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7年中國痛風現狀報告白皮書》顯示,我國尿酸血症患者數高達1.7億,其中痛風患者更是超過8000萬人,並且還在以每年9.7%的速度增長。
一旦被確診為痛風,就必須做好痛風伴隨自己一生的準備。
可能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無法體會到痛風的痛。曾經見過這樣一個比喻:
痛風時就像惡魔不停地撕咬你的十指。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據《生命時報》報導,來自江西的趙師傅今年53歲。對於一個擁有20年痛風病齡的患者而言,痛風這件事自己已經習以為常了。
因此,趙師傅並沒有過度在意醫生的叮囑。依舊我行我素抽菸、喝酒、大魚大肉。雖然痛風偶有發作,但每次發作時在吃完一點止痛藥後,病情又有所緩解,這讓趙師傅更加有恃無恐。
終於有一天,趙師傅痛風再次發作,並不省人事。在醫院,醫生看到趙師傅的尿酸一度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高達820μmol/L。
伴隨著劇烈的疼痛,趙師傅腎臟功能急劇下降,並出現高鉀症。雖然全力搶救,但依舊沒能挽留住趙師傅的生命。
可能看完這個案例,大家還是無法體會到痛風的痛苦。痛風,俗稱「白虎歷節」,意思就是發作時就像白虎在撕咬自己的關節一樣。
從專業的醫學角度來說,痛風一般是由於單鈉尿酸鹽沉積所導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和嘌呤代謝紊亂以及尿酸排洩減少所導致的高尿酸血症有關聯。
痛風多見於40歲以上,以男性居多(95%)。而有原發性痛風風險性的男性,一般會先表現為高尿酸血症。
近年來中國人的痛風患病率還有增長的趨勢:根據上海、山東、汕頭等地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平均每1萬人中有114人患有痛風。
痛風的症狀通常是多樣的,比較常見的有較為急劇的刺激性關節炎,最常見的發病部位在腳拇趾基部的蹠趾關節,而膝蓋、腳踝、手指關節等部位也可能出現症狀。表現為關節紅、軟、熱和浮腫,還可能在耳廓等軟組織形成痛風石。
發病時的關節疼痛多出現在半夜,可能持續2-4小時。
雖說痛風與血尿酸有很大關係,但並不意味著痛風就是由高導致的,也不是說血尿酸高就一定會有痛風。
當然,血尿酸水平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發展為痛風的可能性就越大。還有一部分人在確診為痛風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任何症狀,但查血就是血尿酸偏高,這段時期是屬於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期。
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成分。DNA大家都很熟悉吧,就是拷貝了我們很多遺傳基因代碼的一個載體。
人體每天新陳代謝,細胞有的生,有的死,新生細胞裡的DNA合成,就少不了嘌呤。
一個細胞誕生了,人體就會把長得標緻的嘌呤選出來,送去給細胞做DNA使用。那麼細胞死了呢?人體就會將這些去世的細胞分解掉,細胞一分解,嘌呤就出來了。
每個細胞就是一臺發動機,都需要能量啊,每天不斷地消耗ATP,釋放出來的就有嘌呤。
人體自身的新陳代謝,每天都會自然產生很多嘌呤,經過肝臟的處理,嘌呤就變成了尿酸。
導致痛風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分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而我們能夠做出改變的,就是可控因素。
1.飲酒:酒精飲料中含有嘌呤,會增加引起痛風的風險。其中啤酒和黃酒的嘌呤含量遠遠高於其他酒精飲料,相對於其他酒類有更高的致病風險。
2.飲食習慣:高嘌呤食物會導致患痛風風險升高,高嘌呤食物包括動物內臟、海鮮魚卵、濃湯肉汁等。
近來還有研究指出高糖(如碳酸飲料及果糖)也會導致痛風。而維生素C,咖啡和奶製品則可能對阻止痛風的發生有所幫助。
3.肥胖:肥胖會導致尿酸濃度上升,誘發痛風。
4.運動:運動可以促進尿酸排洩,但劇烈運動卻會導致尿酸濃度上升,增加患痛風的風險。
5.尿酸濃度:體內水分缺乏會導致尿酸濃度過高,增加患痛風的風險。
6.精神因素:精神壓力增大及疲勞過度都也可能導致內分泌紊亂,造成尿酸的代謝異常,使尿酸濃度上升,誘發痛風。
7.低溫環境:尿酸鹽在溫度低的環境中更容易析出為晶體,沉積在關節周圍,引起關節炎發作。這也是痛風容易在夜間發作的原因之一。
1.年齡:痛風一般在40歲之後發病,且隨著年齡增加,患痛風的風險也會上升。
2.性別:女性一般在50歲之前不會發生痛風,因為雌激素對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後會發病率增加。
3.家族病史:有痛風家族病史的人,患病率較高。
其他疾病:腎臟疾病或某些藥物所致尿酸排洩減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腫瘤化療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有可能誘發痛風。
先看這份痛風地圖:
從地圖中我們能看到廣東的痛風人群已經遠遠高於其餘地區。導致高尿酸、痛風的幾大原因之一就有飲食,可以看到沿海地區顏色普遍深於內陸地區:因為海鮮。
都吃海鮮,為什麼廣東痛風人群就比別的地方多?因為煲湯!
再看看川渝地區,痛風人群一樣很多,堪稱內陸之最!為什麼?因為火鍋!
這些飲食習慣,回到30年前,絕對是非常好的習慣。因為當時中國人蛋白質和脂肪攝入明顯不足,可以通過煲湯、吃海鮮和動物內臟的方式,豐富人體的蛋白質和礦物質。
但是,現在不同了,這些好的飲食方式也變得沒有那麼好,甚至帶來嚴重的問題。
1、戒酒
看清楚了,我們不是喊的戒啤酒!而是說的戒酒,管它白酒紅酒黃酒泡酒,啥子酒都要戒!
因為不管啥子酒,裡面都有乙醇,乙醇代謝不僅可以讓乳酸濃度增高而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洩,還可促進嘌呤分解讓尿酸升高。
2、喝水
心腎功能正常的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的人,需要維持體內的水分,所以要多喝水,每天大概喝2000ml的白開水/純淨水/礦泉水,維持每日尿量在2000~3000 ml。
3、戒菸
2016年的痛風診療指南說了,抽菸的人得痛風/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35%。
4、適當運動
首先,痛風的病人不適合劇烈運動,因為不合理的運動反而會誘發痛風;其次,規律、適度的運動可以降低痛風的發作次數,血尿酸高的人應該堅持適量的運動!
5、不能喝湯!
有的人雖然不喝可樂不喝酒不抽菸,但就喜歡喝蹄花湯、酸蘿蔔老鴨湯、海帶排骨湯、蟲草花鮮雞湯…不要以為自己熬的這些湯就健康得很,其實湯裡面的嘌呤高得嚇死人!
因為嘌呤是水溶性的,高溫下水溶性加強,燉湯就把各種肉裡的嘌呤都溶解進去了,你說你喝一碗湯不就等於直接把嘌呤喝進去了啊?
所以高尿酸血症、痛風間歇期、痛風慢性期這三類患者是不適合喝各種肉湯的。把裡面的肉撈來吃了就是,至於湯嘛,就給那些不肥尿酸又不高的人喝嘛…
最近這些年,我們的生活水平在直線提高,由此痛風也開始出現低齡化趨勢。
所以,為了自己身體的長久健康,請一定要注意合理膳食!
▼關注我,走進臨床醫生的生活!
-Dr.X-
一個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和三娃奶爸
《學會看病》作者
帶給你有態度、有溫度的健康乾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
#健康好文,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