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傅瑩的他,由寒門奮鬥至外交官,一步步走向理想高峰

2020-12-20 騰訊網

3月4日上午11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一個新面孔主持了這場發布會

這位是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今年由他接替傅瑩擔任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張業遂此前曾擔任過常駐聯合國代表、駐美大使等外交職務,深耕外交領域42年,是一名「外交老手」。

要當好新聞發言人,沒有深厚的「內功」是不行的。多年的外交經驗,令張業遂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遊刃有餘。來看看張業遂是如何金句頻出、應對國內外記者提問的:

——談中國堅持走自己的路

中國堅持走自己的路,既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

在國際秩序問題上,我們不是要推倒重來,搞顛覆替代,而是要堅持做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建設者。

——談國防預算

中國適度加大國防投入,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為了彌補過去投入的不足,主要用於更新武裝裝備、改善軍人的生活待遇和基層部隊訓練生活條件。無論從國防預算佔國內生產總值、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看,還是從人均數額看,中國的國防投入水平都低於世界主要國家。

——談房產稅立法

目前正在加快進行起草完善法律草案、重要問題的論證、內部徵求意見等方面的工作,爭取早日完成提請常委會初次審議的準備工作。

——談「一帶一路」

說「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地緣戰略工具,我認為這是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誤解。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平臺,不排斥或針對任何國家,對所有有興趣的國家開放。

「外交老手」也非一朝一夕煉成,張業遂靠著自己的奮鬥,一步一步地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張業遂出生於1953年10月,老家在湖北省天門市嶽口鎮健康村,家中有兄弟姐妹8人。

小時候家裡很窮,張業遂經常吃不飽。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當時七八歲的張業遂還經歷過樹皮粉、野菜粥果腹的歲月。「蘿蔔、青菜,還有野菜,加一點米煮成稀飯,沒油水,不飽肚子。」張業遂的母親劉福星曾回憶說,「有一回,張業遂吃完稀飯後很驚奇地問,媽,我怎麼吃了6碗?我跟他說,吃稀飯不算碗數」。

雖然生活艱辛,但張業遂讀書很用功。1964年,11歲的張業遂以全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嶽口中學。他的語文老師回憶說:張業遂的語文和外語成績特別優秀,很守紀律,性格穩健、處事冷靜,不是那種鋒芒畢露的學生。

1970年,17歲的張業遂被推薦上北京外國語大學,成為當時的「工農兵大學生」。上學時,他連一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還是親戚脫掉上衣送給了他。

22歲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後,張業遂作為外交部當時挑選的外語人才之一,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進修。

1976年在倫敦學習結束後,張業遂留在駐英國大使館工作,由此開始了42年的外交工作。

據外交部官網顯示,張業遂歷任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禮賓司司長、部長助理、副部長,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駐美大使等職。

在擔任禮賓司司長時,張業遂圓滿完成了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交接儀式等重大事件的禮賓活動。

大家都知道,香港回歸曾經歷過「一秒之爭」。能不能在7月1日0時0分0秒準時升國旗、奏國歌,是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最重要的象徵,也是整個交接儀式成敗的關鍵。

如何確保「一秒不差」,便是當時擔任中方司儀的張業遂所要保證的。而最終,五星紅旗在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準時升起。

中方現場副總指揮朱育誠,曾在回憶錄中盛讚張業遂「準確地掌握了各個環節的時間要求,令中英政權的交接儀式十分成功」。

縱觀張業遂的履歷,與外交緊密相連,而他的妻子陳乃清,也是一名外交官。張業遂早年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進修時,便和陳乃清是同學。

陳乃清畢業於大連外國語學院,曾任職於駐英大使館,外交部翻譯室、西歐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外交部政策研究室,2003年任駐挪威大使,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女大使之一。2007年至2009年擔任負責朝核問題的朝鮮半島事務特使。後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

夫妻倆育有一女,平時十分低調。

在張業遂任駐美大使之前,老家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在京究竟任何職,只知道張家出了個在北京工作的官員。

如今,張業遂接棒傅瑩成為新的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讓我們期望看到他更多的風採。

