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湛江珍珠貝養殖大規模死亡 專家支招如何防控

2020-12-19 水產養殖網

廣東湛江珍珠貝養殖大規模死亡 專家支招如何防控

2011-11-29 15: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3630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
  文/海洋與漁業&nbsp記者&nbsp李奕雯
&nbsp
&nbsp&nbsp&nbsp&nbsp9月初,廣東省湛江市流沙灣內吊養珍珠貝無論是剛插核吊養的還是已經養殖一到兩年的均「長出」怪毛並開始出現大量死亡。據初步統計,9&nbsp月底強颱風「納沙」過後,流沙灣養殖珍珠貝死亡率已達90~95%,今年珍珠收成可能不到去年的兩成。當地水產技術人員和養殖戶反映,以往此地從未發生過這麼大規模死亡的情況。

  奇怪生物附著珍珠貝大量死亡&nbsp&nbsp&nbsp&nbsp

  9月初,湛江流沙灣有珍珠養殖戶發現所養殖的珍珠貝「長出」怪毛並出現大量死亡,珠農立即報告當地相關部門。廣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收到消息後,迅速組織貝類專家於9月10日趕赴當地採樣調查,傳授防治措施。

&nbsp&nbsp&nbsp&nbsp10日下午四點左右,流沙灣養殖區域刮著大風,下著大雨,風浪較大,養殖海水渾濁,專家組隨機從內灣打撈了5籠吊養的珍珠貝。吊籠異常沉重,一出水就把專家給「嚇」住了,吊籠裡的珍珠貝外表像一隻只刺蝟,長滿了棘刺,異常駭人。清洗掉吊籠上的淤泥後,發現吊籠外和貝殼上面均大量生長了一種黑褐色粗細如米粉,長達5~6cm&nbsp的附著生物,經專家組現場初步判斷為多毛綱類生物。&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流沙灣內養殖的主要是馬氏珠母貝,打撈上來的5個吊籠中有2籠為40隻/&nbsp籠的雜交貝種,插核後吊養時間15天左右,分別死亡22和26隻,死亡率為60%;另3籠為50隻/&nbsp籠的馬氏貝種,未插核,吊養時間12&nbsp天左右,表面附著生物相對雜交種較少,分別死亡11、13&nbsp和9隻,死亡率為22%。

&nbsp&nbsp&nbsp&nbsp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南海水產研究所漁病室主任王江勇研究員是此次珍珠貝病害調查專家組成員之一。他將帶回的珍珠貝活體分別取馬氏種和雜交種做了內臟組織細菌學檢測,經過平板培養發現內臟組織的3種培養基中均未見單一優勢菌落,且菌落數目不高,說明本次貝類大量死亡的原因並非細菌性病害所致。分別提取附著生物的蟲體和棲管基因組DNA&nbsp進行測序比對得出結果為纓鰓蟲亞科,鰭纓蟲屬。王江勇研究員將貝殼上的附著生物送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權威專家鑑定,結果證明該附著生物主要是黑斑鰭纓蟲和無殖盤管蟲。

  水體富營養化或是致病原因&nbsp&nbsp&nbsp&nbsp

  鑑定結果讓王江勇研究員很意外。他告訴記者,這是他從事貝類病害研究十幾年從未見過的一種貝類附著生物,他在與當地水產技術人員和養殖戶的交流中了解到,流沙灣海區以往從未發生過由這種寄生物造成珍珠貝大量死亡的情況。往年同期吊養超過1&nbsp個月都未見如此單一且大量的附著生物生長,現在5斤的貝籠吊養10天就已長滿纓鰓蟲,半個月左右貝籠總重量竟達到15斤,生長繁殖能力驚人。此外,附著貝籠的纓鰓蟲又如海綿一樣能吸附籠內淤積的泥沙,籠內外的水質交換幾乎被完全封閉。從貝體解剖和細菌學的檢測可以判斷,貝類的大量死亡並非由於自身病害所致,很可能是附著生物大量繁殖阻礙了籠內水體交換,泥沙堆積或溶氧不足最終導致珍珠貝窒息而死。

