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勃·迪倫的回憶錄:我大部分時間在寫作,這讓我保持清醒

2020-12-16 澎湃新聞

鮑勃·迪倫 文學報

前不久,78歲的鮑勃·迪倫突然現身社交網絡發布了一首近17分鐘的長歌。算起來,這首名為《Murder Most Foul》的新歌可是近8年來迪倫首次發表的原創歌曲了。這首新歌展現了迪倫長期以來的觀察和思考,歌名來自《哈姆雷特》中的臺詞,從戲劇復仇開始,大量電影、藝術、音樂、名人往事的細節被嵌入歌詞之中,以純真年代的懷念結尾,由此引發了大眾對歌詞背後歷史考據的熱情和交流。

選擇在全球疫情蔓延期間發表新歌,迪倫希望大家回望歷史能夠從中汲取經驗和反思,並且一直「注意安全,保持洞察」。

這首歌似乎再度回應了2016年諾獎頒給他時使用的授獎詞,「在一個最不可能的時代——商業唱片——他重新賦予詩歌語言以升華的風格,這一風格自浪漫主義之後就已失落。他不歌唱永恆,而是敘說我們周遭發生的事物。」

在音樂家身份的背後,閱讀與創作的主題幾乎和迪倫的成名軌跡共同延伸,許多人好奇於他的閱讀譜系以及創作觀念,一直到2016年,這個好奇心變得越發強烈。其實早在20歲出頭時他接受媒體採訪就說過,「我就是喜歡寫東西,我大部分時間裡就是在寫作……這讓我保持清醒。」之後,在自己的回憶錄裡,他多次講述過寫作話題。

今天,摘選了相關文字分享給大家。

放入薯片袋裡的中文版《鮑勃·迪倫詩歌集 (1961-2012)》

我讀得最多的是詩集,拜倫、雪萊、朗費羅和愛倫·坡。我背下了坡的詩歌《鍾》並在吉他上撥弄著給它配了曲。那兒還有一本關於約瑟夫·史密斯的書,這些書讓整個房間都有力地震動起來,讓人暈眩。萊奧帕爾迪所說的「孤獨的生活」( La Vita Solitaria )好像是從某棵樹的樹幹裡蹦出來的,有種無望又無法摧毀的傷感情緒。

很多頁書我都高聲朗讀出來,我喜歡那些文字的聲音,喜歡這種語言。就像民謠的歌詞,甚至更高雅。

那書架上的俄國書封面顯得特別灰暗。有普希金的詩集,他被認為是革命性的。普希金死於 1837 年的一場決鬥。有一本書是列夫·託爾斯泰伯爵寫的,我在二十多年後參觀了他的莊園——那是他的家族莊園,他曾經在那兒教育農民。它坐落於莫斯科郊外,他晚年就來到這裡,厭棄他自己所有的作品並譴責任何形式的戰爭。他八十二歲時留了張條子給家裡人說不要管他,然後走進了下著雪的森林,幾天後人們發現他死於肺炎。一個導遊讓我騎了他的自行車。

創作中的迪倫,牆上掛著中文書法

我的書架上還有果戈理、巴爾扎克、莫泊桑、雨果和狄更斯的小說。我通常翻到書的中間,讀幾頁,如果我喜歡就再從頭讀起。《疾病的形成和治療》是一本好書,我在那找尋我從未得到過的教育。

有時我打開一本書會看到前面有手寫的筆記,像馬基雅維裡的《君主論》一書上寫著「搗亂分子的精神」。「世界性的人」寫在了但丁的《地獄篇》的書名頁上。這些書並沒有按任何特定的順序或題材排列。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放在《聖安東尼的誘惑》旁邊,奧維德的《變形記》,這個嚇人的恐怖故事和大衛·克羅克特的自傳放在一起。

有一本「潛意識之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書叫做《超越快樂原則》。有一次我正在翻看的時候雷走了進來,他看到這書後說道:「這個領域裡最出色的人都在廣告公司裡工作。他們都憑空做生意。」我把書放回原處,再也沒拿起來過。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歷經艱險。1849 年沙皇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亞的勞改營。他被控撰寫宣傳物,他最終被赦免了,開始寫作小說來抵擋他的債主們。就像 70 年代初我創作專輯來抵擋我的債主們一樣。

