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新進展:腹部脂肪中的免疫細胞可逆轉慢性炎症和衰老

2020-12-14 健康界

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系統功能持續下降,老年人更容易感染傳染病。在季節性流感爆發或COVID-19等其他病毒性疾病發生時,這一點尤其明顯。由於老年人接種疫苗的效力大大降低,所以容易受到這類傳染性病原體的傷害,死亡率往往也最高。

除了與年齡相關的免疫功能下降外,老年人通常會受到衰弱的影響,這對生活質量產生了負面影響。儘管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持續上升,但壽命延長往往與年齡相關的健康問題有關。

確定了腹部脂肪在衰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來自伯爾尼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DBMR)和病理學研究所以及伯爾尼大學醫院(Inselspital)的科學家馬裡奧·諾蒂(Mario Noti)博士已經著手尋找新的方法,以改善快速增長的老齡化人口的健康壽命。多年來,科學家推測慢性低度炎症加速了衰老過程和年齡相關疾病的發展。

該國際研究小組已經證明,內臟脂肪組織,也就是腹部脂肪,對慢性低度炎症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早先病理學研究所的伯爾尼大學的病理學系和生物醫學系的研究人員報導指出,腹部脂肪的某些免疫細胞在調節慢性低度炎症和下遊衰老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現在他們可以證明,這些免疫細胞可以用來逆轉慢性低度炎症和衰老過程。這項研究在7月6日發表在科學雜誌《自然新陳代謝》(Nature Metabolism)上,並由一篇新聞和觀點社論進一步強調。

腹部脂肪是慢性炎症的來源

早期的研究可以證明,一種主要存在於血液循環中的免疫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也存在於人類和小鼠的腹部脂肪中。雖然傳統上認為嗜酸性粒細胞可以防止寄生蟲感染和促進過敏性呼吸道疾病,但位於腹部脂肪中的嗜酸性粒細胞負責維持局部免疫穩態。

隨著年齡的增長,腹部脂肪中嗜酸性粒細胞的計數下降,而促炎巨噬細胞的數量增加。由於這種免疫細胞失衡,腹部脂肪在年老時變成一個系統累積的促炎介質的來源。

嗜酸性細胞治療促進年輕化

在下一步,研究人員研究了通過恢復內臟脂肪組織中的免疫細胞平衡來逆轉與年齡有關的損傷的可能性。在不同的實驗方法中,他們將年輕小鼠的嗜酸性粒細胞轉移到年老的受體中,不僅可以解決局部的,而且可以解決全身的低度炎症。諾蒂博士補充說:「在這些實驗中,我們觀察到轉移的嗜酸性粒細胞選擇性地回到脂肪組織中。」

這種方法對衰老的機體有恢復活力的作用。因此,根據耐力和握力測試的評估,老年動物在身體健康方面表現出了顯著的改善。此外,該療法對免疫系統有恢復活力的作用,表現為改善老年小鼠的免疫應答。

將研究結果轉化為臨床

諾蒂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衰老的生物學過程和相關的功能損傷比以前認為的更具可塑性。重要的是,在小鼠中觀察到的脂肪免疫細胞分布的年齡相關變化也在人類中得到了證實。」

參考: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7-age-related-impairments-reversed-animal.html>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0-0228-3