&nbsp&nbsp&nbsp&nbsp王江勇研究員告訴記者,這是首次發現由大量單一生長的黑斑鰭纓蟲和無殖盤管蟲附著引起的大規模馬氏珠母貝死亡。纓鰓蟲類是廣泛存在海洋中的一種生物,但我們對其生物學特徵還不是很了解,幾乎也查不到相關的研究文獻。目前只是知道黑斑鰭纓蟲常見於泥砂具貝殼、鹽度為33.8~35&nbsp的生境裡。此次大規模暴發生長,很可能是在高鹽、富營養化水體等環境條件刺激下,導致其瘋狂地生長。與海水養珠形成對比的是池塘養珠,當地池塘養殖的珍珠貝並沒有出現這種纓鰓蟲,颱風過後也沒有出現大規模死亡。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兩場颱風過後,海水吊籠上「長著「的近十餘斤附著生物也突然之間全部消失,吊籠、珍珠貝殼乾乾淨淨。附著生長的黑斑鰭纓蟲和無殖盤管蟲在颱風過後突然消失,王江勇研究員認為是接踵而至的兩場颱風帶來了大量降水致使養殖海區水體鹽度突然下降,環境不再合適它們的生長而死亡,較大的海浪接著衝走了這些大量的附著生物。王江勇研究員介紹,纓鰓蟲等多毛綱生物的大量出現,通常為水質狀況變差的指標,此次災害的發生可能是由水體富營養化導致。據了解,今年流沙灣內養殖戶由去年200戶增加到300戶,增幅50%,加之今年灣內網箱養魚有所增加,大量投餵魚糜餌料,灣內水體交換較慢,這些都導致了水體富營養化的加重,而環境條件的刺激,導致了纓鰓蟲大量繁殖,最終導致珍珠貝的大量死亡。

  專家支招防治對策

&nbsp&nbsp&nbsp&nbsp&nbsp由於目前對此種生物的特性了解較少,病程發展也較快,對於這類突然發生的少見纓鰓蟲病害也尚無明確的治療措施,但根據病害發生情況與未發病區域對照,王江勇研究員認為控制纓鰓蟲的大量繁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嘗試:

  1、貝魚混養:
&nbsp&nbsp&nbsp&nbsp從養殖戶反應的信息發現,雖然貝籠上長滿纓鰓蟲,但在同一灣內的養魚網箱中很少有纓鰓蟲生長,推測有些魚類能夠以該蟲或其幼蟲為食。建議早期將貝籠先吊樣於養魚網箱中,或者在灣內投放一些能夠以纓鰓蟲為食的魚類。魚類的存在能夠有效抑制纓鰓蟲的生長,待其得到有效控制,再恢復到正常吊養模式。

  2、灣外吊養:
&nbsp&nbsp&nbsp&nbsp由於本次災害主要發生在流沙灣內,灣外由於水體交換大、水質較好並未發現纓鰓蟲大量繁殖。因此可以採用灣外吊樣的方法,從空間上規避災害,再恢復到正常灣內吊養。

  3、深吊:
&nbsp&nbsp&nbsp&nbsp&nbsp纓鰓蟲主要生長於富營養水體的上層,以水中的浮遊藻類為食。由於深水中藻類含量少,纓鰓蟲難以大量繁殖,可以採用「深吊」方法,增加吊養深度,能夠有效抑制纓鰓蟲生長,可有效防止該災害的發生。