如果我想讀完所有這些書,就不得不待在養老院或其他什麼地方了。我讀了一部分《喧譁與騷動》,不是很懂,但福克納很有力。我還讀了一些阿爾伯特( Albertus Magnus )的書……他把科學理論和神學結合在一起。和修昔底德的東西相比,它屬於輕量級。有很多這樣的書都太厚而無法閱讀,就像是些巨型鞋子,只適合天生大腳的人。

鮑勃·迪倫與艾倫·金斯堡在傑克•凱魯亞克墓前

過去我從未這樣熱衷於書籍和作家,但我喜歡故事。埃德加·萊斯·巴勒斯寫的故事——他描寫了神秘的非洲,盧克·肖特( Luke Short )——神秘的西部故事,凡爾納,H·G·威爾斯。

我非常喜歡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讀了《運氣和皮革》和《邦斯舅舅》。巴爾扎克十分有趣。他的哲學很簡單明了,說純粹的物質主義大體上是治療瘋狂的解藥。對巴爾扎克而言,唯一真正的知識似乎存在於迷信裡。一切事物都服從於分析。儲藏起你的能量。那就是生活的秘密。你能從巴爾扎克先生那兒學到很多東西。有他作伴很有趣。他穿著修道士的袍子,不停地喝著咖啡。過多的睡眠會阻塞他的思想。他的一顆牙齒掉了,而他說:「這意味著什麼?」他質問一切。他的衣服被蠟燭燒著了。他開始思索蠟燭是不是個好兆頭。巴爾扎克非常逗。

這些都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但那都是在我發現民謠歌手之前。民謠歌手寥寥數句便能把歌唱得像一整本書。很難講究竟是什麼使得關於一個人物或者一個事件的一首民謠歌曲變得有價值。也許是某種公正、誠實、開放的人格。

段落選自《編年史》

[美] 鮑勃·迪倫/著

徐振鋒、吳宏凱/譯

河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要說震動我最深的書,是這三本——《白鯨》《西線無戰事》和《奧德賽》。

《白鯨》是一本超奇妙的書,裡面充滿了各種戲劇性的場景和對話。這本書對讀者也是有要求的。情節很直接,神秘的裴龐德號捕鯨船的亞哈船長,是一個自大的、斷了一條腿的復仇者。一條叫莫比迪克的鯨魚奪走了他的腿,為了追逐它,船長繞著非洲,從大西洋一直追到印度洋,從地球一側追到另一側。追到莫比迪克是個很抽象的目標,並不具體或確定。船長把莫比迪克叫做皇帝,把它視作真實的惡魔。

所有的一切都混合在了一起,所有的神話:猶太教基督教的聖經、印度教的神話、英國的傳說、聖喬治、珀修斯、赫拉克裡斯——這些都是捕鯨者。事實,地理知識,用來加冕的鯨魚油,鯨魚的歷史,儒學,古典哲學,偽科學……所有的一切都在裡面,卻沒有不合理的地方。

就是這個故事,這個主題及其預示的一切都將進入我的歌曲。

《西線無戰事》是另一本影響我的書。《西線無戰事》講述了一個恐怖的故事。在這本書裡你身處一個意義的世界,卻喪失了你的童年、信仰,以及對個體的關心。你陷入了一場噩夢,被捲入一個神秘的死亡和痛苦漩渦。你竭力避免毀滅,你正在從地圖上被抹去。從前,你是一個純真的青年,夢想著成為一名鋼琴家。你曾經那麼熱愛生活和世界,現在卻把它拍成了碎片。

