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真諦是什麼?在李小龍最新紀錄片《若水》找尋答案

2021-01-09 新民晚報

當武術和種族主義在中國和全世界再一次引發爭議和騷動時——李小龍,回到了聚光燈之下。

近日,美國體育媒體ESPN推出了一部關於李小龍的紀錄片,近兩個小時的影片用李小龍生前珍貴的影像資料和他身邊親人好友的採訪,還原了這位武術家童年、青少年、為人父母、婚姻生活和拍攝功夫電影的傳奇經歷。

紀錄片名為《若水》(Be Water),正是取自李小龍的一句經典臺詞以及他的武術哲學,「清空你的思緒,像水一樣吧,我的朋友。」

李小龍,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傳統體育人」,但當紀錄片推出後,美國媒體卻給出了這樣的評價:「《若水》甚至比前不久火爆社交媒體的麥可·喬丹紀錄片《最後之舞》更值得關注,也更加發人深省。」

用武術改變美國人的看法

ESPN選擇在美國當地時間6月7日發布這部紀錄片,原因顯而易見——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了全美的騷亂,並將種族歧視的話題再次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而李小龍,就曾經歷過美國的種族主義運動,他也用自己的短暫人生試圖去改變美國對於亞裔甚至是「東方文化」的誤解。

關於李小龍成名的故事,其實已經不用再多做贅述——1940年11月出生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兒時回到他父母的故鄉香港,其間跟隨武術家葉問學習詠春拳,隨後返回美國,闖蕩好萊塢。

但很多人不知道,李小龍在1958年來到美國西雅圖的時候,他的身上只帶了100美元。李小龍的家境並不窘迫,他的父親李海泉是粵劇名人,母親也出身富裕,用他好友的話說,「李小龍只是希望證明給自己的父母看,他是可以不靠家人創出一番事業的。」

但在上個世紀19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異常嚴重——黑人鮮有自己的社會地位,而黃種人更是被誤解的群體。

「二戰結束後,在美國的日本人就被打上了『惡魔』的標籤,他們在社會裡被看成敵人。而中國人,則是美國人眼中的廉價勞動力,他們做著社會底層的工作。」

這是《若水》紀錄片還原的那個時代的美國,彼時出現在銀幕裡中國人的形象出奇的一致——長長的辮子,細細的眼睛,留著長鬚,性格陰險詭異……

1964年,當李小龍應邀出席美國加州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賽,用他的雙指伏地挺身和「寸拳」震驚了全美之後,不少製作人希望找他演一些電影配角,但李小龍遺孀琳達說,「李小龍拒絕演出所有貶低中國人形象的電影角色。」

想要改變美國對「有色族裔」的看法,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李小龍選擇用武術來改變這一切,他在好萊塢開辦了自己的武館,並且招收了很多美國徒弟,其中不乏好萊塢的知名影星。

改變就這樣一點點產生了,越來越多人向他拜師學藝,李小龍的截拳道也開始在大熒幕中「嶄露頭角」。

「李小龍曾經有一個目標,就是要把他的武術學校開遍美國。」李小龍曾經不止一次和妻子琳達暢想過這樣的景象,雖然最終沒能實現,「但李小龍在那個年代用武術成為了美國電影裡的中國英雄。」

武術精神和哲理,在競技賽場發揚光大

李小龍和體育的「親密接觸」,其實也是始於他在好萊塢開設武術學校的那些年。彼時,在他的所有明星學生中,有一位身高218公分的「巨人」,他就是有著6枚總冠軍戒指、NBA歷史得分王、傳奇球星「天勾」賈巴爾。

「我在大學打球的時候,曾經很喜歡日本武士的電影,所以我想要了解更多的東方武術。」賈巴爾回憶,他在《黑腰帶》雜誌編輯的介紹之下,來到了李小龍的武術學校。

在紀錄片《若水》中,如今已經73歲高齡的賈巴爾以「學生兼摯友」的身份,回憶了他和李小龍的過往。

賈巴爾至今都記得,有一次,他到李小龍的家中拜訪,李小龍讓他站在沙袋後面,而李小龍則讓自己的妻子去踢沙袋,結果令賈巴爾驚嘆的是,體重只有57公斤左右的琳達一腳把賈巴爾踢飛出了幾米。

