請法院要求政府徵收部門履行其補償安置法定職責,同時附帶審查該安置補償方案,要求法院責令政府刪除違法內容。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所有的外嫁女都有安置補償資格呢?答案是:並不準確,外嫁女是否有資格獲得安置補償,需要根據一條基本準則與五項參考因素進行綜合性判定。


首先,判斷此問題的基本準則與核心便是,是否需要保障外嫁女在農村宅基地制度下的基本居住權。我國《土地管理法》明確了一戶一宅的原則,不僅是從數量上對於農民宅基地與房屋數量進行限定,同時也是通過授予村民申請宅基地的權利來保障廣大農村群眾戶有所居,而集體土地徵收中村民可獲得的安置補償權益,便是上述居住權的合理延伸。


外嫁女是否有資格獲得安置補償,其核心就在於,是否需要對其居住權進行合理保護。換言之,如果徵收行為對其基本居住權益造成了重大負面影響,則行政機關理應對其進行安置補償。


而另一方面,如果外嫁女長期居住於其他鄉村或者城鎮,脫離原集體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活動,則即使其戶籍未依法變動,其基本居住權益也未因徵收行為遭受損失,便缺乏獲得補償的正當利益。


而具體的徵收實務之中,有下列5大要素需要認真審查:


1.戶籍所在地。戶籍地是各要素中首先考量的部分,是參考其他要素的基礎。「外嫁女」如希望獲得安置補償,則其戶籍所在地在安置補償方案作出時,應該在被徵地的集體經濟組織。但因外出求學而將戶籍暫時遷至就讀高校等特殊情形除外。


2.實際居住生活地。既然安置補償是要對被拆遷人的基本居住權進行保障,那麼「外嫁女」在補償方案作出時是否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實際生活居住同樣是需要參考的核心要素。但對於外出務工的農村女性而言則不應刻板審查這一要素;


3.生活保障。「外嫁女」如果通過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作為基本生活收入的來源與保障,那麼也理應對此事實予以考慮;


4.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待遇。主要指「外嫁女」是否依然在本集體經濟組織行使如選舉權等村民權利,履行義務勞動等村民義務,村民代表會議是否認可其集體成員資格等。


5.在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是否享有村民待遇。如果「外嫁女」在出嫁後已經在其他集體經濟組織享受了成員待遇,獲得了該集體經濟組織的認可,則不應被認為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而獲得安置補償資格。


在明律師事務所的呂靜律師最後要提示大家的是,「外嫁女」問題,不僅涉及對於我國徵收法律法規的具體適用,同時也應考慮各地不同的安置補償方案與村規民約、地方風俗。總體而言,「外嫁女」是否有資格獲得補償,是一個需要根據個案進行動態評價,綜合考量後才能得出答案的問題。


但可以明確的一點是,女性村民能否獲取補償安置絕非「村民代表會議決議」甚至幾個村民代表就能直接決定的,所謂的「村規民俗」更不能逾越國家的法律和男女平等原則。


廣大被徵收人在實際徵收過程中,應積極證明「外嫁女」與原集體經濟組織存在切實聯繫。在徵地拆遷過程中,「外嫁女」理應獲得公平合理的對待,這是法治社會人人平等的重要體現,更是我國保障民生的應有之義。在必要時,廣大被徵收人可諮詢委託專業律師,以更加高效合法地維護自身權益。


