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育部作為定點聯繫滇西邊境山區的國家部委,指定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9所高校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大理州各縣(市)開展定點幫扶和專項幫扶。7年來,各直屬高校及單位發揮自身優勢,為當地培養了一批帶不走的幹部人才隊伍。
北大彌渡講壇、南澗一中和南澗鎮中學清華附中創新實驗班、復旦大學永平培訓專區……
行走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城鄉
總有一些名字
與中國的頂尖大學緊密相連
一邊是滇西
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一邊是智力、人才資源
最富集的國內頂尖高校
因為一場脫貧攻堅戰
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野生菌上市的旺季,彌渡縣寅街鎮勤勞村委會村民張菊美的網店生意紅火,野生菌出山後,當天就打包銷往全國各地。她一邊嫻熟地處理著電腦訂單,一邊說:「以前從來沒接觸過電商,北大的扶貧幹部給我們請來專家講課,我聽了受益匪淺,決定大膽嘗試做電商。」
彌渡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
2018年,北京大學著眼提升彌渡縣村組幹部和農村致富帶頭人實踐能力,在寅街鎮開設了「博雅耕讀鄉社」,第一期課程就邀請了京東集團生態中心的專家上課。張菊美和其他村組幹部、致富帶頭人聽完課,了解了線上農產品銷售的經營理念、產品把控、服務配套等內容。在北大幫扶幹部魏培徵的幫助下,她在淘寶、微店等平臺開起了網店。2019年,單是賣野生菌、紅桃、大蒜等農特產品,銷售額就達到了30萬元,還帶動了周邊貧困群眾增收。
扶貧必扶智,扶智就是扶思路、扶知識、扶技術、扶人才。截至目前,北大「博雅耕讀鄉社」已邀請國內各領域專家為彌渡縣的村組幹部、致富帶頭人、鄉村醫生等群體開設了4期課程,內容涉及農村電商、農村健康科普、生態農業、產業發展等。通過專家授課,還促成了相關企業到彌渡發展綠色生態農場和生態教育旅遊。
針對彌渡縣領導幹部的實際情況,北大著眼於提升他們的理論水平、執政水平、管理能力。從2016年起開設了「北京大學彌渡講壇」,邀請北大專家到彌渡講授黨建、經濟、社會治理、貧困研究、依法治國、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發展思維、治理理念,至今已開課20期,培訓幹部5000餘人次,覆蓋彌渡縣所有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
北京大學在彌渡開展的
幹部教育「扶智」樣本
在大理州具有代表意義
近年來,教育部直屬高校及單位針對大理州各級幹部、各類人才的能力素質短板,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模式,通過開辦專題培訓班、舉辦幹部講壇、開展網絡視頻培訓等方式,不斷拓寬教育培訓的載體和渠道,實現重點幹部輪流訓、一般幹部覆蓋訓。另一方面,大理州則作為幫扶單位的社會發展實踐基地,定期接收高校學生、研究人員開展社會實踐、調研等活動,雙方相互依託、共同提高。
藝術學院師生在彌渡調研
據統計,2013年以來,教育部9所直屬高校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累計幫助大理州各縣(市)在北京、上海等地舉辦各類培訓班81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幫扶縣舉辦幹部講壇131期、「線上」視頻培訓班120期,先後培訓各類幹部、人才6.7萬人次。
永平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譚宗華曾到上海參加過7天的黨政領導幹部培訓課程,在縣內可以參加復旦專家學者到永平講堂開講的課程學習,在線上「復旦大學永平培訓專區」網絡平臺還能上「微黨課」。他說:「通過立體式、多層次的培訓,藉助復旦大學最優質的教學資源,幹部的政治覺悟、能力素質、知識水平都有了質的提升。」
南澗彝族自治縣南澗鎮中學8年級清華附中創新實驗班,30名學生考到了全縣前100名;南澗一中清華附中創新實驗班高一年級6名學生、高二年級8名學生考在全縣前10名。南澗一中、南澗鎮中學老師談論起清華附中創新實驗班的好成績,都讚不絕口。這份漂亮的成績單,正是清華大學對南澗縣進行精準教育幫扶的成果體現。
清華附中創新實驗班學生到清華大學遊學