「李小龍非常強調拉伸的重要性,所以在訓練之前我們會做好充分的拉伸。」賈巴爾回憶,在跟隨李小龍訓練和拍攝電影《死亡遊戲》的那幾年,李小龍一直要求他長期練習瑜伽,「我把這一點更進了一步,我後來學習了瑜伽,我覺得練習瑜伽是休賽期最好的預防傷病訓練。」

也正因如此,賈巴爾在20年的職業生涯裡共出場1560場比賽,只缺了80場,即便在38歲時,他還能場均得到23分和6.1個籃板。

事實上,不僅僅是賈巴爾,此後的眾多NBA球星都以李小龍作為自己的「精神導師」。

已故的科比,就是一位李小龍的「死忠粉」。他在生前曾經多次說過,「我一直仰望著李小龍,李小龍是我人生的重要導師之一,我讀過他寫的所有文章,看過他的所有電影,我還看過他所有的採訪錄像。」

據NBA官網報導,科比曾經拜入知名截拳道大師傑瑞·波特門下,後者正是李小龍在美國時期的弟子。那段時間,科比在沒有訓練課時就會找時間練習截拳道,而在身體疲勞時,他會和傑瑞·波特一起冥想或是聊天。

在現役的NBA球員中,詹姆斯也是李小龍的粉絲。在帶領熱火贏得NBA總冠軍的那幾個賽季,詹姆斯的更衣室裡都貼著李小龍的一句名言:

「去預測一場戰鬥的最終結果,這是相當錯誤的。戰鬥之前你不應該考慮是否能夠獲得勝利,或者是以失敗收場。讓它順其自然地進行,你自然會在正確的時刻發揮自己的威力。」

其實不止籃球圈,在格鬥的競技賽場裡,有更多李小龍的擁躉。

「我從小就喜歡功夫電影,李小龍的自信和人格魅力一直吸引著我。」UFC首位中國冠軍張偉麗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就說,當她用42秒擊倒對手贏得首個冠軍的時候,「我清空了我的思想,讓我的動作和反應像水一樣流動,無形,靈動。」

武術的深層價值,是一種自我實現

其實,最近網上也出現了不少討論,「如果李小龍在世,他能夠用武術戰勝搏擊嗎?」

這是一個永遠不會有答案的猜想,但至少在搏擊世界裡,很多人篤信——李小龍才是「搏擊的始祖」。

「他的速度極快,讓武術運動實現了極大突破。更重要的是,他的武術哲學是最完美的,他強調『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格鬥者就必須掌握所有技能』。」

當《若水》上映之後,UFC總裁白大拿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說出了這樣一番令不少人驚訝的評論,「這樣的實戰理念直到1993年第一屆UFC賽事正式開打,才得到了印證。要知道,李小龍早在上個世紀1960年代和1970年代就已經探討過這些內容,他的理論遙遙領先。」

李小龍在創造截拳道之前,他也學習過很多種不同類型的中國武術。在師從詠春名家葉問之前,他練過太極,也學習過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腳、節拳和白鶴拳……

也正是因為通曉各種武術的技法和每一家武術的精神內核,李小龍才希望將更深層次的武術價值,傳遞給更多人。

「我傳授武術的時候,所有的知識最終都會歸結於自我的認識,所以他們並不是學習如何攻防或進攻,而是學習如何通過肢體運動來表達自己,諸如憤怒和決心。」

這是李小龍在做客《the pierre berton show》時說過的一番話,很多人只記住了李小龍在那場訪談中談到的「若水」思想,但在這場半個小時的對話中,李小龍還談到了很多他從武術中領悟到的深層次價值。

「對我來說,武術的終極含義就是忠實地表達自我,它是連結起內部和外部的橋梁(bridging the gap)。」

李小龍說,他之所以能在電影裡取得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使用了真正的武術,更是因為他所展現的武術和人物都是「真正的自我」。

「當我四下環顧的時候,我總能學到一些東西,就是永遠要做你自己、要表達自己、相信自己。不要去找一個完美的人格然後去複製它,而是從你存在的根源開始——即我怎麼才能成為我自己。」

這就是李小龍,一位武術家,一位影視巨星,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他所經歷的成功與挫折,他與種族主義的抗爭,都藏在了他的武術哲學裡,在東西方世界不斷共鳴。

