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兒的虎式教育:各種教育方式都存在不完美

2020-08-13 媽媽糯米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繼虎媽式教育後,又有了鷹式教育方法,換了名稱但不變的是家長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這樣嚴苛的教育很容易引起輿論的兩極化,多年前虎爸虎媽的故事讓人們看到了這種嚴厲教育下孩子的成功,但很快來自「虎寶」的反擊讓虎式教育支持者啞口無言。

相比國內傳統的嚴厲教育環境,西方對虎式教育的看法否定的更多,這和不同的文化和教育傳承有關,但美國也有虎媽,9年前亞裔蔡美兒寫了一本《虎媽戰歌》。

在美國的教育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嚴苛的教育下,她和兩個女兒在親子關係中也充滿了對抗、冷戰,但如今這個虎式家庭怎麼樣了呢?

蔡美兒的虎式教育

《虎媽戰歌》中分析了東西方家長的不同,西方家長尊重孩子的個體性,支持孩子的選擇;而東方家長認為有必要儘早替孩子的未來做準備,讓他們有能力,替孩子裝備才幹以及獲取努力不懈的精神,以及在獲取能力中建立強有力的信心。

多年過去了,美國《檀報》又報導了這個家庭的近況,虎媽蔡美兒的故事又被翻出來引發了一輪議論。《虎媽戰歌》剛出版時,美媒多對「虎媽」的做法進行批評,認為這是在虐待兒童,但現在看蔡美兒的兩個女兒都很優秀,他們從哈佛大學畢業,未來一片光明。

虎媽教育被人議論的是教育中對只能的打罵,但其實虎式教育的精髓在於對孩子的高要求,任何事要做到最好,最好出成績,再就是給孩子非常小的商量餘地。和美式教育中給孩子自主的選擇,摸索的空間不同,蔡美兒早早給女兒選擇好了才藝的方向,課業的要求。

蔡美兒的兩個女兒一個彈鋼琴,一個拉小提琴,小時候每天被要求至少練習3個小時。在嚴格的高要求下,大女兒在高中時站上了卡內基大廳演出,小女兒得到在歐洲各地演出的機會。蔡美兒的虎式教育就是靠壓力來激發孩子的潛力並發揮出來。

《虎媽戰歌》的最後,小女兒因為受不了高壓教育而反抗,在衝突中女兒放棄了小提琴,但虎媽的教育理念並沒有動搖,後來女兒開始喜歡上打網球,虎媽開始了解網球這項運動,觀察女兒的打球姿勢,私下和教練探討如何幫助女兒改進。

在這本書的最後,虎媽這樣說:「我知道她可能會捂住耳朵,可能會和我吵,但我也深知她打從心裡知道,我是對的。」

蔡美兒的虎式教育不是讓女兒們孤身奮戰,而是讓自己也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子女的教育事業中,因此多數「虎寶」在童年、青少年時期會和父母鬧矛盾、發生衝突,但當有所成就後,普遍的會對自己的虎媽虎爸們發自內心的感謝,沒有父母在背後推動,可能自己也不會想到能有這麼大的能量。

虎寶的逆襲

《虎寶的逆襲》一書作者Kim Wong Keltner也是經歷虎式教育的一員,在談及高壓教育的時候,她表示自己因為自身受教育的經驗,因此對下一代教育尤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

她認為虎式教育的缺點在於許多亞裔學生會因為這樣的教育而感到孤寂和焦慮。切身的體會下她這樣說:你必須讓她的生命中有錯誤的空間,或許這會產生因進不了好大學的恐懼,但這也遠比努力卻無法滿足父母的恐懼要好的多。

Kim Wong Keltner稱自己不論怎樣努力也無法讓母親滿意,這份陰影一直到她成年也消散不去,即使她後來擁有了不錯的人生。Kim Wong Keltner從伯克利大學雙學位畢業,丈夫在研究所工作,她自己也已經出了三本書。

