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中國脊梁鄧稼先:輻射患癌全身出血,疼痛難忍死在妻子懷裡

2020-12-18 栓哥的歷史課堂

鄧稼先是安徽懷寧人,出生於1924年。26歲時獲得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學位,之後他拒絕了導師德爾哈爾教授要他留下來繼續深造的好意,拿到學位的第九天,他就登上了回國的輪船。歸國後鄧稼先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這期間他和許鹿希結了婚,女兒和兒子先後出生,一家四口其樂融融。但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極為敵視,動不動就對我們進行核訛詐和核威脅,正是在這種背景下,596計劃上馬了。當主管核工業的二機部找到鄧稼先,徵詢他的意見時,他沒有絲毫猶豫就參加了。

離別的前一晚,鄧稼先和許鹿希徹夜未眠,他看了看家中熟睡的孩子,略帶歉意對妻子說「希希,以後這個家就靠你了,我陪不了你和孩子們了,我的生命獻給未來的工作了,這件事情做成了我一生無悔,哪怕為它去死也值得!」許鹿希問道「你要去哪裡?可以寫信聯絡嗎?」鄧稼先回答「不能說,更加不能聯絡。」這一年鄧稼先34歲,妻子許鹿希30歲,兩個孩子大的4歲小的只有2歲。從此以後,鄧稼先的名字就從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了。許鹿希以為,也許幾個月,也許一年,丈夫就會回來了,可是她沒有想到,這一次的分別,整整就是28年的歲月!

和家人分別後鄧稼先帶著一腔熱血投身到新中國核武器研究的事業當中,他被任命為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帶著22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以手搖計算器和算盤為工具,夜以繼日地計算著一個又一個龐大的數值。計算的紙張從木板到天花板,然後用麻袋捆裝,堆滿了整整一房間。當所有的數據都計算出來後,他們還要找核物理學家核對,為了確保準確無誤,他們一連計算了十次,每一次的數據都一樣,才確定了這是正確數據。

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1964年10月16日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終於爆炸成功。這一聲巨響,不僅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也讓所有的炎黃子孫揚眉吐氣。之後鄧稼先又同于敏等人繼續投入到更為艱難的氫彈研究中。僅用了兩年多時間,就成功研製了氫彈,這比美國、前蘇聯和法國都要快。中國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就研製成功了原子彈和氫彈 ,西方人感到不可思議。楊振寧來華探親返程之前,問鄧稼先說:「聽人說,中國的原子彈是一個美國人幫助研製的。這是真的嗎?」鄧稼先請示了周總理後,寫信告訴他:「無論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 楊振寧看後激動得流出了淚水。中國正是有了這樣一批勇於奉獻的知識分子,才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梁。

但不幸的在1979年的一次核試驗中,鄧稼先受到了輻射,但他依然帶病堅持工作。1985年8月鄧稼先被確診為直腸癌,病情十分嚴重。住院期間,他全身大面積溶血性出血,止疼藥也從一天一支,變成了一小時一支,誰也不知鄧稼先到底承受了多大的痛苦,許鹿希心疼地看著病床上的丈夫,只有默默流淚,一直等待的人,沒想到是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她的眼前。

鄧稼先從事核武器研究這些年,許多重大理論問題和研究工作都是親手參與、把關、最後拍板的,很多方案都是他親筆寫的,但他沒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在我國進行的45次核試驗中,鄧稼先32次親歷現場,15次擔任現場總指揮。為了我國的原子彈和氫彈事業,鄧稼先付出了一生的心血!1986年6月,中央軍委做出決定,鄧稼先為了研製核武器隱姓埋名一輩子,做了一輩子的犧牲,不能讓他就這樣走了,國家決定對他解密,公開他的身份,宣傳他的光輝事跡。這時候人們才第一次知道了鄧稼先的名字,知道是他是「兩彈元勳」,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理論方案的主要設計者,知道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1986年7月29日,忍受了363天病痛折磨的鄧稼先,在妻子許鹿希的懷裡永遠閉上了眼睛,臨死前他還在關心國家的發展,在生命最後的時刻,鄧稼先還叮嚀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鄧稼先去世後,他的好友楊振寧專門寫了一篇紀念文章,文中稱:「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並稱鄧稼先的一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很好地概括了鄧稼先的一生。