相關焦點

  • 李小龍最新紀錄片播出,女兒李香凝:父親也曾受種族歧視之苦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李小龍紀錄片《若水》(Be Water)近日在ESPN上線,該片通過記錄李小龍的童年及青少年時期、婚後和為人父母的生活經歷,試圖還原李小龍輝煌的一生。該片導演包阮(Bao Nguyen)近日談及如何在大銀幕上呈現李小龍的形象時說,藝術家們需要去思考如何描繪真實人物。
  • 揭秘真實的李小龍!紀錄片《像水一樣》曝預告
    「要無形式、無形狀,像水一樣。」近日,紀錄片曝光了預告片,該片追溯了李小龍聲名鵲起的整個過程,聚焦了他的人生、事業、以及他在好萊塢所面臨的種種困難。
  • 「所有武術訓練,皆為了塑造完整的人」 李小龍的精神遺產
    李小龍若還在世,2020年正好80歲。32歲時李小龍曾經有過這樣的思考:「你一個人坐下來靜靜地聽會兒音樂,不知不覺間你的意識便兀自展開了隨想,武術的本源,生命的本源,以及功夫片的本源,都漸次在你心中清晰地浮現出來。這三大源頭進而合為一體,相互啟迪,如此你方能全方位地領悟個中真諦。」
  • 李小龍與 Hip-Hop:「水」的哲學
    在今年6月時,ESPN 播出了李小龍的紀錄片《Like Water(若水)》,請了 RZA 為這部紀錄片創作了主題曲「Be Like Water」,這篇文章的構思也是在那個時候完成的。
  • 李小龍與 Hip-Hop:「水」的哲學
    而在一眾的功夫電影裡,在那個年代最知名的莫過於是李小龍了,可以說在那個年代他們的偶像除了拳王阿里以外,最崇拜的便是李小龍。李小龍除了出現在大熒幕上之外,他在60年代就在美國開了武館,傳播起了武術以及相關的哲學思想,其中所包含的獨特的社會學以及解放意識被黑人群體所推崇。
  • 新片評論 | 《像水一樣》李小龍的功夫哲學
    :David Rooney本片講述了武術傳奇李小龍在銀幕上重塑亞洲男性形象的鬥爭,以及他在好萊塢遭遇的種族偏見。日前,昆汀·塔倫蒂諾在《好萊塢往事》中涉嫌「嘲諷」李小龍,使其形象被嚴重「侮辱」。隨後,導演Bao Nguyen創作了這部李小龍傳記紀錄片,對這位武術大師的生活和其後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採訪報導。本片有著豐富的歷史文獻內容,對好萊塢種族主義也進行了深度探討。
  • 《好萊塢往事》抹黑李小龍?紀錄片導演:導演把他拍成了自負傻瓜
    #近日,ESPN播出了一部名為《像水一樣》(Be Water)的李小龍紀錄片,引爆了全球粉絲的熱情,有人將該片與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執導的《好萊塢往事》相對比,稱後者是抹黑李小龍形象的典型。
  • 李小龍為什麼會大受追捧?武術和電影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原因在這
    1972年,李小龍以「截拳道宗師」入選國際權威武術雜誌《黑帶》名人堂,由此奠定了他在世界武術界的重要地位。李小龍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他並沒有局限於某一種武術的門派觀念中,能夠博採眾長,將東方的傳統武術與西方的現代格鬥技術巧妙結合在一起,更進一步創立出自己的風格。
  • 李小龍信件曝光:我對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
    近日,a站有位網友將李小龍的一封信件曝光,這封信是李小龍寫給朋友威廉(william)的。在這封信中,李小龍直言,自己已經對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這封信一經曝光,迅速引起大量網友的關注,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是李小龍說的。因為在大部分粉絲心目中,李小龍非常喜歡傳統武術,而他最開始學習的詠春,就是眾多傳統武術中的一個流派。
  • 李小龍信件曝光,稱中國武術都是假把式,已經對中國武術失去信心
    最近,一家電視臺的一位網友向他的朋友威廉(威廉)透露了李小龍的一封信。在這封信中,李小龍直截了當地說,他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認為中國幾乎所有的武術學校都是假的。
  • 面對美國白人對亞裔的歧視,李小龍當年是怎麼做的?
