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 ! 孩子發育遲緩,媽媽們一定要警惕「矮小症」

2020-11-27 上海六一兒童醫院

孩子怎麼才能長高高,這是每個媽媽很揪心的「世紀難題」!看到別人家的大長腿,自己家的娃愣是比其他同齡孩子矮一截,怎麼可能不著急!

大家注意!這幾年,兒童矮小症的發病率在逐漸上升,媽媽們一定要警惕了!

但兒科專家表示,矮身材並不可怕!「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才是最關鍵的。一起來看看吧!

據新聞報導,我國兒童矮小症發病率約為3%, 3~15歲需幹預的矮小孩子約有700萬,以每年16萬人的速度增長。

但是每年接受幹預的矮小孩子不到3萬名,因此造成了眾多孩子錯過最佳時期,終身個子矮小。

在這個高富帥、白富美受寵的今天,多少人因為「矮小」失去了升學機會、就業機會和找對象的機會,矮小孩子困境重重。

作為媽媽,對矮小孩子所受的折磨和痛苦體會太深了,這些後果是誰造成的呢?誰來承擔這個責任呢?

孩子矮小,醫生有責任,家長有失誤!

孩子們身材矮小做醫生的有責任,生長發育知識普及不到位啊!

孩子身材矮小,也是家長們的失誤啊!

一是家長沒有及早發現孩子發育異常,到發現孩子矮小時已經晚了。

骨骺線已經閉合,沒有長高可能了,錯過了孩子長高的時機。

二是家長發現孩子矮小後,給孩子亂吃營養品,造成性早熟。

導致骨骺線提前閉合,生長期縮短,導致孩子最終長不高。

媽媽們,都享受到了有孩子的快樂。

但對於要承擔的責任並不完全了解,對孩子身高的變化異常也沒能及時發現,更不可能及時採取幹預措施,幫助孩子長高。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才發現孩子沒長高,結果失去了長高的機會,這才後悔莫及!

一般孩子在14、15歲時骨骺就接近閉合,生長基本停止。

家長平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成長狀況,一旦發現孩子發育異常,身材偏矮,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檢查,不能盲目等待孩子「晚長」,最終會耽誤孩子成年身高。

醫生提醒:如果發現孩子每年生長不到5cm,長期低於同齡人半個頭,一直坐在班級第一排,就可懷疑生長發育障礙,需要及早到正規醫院排查。

而且治療矮小的最佳治療期是3-12歲。

媽媽們:孩子長不高,責任在家長,關注孩子長高是你的義務,幫助孩子長高是你的責任!