  4、淡水浸泡:
&nbsp&nbsp&nbsp&nbsp根據纓鰓蟲怕淡水、馬氏貝耐淡水的特點,可以採用將貝籠反覆、短時、交替浸泡於淡水和鹹水的方法殺死纓鰓蟲。但當貝籠恢復正常吊養模式後,由於水體中仍然存有大量纓鰓蟲幼蟲,可能很快又會長出大量纓鰓蟲。
&nbsp&nbsp&nbsp&nbsp&nbsp
  今年珍珠貝的這場病害持續一個月後以颱風來襲而告終,對養殖生產和珠農所造成的損失卻難以平復。由於種種原因,調查小組沒能及時保存活體黑斑鰭纓蟲和無殖盤管蟲,所以對其生物學特性等後續研究造成了困難。上述四招可對纓鰓蟲災害起到一定緩解和抑制作用,有待專家對纓鰓蟲習性、生活史、生理生態特性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制定出更為有效的防治措施,我們將跟蹤報導。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本文由《海洋與漁業》雜誌社授權中國水產養殖網轉載。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授權,擅自轉載此文引起的法律糾紛,責任自負。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鐵山港珍珠貝苗茁壯成長
    養殖場女工在分揀珍珠貝。梁曉寧 攝本報訊(記者 梁曉寧)近日,位於鐵山港區的旺海珠寶公司珍珠養殖基地裡,女工們在忙著分揀珍珠貝,按大小裝入網袋。據了解,該公司今年5月投放的珍珠貝苗已經長成幼貝,為了讓珍珠貝茁壯成長,工人們要挑選健康的幼貝按數量從八目的網袋分裝到兩釐米目的網袋中。
  • 珍珠李夫人:珍珠貝知識匯總
    但是最普通,產量大、質量好的,要算是海產的珍珠貝了。珍珠貝也屬於雙殼類,和貽貝以及以後我們要講的扇貝等同是用足絲附著在巖石、珊瑚礁、砂礫或其他貝殼上生活的種類。珍珠貝為暖海產,在我國的福建、廣東沿海,特別是廣東沿海很普遍。 黑蝶貝產黑珍珠。
  • 廣東湛江:海水養殖產業扶貧合作項目啟動 南三鎮攜手國聯水產合力...
    廣東湛江:海水養殖產業扶貧合作項目啟動 南三鎮攜手國聯水產合力拓寬致富路2020-04-20 15:0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湛江日報        瀏覽量: 2633 次 我要評論 「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因地制宜做強特色產業,打造廣東省湛江市南三鎮脫貧致富新引擎。」
  • 專家支招新型肺炎個人防控
    專家支招新型肺炎個人防控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王秉陽、屈婷、溫競華  截至1月25日24時,國內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975例。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防止疫情擴散傳播,個人的自我防控必不可少。如何判斷感染,是否主要看發熱?一旦出現發熱,要不要立即去醫院?針對這些普遍存在的疑問,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 廣東湛江水產發展潛力巨大 對蝦交易額將超過300億一年
    廣東湛江水產發展潛力巨大 對蝦交易額將超過300億一年2012-02-27 09:44:00  水產養殖網作為大會東道主,湛江在這次大會中收穫了什麼,湛江水產品行業如何通過這個平臺更上一層樓?談及這些話題,多位參會的專家學者、嘉賓以及客商均表示,湛江水產行業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部分水產品生產加工模式比較成熟,湛江水產行業提升空間很大。
  • 廣東湛江冰鮮魚首次「遊」出國門 試水越南市場
    中新社湛江10月21日電 (記者 梁盛)廣東湛江海關21日向媒體披露,湛江某水產企業加工的246噸海水養殖冰鮮魚近日順利通過檢疫檢驗,首次「遊」出國門,試水越南市場。資料圖:湛江。中新社發 張超 攝湛江是中國水海產品養殖、加工和出口大市。湛江水海產品除遠銷美國、墨西哥、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歐盟、東協、中東、非洲等地外,當地養殖的鮮活對蝦、活魚,也實現了內地首次直供香港。據了解,湛江本次出口國外市場的海水養殖冰鮮魚,大部分是冰鮮金鯧魚,因其口感鮮美、質優價廉,深受國外市場歡迎。
  • 如何守住「湛江鮮」|評湛江海鮮危機十年!
    早在去年11月(開漁僅3個月),筆者家宴去市場備菜,發現市面就沒什麼像樣的野生海魚了,多的是浙江白鯧,進口馬鮫,養殖黑鯛、金鯧,就剩下一堆小雜魚是本地野生。席間這位朋友也曾說:湛江沒魚了。當時筆者不以為意,最近一番了解之下,發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
  • 專家支招:寶寶補鐵產品如何選擇
    專家支招:寶寶補鐵產品如何選擇2011-11-11 15:35:15出處:PCbaby作者:佚名那麼如何選擇適合寶寶、安全又容易吸收的補鐵產品呢?  看看育兒專家有什麼絕妙的法子:  看成分  給寶寶選擇補鐵產品,安全最重要。如今市面上的口服鐵劑以乳酸亞鐵、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和葡萄糖酸亞鐵為主。這是因為亞鐵形式的鐵較容易被人體吸收。但是這幾種成分,也會因為製作工藝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副作用。補鐵製劑倘若製作不精細,容易對寶寶的腸胃造成極大的刺激。
  •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杜濤攻克國際難題 養殖沙錐魚成功「遊上餐桌」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杜濤攻克國際難題 養殖沙錐魚成功「遊上餐桌」2015-11-03 22:5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湛江日報        瀏覽量: 4932 次 我要評論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高級工程師杜濤耗時多年,苦心鑽研,終解決沙錐魚從野性到馴養繁殖的國際難題,成功讓養殖沙錐魚「遊上餐桌」。