2018年起,清華大學附中每年幫扶南澗一中、南澗鎮中學分別創辦兩個清華創新實驗班,以典型引路帶動全縣教育水平的提升。在幫扶過程中,清華大學附中選派骨幹教師到校指導,幫助制定學生培養計劃,每年派出5名研究生到兩校支教,同時讓南澗縣的教師到北京學習進修,合力開創了探究式小組合作學習、導師制管理、以社會實踐活動促教學等新穎育人模式,改變了讀死書、死讀書的人才培養方式,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南澗鎮中學英語教師羅美說:「我去清華大學培訓時發現他們的英語課堂非常活躍,我試著用學習者為中心的模式組織研討式學習,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我的學生再也不怕學英語了。」以清華創新班的教學理念帶動全校發展,南澗鎮中學所有班級的教學質量都得到了提升。南澗鎮中學校長羅勝章說:「孩子們通過參加各類興趣活動,激發了學習的熱情,學習自覺了,人也自信了,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手段。教育部直屬高校整合資源優勢,通過選派支教團長期幫扶,培養骨幹教師、募集資金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等方式,積極幫助大理提升教育發展質量。
上海交通大學組織洱源縣39名中小學教師到附中跟班實訓;北京外國語大學接收鶴慶縣英語教師到北外附校進修,還募集資金資助了57名貧困家庭高中生;復旦大學通過舉辦「滬浙蘇魯黔青滇六省一市中小學校長論壇」和「北京-永平首屆校長沙龍」等活動,培訓永平中小學校長97人……通過提升師資隊伍能力素質,為貧困地區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奠定了紮實基礎。
清晨,永平縣人民醫院內二科主任王翠翠走進病房,開始教學查房,手把手教科室的醫生檢查規範動作。作為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的第九批幫扶醫療隊員,她和其他4名隊員將在永平縣人民醫院各對應科室進行為期半年的幫扶,平常以門診、查房、專題講座等形式幫帶科室醫生,空餘時間還要下鄉義診,為貧困地區的患者提供免費諮詢服務。王翠翠說:「永平縣的醫生學習意願強,我們金山醫院的醫生一批接著一批帶,他們提高很快。」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第九批幫扶醫療隊員教學查房
自復旦大學定點幫扶永平以來,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先後派出9批46人的醫療專家到永平縣人民醫院各科室駐點幫扶;先後接收永平縣100餘名骨幹醫生和醫管人員進修學習,幫助永平縣培養出19組專科技術團隊,開展新技術、新業務30項,架設了包括影像診斷、病理診斷、疑難病理會診等多個遠程診療平臺,讓患者就診率提升至90.4%,初步實現了「大病不出縣」的目標。
復旦大學附屬醫院醫療專家團在永平縣開展義診
發揮獨特的醫療人才隊伍優勢,復旦大學還整合18所附屬醫院資源,在永平縣人民醫院成立了5個專家工作站,組織專家定期到永平開展專題講座、臨床教學和學術交流活動,累計培訓全科醫生、鄉村醫生16512人次。據復旦大學掛職永平縣副縣長徐宏波介紹,著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復旦大學即將推動附屬浦東醫院對口幫扶永平縣人民醫院,再派一支醫療隊進行駐點幫扶。
人才短缺是制約貧困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一大短板。像復旦大學一樣,不少來幫扶的高校都以「培養一批帶不走的醫療隊伍」為目標,幫助大理州培養緊缺的醫學人才,並通過義診、醫療救助等方式為群眾送健康。
如上海交通大學在洱源開辦醫療人才專題培訓,組織洱源縣衛生系統醫師到上海學習;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持續開展先心病免費救助「大理模式」,已經累計在大理州及周邊縣(市)開展了8次先心病篩查活動;北京外國語大學幫扶幹部推動東直門醫院與鶴慶縣開展醫療合作幫扶,東直門醫院的專家多次到鶴慶縣進行培訓、帶教。
在各高校真情幫扶下
大理州已初步培養了
一批青年骨幹醫療人才
在多個學科領域取得了新突破
永平縣人民醫院檢驗科醫生楊曉丹到金山醫院進修半年後,熟練掌握了病理切片製作技術,通過遠程病理診斷平臺可實時把報告數據傳給金山醫院的專家鑑定,結束了病理檢查需要轉到上級醫院檢查的歷史,替患者平均節省了4天時間。楊曉丹說:「我正在努力跟金山醫院的專家學習,爭取今年考取執業資質,逐步實現獨立診斷,更好地服務患者。」
雲南日報記者:郎晶晶
責編:鄭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