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理論】​我看「議論文新三要素」

2021-02-19 鄧木輝語文視界

我看「議論文新三要素」

鄧木輝

摘要:在發表《試論「議論文三要素」之弊害》論證「議論文舊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荒謬」的基礎上,潘新和先生又發表了《「議論文三要素」的重構》,著重闡述「議論文新三要素」(價值性、發現性、說服性)之「正確」。但潘新和先生的「議論文新三要素」,立論依據不成立,構成要素不新穎,邏輯關係不成立,術語使用不新鮮。

關鍵詞:議論文新三要素;價值性;發現性;說服性;立論依據;構成要素;邏輯關係

繼發表《試論「議論文三要素」之弊害》[1](簡稱《弊害》)之後,著名寫作學教授潘新和先生又發表了《「議論文三要素」的重構》[2](簡稱《重構》)。《弊害》與《重構》為姊妹篇,較系統地闡述了潘新和教授關於議論文理論及實踐(教學、寫作)的一系列主張。《弊害》重在「證偽」:著重論證議論文舊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之荒謬;《重構》重在「證明」:著重闡述議論文新三要素——價值性、發現性、說服性——之正確。我認為,兩篇文章的觀點及內容都還可商榷,故不揣淺陋,曾就《弊害》寫過一篇商榷性文章[3],現再對《重構》表達一些商榷性看法,拋磚引玉,就教方家。

潘教授在《重構》一文中提出:「重構『議論文三要素』,要避免重蹈覆轍,最主要的是走出以『形式(論證)邏輯』定位、以『證明』(證實)來建構說理系統的迷津。『三要素』的認知取向,不應是對文本作淺陋的結構、形式(推理方法)上的規範,而應作功能、本質上的規範。……作功能、本質上規範的『議論文三要素』,當為價值性、發現性、說服性。議論文本,主要是由論題、論點、論說系統三個基本成分構成。『三要素』要對應、涵蓋這三個部分,揭示其功能、本質:針對論題——選題,要追求『價值性』;針對論點——立論,要追求『發現性』;針對論說系統——說理,要追求『說服性』。」從引文可以看出,潘教授認為舊三要素是形式邏輯上的重結構形式、輕功能本質的東西,重構議論文三要素要避免重結構形式輕本質內容,應作功能本質上的規範,從而提出了與論題、論點、論說系統相對應的「議論文新三要素」價值性、發現性、說服性。然而我認為,潘教授對舊三要素的判斷不符合事實,立論依據不成立,構成要素不新穎,邏輯關係不成立,術語使用不新鮮,提出的新三要素與舊三要素相比,僅僅是換了說法而已,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新意。下面分別說明:

一、《重構》的依據不成立

《重構》以《弊害》為依據、為基礎、為前提。《重構》沒有詳細談及舊三要素重形式規範輕內容表達的「問題」,而《弊害》詳細論述了舊三要素重形式規範輕內容表達,滿足於論點的提出與證明,不關注論點本身的新穎性與逼真度,不注重材料的佔有與內容的充實的「問題」。然而,事實完全不是這樣。從理論層面看,沒有哪一本寫作專著講議論文三要素理論曾這樣闡述;從實踐層面看,沒有哪一個老師指導學生作文會這樣要求。相反,無論寫作專著還是教學實踐,都強調寫作必須貼近生活、佔有材料、深化認識,力爭在這樣的基礎上做到提出的論點正確新穎而闡述的道理令人信服,哪裡會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呢?當然,儘管這樣,仍無可否認學生作文提出的論點難免缺乏新穎性與逼真度,闡述的道理難免缺乏說服力——豈止學生,老師不也如此嗎?但這是認識欠缺所致,絕非理論誤導使然。因此,潘教授的「舊三要素重形式輕內容」的判斷不成立,《重構》立論的依據與前提不成立。

二、《重構》的要素不新穎

針對議論文舊三要素的「不恰當」,《重構》提出了新三要素:「針對論題——選題,要追求『價值性』;針對論點——立論,要追求『發現性』;針對論說系統——說理,要追求『說服性』。」簡單地說,《重構》的議論文新三要素是:價值性、發現性、說服性。但我認為,與舊三要素相比,新三要素只是換了說法而已,並沒有多少新意,而且邏輯關係並列不當。

