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鎂離子在細胞生物鐘運轉中起關鍵作用

2020-12-22 生物谷

2016年4月1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和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MRC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Biology)的研究人員發現我們飲食中的一種必需礦物質在有助生物持續適應晝夜節律中發揮著意想不到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4月1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aily magnesium fluxes regulate cellular timekeeping and energy balance」。


鎂離子---在很多事物中發現的一種營養物質---有助於控制細胞如何維持它們自己的時間節律來處理晝夜的自然環境周期。


這一在細胞中獲得的發現有望與人體生物鐘相關聯,其中人體生物鐘影響醒睡、激素釋放、體溫和其他重要的人體功能的日周期節律或者說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 也譯作生理節律,24小時節律)。


這一令人吃驚的發現可能有助於為人們開發時間療法(chronotherapy),即按照一天的時間安排治療,以及開發新的產量增加的或對收穫季節進行調整的作物品種。


針對3種主要的生物---人細胞、藻類植物和真菌---開展的實驗發現在每種生物中,細胞中的鎂離子水平在日周期節律中上升和下降。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波動在維持細胞的24小時節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吃驚地發現它也對細胞在整個一天的過程中的代謝---細胞如何能夠多快地將營養物轉換成能量---產生巨大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進行分子分析,發現在這些細胞類型中,鎂離子濃度在24小時節律中上升和下降,而且這影響細胞自己的生物鐘。


進一步的測試表明,鎂離子水平與這些細胞燃燒能量的能力相關聯。人們已經知道,鎂離子在幫助生物將食物轉化為燃料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吃驚地發現它也控制這種生物功能何時發生和如何高效地發生。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愛丁堡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科學家Gerben van Ooijen博士說,「生物鐘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它們影響我們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很多方面,這種影響同樣也適用於作物和微生物。如今,有必要發現如何將這些非常新的觀察結果轉移到整個組織或有機體中,以便讓我們為了醫學和農業目的更好地在複雜的有機體中影響它們。」


另一名論文共同通信作者、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科學家John O'Neill博士說,「儘管鎂離子在多種組織中的臨床意義正開始獲得更多的關注,但是鎂離子如何調節我們人體的生物鐘和代謝在此之前並未被人們考慮過。這一新發現可能產生包括人類健康到農業生產率在內的一系列益處。」(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APP

Daily magnesium fluxes regulate cellular timekeeping and energy balance

doi:10.1038/nature17407

Kevin A. Feeney, Louise L. Hansen,Marrit Putker, Consuelo Olivares-Yañez, Jason Day, Lorna J. Eades, Luis F. Larrondo, Nathaniel P. Hoyle, John S. O』Neill & Gerben van Ooijen

Circadian clocks are fundamental to the biology of most eukaryotes, coordinating behaviour and physiology to resonate with the environmental cycle of day and night through complex networks of clock-controlled genes1, 2, 3. A fundamental knowledge gap exists, however, between circadian gene expression cycles and the biochemical mechanisms that ultimately facilitate circadian regulation of cell biology4, 5. Here we report circadian rhythms in the in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 of magnesium ions, [Mg2+]i, which act as a cell-autonomous timekeeping component to determine key clock properties both in a human cell line and in a unicellular alga that diverged from each other more than 1 billion years ago6. Given the essential role of Mg2+ as a cofactor for ATP, a functional consequence of [Mg2+]i oscillations is dynamic regulation of cellular energy expenditure over the daily cycle. Mechanistically, we find that these rhythms provide bilateral feedback linking rhythmic metabolism to clock-controlled gene expression. The global regulation of nucleotide triphosphate turnover by intracellular Mg2+ availability has potential to impact upon many of the cell’s more than 600 MgATP-dependent enzymes7 and every cellular system where MgNTP hydrolysis becomes rate limiting. Indeed, we find that circadian control of translation by mTOR8 is regulated through [Mg2+]i oscillations. It will now be important to identify which additional biological processes are subject to this form of regulation in tissues of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such as plants and humans, in the context of health and disease.