綜合自:《人民日報》海外版、中新社、新華網等。

相關焦點

  • 女外交官傅瑩赴任清華園
    日前,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傅瑩亮相清華園,迎來了人生中又一個重要崗位。 10月30日,在清華大學工字廳東廳,傅瑩受聘清華大學兼職教授、國際關係研究院名譽院長。在聘任儀式上,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向傅瑩頒發聘書,表示將大力支持傅瑩在清華開展各項工作,希望傅瑩領銜的外交智庫能在國家建言獻策和人才培養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 第一個少數民族女外交官,創造了3個第一,67歲的傅瑩太不簡單了
    中國外交官除了華春瑩、趙立堅以及調整崗位的耿爽,還有一位女神級別的人物—傅瑩。有人說傅瑩代表了最美的中國女性,因為她由內在到外在都散發著優秀。今年67歲的傅瑩,曾經少年時因父親蒙冤入獄,16歲輟學,20歲學英語,如今她身居要職,被稱為中國最高雅的發言人。
  • 草原上走出外交女傑 傅瑩任中國第二位女副外長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外交官就是從內蒙古呼和浩特闖出去的傅瑩。傅瑩還是第一位駐西方大國的女性大使。值得一提的是,傅瑩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人。  從建設兵團的電影放映員到副外長,傅瑩展現了堅韌和幹練、睿智和風度。新加坡聯合早報曾對中國外交部的兩位女代表——傅瑩和章啟月進行了專訪,評價是:傅瑩溫柔中透出剛毅;章啟月親切中帶著冷峻。
  • 寒門學子報考古太虧?最寶貴的是為理想而奮鬥
    因此在一些人看來,鍾芳蓉出身寒門,既然靠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擁有了進入最高學府的機會,就應該找個光鮮、高薪的專業,徹底改變自身和家庭的命運。聽著似乎有相當的現實意義,可這樣的建議抑或是批評,當真是善意的麼?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鍾芳蓉表示自己深受樊錦詩先生影響,又鍾愛歷史,於是就選擇了考古。
  • 16歲輟學,20歲才懂英文,卻讓外媒讚不絕口,史稱中國最美外交官
    1953年,傅瑩出生於內蒙通遼,父親阿民,是蒙古族著名哲學家艾思奇的學生,曾官至新中國內蒙古軍區宣傳部副部長。在父親的教導與家庭氛圍的薰陶下,傅瑩從小就熱愛讀書。這也為傅瑩後來外交護國之路打下了夯實基礎。
  • 中國最牛外交官,得罪人也不怕,祖國就是他的保鏢
    說起外交官,很多人都會想起我們儒雅帥氣有著大將風範的外交部長王毅和他的「王之蔑視」,或者是以柔克剛優雅得體的女神外交官傅瑩,當然我們的外交部長真的是很硬氣很有魄力了,女神也是擲地有聲決不妥協,但是我們今天說的這位外交官被稱為中國最牛的外交官。他就是沙祖康,中國最「鷹派」的外交官。
  • 留守女孩高分報北大考古,網友質疑沒錢途,寒門難道不能有理想?
    但他們都選擇性地忽視了鍾芳蓉本人的回答:她喜歡歷史,她愛好研究,她有崇拜的導師,她有奮鬥的目標。我想一定會有人說,理想能當飯吃嗎?我不相信這是一個連考上北京大學都沒有飯吃的世界,但我相信有人即便是考上了北大,如果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規劃,沒有一個願意為之付出的目標,沒有一個安身立命的理想,他依然會碌碌無為,無疾而終。
  • 一個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粥左羅主創團粥左羅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這是我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門話題。似乎,大多數人的命運,註定是走向平庸。人是怎麼一步步走向平庸的?我反思了很久,有幾點認知,想要分享給你。可他們沒有意識到,低欲望就像一個漩渦,它會一步步把人拉入平庸的沼澤。有句話說得很好: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欲望。一個人如果無欲無求、失去鬥志,時間久了,就會喪失生活熱情、每天得過且過,最終走向平庸。
  • 女副外長傅瑩英文演講錄出版 闡釋中國之於世界地位
    傅瑩是新中國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大使,也是第二位女副外長,擅長英文演講和寫作。2008年奧運火炬倫敦傳遞受阻後,時任駐英國大使的傅瑩在英國《星期日電訊報》發表文章。傅瑩在擔任中國駐澳大利亞和英國大使期間,多次在澳大利亞和英國的知名學府和社會機構發表演講,介紹改革開放與和平發展的當代中國,產生了廣泛的反響。傅瑩的演講並不照本宣科,而是採用能夠讓受眾認可的說話方式,通過人們感興趣的問題來介紹和說明中國。這種出色的溝通能力使她成為在海外頗有影響、代表了中國形象的外交官之一。
  • 傅瑩曾將84歲譯成48歲 鄧小平聽後開懷大笑(圖)
    1953年出生的傅瑩(蒙古族)是新中國首位少數民族女副外長,第二位女性副外長。同時,她也成為了全國人大會議第一位女發言人。傅瑩優雅著裝,銀色捲髮。她有著溫文爾雅的談吐,外交工作經驗豐富。  傅瑩以善於溝通著稱,她用女性特有的柔性表達方式,以及剛柔並濟的氣質和個性的語言改變了中國外交官「不苟言笑、鐵板一塊」的形象。
  • 把傅瑩與外國人交鋒整理成書 就是外交經典教材
