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魏晉寒
圖片來源‖網絡
在我們的身邊,焦慮、迷茫、抑鬱的人數越來越多。
這些負面情緒和我們的生活壓力息息相關,比如生活節奏的加快、日常消費的多元、職場競爭的加劇、未來不確定性的增多……
何如減緩我們日常生活的焦慮感和壓力感,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我的建議是一句話:獨處、靜思,清心、欲速則不達。
01
日常生活中,我習慣給自己保留一些「獨處靜思」的時間和契機。
獨自一個人下班回家,單位的雜事、難題、應酬隨著街道兩旁的景色漸漸疏遠剝落;
獨自一個人下館子,生活的煩惱、失落、焦慮會在一頓飯的自由愜意中舒緩很多;
獨自一個人聽歌呆坐,反思反思人生,梳理梳理行程,精簡精簡計劃,人生軌跡無疑會更加清晰暢通。
……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生活在工作、家庭雙層羈絆之下。時間安排雖然有些緊張,但是在「緊」與「緊」之間,我會想方設法,給自己留出一定的緩衝時間,讓自己保持「獨處靜思」的狀態。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做。
等公交的時候、坐地鐵的時候、洗澡的時候、看書的時候、發呆的時候……
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碎片化時間,讓我們冥想思考,在「安靜」的狀態下,整理我們的生活軌跡,反思我們的為人處世,總結我們的行程計劃。
如此,焦慮的感受會大大降低。
02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說過這麼一句話:年輕人的焦慮,來自想要對結果的提前擁有!
的確,隨著網際網路的日益發達,手機成了我們每個人「視野」的放大器,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霓虹和繁華。
各種各樣的成功經歷、各種各樣的名車豪房、各種各樣的自由生活、各種各樣的興趣追求……
小小的手機網絡,讓我們提前看到了成功的結果,卻讓我們漸漸反感、排斥依舊很艱辛、漫長的過程。
雖然說,別人的成功,終究是別人的;別人的愜意,終究是別人的。然而,我們的情緒、心態終究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變得急功近利,變得好高騖遠。
這個時候,我們要主動離開那些浮誇、繁雜的信息,讓自己回歸現實當中。
與其說: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倒不如說:生活不僅有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
所謂「苟且」,並不是渾渾噩噩,得過且過,而是一種平凡的前行,以及日復一日的堅持。
正如作家林清玄說的那樣:「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03
人生是一個慢慢前進的過程,一鳴驚人的人很少,厚積薄發的人居多;
不要因為別人的快,就懊惱自己的慢;
不要因為別人的多,就埋怨自己的少;
不要因為別人的幸福,就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
很多人之所以焦慮抑鬱,就是因為漫無目的的比來比去。我們每個人的學歷、能力、家庭、背景、機遇是各不相同的,所要描繪的人生軌跡也都是獨一無二的。
要知道:年少得志的人優秀,大器晚成的人依然成功,
我們要按照我們自己的生活節奏,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速度。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優秀,明天的自己比今天卓越,我們就是進步的,就是成功的。
古話說:欲速則不達。
真正的成長,一定是在自己可控的速度之內慢慢進步。雖然比一些人慢、彎路多一些,更加平凡一些,但依然是屬於自己的幸福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