掩卷而思,我再也不想看戰爭小說了,後來我也確實沒再看過。

《奧德賽》是一本偉大的書,其主題已經進入了許多作曲家的民謠 「歸途」「故鄉翠翠的青草地」「原野上的家」我的歌曲也是如此。

《奧德賽》講述了一個奇怪的、冒險的故事,一個成年男子試圖在戰爭結束後回家。他漫長的回家旅程,充滿了陷阱和誘惑。他被詛咒迷路。他一直在海上航行,總是九死一生。巨石塊搖晃他的船, 他遷怒於無辜的人。他的船員中有製造麻煩的人。因為背信棄義。他的人被變成豬,然後變成更年輕,更帥氣的男人。他總是試圖拯救某人, 他一直在旅途,但做了很多的停留。

當《奧德賽》裡的奧德修斯拜訪地下世界的著名戰士阿基裡斯時,這個長壽擁有各種榮譽和榮耀的人告訴奧德修斯這都是誤會。「我剛剛死了,就是這樣。」沒有榮譽,沒有不朽。如果可以的話,阿基裡斯會選擇回去,成為土地上一個農民的奴隸,而不是現在這樣,成為死亡之地的君主- 無論他過去的生活如何艱難,都好過呆在這片死亡之地上。

歌曲也是一樣。我們的歌曲在有生命的土地上才生機勃勃。但是歌曲不同於文學。他們是用來唱的,而不是用來讀的。莎士比亞的戲劇是要在舞臺上演的。就像歌曲裡面的歌詞是要被唱出來的,而不是在紙上閱讀的。我希望你們有機會聽到這些歌詞被唱出來,在一個角落或者在唱片上或者無論現在什麼聽歌的方式。讓我再一次引用荷馬的話:「繆斯,請賜我靈感,讓我唱出這故事。」

(本段選自鮑勃·迪倫的諾獎獲獎演講)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出版社書影、迪倫官網攝影、歷史資料圖

