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於很多城市的人來說,房價的漲跌一直都牽動著他們敏感的神經。因為現在的房價實在太高了,對於很多人來說房價漲一分,就少一分買房的希望。在中國人心裡如果真正想在一座城市裡紮下根來,必須在這座城市裡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所以買一套房子也成了很多年輕人最大的心願。
但由於現在的高房價讓很多年輕人感到絕望,因為以他們現在的收入可能十幾年還攢不夠一套首付,所以他們認為買房是一件離自己很遠的事情,甚至認為自己一輩子也買不起一套房 。
在房價如此之高的情況下,還有一些專家認為房價不高,房價還可以再漲,比如社科院主任倪鵬飛就說:房價太低不利於產業轉型,不利於家庭奮鬥,也不利於年輕人奮鬥!
對於這樣的觀點筆者是很不認同的,難道只有壓力才會讓人奮鬥嗎?難道說夢想、責任不能讓年輕人奮鬥嗎?即使壓力有利於年輕人奮鬥,但這種高壓下的「奮鬥」真的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嗎?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奮鬥」已經變成了一切向錢看的功利主義奮鬥,只要掙錢快什麼都願意做,底線越來越低,社會也越來越浮躁。同時房價過高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的負面影響,下面筆者給大家總結一下到底高房價給社會帶來了哪些負面影響。
第一點:造成很多人降級消費
在高房價的壓迫下,沒買房的人不得不節衣縮食地攢錢買房,買過房的人每個月背負著高額的房貸,房貸幾乎佔了一個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年輕人都不敢高消費甚至不敢消費。在年輕人不得不選擇降級消費的情況下,生活品質自然不會太高,幸福生活也無從談起。
第二點:結婚率、出生率雙雙降低
在很多地方買房成了結婚的首要條件,而對於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根本沒有錢進行買房,等錢攢夠了,年齡也上來了,所以現在的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晚,甚至在很多大城市生活的年輕人因買房無望而放棄結婚。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晚婚晚育,出生率的降低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結婚越來越晚要二胎的概率越來越小,另一方面在高房價的壓迫下,很多年輕人養活自己還很困難,就更沒有精力孕育下一代了。
第三點:導致年輕人越來越依賴父母
很多家庭在城裡買房,首付已經掏空了一家6個人的錢包,而高額的房貸更是讓很多年輕人沒有了任何的抗風險能力,如果生病或者發生意外可能就需要雙方父母的救濟。另外還有很多年輕人因為背負著高額的房貸,生完孩子沒有多餘的收入養孩子,所以很多人選擇讓父母帶孩子,這無疑增加了年輕人對於父母的依賴性。
第四點:邊緣化實體經濟
房價過高,導致大量的資金都流入了房地產行業,必然會擠壓其他行業的生存空間,特別是對於實體經濟。比如大家因為買房而沒有多餘的錢買手機,那麼手機行業因為沒有太多的資金流入,必然不會特別的火爆。另外高房價也帶來了高房租,無疑進一步加重了其他行業的運作成本,比如服裝行業、餐飲業等等。
第五點:加大社會的貧富差距,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
房價的持續上漲,讓有房者和無房者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對於很多人來說如果你能有一套房子,預示著你的身價已經過了百萬甚至千萬,而對於沒有房子的人,隨著房價的上漲,越來越買不起房子,通貨膨脹又讓自己的存款越來越稀薄。有房者和無房者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久而久之形成了兩個利益對立化的階級,當國家實施有利於房價上漲的政策時,無房者會反對,當實施不利於房地產行業的政策時有房者會反對。這樣就會產生嚴重的社會矛盾,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
總結:在筆者看來,過高的房價並不有利於年輕人的正常奮鬥,反而讓他們為了掙錢變得越來越浮躁,不浮躁的也可能會變得越來越佛系,甚至產生絕望的情緒。所以過高的房價是不利於社會的健康發展的,希望未來的房價能慢慢回歸到合理的區間,讓大家真正為了自己想要事業而奮鬥,而不是僅僅只是為了買套房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