Kim Wong Keltner大概是虎式教育下的受害者,《紐約時報》之前的一篇文章曾援引亞裔在心理學期刊中發表的研究指出,「發展最平衡也最健全的孩子,來自於恩威並施的教育」。嚴厲的手搭配溫暖的擁抱,父母對孩子嚴格的要求也會得到寬恕。

各種教育方式都存在不完美

與虎式教育(積極育兒教育)相對的是放養型教育,這兩種教育方式處於對立面,都有可取之處但都不完美。許多放養型教育下的孩子雖然享受自由,但大多時候他們不知道自己該幹嘛,不知道如何更進一步,在人際交往,能力發展上都存在這類情況。

而積極育兒法中家長被要求以正面的態度來面對孩子,但當負面情緒難以抒發,家長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會受到影響。每個人都會犯錯,會生氣,這些都是正常的,對父母而言也是如此。

積極育兒法期許的是父母作為正能量的榜樣對孩子施加正面的影響,但不被允許發洩負面情緒也不切實際,同時這也會讓孩子缺少去處理負面情緒能力的機會。

每種教育方法都不完美,但好在它們都有可取之處,也幫助不少父母將下一代培養成才成賢。在面對失敗時,亞裔的學生會因著父母的支持而更有動力向前,但西方學生更容易產生孤獨感。

基於此,虎媽虎爸們被賦予了新的認識,在要求孩子一往無前的時候,虎爸虎媽們也在投身孩子的各項成就中幫助孩子取得成功,當親子間能形成好的聯結,從家長的壓力中孩子能獲益。