文學照亮生活

網站:wxb.whb.cn

郵發代號:3-22

長按左邊二維碼進微店

原標題:《藏在鮑勃·迪倫新歌背後,是書架塞滿俄羅斯與法國文學名著 | 此刻夜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鮑勃·迪倫自傳:我的人生不需要別人來定義
    在今後十年的時間裡,它會掙扎著起來,然而跌落到地板上。」詩人、抗議歌手、美國的良心、60年代的代言人、民謠教父、搖滾宗師……鮑勃·迪倫的這些頭銜早已寫進教科書。然而現在這位老人平靜地說:「我確實從來都只是我自己:一個民謠音樂家,用噙著淚水的眼睛注視灰色的煙霧,寫一些在朦朧光亮中漂浮的歌謠。」
  • 鮑勃·迪倫,吟唱之上有詩歌
    北京時間10月13日19時,瑞典文學院宣布美國民謠歌手鮑勃·迪倫獲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消息顯然讓人們有些錯愕。在Ladbrokes和Unibet兩家著名博彩網站的賠率榜上,並沒有人注意到鮑勃·迪倫的名字——儘管這位詩人歌手自1996年起,已數度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歌手?詩人?
  • 答案不再風中飄蕩 民謠詩人鮑勃·迪倫摘諾貝爾文學獎
    詩人廖偉棠說,許多年前,他在袁可嘉編選的《美國當代詩選》裡讀到了鮑勃·迪倫的歌詞。「我記得袁老寫到在美國聽鮑勃·迪倫演唱會的盛況,把他比喻為柳永,寫得像有井水處就有迪倫歌似的。袁老把鮑勃·迪倫的歌詞作為詩翻譯過來,放在那本大師雲集的詩選裡居然毫不遜色,且另有一股灑脫滌蕩之氣,且神秘、猛銳如春夜之虎。」    鮑勃·迪倫的文字天賦也體現在歌詞之外的寫作上。
  • 賈伯斯唯一的終生偶像,鮑勃·迪倫才是真正的跨界天才
    當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造成朋友圈罕見的「撞衫」之後,沒錯,大部分人都害怕錯過與這個被認為無解男人的沒有關係,所以你的朋友圈滿是《Blowin' In The Wind 》、《Things Have Changed》by BobDylan 。
  • 鮑勃·迪倫偉大在哪裡?
    許多年前,我在一棟不新也不舊的教學樓裡上課。從教室的窗戶望出去,是宏偉的天主教堂以及乾淨而神秘的院落。那時天總是很藍,夏日的陽光傾瀉下來,灑在教堂的紅瓦上。我總是要歪著頭,才能見到教堂塔樓上巨大的十字架,因為它太高了——在老城建起那些數十層的大樓之前,它就是這一帶的制高點。有時,我到學校的時間比較早,就會趴在窗臺上看教堂,總也看不夠。
  • 村上春樹 | 作為一個小說家,我必須保持清醒,又深入到靈魂深處
    村上春樹 | 作為一個小說家,我必須保持清醒,又深入到靈魂深處 2020-12-24 1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陳丹青談《文學回憶錄》:木心是我真正的精神導師
    對於中國文學史來說,木心是一個陌生的名字,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木心又漸漸引人關注,以至於成為當代文化史上不能不提的人。生於1927年的木心,早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曾經師從劉海粟和林風眠。木心前半生在「文革」的動蕩中偷偷閱讀經典,寫作「不合時宜」的文學作品,1982年定居紐約後又在潦倒和孤獨中老去,一生從未登臨風口浪尖。
  • 瑪麗·卡爾:如何寫好一本回憶錄
    在瑪麗·卡爾最新作品《回憶錄的藝術》裡,她結合她撰寫回憶錄的經驗與具有代表性的回憶錄,告訴讀者具體的方法,如何寫出有吸引力的回憶錄。瑪麗·卡爾的這本書可以和史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安妮·拉莫特的《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一起,成為關於寫作的實用指南,《華爾街日報》書評稱讚說:這本書值得每個想嘗試寫回憶錄的人讀一讀。
  • 鮑勃·迪倫的偉大,在於早已超越詩歌本身的表達
    有時,我到學校的時間比較早,就會趴在窗臺上看教堂,總也看不夠。它的巨大時常讓我心生渺小之感,過於單純而機械的學業也讓我很難幻想未來。學校的喇叭總是在播放各種通知,在夏日午後尤其令人狂躁。但偶爾,它也會神奇地響起一些旋律,比如《未來的主人翁》。那一刻,白雲在天上流動,我第一次需要音樂。那時的羅大佑總讓人聽得很累,因為他太喜歡提問。
  • 「我在等風」:跨界與比較視野中的本·安德森回憶錄
    尤為可貴的是,雖然三位學者都對現實權力政治、民族國家政治與族群文化權力有各自的深刻理解和嫻熟把握,卻依然保持學人的務實本真和理性反思的可貴品質。三部回憶錄各有側重、各有自己的關懷面向。何炳棣回憶錄以個人為中心,非常嚴謹,也非常較真,是歷史回憶錄,也是學術回憶錄;它是百科全書式的,既是個人讀史閱世的真實書寫,更是劃時代政治歷史社會變遷的鮮活紀錄。
  • 鮑勃·迪倫:每一句歌詞都是不朽的詩篇