  • 廣東辦安全食用昆蟲研討會 專家:吃蠅蛆沒問題
    有廣東昆蟲專家表示,市民食用野生昆蟲要小心,因為現代農業大量使用化學農藥。而粵菜中不少昆蟲是家養並非來自野生,這些蟲子蛋白質含量高,公眾盡可放心吃。老廣們愛生吃蠅蛆等昆蟲完全沒問題。而對於養殖業大規模使用蟲類養家禽和水產品,專家表示,衛生部門需要繼續跟蹤評估對人類健康影響。  吃野外捕捉的昆蟲要小心  中國人吃昆蟲至少有3000年歷史。
  •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專家支招
    確診病例自7月31日以來呈波動式下降,在傳染病防控過程中,整體發病水平下降、但又伴隨小幅度波動的情況是常見的。所以,當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不允許我們有絲毫放鬆。烏魯木齊市:指導居民經常性開展家庭下水道消殺新聞發布會上,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尚玉嵐,從五個方面介紹了居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後,是如何做好居民小區防疫工作的。
  • 湛江科技智庫論壇在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成功舉辦
    12月16日下午,第三屆湛江科技智庫論壇在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麻章校區CD報告廳成功舉行,來自全市高等院校、機關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學者齊聚該校,共同探討湛江科技智庫高質量發展大課題。論壇由中共湛江市委組織部、湛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湛江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承辦。
  • 如何辨別野生湛江赤嘴魚膠
    湛江赤嘴魚膠,是赤嘴鰵魚膠裡名氣較大,功效較好,歷史悠久的赤嘴鰵魚膠。但是,現在野生正宗的湛江赤嘴已經比較少了,於是就出現很多養殖的湛江赤嘴。那麼,如何辨別野生湛江赤嘴魚膠呢?而養殖的湛江赤嘴魚膠,一般是圍海養殖,比較淺海或湖。所以,養殖出來的魚膠比較薄。因為養殖的魚遊動性很低,遊動範圍有限,水壓也比較低。這樣導致養殖魚膠比較薄,燉出來的肉質沒有很彈Q。野生的湛江赤嘴,遊動範圍廣,導致魚膠比較緊緻,燉出來的魚膠比較彈Q,不容易燉爛。
  • 廣東第一! 湛江7座漁港上榜國家級名單
    廣東第一!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海洋捕撈漁獲物定點上岸漁港名單其中,湛江有7座漁港榜上有名入選數量高居廣東全省第一位
  • 重慶綜合試驗站組團考察廣東漁業綠色健康養殖技術
    重慶綜合試驗站組團考察廣東漁業綠色健康養殖技術2019-05-23 15:5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為紮實做好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重慶綜合試驗站2019年工作任務,交流學習兄弟省市漁業綠色發展的先進經驗,5月15日至19日,重慶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重慶綜合試驗站站長李虹研究員率璧山、巴南、合川、永川和潼南等5個示範區的負責人和團隊成員一行13人到廣東考察學習漁業綠色健康養殖技術
  • 如何防控?看這些專家怎麼說!
    養殖魚類病害是今年水產行業始終繞不過去的話題。早春大量存塘魚水黴病、腐皮病;4月不明原因導致浙江湖州黃顙魚主產區病害大規模爆發;近期幾大養殖品種(南美白對蝦、海鱸、鱖魚等)苗種病害爆發導致孵化困難、成活率低。
  • 廣東湛江雷祖祠旅遊景點及周邊附近的海陵島、海陵大堤景點遊記
    一、廣東湛江雷祖祠旅遊景點雷祖祠位於雷州市西南部的英榜山,它是雷陽八景之一,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雷祖祠建於唐貞觀十六年(624年),這座寺廟是為了紀念唐代雷州第一個刺史陳文玉。廣東湛江雷祖祠旅遊景點實拍圖一雷祖祠歷史悠久,文物豐富,它有30多個歷代石刻人物和乾隆皇帝的牌匾,以及歷代名臣、詩人出訪後都留下了感人的詩篇。
  • 廣東湛江的生活,炭燒生蠔 VS 螃蟹粥,網友:平手!
    那你得跟小編走一遍湛江那邊看看了,那個窮得只剩下海鮮的地方,怎麼支撐著每一個廣東人,而這個只是其中之一。而湛江的海鮮美食中,炭燒生蠔和螃蟹粥最為突出,如果讓網友選的話,他們說只能打個平手,那下面我們一起來走走。
  • 廣東湛江東海島旅遊度假區(龍海天)旅遊景點及霞山觀海長廊遊記
    一、廣東湛江東海島省級旅遊度假區(龍海天)旅遊景點湛江東海島旅遊度假區位於中國第五大島東海島東部,距市區約40公裡,東海島被譽為南海綠色長城,沿東海沿岸已種植防護林300多萬平方米。在島的北部,有一座與大陸相連的堤壩,交通十分便利。
  • 廣東湛江: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更名為湛江科技學院
    12月24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發布《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其中來自湛江的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更名為湛江科技學院。早在今年10月14日,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申請更名為寸金學院,應該沒有獲得通過,而這次審批通過了"湛江科技學院」這個名字,在此批公示中,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也是一開始申請轉設為廣州城市學院,現在改了另外一個名字"廣州城市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