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寒春幫中國造了核武器?鄧稼先一封信,楊振寧哭了

2021-01-10 老洪聊教育

寒春,何許人也?

費米的學生!

費米是原子能之父,獲得過諾貝爾獎,他最早向美國提出要製造原子彈。而寒春曾經擔任過費米的助手,也是費米最得意的學生之一,出生於1921年。寒春學習成績優異,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讀的研究生,是位女核物理學家。而且,寒春還是楊振寧的同學。

1948年,寒春來到了延安。至於她為何在那個時候到延安,有一種說法是:寒春對於自己的老師幫助美國製造原子彈,有點不滿,因為當時美國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造成了很大的殺傷力。寒春自己也意識到,核彈的破壞性太大了。因此,帶著一種自責,她來到了中國。在宋慶齡的安排下,寒春參與了中國的農牧業技術工作,後來還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中國實施綠卡制度以後,寒春成為了中國綠卡第一人。

而美國在後來的媒體宣傳中,大肆宣揚。正是由於寒春來到了中國,才幫助中國製造了核武器,否則 ,以中國當時落後的水平,是不可能製造出兩彈一星的。

真是這樣嗎?

楊振寧對此一直懷有疑惑,後來,他親自請求鄧稼先調查一番。鄧稼先在調查整理後,寫信給楊振寧,告訴他:中國當時一窮二白,確實受到了來自蘇聯方面的極少幫助,不過,也有時限,是截至1959年底。但是,美國人寒春,並沒有幫助中國製造核武器!

在證實了這一事實後,當時的楊振寧,直接跑到了衛生間。

因為,在場還有許多人,楊振寧實在是忍不住自己的眼淚。直到後來,在說起這件事時,楊振寧依舊十分激動:我是為自己的祖國而自豪!

是的,新中國剛剛成立的那些年,我們的科學技術、教育文化水平,都十分落後。但是,就是在那樣貧瘠的年份,在那樣艱苦的歲月裡,中國人居然沒有依靠他人的幫助,自行製造出了兩彈一星,真的太偉大了!

這件事情的意義,非常大!

首先,用事實證明了中國的強大!敢於衝擊高端技術這個空白的領域!其次,讓理工科畢業的學生,有了自己真正的用武之地!