先看要素構成是否新穎。單從表結論的「價值性」「發現性」「說服性」看,「三性」並不新穎,因為它們本是舊三要素的應有內涵。試想:哪一本寫作專著談議論文寫作不強調立論的價值性與發現性、不強調內容的充實性與說服性呢?哪一個教師教議論文寫作不強調立論的價值性與發現性、不強調內容的充實性說服性呢?可以絕對地說:這些東西語文老師天天掛在嘴上啊!當然,《重構》提出新三要素是基於《弊害》中的這樣一個判斷:舊三要素滿足於論點的提出與證明,不關注論點本身的新穎性與逼真度,不注重材料的佔有與內容的充實。然而,如上指出:這是潘教授的臆斷,事實並非如此。再從支撐「三性」的具體闡述看,無論是具體闡述「價值性」的「論題的新鮮度」「對論題研究現狀的了解度」「論題可能引發的關注度」,還是具體闡述「發現性」的「新穎性」「想像性」「逼真性」,抑或是具體闡述「說服性」的「說理貴在得當,重在分析」「防禦性的反駁與證偽」「說理系統的清晰與嚴謹」,都是議論文寫作的常規要求啊,一般寫作專著會詳細談及,所有寫議論文的人會嚴格遵守、努力追求,一般老師也會這樣要求學生(只不過會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適當強調而不面面俱到)。當然,不同的寫作專著也許闡述的系統不一樣,也許使用的術語不一樣,也許所提「性」的多少不一樣(有的會多提「幾性」,有的會少提「幾性」),但並無多少內容實質上的差別,因為這些都是議論文寫作應遵循的常識與規律。當然,不排除大部分人寫議論文或教師指導學生寫議論文雖然遵循了以上常識與規律,而寫出的東西仍然與應有要求相去甚遠的情況,但那是認識局限所致,絕非理論誤導或理論欠缺使然。可以斷言用新「三性」指導議論文寫作,仍然會問題依舊,情況不會有絲毫改觀。這倒不是因為新三要素是否新穎的問題,而是因為理論與實踐始終有距離,人的認識始終有局限;當然,還有別的原因,文末再補充談及。

再看邏輯關係能否並列。「價值性」「發現性」「說服性」是為追求「功能、本質上的規範」而提出的議論文新三要素,「價值性」針對「論題」提出,「發現性」針對「論點」提出,「說服性」針對「論說系統」提出。在我看來,雖然「論題」與「論點」不等同,但二者緊密相關,內涵交叉重合:有的「論點」就是「論題」,有的「論題」就是「論點」;與此緊密相關,「價值性」與「發現性」亦緊密相關,不可分割:「價值」靠「發現」而體現,因「發現」而有「價值」。既然如此,將交叉重合的「價值性」與「發現性」分別作為「三要素」之一併列提出是不恰當的,遠不如舊三要素的邏輯關係穩妥。因為,在舊三要素中,論點是作者提出的見解和觀點,論據是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論證是用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和過程:三者各指不同範疇,互不交叉重合,彼此平等並列,且都是構成議論文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作為議論文要素非常恰當。

三、《重構》的術語不新鮮

在《重構》一文中,潘教授使用了「議論文」「論題」「論點」「論據」「論證」等術語,這些術語都是傳統提法,沒有新意。須知,潘教授之前曾說:「沒有哪一種文體叫做議論文,只有雜文、隨筆、文學評論、短論、社論、政論等」[4];而《重構》大量地使用了「議論文」這一術語,恢復了「議論文」使用的「合法性」。潘教授在《弊害》中否定了「論點」「論據」「論證」作為議論文三要素的合理性,而《重構》的「議論文新三要素」基本上仍建立在這些舊術語之上。且看:「針對論題——選題,要追求『價值性』;針對論點——立論,要追求『發現性』;針對論說系統——說理,要追求『說服性』。」這裡,保留了舊三要素的「論點」,增加了舊三要素之外的「論題」(且不論有無必要),變換了舊三要素的「論證」(變換為「論說系統」),去掉了舊三要素的「論據」。將「論證」變換為「論說系統」,與潘教授將「論證」等同於「引證」「例證」有關(參見其《弊害》)。然而,大家所說的「論證」,是指所有論證方法的總稱,自然等同於「論說系統」。因此,「論證」與「論說系統」僅僅是說法不同而已,沒有任何內涵上的差別,變換說法沒有必要。

綜上,《重構》回到原點,新論不新:術語還是那些術語,內涵還是內涵;或者雖然變換了某些術語,但內涵仍是那些內涵(至多有所增減)。這一方面說明「新三要素」鮮有新意,另一方面也說明常識很難違反。筆者注意到:《語文建設》刊載的所有討論「議論文三要素」的文章,大都是強調了傳統理論中的某些說法而已。筆者並非主張一味求新;恰恰相反,筆者認為,違背常識的一味求新與標新立異不必要、不應該。

誠然,理論需要創新,但創新要遵循常識;教學需要改革,但改革要對症下藥。目前作文教學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學生寫什麼體裁的文章都達不到應有要求,這主要是瘋狂應試使教學急功近利淡化文體所致,主要是瘋狂應試的問題而不是理論欠缺或理論誤導的問題。據此,筆者斷言,瘋狂應試的狀況不改變,急功近利的做法不改變,無論用什麼理論指導議論文寫作,一定會問題依舊,毫無改觀。因此,對症下藥要對「瘋狂應試」之症。這是另外的話題,不再展開。

參考文獻

[1]潘新和.試論「議論文三要素」之弊害[J].語文建設,2012(1).

