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生來大陸上學更容易

2020-12-14 有哦有哦吼

倆岸關係一直是個嚴肅的問題,現如今,大陸對臺灣學生招生門檻降低,而且招生學校增加了。希望可以促進倆岸友好關係,畢竟同是華夏炎黃人。

據廈門日報報導 說,為進一步便利臺灣高中畢業生來大陸接受高等教育,教育部近日調整臺灣高中畢業生申請大陸高校的標準,只要學測語文、數學、英語中任何一科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的,都可申請就讀。在廈的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和廈門理工學院都可以招收臺灣學生。 

在這之前的招生門檻是所有科目都要達到均標級以上,均標是前50%排名。 

學測是臺灣地區最大規模的高校招生考試,每年大約有15萬考生參加。考試成績分為五級:頂標級(佔參考人數總數的前12%)、前標級(佔參考人數總數的前25%)、均標級(佔參考人數總數的前50%)、後標級(佔參考人數總數的前75%)和底標級。  

教育部發表說,從2019年起,臺灣考生申請大陸高校免試入學資格是:一、具有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和《臺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二、參加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簡稱學測),語文、數學、英文考試科目中任何一科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的高中畢業生。高校依據申請學生的學測分科成績及相應標級進行錄取,所依據科目數不超過四門。根據各校招生計劃,各校自行確定所依據的學測科目門類、科目數量及相應成績標級要求,並可增設筆試或面試。 今年的另一個變化是,對臺招生陸校從2018年307所增為336所,且取消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的劃分,新增的高校裡,「民辦(私立)大學」佔了不小比例,也增加了崑山杜克大學和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兩所中外合辦大學。