相關焦點

  • 民族英雄鄧稼先:輻射患癌,經受1年折磨,62歲在妻子懷中離世
    天降地降,政府把關係到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交給了鄧稼先,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就像在沙地誓死戰鬥的戰士一樣。這個重大事件是作為原子彈理論的設計者,因為這項工作必須嚴格保密,他跟妻子承認,他新的工作將不再能夠照顧家人和孩子,通信也非常困難。他的妻子知道他有很大的事要做,表示全力支持。
  • 民族脊梁鄧稼先,臨終前對楊振寧說了一句什麼話,令無數人感動和敬佩
    兩彈一星的科學家都是用生命獻給自己的祖國,每一個科學永都有感人故事,如鄧稼先,郭永懷,錢學森等.為新中國忘我工作、甘心奉獻、甚至是生命的老一輩科學家,永遠令國人敬仰:他們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 「追尋先烈足跡」我願以身許國——西南聯大校友鄧稼先的故事
    七七事變之後,日軍佔領北平城,強迫青年學生遊行慶祝,14歲的鄧稼先憤然將日本旗幟踩在腳下,離開北平前往昆明。26歲就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的鄧稼先,畢業後的第九天就立即動身,返回當時還一窮二白的中國。當時國際局勢嚴峻,在斷絕了所有外部援助的情況下,中國決定自力更生,自主研發原子彈。曾經有外國專家這樣斷言:「中國人20年也造不出原子彈。」作為研製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鄧稼先頂著重重壓力和同事們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敲開了自主研製原子彈的大門。
  • 鄧稼先為中國核事業奉獻一生,臨終前對妻子說了一句話,令人敬佩
    中華民族能挺起脊梁,離不開很多勇於奉獻的知識分子。他們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在相當艱苦的環境中工作。他們刻苦鑽研,終於研發出了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讓中國徹底站起來了。鄧稼先也是其中之一,一生都在為中國地核事業做貢獻。
  • 「普通人」鄧稼先
    26歲那年,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的第9天,他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34歲那年,他回家告訴妻子說:我要調動工作了,明天走。妻子問他:你要去哪兒?你要去做什麼?你要做多久?他卻回答:不能說。61歲那年,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理論設計的總負責人,他一共獲得了國家獎金20元。其中,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
  • 用一生奉獻詮釋中國脊梁——鄧稼先先進事跡激勵科技工作者愛國奮鬥
    【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用一生奉獻詮釋中國脊梁——鄧稼先先進事跡激勵科技工作者愛國奮鬥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在觀看演出後說:「鄧稼先先生是我們九三學社的楷模、中華民族的英雄!」雖然已經逝世32年,「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依然活在無數國人心中,他的先進事跡在中華大地上傳頌,激勵著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愛國奮鬥,爭當中國脊梁。
  • 「兩彈元勳」鄧稼先:如果我能做好這件事,就是為它死也值得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我們特別追憶終生以「五四青年」自稱、自律的革命老人許德珩與他終生引以為豪的女婿鄧稼先,以此深情緬懷兩位先輩光輝燦爛的一生。「要麼救中國,要麼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縱觀許老一生,五四運動是他事業的起點,北大是他永恆的精神家園。
  • 兩彈元勳—鄧稼先
    只用了一年十個月,26歲的鄧稼先就提前獲得了博士學位,人稱「娃娃博士」。拿到博士學位9天後鄧稼先就回國了,這時是1950年秋,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鄧稼先立刻就明白了,由於事情過於重大,一時有些惶恐,「我能行嗎?」回家後他對妻子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鄧稼先一生的命運隨之發生改變,他的名字在公開發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隱姓埋名、默默無聞,直至他離開人世。 鄧稼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原子彈理論設計是幾大研製環節中的的龍頭,被排到最前沿,責任重大。
  • 小夥腹部出血疼痛難忍,卻拒絕就醫,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小夥腹部出血疼痛難忍,卻拒絕就醫,原因讓人哭笑不得昨天上午十點半左右,淄博張店區交警鐵騎隊隊員在巡邏時,接到群眾求助稱,說一個小夥子身上有血跡,腹部疼痛難忍,獨自一人捂著腹部,踉踉蹌蹌地往前走,急需送醫救治。
  • 「兩彈元勳」夫人追憶鄧稼先:這輩子嫁給他,我等了28年也值得
    之後,兩人就陷入了沉默,良久,男人抬起頭,看著妻子哽咽:「以後這個家就靠你了,我走後就顧不得這個家了,我的生命就獻給將來要做的這個工作了,如果做好這件事,我這一輩子就值了,死了也值。」這個走了28年的男人,是「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這個等了28年的女人,是他的妻子,許鹿希。