相關焦點

  • 多篇文章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新進展!
    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對調節性T細胞進行CRISRP篩選或有望揭示Foxp3分子的調節子,Foxp3是控制Treg細胞(調節性T細胞)發育和功能的關鍵轉錄因子之一,它的是Treg免疫生物學重要的進步,也為科學家們進一步了解Treg功能和作用機制打開了一扇「門」。
  • Nature子刊:治療性B肝疫苗新進展,淋巴結靶向納米疫苗免疫新機制
    該研究設計了基於鐵蛋白納米顆粒的B型肝炎病毒(HBV)preS1納米疫苗,在小鼠模型中,誘導產生了高水平、高親和力、持久的抗體應答和免疫記憶,不但具有出色的預防作用,而且在治療模型中獲得功能性治癒和HBsAg血清學轉換,並顯著降低HBVcccDNA。
  • 【三軍大Nature子刊】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與腫瘤幹細胞...
    腫瘤幹細胞(CSC)及其診療意義是腫瘤研究的重要前沿領域和進展。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CSC是腫瘤發生、轉移和復發的關鍵細胞。CSC如何產生和維持?腫瘤內免疫細胞為何不能有效阻抑CSC的惡性行為?
  • 【重磅綜述】生命中「如影隨形」的慢性炎症
    如右側所示:SCI的後果(順時針方向)包括代謝症候群、Ⅱ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心血管疾病、癌症、抑鬱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肌少症、骨質疏鬆症和免疫衰老。免疫蛋白(如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稱為免疫組;以及細胞亞群頻率,例如CD8+ T細胞亞群,單核細胞,自然殺傷(Natural killer, NK)細胞,B細胞和CD4+ T細胞亞群。這使研究人員能夠構建免疫衰老(Immune aging, IMM-AGE)的高維度軌跡,相比於實際年齡,該軌跡更好地描述了個體的免疫狀況。
  • 科學家發現,衰老細胞誘導巨噬細胞產生的CD38消耗了NAD+
    原來,在衰老組織中,由衰老細胞導致的慢性炎症會誘導M1巨噬細胞中的CD38表達,而CD38正是減少NAD+合成、促進NAD+降解的關鍵。通過senolytics藥物消除衰老細胞,則能顯著提升NAD+水平。看來我們又找到了一個新的抗衰老靶點,CD38!
  • 《Nature》:衰老細胞消除率近100%,癌症剋星CART成抗衰新利器!
    uPAR-CART細胞在體外實驗中表現極其出色,10天內幾乎消除了所有的衰老細胞(中圖內紅色螢光標記為衰老細胞)細胞衰老對機體的最主要影響,就是會在各個組織中,引發多種衰老相關的慢性病理,肝纖維症就是其中的典型。於是研究人員對患有這種疾病的小鼠進行了標準計量的uPAR-CART細胞注射。
  • Nature:體內微生物促進中性粒細胞衰老加重炎症性疾病
    2015年9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艾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小鼠模型發現體內中性粒細胞衰老與其促炎症活性具有正相關關係,並且中性粒細胞衰老會受到微生物的驅動。
  • 不可小覷的免疫衰老:人老可能導致疫苗無效
    漸增的年齡,和衰老的免疫系統隨著人年齡增長,我們經歷著聽力減弱、皮膚鬆弛、關節損傷等一系列身體變化,甚至免疫系統的活力也逐漸降低,這一現象被稱為「免疫衰老」。這也是老年人成為新冠病毒感染和致死主要對象的原因。
  • 【前沿進展】神經幹細胞及其微環境的衰老與再生
    體內抑制FASN消除了跑步對小鼠海馬神經發生和認知功能的有益影響。小鼠和人類海馬NSCs的增殖也需要FASN發揮合適功能。因此,維持aNSCs的脂肪生成對於抵抗衰老過程中NSCs的耗竭可能是必不可少的。神經微環境中其他細胞的脂質積累也可能間接地導致NSCs衰老。
  • 研究揭示衰老過程脂肪組織B細胞功能
    研究揭示衰老過程脂肪組織B細胞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5 14:30:22 美國耶魯大學Vishwa Deep Dixit研究組發現衰老誘導脂肪B細胞Nlrp3炎性小體依賴性擴張,並破壞代謝穩態。
  • 中國團隊在Nature子刊發表重要論文