相關焦點

  • 乳酸是細胞中的鎂離子激活劑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解開了一個存在了100年之久的謎團:是什麼激活了細胞中的鎂離子。這一發現有望成為未來開發治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新型藥物的跳板。這些研究人員說,細胞中鎂離子的激活劑是一種稱為乳酸的代謝物。在劇烈運動時和在包括心臟病、糖尿病、敗血症和癌症在內的許多疾病中,血液中的乳酸會升高。
  • Nature:解析出在細胞分裂中起關鍵作用的分離酶結構
    2016年4月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解析出一種在細胞分裂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的酶的原子結構圖,其中細胞分裂是每天在地球很多生命形式中發生無數次的基本過程。
  • Nature:擬南芥的生物鐘
    在植物中,糖通過光合作用的生成是生物鐘的一個關鍵代謝輸出。這項研究顯示,節律性的內源糖信號能通過調控生物鐘基因的表達設定擬南芥的生物鐘的時間。作者提出了「代謝黎明」這樣一個概念,用來描述生物鐘響應於光合作用所生成的內源性的糖的某一峰值而發生的重設。
  • 細胞中的鎂離子激活劑竟是乳酸
    2020年10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解開了一個存在了100年之久的謎團:是什麼激活了細胞中的鎂離子。這一發現有望成為未來開發治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新型藥物的跳板。
  • Nature:擬南芥的生物鐘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在植物中,糖通過光合作用的生成是生物鐘的一個關鍵代謝輸出。這項研究顯示,節律性的內源糖信號能通過調控生物鐘基因的表達設定擬南芥的生物鐘的時間。作者提出了「代謝黎明」這樣一個概念,用來描述生物鐘響應於光合作用所生成的內源性的糖的某一峰值而發生的重設。
  • Nature: 細胞競爭的觀察及其所起作用
    細胞競爭是一個動態平衡機制,最先在果蠅中被觀察到,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存活、但並不是最佳的細胞被從後生動物的組織中清除掉。它的生物功能尚不清楚,但現在Miguel Torres及其同事首次演示了哺乳動物組織中正在發生的這一現象,並且提出了它有可能發揮的一個功能。
  • Nature:細胞命運由時間決定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遺傳因子完全相同的細胞既能根據明確的細胞外觸發因素、也能根據細胞內明顯是隨機所產生的刺激做出不同的細胞命運決定。基因表達中的背景噪音是細胞程序中的一個「漏洞」還是它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這項研究(Richard Losick和Johan Paulsson兩個實驗室的一個聯合研究項目)顯示,偶然性在此起一定作用, 至少對「枯草桿菌」是如此。
  • 生物鐘如何校準時間?
    4 視黑蛋白的發現臨床上很早就觀察到盲人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礙,但是很快又注意到,部分視錐、視杆細胞缺乏的盲人卻可以和外界的光照周期保持良好的同步關係。從那時起,人們開始推測視網膜上存在和成像系統不同的光受體,並且在之後的研究中發現哺乳動物的視網膜上有新的感光色素和細胞。
  • 復旦大學發現鎂離子通道調節機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服部素之和閆致強團隊利用晶體結構、電生理記錄等手段,發現ATP調控鎂離子通道
  • Cell:揭示細菌通過調節鎂離子吸收抵抗抗生素機制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將實驗和數學建模結合在一起,發現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機制,這種機制允許細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存活。具體而言,他們發現細菌通過控制對鹼金屬離子的攝取來抵抗抗生素。
  • 基因調控在多細胞生物出現中的作用 Cell 論文推薦