虎式教育中最珍貴的在於家長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心力,在子女對所有一竅不通的時候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潛力,逼出一個可能超出自己想像的強大的自己。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可以更多的討論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同時對我們過去所經歷的教育也能更好地以過來者身份看其中的好與壞,分析父母教養方式的優缺點。在這過程中,過去對父母怨懟可能早已消失,同時對家長的嚴厲教育抱以感激。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蔡美兒的虎式教育:各種教育方式都存在不完美
    多年過去了,美國《檀報》又報導了這個家庭的近況,虎媽蔡美兒的故事又被翻出來引發了一輪議論。《虎媽戰歌》剛出版時,美媒多對「虎媽」的做法進行批評,認為這是在虐待兒童,但現在看蔡美兒的兩個女兒都很優秀,他們從哈佛大學畢業,未來一片光明。虎媽教育被人議論的是教育中對智能的打罵,但其實虎式教育的精髓在於對孩子的高要求,任何事要做到最好,最好出成績,再就是給孩子非常小的商量餘地。
  • 9年前聲震美國的虎媽蔡美兒,她的孩子在虎式教育下,成才了嗎
    運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來養育孩子是一直令不少家長十分頭痛的共同問題,畢竟許多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經驗尚且十分單薄。同時,網絡上也出現了不少所謂成功的"育兒寶典",向家長們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驗,不少家長還紛紛進行了效仿。
  • 「我要感謝『虎媽式教育』」:一個為人父母后的「虎寶」告白
    因為虎媽的女兒現在都優秀到不行,都是哈佛(非社區)大學畢業,可謂前途無量,更對虎媽的教育方式表示感激。正如現在兩極化的世代當道,這議題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並分為兩派——要不稱虎媽是「母親楷模」、要不稱她為「惡魔榜樣」。
  • 《虎媽戰歌》亞馬遜銷量破百萬,中西方教育理念惹爭議,你站哪邊
    說到虎媽,可能很多都不熟悉。這位虎媽是美國的一位華裔媽媽,她在美國才用了中國式教育來教育她的孩子們。就在8年前,這位美國耶魯大學的華裔教授蔡美兒,她把自己嚴格教育兩個女兒的教育方式寫成了一本關於育兒的書中。
  • 還在用虎媽虎爸的教育方法嗎?看完這些知識,你可能會改變主意
    這種虎媽虎爸式的教育其實由來已久,美籍華人蔡美兒出版了《虎媽的戰歌》一書在美國產生了很大的震動, 很多美國人看完這本書之後就開始思考自己教育存在哪些問題。而且,很多中外讀者也開始學習這種虎媽式的教育方法,以期望自己的小孩子可以像蔡美兒的孩子那麼優秀。凡事都有兩面性,虎媽虎爸式的嚴格教育對孩子既有利也有弊。
  • 「虎媽教育」不可取?深思蔡美兒的經歷吧,有些孩子就得逼一把
    當然,畢勝男付出的努力,最後並未在女兒身上取得成效,而她也明白了「嚴逼」的方式不適用於自己的孩子。01《虎媽戰歌》——成功的虎媽經歷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畢勝男」這種家長在現實生活中確實也很常見,比如蔡美兒。
  • 蔡美兒的虎媽教育備受爭議,「虎」背後的教育實質,值得我們學習
    說起"虎媽教育",人們肯定不陌生,2015年就播過一部由趙薇和佟大為主演的《虎媽虎爸》。如何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一直是教育永恆的話題,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為了讓孩子變得優秀,父母做出了不同的行為。有些父母為了孩子的未來,犧牲掉孩子的玩樂時間,讓孩子從小開始便接觸許多事物。
  • 「虎媽」蔡美兒因中式教育成名,如今9年過去,她的女兒怎樣了?
    歷史家的職責是要確切、真實、不感情用事;無論利誘威脅,無論憎恨愛好,都不能使他們背離真實。——塞萬提斯(西班牙)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14字,閱讀約3分鐘"虎媽"一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過去幾年甚至有電視劇以這個名字走紅。
  • 「虎媽」蔡美兒的丈夫被控性騷擾!耶魯流傳20年的「秘密」浮出水面
    表面上看,蔡美兒一家「完美無缺」,父母都是著名大學的著名教授,兩個女兒也都畢業自哈佛,大女兒還有耶魯法學院的博士學位——這幾乎是美國精英家庭的完美典範。然而,這兩年來,夫婦倆卻屢屢陷入醜聞風波。多年來,耶魯法學院內部一直流傳著魯本菲爾德性騷擾的傳聞,可表面上,這裡卻一直「風平浪靜」。
  • 「虎媽」蔡美兒的教授丈夫被控性騷擾,耶魯法學院流傳20年的「秘密...
    表面上看,蔡美兒一家「完美無缺」,父母都是著名大學的著名教授,兩個女兒也都畢業自哈佛。  大女兒還有耶魯法學院的博士學位——這幾乎是美國精英家庭的完美典範。你可以看到,他的法官助理,看上去都像模特一樣。 」  還有人透露,蔡美兒曾說過卡瓦諾會將「漂亮的書記官」轉介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  雖然她也補充說「不過我不認為這跟性有什麼關係」。  還有學生反映,蔡美兒的丈夫魯本菲爾德也曾經說過,「卡瓦諾喜歡聘用美女。」  對此,蔡美兒予以了否認。