相關焦點

  • 矮小症、性早熟、性發育遲緩……兒童成長健康問題請家長們重視
    孩子健康成長是每個家庭最關心的事情,然而,隨著環境、食品安全、部分家長養育認知以及遺傳因素等影響,孩子相比同齡孩子個子不高、性早熟、性發育遲緩、營養不良、肥胖…這一切都是兒童成長的煩惱,也最令家長頭疼和揪心的健康問題。
  • 寶寶身高矮,就是矮小症?就是發育遲緩?別急,看完這一篇再說
    當寶寶身高數據低於90cm甚至低於86.3cm,則此時就屬於矮小症範圍,一定及時就醫查看原因,切不可耽誤孩子的治療黃金期。家長們需遵循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通常3-12歲為矮小症治療時間,其中以4-6歲為最佳的黃金時間,主要是因為孩子4-6歲時骨骼暫未成型,可以通過醫學方法就行糾正;但是在近青春發育成熟期女孩13-14歲,男孩14-15歲時骨骺會閉合,閉合之後孩子的矮小症將無法治療,因此後果嚴重!
  • 孩子長不高是「矮小症」嗎?和發育遲緩應如何區別?
    「孩子現在長得慢,是還沒有躥個,等到了該長的時候,自然會長高的」,這是很多媽媽面對孩子身材矮小常說的一句話。但是家長忘記了一點:孩子現在的生長發育落後,有可能是疾病導致的。
  • 矮小症就業率婚戀率低下 我國兒童發育遲緩9.9%
    當前,我國兒童矮小症發病率約為3%,全國4歲~15歲矮小症患兒總數約為700萬人,但治療率不足1%。其實,很多家長不是不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只是不知道正確的知識。那麼,孩子不長個兒誤在哪?  調查發現,97%家長不知道兒童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65%的家長在孩子身高偏矮時,會考慮使用增高保健品,甚至盲目進補;30%的家長在孩子生長發育遲緩時,固守「晚長」的老觀念。
  • 矮小症兒童可能就在身邊,家長們千萬別大意
    孩子的身高,肯定是諸多爸爸媽媽最關注的難題之一,做父母都期待自身的小孩可以看起來高高地。一些爸爸媽媽特別關注孩子的身高,害怕小孩落伍於同年齡人。自然,也是有一些爸爸媽媽感覺,即便小孩如今低同年齡人一頭也沒有什麼關聯,之後都會躥上去的。
  • 無錫3.3萬兒童生長發育遲緩 專家:小心矮小症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也在逐步升高,家長也期望孩子能夠「節節高」。然而,兒童矮小症卻成為繼肥胖、早熟之後又一個危害兒童健康的大敵。近日,「中國兒童生長發育健康傳播行動無錫站」在市兒童醫院舉行,從活動了解到,無錫的矮小症患兒約有3.3萬人,治療率不到1%。
  • 兒童發育遲緩怎麼辦?4歲孩子發育遲緩的表現有這些
    寶寶如果得了發育遲緩這種疾病,會使整個家庭都特別的苦惱,因為孩子年齡還特別的小,所以媽媽們往往都會擔心,因為發育遲緩而影響寶寶以後的各個方面,針對發育遲緩的治療問題,有的媽媽們就會問發育遲緩會自愈嗎? 湖南大康醫療兒科專業診治兒童發育行為疾病,治療兒童多動、抽動、發育遲緩、自閉等發育障礙。
  • 總也長不高警惕矮小症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身高不滿意,有的到醫院就診,有的買各種增高產品……其實總也長不高的孩子可能得上了一種常見病——矮小症。矮小症有很多病因,應該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而不要盲目地亂用增高藥品,應該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給孩子科學營養和鍛鍊。
  • 生長遲緩離我們很遠?娃總坐第1排要警惕"矮小症"
    記者採訪發現,在當天參加義診的230餘名孩子中,就有70餘個孩子身高低於身高均值,存在生長遲緩問題。  「孩子6歲半了,個子才110cm,比同齡的孩子矮了五六釐米,是不是患有矮小病呀……」在義診現場,吳女士有些著急地詢問專家。吳女士說,她和孩子的父親都是一般身高,孩子從上學後老坐第一排,長得總比別人慢。
  • 孩子每年長高不足5釐米要警惕是不是患上矮小症
    對於這樣的兒童,要警惕矮小症的可能。8月1日,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9歲的悅悅(化名)就是這樣一名「矮小症」患兒,目前正在接受生長激素的替代治療。    悅悅來自湘西一個偏遠的山村,今年9歲,身高122cm,遠遠矮於同齡人。正值暑假,悅悅媽媽帶孩子來到長沙就醫。
  • 孩子發育遲緩父母該怎麼辦?
    兒童發育遲緩是不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問題,今天這篇文章太原天使兒童醫院就為家長朋友們介紹下。如果孩子遇上發育遲緩的問題該怎麼辦? 首先通過病史、體格和化驗檢查,根據詳細的資料和化驗結果,綜合分析,判斷造成孩子發育遲緩的原因,在確定治療原則。
  • 家長注意:如果孩子出現這些症狀,要警惕是不是矮小症
    那麼,如果這些因素都正常的情況下,寶寶還是長不高,家長們就要警惕了可能是「矮小症」的表現哦!矮小症早期症狀1、軟骨發育不全,軟骨發育是最常見的一種先天性侏儒,為常染色顯性遺傳性疾病,約80%以上病例為散發性;出生時體徵已很明顯,以侏儒最顯著,典型病例為體態不勻稱
  • 你的孩子身高達標了嗎?矮小症不容忽視 要早發現早治療
    根據中國流行病學及人口推算,矮小症患病率約為3%,中國有800萬矮小症患者,並且這個數字正以每年16.7萬人的速度增長。其發病率雖然高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家長並不了解相關知識,不重視孩子身材矮小的問題。
  • 13歲女孩身高只有1.3米 女孩發育遲緩警惕特納氏症候群
    亞太兒科內分泌學會理事、浙醫兒院副院長傅君芬教授說,特納氏症候群和一般的矮小症相似,容易被漏診,家長如果發現女孩發育遲緩、性腺發育不全,要提高警惕,最好去做個染色體基因檢測。  13歲女孩身高只有一米三  13歲的娜娜剛上初中一年級,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女孩,身高應該達到一米五以上,同時第二性徵也應該開始發育。
  • 【矮小症】你家孩子身高達標嗎?——矮小評判標準
    面對那些身材矮小的孩子,父母總是說孩子長個分為「早長,晚長」,現在矮一點沒關係,以後還會長。正是不少家長的這種錯誤觀念,讓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以致遺憾終生。
  • 杭州兒科內分泌專家科普兒童矮小症
    面對那些身材矮小的孩子,父母總是說孩子長個分為「早長,晚長」,現在矮一點沒關係,以後還會長。正是不少家長的這種錯誤觀念,讓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以致遺憾終生。其實,孩子身材矮小,很有可能患上矮小症,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呀。什麼是矮小症?
  • 12歲孩子一直比同齡人低,醫生說是矮小症,父親卻不相信
    在家長們的心中,他們都有一個執念,那就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個子長高一些,這樣才能跨入高富帥的行列中。如果一直以來孩子都比同齡人矮小一些,那就把爸爸媽媽著急死了,會四處帶他就醫,尋找長個的秘方。醫生說他這種情況屬於矮小症,建議使用藥物幹預治療,否則的話很可能身高會被局限在1米6左右。但是父親不相信,認為自己家的男性大多都是發育晚,自己就是13歲以後才開始長個的,現在不也長到1米7多了嗎?
  • 警惕兒童矮小症,早發現早治療!
    導致孩子矮小症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矮小症的原因很多,包括:特發性矮小(含家族性矮小)、生長激素缺乏性早熟、甲狀腺功能低下、宮內發育遲緩、營養不良、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即晚長)、染色體疾病如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骨骼系統疾病如軟骨發育不良,某些藥物、心理因素(心因性矮小)及慢性疾病等。
  • 寶寶生長發育遲緩怎麼辦?媽媽們做到這幾點就不要過分擔心了
    寶寶發育很快,一般都是體重和身體飛速增長,不同孩子發育快慢有所差別。孩子發育的差別一般在兩三歲就能看出來了,有的孩子要比同齡人矮出許多。媽媽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寶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那麼當孩子發育遲緩的時候,媽媽們該怎麼辦呢?
  • 「矮小症」≠「晚長」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案例,小芳今年7歲了,但是身高卻一直是同伴裡最矮的,小芳媽媽在家裡也沒覺得她有這麼矮,可是一起約出玩的時候尤其明顯,比別人家孩子矮了半頭,小芳媽媽很著急,怕孩子會一直矮小。於是去醫院進行檢查,結果醫生告知小芳媽媽說「根據小芳的情況,實際年齡雖然7歲,但是骨齡才4歲,對於4歲的骨齡來說,110釐米並不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