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親子矛盾八成問題出在爸媽身上&mdash.心理諮詢師給家長布置&ldquo.作為專家級的心理諮詢師,她最想說的一句話是:春節長假裡,請平時忙碌的家長們補上親子課。家長的權威,還會贏得孩子更多尊重。
親子矛盾 八成問題出在爸媽身上——心理諮詢師給家長布置「春節作業」:和孩子談談心
今天是小年夜,心理諮詢師樓明明終於可以鬆一口氣,睡到了自然醒,她負責督導的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熱線電話,常年無休,只有過年才能休息幾天。回顧忙碌的一年,最讓樓明明不能釋懷的,是聽到了太多「你不懂我,我不明白你」的親子故事;作為專家級的心理諮詢師,她最想說的一句話是:春節長假裡,請平時忙碌的家長們補上親子課。
棄表象仔細尋根源
初中生小柯,進入初三了,成績還在全班倒數幾名,家長心急火燎,卻始終想不出怎麼才能讓「懶惰」「不求上進」的兒子有改變。後來媽媽找了心理諮詢師,讓媽媽大吃一驚的是,諮詢師開出的第一副「藥方」是一張強身健體的食譜,這才讓媽媽意識到,比同齡人瘦小羸弱的兒子,其實多年來的學習一直有些「力不從心」。
一向努力用功的四年級女孩袁媛,上課認真記筆記,回家還要工工整整地謄寫一遍,可就是學習成績不和她的用功成正比,家長好煩心,常有抱怨,結果她連用功也放棄了,理由很簡單:索性不努力,省得爸媽再說她笨……
華東師大心理諮詢工作室常年對外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去年全年1136個諮詢案例,有關親子教育的佔296個,數量在各類案例中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一的婚姻情感案例中,又有一部分緣起於親子教育的矛盾衝突。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當家庭教育或親子關係發生問題時,絕大多數家長都認為是孩子出了毛病,但諮詢師追根尋源,發現至少80%以上是家長的原因。
拼孩子集體無意識
說起「不爭氣」的兒子,中年媽媽柳紅滔滔不絕,一下子列舉出6條他不肯認真學習的「頑症」,諮詢師輕輕地提問:「你能告訴我,你自己每天花多少時間讀書?」柳紅不以為然,她說自己辛辛苦苦掙錢養家,兒子就應該好好學習,而孩子成績不好,讓她在別人面前很沒面子。
樓明明分析說,社會上流行「拼爹」,可實際生活中,許多家長都在「拼孩子」,他們常常為培養一個「讓別人羨慕」的好孩子竭盡全力,甚至犧牲自己。這樣一種集體無意識的惡果是,家長在親子教育中貌似關心孩子,其實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感覺,也因此很難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抓機會溝通獲成長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就應該靜下心來,找到自己孩子的「不一樣」,才能有效建立良性的親子關係。樓明明說,好的親子關係,可說是所有家庭教育的先決條件,而寒假中的春節,正是優化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機。了解孩子、和孩子真誠地談談心,這就是家長應該完成的一個「春節作業」。
樓明明建議,溝通首先要充分相信孩子,解決問題或制定改善計劃,兩代人也應該「互相學習、共同成長」。有時候,家長適時地認個錯、道個歉,不僅不會「弱化」家長的權威,還會贏得孩子更多尊重。(記者 宋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