[2]潘新和.「議論文三要素」的重構[J].語文建設,2012(6).

[3]鄧木輝.議論文三要素不應否定[J].課程教學研究2016(9)

[4]潘新和.從失真回歸到仿真——寫作教學內容辯證[J].中學語文教學,2010(3).

相關焦點

  • 【作文理論】議論文三要素不應否定
    潘教授的觀點新則新矣,但其理由不能成立。將論點、論據、論證作為議論文三要素非常恰當,這是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因此,議論文三要素不應否定。關鍵詞: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福建師大潘新和教授的文章《試論「議論文三要素」之弊害》(簡稱《弊害》),認為「議論文三要素」提法弊端多多,貽害無窮,「議論文教學改革,必先由對『三要素』的批判入手」 [1]。我認為潘教授的觀點新則新矣,未必正確。現不揣淺陋,也談談自己對議論文三要素的一些粗淺理解。何為「要素」?
  • 憑什麼否定「議論文三要素」?
    《試論》否定「議論文三要素」的第2個理由是:「議論文不是有論點就成,它需要的不是任意的論點,而是『具有較高逼真度的論點』或『新論點』。」議論文應當有較高逼真度的論點,好的議論文必須論點真實,這是對的。然而,「議論文應當具備『有較高逼真度的論點』」本身就預設了「論點是衡量議論文好壞的一個要點」,就等於承認論點是議論文的一個要素。
  • 作文50+秘訣| 議論文三要素詳解
    (我不是有意要笑的)說正經,想考名校作文少了50分怎麼行!可是你說,作文得高分,真的很難呀!!尤其是議論文書到用時方恨少一遇議論文下筆難呀!!!emmmmm那胖雞是得給你們想點招了~那咱們先來分析,寫議論文時最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 大家說語文 「議論文三要素」批判
    其實「三要素」說並不符合議論體式閱讀、寫作的實際,在認知方法、思想方法、說理方法上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影響著師生的觀念與實踐,學生議論體式閱讀、寫作的諸多問題蓋出於此,他們認識上的諸多偏頗亦出於此。由於「三要素」說影響深遠、根深蒂固,對其弊病,教材既無變革,教師也無覺悟,因此,議論文本教學改革,必先由對「三要素」的批判入手。
  • 眾家說語文 吳格明:也談議論文三要素
    二、語文課程中的議論文三要素   議論文三要素是語文課程中的概念,指的是論點、論據、論證方式。有人把議論文三要素說成「論點、論據、論證」,其中的「論證」是「論證方式」的省略。這樣的省略容易引起誤解,最好不用。議論文三要素來自論證的三要素。語文課程理論的建構必須藉助於相關學科的知識或研究成果。議論文的理論當然要藉助於邏輯學的相關知識。
  • 議論文三要素有哪些?議論文論證方法有幾種?
    寫議論文的三要素有哪些。小編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議論文的三要素。一、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點是一篇議論文的中心觀點,是文章的靈魂。它統領全文,決定著材料的選擇和論證的方法。二、議論文更需要哲理的思考尤其是議論文,是獎善懲惡的,是對 人們進行規勸疏導的,是對人們引導作用的,因此必須有說服力,並要有正確 的價值取向。認真上政治課,經 常的看看說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將提高我們的思想素質,提高我 們認識能力,對我們寫作,尤其是議論文 的寫作大有好處。
  •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什麼是議論文三要素  詳細說明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論點  定義
  • 議論文三要素
    議論文三要素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的文章,是考生針對某一話題進行闡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 中考議論文掌握三個關鍵要素,助力學生輕鬆拿下議論文高分
    都怕議論文的題目,只是很多學生沒有掌握這三個關鍵點中考題目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議論文的題型考查,往往很多學生在議論文題目上丟分嚴重,這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掌握好議論文做題的三要素,作為議論文閱讀的要求中明確我們能藉助議論文的文體知識,把握文章論點,明確文章的論據
  • 高中語文,掌握議論文四要素,奠定高分作文基礎
    把議論文寫好,一定要掌握好論題、論點、論據、論證四要素,且對四要素理解深刻會運用。最近關於議論文寫作的幾篇文章,大家反饋很有啟發,也有幾個同學發習作請指導。看過例文,發現有文體分不清的問題。關於記敘文議論文文體的區別,執教多年的老師或已經入門的同學,不會認為難。但是對於相當一部分剛剛中考結束的準高一同學,卻依然是個問題。再其次的問題,是分清了文體,卻詳略不當,有同學能區分出議論和其他表達方式的區別,卻不能恰到好處的把握議論文中敘述的成分;再其次的問題呢,是論證的方法比較單一,有論證的意思,通篇卻只是舉例子,而且基本上全是正面的例子,缺少變化。