相信通過這個事實,會激發我們的理工科學生,技術太重要了!在貧窮的年代,中國尚且能夠獲得如此大的成就。那麼,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理工科學生更應該努力學習,為提高中國的整體實力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民族脊梁鄧稼先,臨終前對楊振寧說了一句什麼話,令無數人感動和敬佩
    提到近代對中國貢獻最大的科學家,不少人會立馬想起艱難回國做貢獻的錢學森,是他引領了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令我國在短時期內,在該領域有了巨大突破。
  • 「中國男兒,要將只手撐天空」——楊振寧追憶鄧稼先-清華大學新聞網
    當時,楊先生曾密切關注中國原子彈的每一個消息,仔細閱讀報紙上每一篇相關文章。同時,他也聽到了這樣一些謠言:1948年3月去了中國的美國人寒春(Joan Hinton)曾參與中國原子彈工程。因為40年代初期,寒春作為費米教授的助手,參加了美國原子彈的製造。這讓楊振寧的心裡有了一個解不開的疙瘩:是不是寒春曾參加過中國的原子彈工作?
  • 鄧稼先真實的28年
    高淵:那次見面後,楊振寧還被鄧稼先感動哭了? 許進:他們在北京見面時,楊振寧沒問他在哪裡工作,具體做什麼。但還是沒忍住,他問起一個中文名叫寒春的美國人,是否參與了中國的原子彈工程。 鄧稼先欲言又止。面對老朋友的詢問,他不願意撒謊說不知道。
  • 這一天,讓我們銘記他們:鄧稼先
    許進深情講述了兩彈元勳鄧稼先為我國核武器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將觀眾帶入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科學家的內心世界,讓大家了解鄧稼先辛勞的工作和平凡的生活,和他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一生。鄧家與許家是世交。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與許進的祖父許德珩同在北京大學任教。
  • 楊振寧問鄧稼先研發兩彈獎多少錢?鄧老答:原子彈十塊,氫彈十塊
    在這些人中,有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叫鄧稼先,是中國近代著名核物理學家和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被譽為「兩彈元勳」,去世時才62歲,他的英雄事跡應該讓更多人知曉和銘記。1958年盛夏季節,錢三強交給他一個艱巨的任務:研發核武器。
  • 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
    同時,這個人,也和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以至於中國整個從無到有的核武器的發展,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直到1986年6月的一天,他的名字突然同時出現在全國各大媒體的報導中。一個埋藏了28年的秘密,也隨之浮出水面。這個人就是:鄧稼先。  作為同行,楊振寧無法想像,沒有外國人的幫助,年輕的新中國需要付出多大的艱辛才能讓中國原子彈、氫彈的巨響震撼全球。
  • 鄧稼先:領導讓我做個「大炮仗」,我必須要做!楊振寧:國之大幸
    反正我是哭了,包括身邊很多人都哭了,尤其是在看完《相遇》這一部分,真的是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相遇》這個部分講述的就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的國防科技工作者高遠投身於祖國的核事業,但在一次緊急意外中,為了保護基地的安全,手動關閉了核反應堆,自己卻因過量的輻射,命不久矣
  • 橫空出世電影原型,科學家鄧稼先,值得我們永遠尊敬
    除此之外,電影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陸光達曾經會見過自己的老同學老朋友,美籍華裔科學家夏世忠,後來被別有用心的美國佬放大宣傳,身份受到質疑。 看看電影中的情節,很容易就會想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電影中陸光達的原型 ,鄧稼先院士。學過歷史課本的人都知道,鄧稼先院士是兩彈元勳,是功勳卓絕的科學家,但是這些年,對他的宣傳似乎有些弱了。
  • 追憶中國脊梁鄧稼先:輻射患癌全身出血,疼痛難忍死在妻子懷裡
    從此以後,鄧稼先的名字就從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了。許鹿希以為,也許幾個月,也許一年,丈夫就會回來了,可是她沒有想到,這一次的分別,整整就是28年的歲月!和家人分別後鄧稼先帶著一腔熱血投身到新中國核武器研究的事業當中,他被任命為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帶著22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以手搖計算器和算盤為工具,夜以繼日地計算著一個又一個龐大的數值。
  • 鄧稼先對楊振寧的評價,認為其「規範場理論」價值超牛頓萬有引力
    人們在談論霍金的離世時,另一個物理界的人物也被聯繫起來,他就是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人們談論的比較多的是二人誰的成就更高一點,我個人認為將兩位先驅做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兩人都為世界的發展進步做出了貢獻。相對於霍金,人們對楊振寧的爭議比較大,因為他在獲得諾貝爾獎後沒有回國發展建設,反而是在年老的時候回到了中國,許多人對他表示不滿。
  • 國士鄧稼先,最後彌留之際的一句話,表達了他對這個國家的愛
    同年8月23日,蘇聯單方面終止了與我國籤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帶走了所有研究資料,連張紙片都沒有留下,並且嘲諷中國說:「沒有外界協助,中國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研製原子彈迫在眉睫,為祖國長空鑄劍迫在眉睫,中國從來就不缺為國許身的人,也不缺為國長空鑄劍的人,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有人開始作為國許身的準備了。
  • 兩彈元勳鄧稼先病重時,顫巍巍豎起兩根手指,理由令大家敬佩
    我國近代有很多科學家,其中鄧稼先是個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他出生於1924年6月,是我國核武器的開拓者之一,他為國家的核武器研發,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他是當之無愧的兩彈元勳,也是值得敬佩的民族英雄。關於鄧稼先的故事有很多,我們簡單了解一下。
  • 鄧稼先教案
    在這期間,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多媒體展示圖片字幕: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的「『兩彈』元勳」)今天我們通過他的摯友--楊振寧博士之筆一起走近這位傑出的科學家、愛國者--鄧稼先。  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共同發現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6月25日是中國兩彈元勳鄧稼先的生日,祝福天堂的您,生日快樂!
    畢業後的他,先在北京大學教學,但他思考的是要掌握學習更先進的科學知識,到科學水平更高的美國去深造,學成後報效祖國。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第二年秋天,鄧稼先進入美國普渡大學研究生院,他學習成績突出,兩年不到就讀滿全部學分,博士論文答辯也順利通過。這一年他才26歲,由於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也被該校稱為「娃娃博士」。
  • 鄧稼先:要是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選擇核武器事業、選擇你
    「要是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選擇核武器事業,選擇你!」這22個字讓億萬網友淚目東方,有他的祖國和愛人1948年,短暫的北大助教生涯結束,鄧稼先遠赴重洋進入美國普渡大學就讀物理系。從入學的1948年10月算起到獲得博士學位的1950年8月,鄧稼先的學習和研究時間只有22個月。1950年8月20日鄧稼先以《氘核的光致蛻變》一文獲得哲學博士學位,這一年他26歲。
  • 兩彈元勳鄧稼先:用28年經歷一段特殊愛情,臨終留1句話讓人淚目
    這個老人的兒媳婦就是許鹿希,她的丈夫叫鄧稼先,病床上躺著的正是鄧稼先的母親。鄧稼先,出生於1924年,安徽懷寧縣人。他的祖父是清朝有名的巨儒。父親鄧以蟄是我國最早的一批留學歐洲的哲學家,在鄧稼先8個月時,父親歸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在這裡鄧稼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用一生奉獻詮釋中國脊梁——鄧稼先先進事跡激勵科技工作者愛國奮鬥
    感動中國激勵後輩鄧稼先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他默默無聞地為中國的核武器奮鬥了28年,作出了卓越貢獻。1924年,鄧稼先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1948年至1950年在美國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 課堂教學 | 七下《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  今天就讓我們結識一位為我們中華民族鑄造了「鐵的脊梁」的人──中國的「核彈之父」、「兩彈元勳」:鄧稼先!(板書)  本文的作者是誰?幹什麼的?他和鄧稼先什麼關係?知道的請回答──(板書:楊振寧)  生1:楊振寧。  生2:作家……(教師點擊有關圖片)  師:作家嗎?
  • 鄧稼先26歲考取博士回國,美國教授熱情挽留,他說:一刻都等不了
    在那個「任人宰割」的歲月中,青年鄧稼先愈加堅定為國為民奮戰起來的決心!1945年,美國率先研製成功原子彈並仍在日本廣島、長崎兩地顯示其威力後,人們紛紛認為量子力學的發展是核武器出現的科學前提。許多學物理的人,都蜂擁前往歐美國家讀研究生。彼時的鄧稼先剛從西南聯大畢業不久。
  • 科學菌:楊振寧、錢學森在物理技術方面誰更厲害?他們對中國有哪些...
    近代傑出的中國科學家 錢學森、鄧稼先、楊振寧都是近代傑出的華人科學家,並且在各自的領域都有極其卓越的科學貢獻,以至於常常會有人拿他們來做比較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