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知天命,人生下半場的真諦就在這幾句話裡!

2020-12-09 飛魚心語

文/飛魚

人們常說,五十知天命。其實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順心而為,盡心而至。

中年以後才明白,春風已過不再來。無需榮華與富貴,健康身心暢心懷。風雨兼程五十載,磕磕絆絆走過來。餘生不長休怠慢,從容淡定最豪邁。

人生下半場的真諦就在這幾句話裡!

五十歲以後,一半清醒,一半糊塗。

人生想要活得不那麼累,就要懂得一半清醒,一半糊塗。許多事,並不是想放就能放下,想棄就能放棄,看開了總是不能放下,看清了總是不忍離棄,總有一些事,明知道是錯誤的卻還在堅持著。浮生若夢,瞬息之間,便是一生,如果太在意,那麼一輩子都活得心累。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有些人,有些事,不必計較太多,看穿不拆穿,看破不說破,對人善良,就是對自己善良,懂得便是慈悲。

生活是一場醉夢,夢過時分是大徹大悟地醒來。人生,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何不瀟瀟灑灑過一生。

蘇東坡詩云:「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所以,聰明人難做。那些揣著明白裝糊塗才是真正厲害的人,多看別人的長處,知道別人的表面就算了,別深入別人的內心,別揭開人心灰暗的一面。

「難得糊塗」「吃虧是福」,是每一個人應該學習的成熟與智慧。

五十歲以後,請繼續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是我國常用的一句諺語。

人生,不管到達哪個年齡階段,都應該保持虛心向學的態度。

孔夫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所以,人生別那麼橫,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把別人優秀的地方學習到了,那麼我們也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

《追夢赤子心》這首老歌中唱到:

「關於理想我從來沒選擇放棄,即使在灰頭土臉的日子裡,

也許我沒有天分,但我有夢的天真,我將會去證明用我的一生,

也許我手比較笨,但我願不停探尋,付出所有的青春不留遺憾,

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廣闊不歷經磨難怎能感到,

命運它無法讓我們跪地求饒,就算鮮血灑滿了懷抱,

繼續跑,帶著赤子的驕傲,生命的閃耀不堅持到底怎能看到。

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縱情燃燒吧,有一天會再發芽……」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而在追夢的路上,不怕被別人嘲笑人並堅持下來人,值得被人稱讚。即使我們沒有那麼大的夢想,但我們在生活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去學習,就去做,不失也是一個追夢的人。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無止境,只要堅持,一切都有可能成功!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突破的過程。有心之人,一定會生活得很幸福。

五十歲以後,請珍惜自己。

人生五十已過半,金錢財富,真的不重要,只要平安康健就好。

人生無常,一定要珍惜健康。

有人說的:「有一天,你輝煌了,一定要有個好身體,才能享受人生。有一天,當你落魄了,還是要有個好身體,才能東山再起。」

人生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珍愛生命,珍惜健康,因為人生無法重來,別拿生命開玩笑,要懂得活在當下,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只有健康的身體,才是真正的幸福!健康無價,且行且珍惜。

人生珍惜好朋友和家人,善待他們,善待自己,生活離不開親情,人生離不開朋友,人生中遇到一些真心對自己好的人,一定不要辜負他們對你的好,懂得珍惜,才配得上擁有。

漫漫人生路,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但大多數人只是擦肩而過。而遇到一個懂你的人,支持你的人,聊得來的人,主動遷就你的人,一定要懂得好好珍惜。