  • 【作文備考】議論文寫作三要素及使用注意事項!
    招教考試作文的文體以論述文為主。議論文具有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古人云:「文以意為先,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無論寫什麼文章都必須立論。立論就是針對客觀事物或問題,直接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態度。
  • 議論文--- 三要素
    1、論點  論點就是文章中要加以闡述和說明的基本觀點,在議論文中要解決的是"證明什麼"的問題。在一篇議論文中,論點是文章的價值所在,一篇文章的高下優劣主要取決於它。這種說理方法的好處在於理從事出,虛實結合,使立論文章增添理論色彩,避免空泛議論或就事論事。事實和道理的有機結合,是增強評論說服力的一項基本原則、要求和方法。所以,在申論寫作中一定要有雄辯的事實作基礎。  總之,論點、論據和論證是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是靈魂,論據是血肉,論證是骨骼。
  • 2018安徽公務員考試議論文三要素
    議論文三要素文章寫作分為多種體裁,比如有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在文學體裁上還可以分為散文、小說、詩歌等。儘管文章的寫作種類如此的豐富多彩,但在申論的寫作中,一般而言是讓考生寫一篇議論文。議論文要想得高分,我們就要滿足其最基本的要求,即結構完整,論點、論據、論證這三要素缺一不可。一、論點論點是文章的核心觀點,也就是你寫的這篇文章想要表達什麼意思。在確立一篇文章的論點時我們要滿足三個原則:第一,準確性原則。論點要符合題目的意思和材料的語境;語言表達要精練、準確、到位。
  • 2020國考申論技巧:「三要素」讓議論文不再成難題
    2020國考申論技巧:「三要素」讓議論文不再成難題 2018-12-24 09:52:09|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高考語文,三要素僅是議論文寫作的起點,能夠深入分析才會拿高分
    上了高中,議論文好像比記敘文好寫:掌握了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知道了比喻論證、對比論證、事例論證、道理論證等論證方法,再積累n多的古今中外的事例,便不難寫出一篇像樣的議論文來。當然最開始寫作的時候,會有諸多的不熟練之處,語言可能會略顯生澀,卻可以相信時間的力量,做到越來越有樣。
  • 高三學子必看,語文作文議論文乾貨大全
    什麼是議論文?議論文是一種以議論說理為主的文章,議論文必須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議論文三要素:論點:作者要闡明的觀點論據:證明論點的依據(論據可分為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論證:運用論據對論點進行證明的過程議論文的分類
  • 議論文基礎知識之「三要素」
    議論文的「三要素」(一)論點  (1)論點的含義: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4)論點的呈現方式:有的議論文的論點在文章中用明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我們只要把它們找出來即可;有的則沒有用明確的語句直接表述出來,需要讀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 中高考作文:閱卷老師青睞的議論文及對策
    (作文閱卷老師手記)在閱卷過程中,議論文文體特徵這一要點是從兩個方面來考查和衡量的:其一,著眼於文章語言整體上採用的表達方式,看是否突出了議論的特性,還會參照文章的結構和思路,看是否符合論證的思維和邏輯;其二,著眼於具體論述的段落的語言運用。
  • 三分鐘能寫好一篇議論文?答案就在這裡
    說起議論文,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每次的作文課上,聽到布置的作文是議論文,全班學生不約而同倒吸一口涼氣,唏噓不已,怕極了議論文。而如果布置的是記敘文,則都笑逐顏開,一掃臉上的陰霾。為什麼文體不同,學生的表現會有如此大的反差?議論文很難寫嗎?
  • 乾貨 秒懂議論文三要素
    議論文,就要在「議論」上下功夫。「議」,要議得實在,不能光說空話、套話;「議」,要議得合理,這就要講究方法,或舉例,或對比,或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議」,還要議得辯證,切忌簡單化、絕對化,不能話說死說絕,在論述某一事物時,不要忘記事物的另一面及其發展、變化。「議論」無非是擺事實、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