版權聲明:本文為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轉載!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村裡規定,外嫁女一律不予補償,是否合理?
    「外嫁女」一律不能享受土地徵收補償的說法,是不合理的,不具有法律的依據。按照法律的規定,「外嫁女」享有合法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倘若「外嫁女」的戶籍仍在父母所在村集體的話,根據法律規定,其應該具有父母所在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因此是應該享受徵地補償的。一、村裡規定,外嫁女一律不能享受補償,這種說法是否合理呢?
  • 虹口法院勝訴案件:外嫁女是否可以獲得徵收補償錢款?
    本案中,外嫁女作為涉案房屋曾經的承租人,故其居住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在公房徵收時可以獲得補償利益。其中,根據《上海高院關於房屋徵收補償利益分割民事糾紛研討會會議紀要》,他處房屋的性質,限於福利性質取得的房屋。外嫁女,來源於中國以男權為中心的封建思想。在男尊女卑的主流思想的影響下,古代女子不得享有繼承權。直到唐宋時期,出現了在室女繼承制度,即家中尚未出嫁的女子可以分得一定份額財產作為嫁妝。
  • 外嫁女徵地補償民事權益之維護
    導讀:近年來,侵害「外嫁女」土地民事權益的行為屢屢發生,如何對其進行保護引起廣泛關注,律師認為:「外嫁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歧視,在村集體徵地補償中不能得到公平對待,並不是個別偶然現象,而是在全國範圍內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 「外嫁女」在承包土地徵收中能否獲得補償?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當外嫁女遇到農村土地徵收,真的享受不到徵地補償了嗎?No!!下面請看這則案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本案的被告四聯組作出的草案中規定:「一子一女戶,姑娘已婚嫁的目前戶口仍在本組但未盡本組義務的,不享受本組分配和生活保障」,與現行法規相衝突。
  • 外嫁女是否也享有徵地補償安置?
    外嫁女即指本家的成年女性,因嫁娶原因去到其他地方生活,該女性再回到娘家的時候,通俗就稱之為外嫁女。這並不是一個法律上的概念。目前,我國法律對於所謂的「外嫁女」能否享受與普通村民同等獲得安置補償待遇的問題,並未作出不同於普通村民的特殊規定。那麼,朱律師今天給大家說說針對外嫁女的徵地補償安置,實踐中主要從幾個方面來考慮。
  • 外嫁女能否獲得徵地補償?
    外嫁女能否獲得徵地補償?一、案情簡介 近期,山東高院公布了一則判例。其戶籍所在地發生了徵收,可是其因為涉案房屋所在地的徵收補償安置方案中規定:「出嫁外村(外地)在本村未銷戶的出嫁女及其子女,出嫁女離婚後已與非本村人結婚的,不論戶口是否遷出,其本人及法院判給本人的子女一律不分房,離婚後戶口遷入本村的視為空掛戶」。根據該規定,湯女士等人均沒有得到補償,於是湯女士等人以侵害婦女權益起訴濟寧市人民政府,最後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撤銷該規定。
  • 嫁出去的姑娘還享受娘家的徵收補償嗎?
    隨著經濟的需要,很多農村都加入到拆遷行列,那麼很多外嫁的姑娘難免會有一些擔心,自己已經外嫁,還能不能享受娘家的徵收補償呢?外嫁女是否享有補償,需視情況而定我們拆遷律師根據辦案中遇到的不同情況的外嫁女,簡單總結了相關問題以供參考,這些情況都會決定是否有補償的因素。
  • 答疑外嫁女戶籍未遷出子女能否分得徵地補償款
    外嫁女戶籍未遷出隨母落戶的子女能否分得徵地補償款在農村集體土地徵收過程中外嫁女及其子女是否享有徵地補償款的分配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如何確定近日湖南省衡陽市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民事監督案件解答了這些問題。
  • 外嫁女可以享受哪些土地權利?2020農村外嫁女最新政策規定解讀
    在土地徵收的過程中,已出嫁的女兒作為被徵收戶中的一員,很多權利並沒有得到保障的情況並不少見。「外嫁女」也一直是我國土地徵收補償發放中的一大難題,村裡的老人們也常常會談論「自己家外嫁的女兒能不能拿到土地徵收補償」之類的問題。
  • 外嫁女戶口未遷出,能否得到安置房?
    農村中外嫁女能否獲得安置房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今天美泰律師帶您了解一下,對於戶口還未遷出的外嫁女,能否得到安置房?在徵收過程中,一些家庭中的女兒由於種種原因,在外嫁後沒有將戶口遷到男方家裡。老一輩人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然而這樣的觀點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法律了。