相關焦點

  • 五十而知天命,人生下半場的真諦就在這幾句話裡!
    《論語·為政》,子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到了五十歲,人生已然進入下半場,其實黃金時代從此時才剛剛開始。 到了五十歲以後則講究「順心」,已經知曉了世事艱辛,依然用心去努力,卻無需再為結果而憂心。人生過半,記住以下這幾句話,就能享受順遂順心的黃金時代。
  • 五十而知天命也!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個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五十本應是知天命之年 ,樂天知命,無需強求 ,因為人生已經過去了一大半 。過了五十是個很尷尬的年紀 。在單位上班的感覺進步沒希望 !去打工老闆又嫌你年紀太大!只要你失業了,就很難再就業 !絕大部分單位招工條件,年齡基本都是需要四十多歲以下 。每年畢業的大學生許多都找不到工作 ,就別說已知天命的我們 。
  •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忙碌半生的你,知天命嗎?
    「五十知天命」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段話是孔子的人生感悟。從生理角度講,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體盛衰的總規律。
  • 五十而知天命指的是什麼天命
    孔子說,人生五十而知天命,那知道的是什麼天命?這種理解和答案因人而異,而且見解多且不同。有人說是知道了自己以後的人生該怎麼過?也就是說知道了上天給自己是怎樣安排了?五十歲了,你這一輩子能幹得了什麼?有多大的能力幹什麼?別人可以不清楚,自己不能裝不明白。八十歲得志的姜子牙,肯定有,那得兩千年出上一個,還有誰誰,六十歲創年成了億萬富翁,歷史上還有誰誰,五十歲由一介書生變成拯救整個國家的大英雄,最後光宗耀祖,這種小概率的事情,五十歲的人最好就要太執著了,這碗雞湯還是不喝的好。
  • 《論語》道人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本意是指人到時三十歲的時候,就應該懂得一定的「禮」,即懂得言行舉止,在現代人的理解中,這句話指的是人到了三十歲就可以自己承擔起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有著自己的事業或人生目標,並且可以獨當一面。
  • 五十知天命,都知道了些啥?
    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人生也過半了,真正開始下半場了。「吃一塹,長一智」,酸甜苦辣都嘗過,就漸漸看透了人生,也看淡了人生。1、忙來忙去,忙啥?人生一輩子,幾十年,從跨出學校大門的那一天開始,忙著找工作,忙著結婚生孩子,後來,忙著房貸車貸,供養孩子讀書。白天努力工作,夜裡還常常熬夜,甚至通宵達旦,不得不咬牙堅持。忙了這麼多年,你忙了些啥?大部分的時間,其實都在瞎忙,做一些無用功。很多美好的時光,被白白浪費了,錯過了。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這個「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五十知天命,我們都知道了些什麼?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往昔經歷,歷歷在目,猶如昨日。然而,人生下半程已經真正的開始了,世間百態都看過,酸甜苦辣都嘗過,人心冷暖都試過,漸漸看透了人生,看淡了生活,儘自己的能力,努力作為,但不再強求結果。
  • 五十知天命,做好這三道減法!
    作者:萬紅雲原創作品,抄襲必究紅雲導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歲,按照古人的要求能夠通曉天命的年齡段。詳細解釋應為:三十歲之時,要有所建樹;四十歲之時,不應再有迷惑之事;五十歲之時,而應通曉天命,悟透生命本質,往後餘生,皆是一個內心明如鏡,什麼事兒都瞧得明白,看得透的人。其實,人生,一晃五十春秋,說慢也慢,說快也快。真心不容易。而五十歲之前,我們的生活一直忙忙碌碌,不斷地做著加法。
  • 關於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你了解多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七十歲回顧總結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人生閱歷的一句話,他說起來是很平實的口氣。甚至是相當客觀的記敘,沒多少主觀感情。但是,後來儒家的地位相當崇高,「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的孔聖人的人生總結就帶有「神性」一般的警喻意義。讀了一段時間經典之後,多少會受影響,會喜歡,一喜歡,就願意按照他說的去做。一開始做,就會有期望,期望在具體一點,就是目標和志向。
  • 五十知天命,你真的知道天命是什麼嗎
    孔子說,五十二知天命。你不必等到五十才知天命,你現在就可以知道,無論你多大。什麼是天命?天命就是現實存在。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
    導讀: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50歲是一個人從中年步入老年的過渡期,也說明一個人過完了半生,大體基本輪廓依稀可見,無論是學識,還是閱歷,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了,基本的方向應該不變了。
  • 「五十而知天命」,這個「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指的就是明確了自己追求的目標,給自己的人生確立了方向,從三十歲開始努力。努力十年之後明白了生命的真相,才「四十而不惑」,不再迷惑、不再彷徨猶豫。繼續努力,在五十歲就達到了「知天命」。
  • 《知天命的五十歲》
  • 佛說: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這2個字
    孔子當年求道於老子,不禁心曠神達,說了一句話:「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上天運行的規律,天命主宰眾生的命運,一個人只有知天命,才能趨吉避兇,遇事化險為夷。到底什麼是天命?
  • 五十而知天命,什麼意思
    五十而知天命,什麼意思天命就是天道之理。即天道仁義。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老而有德。德是天道仁義,如果到了五十還不知道天道仁義,那麼這個人就是個糊塗人。他幹的事也可能是糊塗事。三十而立,三十開始獨立做學問,四十不惑,四十歲的時候不會感到困惑,五十知天命。五十歲的時候知道天道仁義,六十耳順,六十歲的時候平靜接受一切。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七十歲的時候才能隨心所欲。這就是孔子的修行過程。五十知天命。天道義理。這裡一定要知道,命是天命仁義的意思。而不是什麼規律。孔子是個修行人。一切行為基礎都是仁。
  • 五十知天命!今後的路,該如何走?
    柳哲歲月如梭,轉眼五十歲,到了知天命之年!我走南闖北而來,東衝西撞而來,懵懵懂懂而來,半睡半醒而來,人生又走到了一個新的起點與人生的關鍵節點!孔子曾言「五十知天命」 ,天命到底是什麼?從我自己的角度,來揣摩天命,應該懂得天道,明心見性,天人合一,替天行道的時候了!《中庸》裡也說過: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讀《道德經》最多的詞彙,是道。而《論語》最多的是仁。不過孔子也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孝經》裡記載有孔子說的話「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總之,人到了五十歲,應該知道以後為什麼而活了,過去做錯過什麼了,如何去面對未來了,否則還是糊塗蛋一個!
  • 五十而知天命,那麼「天命」到底是什麼呢?
    孔子在晚年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簡要的自述,在《論語·為政》中寫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評述成為無數讀書人的「人生標杆」,每逢年歲將至,總有觀聖人行跡來反思自己的生平,三十「立」的是什麼?四十自己是否真能「不惑」?五十是否真的理解了「天命」?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有什麼含義
    一、知天命需要時間上的悟一個人從孩童到青年,再到中年老年,從家庭到社會,從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的磨練經歷,不到一定的年齡階段是參悟不透的,孔子以人生經驗定在了50,也只是個虛數而已,古語有「老者如僧」,也是這個道理。
  • 五十而知天命,就是懂得了順其自然,不再起執念。
    子曰: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孔老夫子口裡的「不惑」與「知天命」,是指人的40歲和50歲,這個年齡階段也剛好就是人生中的中年時期。所謂「不惑」,就是懂得了很多道理,不再會迷惑;而「知天命」,就是懂得了順其自然,不再起執念。按說四五十歲這個年齡的人,應該是已經把人情世故與人生百態都看的很清楚了。不再會過於強求一些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對一些很棘手的事情也基本能做到淡定自若、並順其自然。但在現實社會中,能真正達到這樣境界的人並不多,甚至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