希望倆岸關係越來越好,也希望祖國早日統一。

相關焦點

  • 她來啦!臺灣女生徐子芸終於要來大陸上學了!
    「去年來大陸參加藝考補習班,就很喜歡大陸老師的教學方式,後來在網上又查了些資料,看大陸藝術院校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展,格外對大陸的藝術院校憧憬,希望來大陸讀書。」臺灣桃園、香港、深圳、廣州,在地圖上是由900公裡連成一個大對勾,這是過去一個月,臺灣女孩徐子芸的足跡。為了圓來大陸求學的夢,她放棄同時間段的臺灣地區高考,來大陸參加大陸高等學校面向港澳臺僑考生聯考。
  • 臺灣最優秀的學生都要來大陸了!
    「最優秀的學生都要去大陸了!」臺灣媒體近日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不久前,臺灣公布了學測(相當於大陸的高考)成績,人們隨即發現,大陸高校一夜之間成了大熱門,申請去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人數比去年增加了好幾倍,且申請者多為頂標(相當於大陸過重點線)成績,競爭相當激烈。忽如一夜東風來臺南是傳統的「綠色大本營」。
  • 陳小春的兒子不在大陸上學轉去臺灣,引發爭議,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近日,有人傳出陳小春的兒子Jasper上小學降級,並且不再在大陸上學,而是轉去中國臺灣省上學。這件事引發了爭議,難道臺灣省的教育比大陸好嗎?其實這次Jasper轉學真的是有原因的。一:姥姥,姥爺帶陳小春和應採兒這幾年的重點也轉到了內地,按道理來說,他們這是準備在內地發展了,作為兒子的Jasper肯定要是要跟來的。但是他們一家都在內地,而孩子的姥姥,姥爺想念孩子,所以他們肯定是經過了很多考慮才將孩子送到臺灣上學的吧!畢竟姥姥姥爺帶孩子會帶得很好,這樣陳小春和應採兒也可以忙自己的事業,不再擔心孩子。
  • 招生門檻降低招生學校增加 臺灣學生來大陸上大學更容易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佘崢)為進一步便利臺灣高中畢業生來大陸接受高等教育,教育部近日調整臺灣高中畢業生申請大陸高校的標準,只要學測語文、數學、英文中任何一科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的,都可申請就讀。
  • 大陸學生在臺灣:大陸學生的臺灣夢(圖)
    由於今年是臺灣各大學第一年招收哲學系學生,所以他面對了比別的陸生更大的挑戰,沒有學長學姐的信息,完全要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申請資料的準備。  在常誠去臺灣之前,父母對他最多的囑咐是注意安全,尤其在與對岸民眾交往時,要謹慎發表自己的看法。「我在這邊,已經不再是代表了我一個人,我周圍的同學會將我作為了解大陸的最好窗口。
  • 大陸學生為什麼喜歡臺灣來的教師...
  • 馬英九:大陸學生不能來臺,是臺灣的損失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今天表示,兩岸年輕人的交流,對兩岸長期和平發展,是有利的;大陸學生不能來臺灣,是臺灣的損失。臺當局教育部門日前原打算開放大陸的「在學學位生」來臺,卻臨時喊卡。陸委會辯稱,原因是大陸設立政治障礙。
  • 臺辦等就臺灣學生在大陸就讀的收費標準答問
    今年上半年,臺灣居民來大陸2408123人次,同比增長17.3%,大陸居民赴臺77776人次,同比增加9.77%。截至2005年6月底,臺灣同胞來大陸累計達3628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111萬人次。隨著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的發展,到大陸求學的臺灣青年學子日益增多,他們希望大陸方面能進一步提供各種便利。我們對此充分理解,並一直重視解決關係到廣大臺灣同胞切身利益的問題。
  • 李敖實現心願:臺灣學生在大陸上學可緩徵兵役
    中新網6月15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臺灣立法機構14日三讀修正通過島內「兵役法施行法」第48條條文,明定「役男」(需服兵役的男性青年)赴大陸就讀當局教育部門認證的41所大學,可在法定年限內完成大學至博士學位,再回臺灣服兵役。此條文修正後,可望解決前往大陸念書的臺灣學生兵役問題。
  • 臺灣學生看大陸:與大陸人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臺灣學生看大陸:與大陸人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原標題:   中新網8月23日電 臺灣《旺報》23日刊出臺灣學生文章稱,開學前的最後假期,作者即將和社團同學們一起組團參加由民間的兩岸交流相關協會所舉辦的大陸參訪團,希望這趟人生中第一次踏上大陸土地的旅程
  • 心儀大陸名校 臺灣學生「登陸」求學蔚然成風
    「來來來,來北大。去去去,去大陸。」隨著大陸的發展,臺生赴大陸求學近年蔚然成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臺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雲英對媒體表示,2018年臺灣學生到大陸高校讀書的人數是2017年的5倍,教育部今年1月公布的新政策將吸引更多臺生來大陸尋找發展空間。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學生對大陸的好奇
    臺灣《旺報》19日刊載了到臺灣求學的交換生張曼玲的文章,作者從接觸到的臺灣學生看到,他們對大陸充滿著好奇,有的同學甚至對大陸電視劇和綜藝節目達到了痴迷的程度。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從外表上看,臺灣學生蠻「潮」的。女生大部分帶著精緻的妝容上課,甚至有同學將頭髮染成紫色,學生穿衣風格是日、韓、歐美風兼有。
  • 因為這些現實原因,臺灣學生把大陸高校放在了首選!
    數據顯示,到大陸來上大學的臺灣學生從2009年的6755人到去年的一萬兩千多人,這十年翻了一番。按每年臺灣13萬高中畢業生算,平均每13位畢業生就有1人來大陸上學。那麼,是什麼原因吸引著臺灣高中生呢?一、入學條件2017年教育部出臺政策,將臺灣學生申讀大陸高校的「學測」(相當於高考)成績由「前標級」(前25%)以上,放寬到「均標級」(一半)以上,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就學進一步敞開了大門。雖然門檻有所放寬,但是分數仍然較高,清北的分數線在臺灣省內也是頂級分數,只不過有更多學生可以有機會申請。
  • 大陸學生臺灣夢
    ,兩岸關係歷經了60多年的互動,兩岸高等教育學生交流也正式邁入了一個新紀元,因此在2011年時,楊景堯老師由於本身是長期研究兩岸與亞洲教育研究的專家,深感大陸學生來臺政策在兩岸關係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第一屆來臺的大陸青年學生赴有太多的歷史性及和平的使命,遂發起了「大陸學生臺灣夢」一書的徵稿活動,透過大陸青年學生將自己在臺讀書的故事體悟記錄下來,最終收錄了55位大陸同學在臺讀書的故事集結成冊。
  • 大陸將對臺灣學生執行與大陸學生同一收費標準
    教育部港澳臺辦常務副主任丁雨秋在今日(24日)下午國臺辦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2005年出臺針對臺灣學生收費及設立臺灣學生獎(助)學金等問題。  丁雨秋指出,新措施有三點:  第一,調整對臺灣學生的收費政策。
  • 「爭取來大陸上大學」——劉奇葆與臺灣學生黃繹心的「忘年交」
    「爭取來大陸上大學」——劉奇葆與臺灣學生黃繹心的「忘年交」 原標題: (中國臺灣網 郭曉康 攝)  中國臺灣網8月28日訊 (記者 郭曉康)2017年8月26日下午,初秋的北京,褪去酷暑,顯得格外舒適。中央電視臺的一間會客室裡,一對「忘年交」再次聚首,相談甚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與18歲的臺灣高二學生黃繹心在北京再次相逢。
  • 臺灣青年看大陸:「我來對地方了!」
    臺灣青年翁安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中國臺灣網訊 (記者 陳文韜)外公是北京人、母親在臺灣商務文教交流協會做兩岸交流的相關工作,來自臺灣臺中市的大三學生翁安石與大陸註定有著密不可分的緣分。東北校園生活:「我來對地方了!」今年3月份,就讀於臺灣東海大學生命科學專業的翁安石以一名交換生的身份來到了東北林業大學,體驗大陸北方的校園生活。 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慢慢適應,回想起這段3個月的經歷,翁安石直言「來對地方了」。交換第一天在班上自我介紹時的場景,翁安石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 臺灣學生和運動員保送大陸高校新政策規定來了!
    來源:經濟日報3月31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介紹大陸高校保送錄取優秀臺灣學生和運動員的最新政策規定時表示,為貫徹落實中央對臺政策精神,幫助優秀臺灣學生和運動員實現來大陸高校學習深造的願望,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協三部門近期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普通高校保送錄取有關優秀華僑和港澳臺學生
  • 大陸學生臺灣緣─陸生的臺灣成長記憶
    出版社:麗文文化事業出版出版日期:2013年6月,高雄市內容介紹:本書是繼2012年《大陸學生臺灣夢》之後,楊景堯老師再次透過徵稿的方式,向55位大陸學生進行徵稿集結成冊,55位同學55個不同的故事,有已經在臺讀書近兩年的學位生、一年級的新生及來臺交流一學期的交換生
  • 臺灣學生統統跑來大陸學習了,蔡英文當局對大陸展開報復
    蔡英文當局對大陸展開報復的目標,又瞄準了教育界的「百校千生」活動,阻撓兩岸中小學生交流。臺灣親綠的《自由時報》28日稱,大陸為了在臺舉辦大型的「百校千生」活動,以分批方式向「移民署」送件,即分別送出18所學校師生來臺申請案件,並未連同大陸官員一併送審,導致臺方審查機關未能窺見活動全貌而核准其來臺,「18所中國學校、259名師生上周堂而皇之進入我中小學校園,在臺舉辦大型交流活動,還以寄宿家庭方式,進而連接學生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