  • 鄧稼先妻子許鹿希33年不願搬家,因為…… | 共和國記憶
    他這句話說得非常堅決,他說如果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輩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正在現場指揮的鄧稼先不顧大家的阻攔,決定進入預定的沙漠爆心去找那枚核彈。作為科學家,他當然知道彈頭裡裝的鈽239的輻射有多厲害,但他也知道,這一顆核彈頭花了國家多少錢!作為理論設計負責人,他心裡沒有自己,只有責任。許鹿希:「當時是防化兵沒找著(彈頭),鄧稼先親自去找。
  •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他去世前曾說: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
    鄧稼先院士去世前,曾對愛人說:「要是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選擇核武器事業,選擇你!」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他這句話說得非常堅決他說『如果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輩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
  • 梁植:希望鄧稼先的精神能夠感染更多的年輕人
    原標題:梁植:希望鄧稼先的精神能夠感染更多的年輕人   人民網北京11月9日電(吳楊洋)8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2級博士研究生、第六屆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銅獎獲得者@梁植 做客人民微博微訪談,就「我的偶像為何是鄧稼先」這一主題與網友進行交流。
  • 鄧稼先什麼都沒告訴妻子,就離開她25年,而背後的原因讓人敬佩
    鄧稼先生活的時代正是發生戰爭的時代,那時候國家的經濟是非常落後的,所以鄧稼先就一直希望自己能夠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之後的鄧稼先一直在努力學習,當初美方很希望鄧稼先能夠留在那裡,而且他的朋友也勸他不要回國,但是鄧稼先卻毅然決絕然的回到了國家,因為鄧稼先想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國家的經濟與現狀!
  • 鄧稼先:要是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選擇核武器事業、選擇你
    近日,在央視《故事裡的中國》節目中,鄧稼先生前的警衛員遊澤華回憶,鄧稼先去世前對愛人許鹿希說了這番話,這句話飽含著對祖國的深情,對愛人的真情。正如他自己說的:「我對自己的選擇,終生無悔!」在西南聯大,我遇見了你鄧稼先,出身書香門第,畢業於西南聯大,後來赴美留學。
  • 患癌老人怕連累子女,請人挖墳自己鑽進洞中割脈自殺等死
    老人身患癌症疼痛難忍,自認活不久,又不想連累子女。於是騙走兒子請人挖墳,然後自己鑽進墳中罈子割脈自殺等死。曾經看過一個統計:中國臨終無子女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這群老人或是因為戰爭、意外多種原因失去了子女。
  • 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
    甚至連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哪裡工作,每天都在做什麼。同時,這個人,也和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以至於中國整個從無到有的核武器的發展,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直到1986年6月的一天,他的名字突然同時出現在全國各大媒體的報導中。一個埋藏了28年的秘密,也隨之浮出水面。這個人就是:鄧稼先。
  • 許鹿希:苦等丈夫28年,緊守60平老房,花28年寫下《鄧稼先傳》
    在這363天,卻是妻子許鹿希陪伴丈夫最多的日子,在那保密期的28年裡,他們夫妻倆聚少離多。攜手33年,鄧稼先最後對許鹿希說:「對於事業,我死而無憾,唯有對你,滿心虧欠。」晚上下班時,鄧稼先就會騎著自行車到公交站來接她,然後一起回家,碰上有月色的夜晚,鄧稼先會推著車,陪許鹿希漫步在月光下。第二年,女兒典典出生了,鄧稼先享受著當父親的甜蜜,總把女兒捧在懷裡。典典兩歲後,家裡又多了一個小兒子志平,四口之家其樂無窮,周末就輪流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吃飯。
  • 鄧稼先:領導讓我做個「大炮仗」,我必須要做!楊振寧:國之大幸
    鄧稼先先是一愣,後來明白了是原子彈,重重的點了點頭。鄧稼先明白,接受了這份任務,他就要從此隱姓埋名,就是連自己最親的家人都不能說,回家面對妻子久久不能開口。沒多久,鄧稼先回到家和妻子說:「我要出差了,可能會很久。」妻子點了點頭沒有說話,也儘量不讓鄧稼先看到傷心,害怕他工作分心。直到1964年10月16日,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舉國歡慶。
  • 「中國男兒,要將只手撐天空」——楊振寧追憶鄧稼先-清華大學新聞網
    無標題文檔「中國男兒,要將只手撐天空」——楊振寧追憶鄧稼先 新聞中心記者 顧淑霞在離開北京快上飛機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問前來為他送行的鄧稼先:中國的原子彈是不是完全由中國製造的?鄧稼先想了想說,據他了解是中國人自己製造的,他說再去核實一下。第二天,在上海市領導宴請楊振寧的席間,一封北京來的專信送到了楊先生的手裡。信是經請示了中央領導後由鄧稼先親筆寫給他的。當看到信中證實中國的原子彈是由中國獨立完成的時候,楊先生竟一時熱淚盈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