    Booth& Nicole King翻譯 閆海洋審校 譚坤從人到海綿和櫛水母,所有動物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進化史上的一個大事件:單細胞向多細胞的轉變。氧濃度升高等環境變化和能夠吞沒其他更小的細胞的細胞的進化毫無疑問對這種轉變有所貢獻。但要完全了解是什麼驅動了這一關鍵事件,我們必須從基因組中尋找答案。
  • Nature:細胞分裂中獨立於紡錘體的卵裂溝形成機制
    在後生動物細胞分裂的「教科書」模型中(該模型建立在對較大海洋動物細胞和Candida elegans細胞所做的一個世紀的研究基礎之上),有絲分裂紡錘體被假設引導卵裂溝的位置。現在,以檢驗這一模型是否足以解釋一個較小細胞(果蠅成神經細胞)的非對稱分裂過程中的卵裂溝位置為目的的實驗表明,它是不能的。
  • 釋新聞|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生物鐘的分子研究
    這與晝夜節律的關鍵部分存在於身體什麼部位有關。在得到per基因突變後,Handler和Konopka專門在不同突變型的果蠅之間進行局部細胞的移植,以便確定哪個部位起決定性作用。從pers果蠅取得腦組織,移植到per0果蠅腹腔中,發現per0變成了pers,顯示腦確定節律(Handler and Konopka,1979)。
  • 【Nature子刊】新進展:腹部脂肪中的免疫細胞可逆轉慢性炎症和衰老
    該國際研究小組已經證明,內臟脂肪組織,也就是腹部脂肪,對慢性低度炎症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早先病理學研究所的伯爾尼大學的病理學系和生物醫學系的研究人員報導指出,腹部脂肪的某些免疫細胞在調節慢性低度炎症和下遊衰老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現在他們可以證明,這些免疫細胞可以用來逆轉慢性低度炎症和衰老過程。
  • Nature :大腦在葡萄糖代謝中所起的作用
    但我們對大腦的關注卻要少得多——除了感覺以及對低血糖做出反應外,大腦傳統上被認為在這方面只起一個小作用。這篇Review文章總結新發現的關於存在一個與胰島共同作用來降低血糖的、以大腦為中心的血糖調控系統的證據。以上兩個調控系統以廣泛的重疊和冗餘為特點,所以二者中的缺陷也許都是罹患糖尿病所必需的。
  • RIPK1剪切對抑制細胞凋亡和壞死起重要作用
    RIPK1剪切對抑制細胞凋亡和壞死起重要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2 13:50:47 美國加州南舊金山基因技術公司Vishva M. Dixit和Kim Newton等研究人員近日合作取得一項成果。
  • Nature:風起於青萍之末,正常皮膚中的癌症種子
    ,如果突變出現在關鍵基因中而又沒有得到及時修復,那麼這個突變就可能改變細胞行為,並使細胞通往癌變之路。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最初的一個基因突變,就可能導致最終的癌症發生。然而,現有的技術很難檢測少量組織或者單個細胞的突變,這使得人們對癌症發展的第一步了解有限。
  • 生物鐘紊亂為什麼會促成早衰?
    我們常常把「生物鐘」這個詞掛在嘴邊,但其實大多數人對它的情況並不了解。所謂的生物鐘,並不是說我們身體內確實存在一個鐘錶計時器,而是說我們的身體無論是宏觀上的器官,還是微觀上的細胞,它們的活動都會遵循著一個運動的規律,而這個規律與我們幾百萬年來形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狀態相吻合。在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就頒發給了發現人體這一機制的三位醫學家。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與細胞死亡相關的新型離子通道
    鎂離子是活體細胞內含量最高的二價陽離子,在包括中樞神經興奮性調控、生長發育等所有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雖然與鈣離子一樣同屬第二信使,但與鈣離子相比,人們對鎂離子跨膜轉運機制及生理病理功能的了解非常匱乏。
  • Nature 中文摘要|22 April 2016
    Lin & Tsvee Lapidot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2/n7599/full/nature17624.html 骨髓內皮細胞(BMECs)形成的血管網絡對白細胞運輸和維持造血幹細胞/祖細胞(HSPC)有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