  • 娘家徵地了,嫁出去的女兒能獲得補償款嗎
    土地徵收在我國是非常普遍的,徵收土地時徵收部門要制定徵收方案,並且對被徵收人給予經濟補償。有些外嫁女也想獲得徵地補償,那么娘家徵地了,嫁出去的女兒能不能獲得補償款?下面由劉勇進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娘家徵地了,嫁出去的女兒能獲得補償款嗎外嫁女是否能獲得徵地補償,要看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外嫁女是否具有被徵地農村經濟集體成員資格,有資格就有經濟補償。
  • 土地補償費歸誰外嫁女在娘家的土地被徵用是否可以到娘家建新房子
    然後再分別判斷這些方面出嫁的女兒有沒有權益,如果有就是可以得到一部分,如果沒有的話,就沒有補償費。連集體拆遷的部分,不只是自家拆遷。外嫁女也可能有資格分一部分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以戶籍的變更而改變,如果集體拆遷,村集體資產的股份和分紅也或許可以得到一部分的都是不怎麼提,不過一般的外嫁女都不回來要。就會留給照顧父母的兒女。
  • 「外嫁女」補償打三折?房屋被強拆後起訴贏得官司
    在農村,「外嫁女」按照村規民俗往往不能享受和村民同等待遇。河南的王女士村裡的集體土地被徵收,但她因為「外嫁女」身份只能得到遠低於其他村民的補償,拒籤補償協議後,房屋卻被強拆。王女士委託律師訴至法院,法院會如何認定?
  • 以案說法:一個「外嫁女」的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案
    2009年因城市改造該承包地被徵收,新旺村委會按被徵承包地總畝數26.4畝計算,將數額為1437050元的徵收補償款(每畝補償款為54433.71元)全部發放給霍保喜。一審宣判後原告霍三女、被告霍保喜均不服提起上訴。
  • 國企工作的外嫁女,能不能在徵地拆遷中得到補償?看看法院怎麼說
    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徵收方卻對外嫁女不進行補償,委託律師後,將對方起訴至法院,徵收方卻稱,因是中國建設銀行(國企)員工,雖然戶籍未遷出,但是有穩定的工作、收入、社會保險待遇,所以,不應列入安置人口範圍。那麼,戶口未遷出的外嫁女,在國企工作,在拆遷中,能否得到補償呢?
  • 家中宅基地拆遷,外嫁女的權益歸屬在何方?
    在土地徵收的過程中,已出嫁的女兒作為被徵收戶中的一員,權利經常難以得到保障。「外嫁女」的問題,一直是我國土地徵收補償發放中的一大難題。目前,我國對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界定,還沒有明確統一的法律規定,實踐中,特別是對外嫁女及其子女的身份認定爭議較大、較為複雜。那麼外嫁女到底能否享受土地徵收所帶來的權益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律師幫幫忙》。
  • 結婚後戶口未遷出 拆遷時村委以外嫁女為由不給補償款
    幾年之後父母的房子被劃入拆遷範圍,村委以李女士出嫁為由不予補償。面對此說法,李女士有自己的觀點,她認為雖然當時本意不是為了拆遷款而把戶口留在父母戶下,但符合拆遷補償政策的前提下,自己是應當享有拆遷補償款的。於是,李女士聯繫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進行確認,那麼,外嫁女是否像李女士所說享有拆遷補償的權利呢?有沒有哪些情況下不能享有補償款呢?
  • 巾幗普法雲課堂⑨:外嫁女能不能分到徵地補償款?
    有權分配徵地補償款嗎?王某的子女作為未成年人,不具備獨立生產、生活的能力,且其出生後戶籍隨父母登記在被告某村民小組處,依法享有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滿足2個條件上門女婿有權分配徵地補償款1、上門女婿的戶口已遷入配偶的村組織。
  • 外嫁女是否可以獲得拆遷利益?
    【網友提問】 我是外嫁女,但是戶口沒有遷走,現在我們村裡拆遷了,我能不能得到拆遷補償?【律師解答】 外嫁女是否可以獲得拆遷補償這主要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農村外嫁女結婚之後,並未將戶口遷出的,如果娘家遇到拆遷,農村外嫁女依然可以獲得拆遷補償利益。
  • 實務研究:「外嫁女」糾紛:面對治理難題的司法避讓
    「外嫁女」上訪是最先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出現的一類社會矛盾,核心是「外嫁女」這個特定群體能否作為集體成員而享受集體利益分配。上訪達不到目的, 「外嫁女」則紛紛向法院提起訴訟。以農村城市化起步較早的廣州地區為例,僅2002年,廣州市「外嫁女」到省、市、區(縣級市)、鎮四級婦聯上訪、去信、去電的就有245宗,兩級法院受理的案件則達15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