  • 虎媽蔡美兒10個不為人知的側面
    我:哎呀,你也知道的,我是不太贊同虎媽的做法的……不過還是要先看書,搞懂事實再說。 在看書之前,我對作者蔡美兒也是有著不少誤解,看完書覺得,很多時候,還是個體心態的問題會去誤讀,其實很多教育理念和方式,不能復刻。我:對呀,你也說出了我的一些顧慮——教育要因人而異,不可能有一個教育方法是萬能的,更不能生搬硬套。
  • 八年前聲震美國的虎媽:她的女兒真的是在「虎式」的教育下長大的
    幾年前,虎媽狼爸型中國教育非常流行,他不同於通識教育的理念,這種教育方式比較傳統,更喜歡用命令和強硬的手段督促孩子學習。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虎媽pioneer蔡美兒,他對女兒極其嚴厲,使虎媽出名美國!虎媽蔡美兒學歷高,是耶魯大學教授,然而教育孩子的方法與西方的自由教育完全不同,他們對孩子很嚴格,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把一首歌練好,他們就會因為熬夜不停地練習演奏而受到懲罰。在女兒的成功之路上,虎媽蔡美兒可以說是用盡了一切辦法,其他家庭的寶馬愛孩子的苦,但是蔡美兒會用很多極端的手段強迫孩子學習,比如威脅和責罵。
  • 虎媽蔡美兒如今怎樣了?倆女兒雙雙考入哈佛,還說感謝母親的教育
    一直以來中西方的教育方式就有很大的差別,有很多東方的父母因為望子成龍,所以對於自己的子女實施的都是棍棒教育,尤其是對於自己的子女要求非常的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必須努力讀書,長大之後取得一番成就。這名虎媽的名字叫做蔡美兒,她當年甚至曾經出了一本講述自己教育方式的書籍,裡面詳細的講述了她究竟是怎樣教育女兒的,甚至這本書成為了當年美國的熱銷書,在美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也讓很多家長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蔡美兒對於自己的女兒要求非常的嚴格,要求自己的女兒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每天逼著女兒彈鋼琴,並且拿著棒子站在女兒的身後,必須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到最棒。
  • 9年前聲震美國的虎媽:她的女兒在「虎式」教育下真的成才了嗎
    美國耶魯大學的一位華裔教授,她的兩個女兒雖然都在美國長大,可是這位虎媽蔡美兒一直都採用中國方式教育自己的兩個孩子。這位媽媽對兩個女兒的教育非常嚴格,她在她的書《虎媽戰歌》當中說到自己曾經在大女兒七歲的時候因為彈錯鋼琴曲,發女兒晚飯一直練琴練到深夜,這期間還不讓孩子喝水和上廁所。
  • 「虎媽」蔡美兒談「美國華人」身份
    這個標題頓時引起炸鍋式的反應,並且文章節錄的段落正是書中最有爭議性的部分,因此讀者容易「斷章取義」,使得從表面上看來,蔡美兒所提出來的教育觀和育兒觀與美國主流社會的觀念完全背道而馳。蔡美兒在演說中澄清,其實她寫這本書並不是為了提倡自己的育兒方式,而是以自傳的方式反思當時面對教育女兒(特別是第二個女兒)時所受到的挑戰和心路歷程,卻沒想到帶來很多誤解。
  • 虎媽PK貓爸:何種方式更適合教育孩子?
    中美教育界的一場大轟動:「虎媽」PK「貓爸」,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教出了比較成功的子女,引發了眾多父母關於中式教育與西式教育的爭論與自我反思。參與討論:蔡美兒女士認為嚴厲的中式教育要優於寬鬆自由的西式教育,她為了使女兒熟練彈奏某首鋼琴曲,要求女兒彈鋼琴從傍晚一直彈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不許吃飯,不許上衛生間,在這種苦苦訓練之下,最終,女兒登上了卡內基音樂廳的舞臺。另外,還制定了十項禁令,比如不許看電影,考試成績不許沒有達到「A」,不許不學習鋼琴和小提琴,除了體育和戲劇以外的其他科目都不許不是第一名,等等。
  • 虎媽兇殘的教育方式,卻最終贏得女兒的感激
    很多人在蔡美兒2011年出版《虎媽戰歌》後,對其兇殘的教育方式(完全禁止看電視、約會和在外過夜;彈不好琴就燒了毛絨玩具;不允許任何一門功課學習成績低於「A」;學校戶外活動時間要求孩子練琴)印象深刻,蔡美兒甚至寫道,老大蔡思慧4歲時給媽媽自製了一張生日賀卡,因為嫌它看起來太潦草,她將卡片扔到女兒臉上,要她重做一份。
  • 同樣是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不一樣的結局
    因為,不同的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會有著不一樣的結局。1 三流父母做保姆有些父母,不是不想孩子優秀,而是不知道如何讓孩子優秀。於是,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給孩子提供最好的食物,買幾百上千一件的品牌衣服,在衣食住行方面,保證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 曾經聲震美國的虎媽蔡美兒,如今9年過去了,她的孩子成才了嗎
    蔡美兒是美國耶魯大學的一名華裔教授,經營教育事業的同時,蔡美兒也重視對兩個女兒的栽培和教育。蔡美兒對兩個女兒採取的是虎媽式教育方式,女兒們也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學有所成,蔡美兒的虎媽式教育也因此聲震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