    傅瑩是這樣回答的:  提前講軍費預算有搶跑之嫌,但不講你們是不是有點心塞。所以我還是給你一個大致的數:比前幾年要低,7%至8%之間。  CNN記者不甘心:與最近熱點的南海和朝鮮半島的局勢有多大的關係?傅瑩這樣接招: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忠實履行保衛祖國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聖職責!忠實執行維護世界和平的神聖使命!
  • 諾貝爾家族成員參與"圓夢班" 鼓勵寒門學子攀科學高峰
    諾貝爾家族成員參與「圓夢班」 鼓勵寒門學子攀科學高峰  【解說】12月3日,諾貝爾家族成員、諾貝爾可持續發展基金會主席麥可?諾貝爾在北京參與由江蘇中遠助學幫老基金會主辦的「圓夢班」工作交流會,並鼓勵中國寒門學子快樂學習,勇攀科學高峰。
  • 耿爽卸任,想成為外交官,去哪所大學好,學什麼專業?
    眼下又到一年高考時,相信有不少高考學子想成為耿爽那樣的外交官。既然如此,對於我們廣大的高考學子而言,又該選擇什麼樣的大學和專業,才能走向外交官的捷徑呢?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被譽為「共和國外交官搖籃」。我們熟知的李肇星、傅瑩等外交官都曾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如果選擇北京外國語大學報考,考生們需要注意的是它的語言類專業,也就是俗稱的小語種專業,都是在提前批中錄取。
  • 考入清大的雙胞胎,家庭背景曝光:寒門貴子,"貴"在「奮鬥」
    寒門貴子,有一股向上努力的巨大韌勁,他們不輕易向命運低頭的奮鬥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恰恰就是奇蹟轉折的決定要素。二、寒門貴子,貴在「奮鬥」。對於讀書這件事,他是這麼回答的:「咱家這麼有錢了,學習有啥用?」
  • 外交官的兒子與郭臺銘的身價,以及農門裡的鯉魚
    我父母是外交官,從小就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因為我每一步的基礎都打的比較牢靠,所以最後(成為狀元)自然就水到渠成。」我想說的是,就算這位狀元郎當著攝像機的鏡頭說出了「寒門難出貴子」觀點又怎樣?沒有怎樣!除了大家紛紛讚揚他耿直之外,沒有其他的改變。熊軒昂既然知道農村孩子難上好大學的現實窘況,他怎麼就沒在鏡頭前呼籲大家改變這種現狀呢?明知道不公平,為什麼不去呼籲改變?他又不傻,幹嘛要呼籲?他自己又不是農村地區的孩子,呼籲改變對他有什麼好處?
  • 兩會花絮:傅瑩用心塞、壓力山大等詞回應熱點
    將舉行15至16場記者會回應媒體關切  傅瑩表示,會議期間將舉行15至16場記者會,分別邀請全國人大和國務院一些部門的負責人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其中包括外交部、發改委、財政部、衛計委、環保部、農業部、央行、國資委、住建部等部委的負責人。
  • 67歲蒙古族外交部原副部長傅瑩再挑重擔
    外交部原副部長、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教授傅瑩任名譽院長,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文科資深教授薛瀾任院長。傅瑩之前曾多次發文或發言,探討人工智慧對於國際格局可能產生的影響。她希望清華新成立的研究院,能夠成為中國參與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的中堅力量。
  • 寒門女孩考入清華奮鬥10年,從買不起冰棍到成建築師,窮是動力!
    曾經有一名特區教師在網上發帖引起廣大網友熱議「20年前寒門出貴子,越貧窮的孩子越珍惜學習機會越容易有出息;20年後的拼爹時代,精英多出自富裕家庭。」在當下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寒門孩子再想出人頭地比父輩那一帶更難了,或許這番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命運手掌裡是有漏網之魚的!
  • 感謝你讓我們還相信,寒門還能出貴子
    每年的高考狀元都能引起社會的關注2017年北京二中熊軒昂同學以690分的成績成為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他在採訪中談到,大城市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這讓農村孩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我父母是外交官,怎麼講呢,從小就給我營造一種 家庭氛圍,包括對我學習習慣,性格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因為我每一步基礎都打得比較牢靠,所以最後自然就水到渠成。」寒門難出貴子?其實是教育的不公平。農村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不是沒有道理,城市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確實是農村沒法比的。
  • 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很多人拼盡全力的,或許只是別人的唾手可得!
    很多人說,他既然能夠上清華,那「寒門難出貴子」的立意就是錯的,證明寒門還是出人才的。但是,不妨看一下清華招生中農村孩子的比例。 如果按照龐眾望那樣的家庭,很多人覺著正常的劇情,他就應該輟學打工,開始自己奮鬥的一生,但是他依然相信讀書改變命運的道理,堅持讀書圓了自己上清華的夢想,步入了清華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