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麼才能長高高,這是每個媽媽很揪心的「世紀難題」!看到別人家的大長腿,自己家的娃愣是比其他同齡孩子矮一截,怎麼可能不著急!
大家注意!這幾年,兒童矮小症的發病率在逐漸上升,媽媽們一定要警惕了!
但兒科專家表示,矮身材並不可怕!「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才是最關鍵的。一起來看看吧!
據新聞報導,我國兒童矮小症發病率約為3%, 3~15歲需幹預的矮小孩子約有700萬,以每年16萬人的速度增長。
但是每年接受幹預的矮小孩子不到3萬名,因此造成了眾多孩子錯過最佳時期,終身個子矮小。
在這個高富帥、白富美受寵的今天,多少人因為「矮小」失去了升學機會、就業機會和找對象的機會,矮小孩子困境重重。
作為媽媽,對矮小孩子所受的折磨和痛苦體會太深了,這些後果是誰造成的呢?誰來承擔這個責任呢?
孩子矮小,醫生有責任,家長有失誤!
孩子們身材矮小做醫生的有責任,生長發育知識普及不到位啊!
孩子身材矮小,也是家長們的失誤啊!
一是家長沒有及早發現孩子發育異常,到發現孩子矮小時已經晚了。
骨骺線已經閉合,沒有長高可能了,錯過了孩子長高的時機。
二是家長發現孩子矮小後,給孩子亂吃營養品,造成性早熟。
導致骨骺線提前閉合,生長期縮短,導致孩子最終長不高。
媽媽們,都享受到了有孩子的快樂。
但對於要承擔的責任並不完全了解,對孩子身高的變化異常也沒能及時發現,更不可能及時採取幹預措施,幫助孩子長高。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才發現孩子沒長高,結果失去了長高的機會,這才後悔莫及!
一般孩子在14、15歲時骨骺就接近閉合,生長基本停止。
家長平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成長狀況,一旦發現孩子發育異常,身材偏矮,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檢查,不能盲目等待孩子「晚長」,最終會耽誤孩子成年身高。
醫生提醒:如果發現孩子每年生長不到5cm,長期低於同齡人半個頭,一直坐在班級第一排,就可懷疑生長發育障礙,需要及早到正規醫院排查。
而且治療矮小的最佳治療期是3-12歲。
媽媽們:孩子長不高,責任在家長,關注孩子長高是你的義務,幫助孩子長高是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