    而最近,恰好有一部關於李小龍的紀錄片,能夠讓人看到真實的李小龍,究竟是怎麼樣的——《若水》。片名「Be Water」,取自李小龍名言「像水一樣,朋友!」關於「水的哲學」,李小龍有過一段著名論述——一個好的武術家就像水一樣。為什麼?因為水是無形的。因此,你抓不住它,也無法用拳頭擊傷它。
  • 有一說一,李小龍被高估了嗎?
    那麼,作為武術家,李小龍是世界級的嗎?是的。身為中國傳統武術的繼承人,李小龍並沒有局限在某一種武術的門派觀念當中,而是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將東方傳統武術與西方的現代格鬥技能結合在一起,更進一步創立了自己的流派。
  • 李小龍不僅是「天下第一」的武術家,更是位虛懷若谷的「哲學家」
    都知道李小龍是偉大的武術家,功夫宗師;真實的李小龍除了功夫之外,還是位精修法學、哲學的學者;嘻哈說唱的藝人;恰恰舞冠軍。真實的李小龍並不是一個除了功夫什麼都不知道的「武痴」,相反的,李小龍多才多藝,正如他自己所說「杯子裡裝上水,水就是杯子的形狀;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滿,空無以求全。」
  • 《猛龍過江》李小龍武術思想解析—截拳道(先導篇:李小龍之死)
    致敬李小龍先生,致敬《猛龍過江》這部影片,這是迄今為止,古今中外,最出色的動作電影、最出色的武術思想&套路教程,沒有之一。個人以為,也是這部影片,耗盡了李小龍先生的全部心力,終至巨星隕落,傳奇謝幕。
  • 美跆拳道之父:李小龍只是演員 不是真正的武術家?
    你若讀過這首小詩,我想定會領略其中蘊含的深邃的哲學思想。他是個思想家。記者:你是如何與李小龍相遇的?朱瑞:1964年8月2日,在加利福尼亞長堤舉行的愛德·帕克國際錦標賽中,我倆均出場表演。我們在此相遇。當時,我是32歲,而李小龍是23歲。他的出色表演,尤其是近身拳法,出神入化,引人入勝。
  • 李小龍的大學專業不是體育和武術,找工作很困難!
    一代武學和電影宗師「李小龍」,在大學的專業就不是武術和體育。1965年24歲的李小龍,在參加美國福克斯電影公司面試時,就公開了自己的大學專業為「哲學」。根據網上的資料,李小龍在大學期間還輔修了心理學。雖然這兩個專業都不是好就業的專業,但是李小龍卻將其和武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為哲學基礎,李小龍認為:水是世界上最柔軟的物質,但是它卻可以滴穿最硬的石頭,而一個好的武術家就像水一樣。你抓不住它,也無法用拳頭擊傷它,所以要像水一樣柔軟靈活。
  • 功夫之王李小龍的武術啟蒙老師是誰?又是如何影響李小龍的一生
    李小龍嬰兒時期李小龍師承葉問,學習詠春拳,並將其發揚光大。因此,許多人認為葉問是李小龍功夫生涯的啟蒙老師,是葉問的詠春拳讓李小龍開啟武術大門。其實,這並不準確。李小龍與父親我們看到屏幕上的李小龍力大無比,速度驚人,一身強悍的肌肉令人生畏。可是,據李小龍的親弟弟李振輝回憶:李小龍兒時體弱多病,為此父母親操心不已。父親李海泉為了讓兒時的李小龍健康成長,親自教李小龍打太極拳。
  • 武術宗師李小龍:我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
    李小龍本人給友人William寫的信 李小龍的截拳道是不是中國武術的問題總是爭論不休,李小龍本人在他給友人William的信件中直言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信心
  • 李小龍在美國第一位女友:愛武術的日裔女孩,多次拒絕李小龍求婚
    關於李小龍,他的故事總是被後人津津樂道,他是一名武術家,也是一名功夫電影巨星,而這雙重身份得以實現,都是因為他遠赴美國求學開始,1959年,李小龍帶著100美金登上了「威爾遜總統號」,開啟了他的美國之旅。
  • 李小龍去世後,唯一留下來的女兒李香凝,如今在美國過得怎樣
    但是不幸的是,正在李小龍事業越發紅火的時候,年輕的李小龍卻與世長辭,這不僅令中國人感到悲傷,其實最悲傷的當屬李小龍的家人了。李小龍的祖籍是中國廣東省佛山,但其卻出生在美國舊金山,1940年出生的李小龍在父親的影響下成為了一個超級中國武術迷。從此之後,李小龍對於武術的痴迷一發不可收拾,每日就是不停地看武術電影以及自己每時每刻都練習武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