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是不是很多小夥伴在家裡都要向家長解釋自己的專業?接踵而來的就業問題,也是讓人扎心不已。
不僅民間對專業就業有關注,人民日報、教育部等官方媒體,也時不時地發布本科專業就業情況。
在2014年,人民日報就發布了許多專業在各省的就業狀況。其中「哲學」、「應用心理學」等專業在許多省份都亮起了紅燈。
但是大學專業和個人的發展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一代武學和電影宗師「李小龍」,在大學的專業就不是武術和體育。
1965年24歲的李小龍,在參加美國福克斯電影公司面試時,就公開了自己的大學專業為「哲學」。根據網上的資料,李小龍在大學期間還輔修了心理學。
雖然這兩個專業都不是好就業的專業,但是李小龍卻將其和武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因為哲學基礎,李小龍認為:水是世界上最柔軟的物質,但是它卻可以滴穿最硬的石頭,而一個好的武術家就像水一樣。你抓不住它,也無法用拳頭擊傷它,所以要像水一樣柔軟靈活。
在這樣的理念下,李小龍以拳擊為基礎,融入中國道家哲學,開創了自己的武術體系,並在電影裡發揚光大。
在美國期間,李小龍拍攝了《青峰峽》《蝙蝠俠》等電影,引起了不錯的反響。
1971年夏季,在國際上享有知名度的李小龍,接受了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以1.5萬美元的片酬籤下了兩部影片。
其中《唐山大兄》的預算只有10萬美元,而且劇本也是邊拍邊寫的,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卻因為李小龍的表演,以300萬港元的成績創下了香港的最高票房紀錄。
而李小龍的第二部嘉禾電影《精武門》,更以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打破了亞洲票房紀錄,片中「李三腳」、「地躺拳」、「雙節棍」等表演,至今令人讚不絕口。
看來大學專業就業率是否高,和人生的發展沒有直接的聯繫,小夥伴不要為專業不好而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