    近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張青主任團隊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李曉濤教授團隊聯合在Nature子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影響因子8.236
  • Nature:「衛星細胞」與肌肉衰老
    對成年哺乳動物幹細胞的功能來說至關重要的特性之一是,長時間保持靜止狀態的能力以及需要再生時做出反應的能力。骨骼肌數量及功能的損失是人類晚年衰老的共同特徵,與被稱為「衛星細胞」的骨骼肌幹細胞的再生能力的喪失有關。Pura Mu?
  • 【重磅綜述】衰老過程中經典和非經典的細胞間通訊
    二、SASP:經典和非經典細胞間通訊SASP是一種衰老細胞特有的細胞間通訊手段。經典的SASP以衰老細胞分泌可溶性因子、生長因子和ECM重構酶為特徵。然而,新發現的SASP和其他被稱為非經典的細胞間通訊手段也在機體衰老和細胞衰老中被描述。在這裡,作者回顧了經典、新發現的和非經典SASP的現有知識。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近兩年,免疫治療可謂佔盡風頭。尤其在癌症治療領域,免疫治療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免疫治療藥物中的明星——PD-1/PD-L1抑制劑在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三陰性乳腺癌、黑色素瘤等領域2018年依然表現不俗。然而,以PD-1/PD-L1為代表的免疫藥物僅僅是腫瘤免疫治療中的「一條腿」而已。
  • 衰老可逆轉了?研究發現:高壓氧療法3個月,細胞年輕25歲
    衰老是自然現象,但可能很多人都不願意衰老,尤其是女性,不想自己以後人老珠黃。而且,人老了,也說明身體機能在衰退,說得 簡單點,就是活一天少一天了。如果說衰老可逆轉,你相信嗎 ?最新研究發現,高壓氧療法3個月,能讓細胞年輕25歲,這是怎麼一回事?
  • ...血細胞或可逆轉衰老,珠穆朗瑪峰頂現微塑料汙染,深圳理工大學...
    高壓氧治療血細胞或可逆轉衰老染色體端粒會隨著生物衰老逐漸變短,是衰老的一大標誌;修復端粒損傷,防止其過速變短,是衰老領域的主要目標之一。據一項《衰老》上的研究,科學家讓35名64歲及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在90天內接受了總計60次的高壓氧治療,即在壓力室中呼吸高濃度氧氣,並分析了他們治療前、中、後的血液免疫細胞。結果表明高壓氧治療或可延緩,甚至逆轉染色體變短和衰老細胞變多的衰老過程。
  • Nature雜誌11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7】脂肪必須「裡應外合」doi | 10.1038/nature20117膳食脂肪會加重慢性炎症和胰島素抵抗,這一過程涉及脂肪組織的巨噬細胞招募。本研究表明,巨噬細胞脂肪酸合酶 (FAS) 對飲食誘導的炎症是不可或缺的。
  • 突發:曹雪濤團隊再發 Nature 子刊,立即被指涉嫌數據造假
    該研究發現miR-1通過降解胞質lncRNA Sros1,間接穩定Stat1的mRNA來促進巨噬細胞中IFN-γ介導的李斯特菌的清除。 Sros1的可誘導降解或遺傳缺失導致先天免疫應答增強的IFN-γ依賴性激活。 從機制上講,Sros1阻斷Stat1 mRNA與RBP CAPRIN1的結合,從而穩定Stat1 mRNA,進而促進IFN-γ–STAT1介導的先天免疫。
  • Nature:梳理衰老研究歷史,並指出人類最終有望健康衰老
    這些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功能障礙(包括某些遺傳毒性化學療法引起的心血管問題)、腫瘤進展、造血幹細胞和骨骼肌幹細胞功能喪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肺纖維化、骨關節炎和骨質疏鬆。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即是否可以鑑定出可以消除衰老細胞並且有可能在人類中使用的化合物,類似於這兩種小鼠模型中導入的外源基因的作用。
  • Nature:調節脂肪交感神經和產熱的免疫新機制
    交感神經系統通過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來驅動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產熱【3】。在這個過程中,轉錄因子Prdm16、內質網膜蛋白CLSTN3β和神經營養因子S100B參與其中,這意味著熱源性脂肪組織對於研究外周靶細胞和交感神經系統交流方面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