    2016年10月13日,消息傳來,美國搖滾和民謠歌手鮑勃·迪倫(Bob Dylan)獲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這是第一次將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一位音樂家,因為鮑勃·迪倫「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裡,創造了全新的詩歌表達」。
  • 鮑勃·迪倫的新歌來得正是時候
    北京時間3月27日下午,鮑勃·迪倫通過官方Twitter帳號宣布發表新歌《Murder Most Foul》(有中文譯成《最卑鄙的謀殺》),並簡短地寫道,「問候我的歌迷和追隨者,感謝你們一直以來的支持和忠誠。這是一首我們前陣子錄的未發表歌曲,你們可能會覺得有趣。請務必平安,保持警惕,願上帝與你們同在。」
  •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美國音樂家鮑勃·迪倫,憑什麼?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3日下午1時,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美國民謠歌手鮑勃·迪倫榮獲該獎項。瑞典學院說,頒獎給迪倫是為了表彰「他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內創造了新的詩意表現手法。」
  • 鮑勃·迪倫拒絕諾貝爾文學獎?只是保持緘默而已
    鮑勃·迪倫外媒報導截圖  騰訊娛樂訊近日,有消息稱鮑勃·迪倫的經紀人在紐約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鮑勃·迪倫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並表示「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迪倫周四(10月12日)晚上在拉斯韋加斯舉辦了一場演唱會,但參加了這場演唱會的記者發現,迪倫在演唱會上除了唱歌外,沒有說任何話,自然也就沒有提到諾貝爾文學獎。  《華盛頓郵報》報導,迪倫親友表示,他暫時對獲獎沒有發表任何看法,他的一個朋友說,迪倫可能永遠不會表示感謝。
  • 華信巨匠攜手專業作家 首開國內傳記回憶錄創意寫作培訓先河
    首開國內傳記回憶錄創意寫作公開課據悉,近期華信巨匠攜手專業作家,為老人群體在國內首開傳記回憶錄創意寫作公益講座與公開課,教授那些有經歷有故事還有書寫能力的老人親自動筆撰寫自己的傳記回憶錄。但是,由於文化素養以及時間、精力等限制,寫出來的稿件水平難免參差不齊,有的甚至是差強人意。為此,合伙人表示,「將您在北大國學培訓、小說創作、品牌文案和傳記回憶錄寫作的幾種經驗多向維度結合起來開設一門創意寫作課,想必會給大量的老年朋友帶去真知灼見,勢必獲得相關機構的歡迎」。
  • 鮑勃·迪倫女友蘇西資料照片 揭秘戀情過程(附專輯封面)
    鮑勃·迪倫女友蘇西資料照片 揭秘戀情過程  鮑勃·迪倫代表作是什麼 鮑勃·迪倫經典歌曲匯總(全) 專輯封面鮑勃·迪倫 《The Freewheel』 Bob Dylan》專輯封面  1963年2月,鮑勃·迪倫(Bob Dylan)和女友蘇西·羅託洛
  • 回憶錄:最打動人心的,是充滿人性的瞬間
    再者說來,回憶錄對於年輕作家和第一次寫作的新手作家來說也是比較好入手的。從出版者的角度來看,這類作品的出版成本不高,預付稿費很少,除非你是蒂娜·菲或蘿拉·布希類的名人。還有一個大問題是出版市場對回憶錄的看法。最近一些年,回憶錄寫作市場上由於存在有大量厚顏無恥的謊言和騙子,而使這種體裁的作品失色不少。不過這類真實性的醜聞並沒有磨滅公眾的興趣,或者出版商將其出版的願望。
  • 鮑勃·迪倫時隔八年首發原創新歌,歌曲全長17分鐘
    新京報訊 (記者 劉臻) 北京時間3月27日,現年78歲美國傳奇民謠歌手鮑勃·迪倫在其官方社交平臺發布了新歌《Murder Most Foul》,這是一首長達17分鐘,以美國前總統甘迺迪遇刺案為背景寫的歌曲,是他近8年來發行的第一首原創歌曲。
  • 我為什麼寫作?因為它讓我快樂
    「寫作浪費時間,你又不是為了賺錢,那為啥呢?」以致退休後,看到自己以前寫的文章,才驀然驚覺:再不努力我就真的老了。於是又拿起筆來。本著「我手寫我心」的初衷,有靈感了就寫。並陸續發表在一些公眾號上。還結識了很多的文友。大家互相鼓勵和支持,其樂融融。因為寫作需要素材,自然的我就會多讀書、更加關注和熱愛生活,也提升了自我,這也是一筆財富呢。
  • 鮑勃·迪倫的缺席,「答案在風中飄蕩」
    她開始不久就連連唱錯,「不好意思,我們可不可以重新開始這段。我太緊張了,」她說。  鮑勃·迪倫沒有出現。他本人也說,他花了兩周時間才確認自己真的得獎。他接受獎項,但因已有其他安排不能前去領獎。「我的精神與頒獎典禮同在,」迪倫在事先撰寫好的獲獎感言上這樣說。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我從未想像過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