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那麼火熱,為何華策影視那麼「冰冷」?

2020-12-22 消費斑馬線

作者:韓修身

編輯:韓修身

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發展,年青一代追劇的媒介也逐漸從電視轉移到網際網路。近年來,火爆的中國網絡劇集,幾度引領東亞地區的文化「華潮」。然而,一邊是網劇的熱火朝天,一邊卻是一些影視劇發行、製作企業的跌跌不休,可謂冰火兩重天。

比如標榜為電視劇一哥的華策影視,包括《中國往事》、《微微一笑很傾城》、《何以笙簫默》、《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以及今年上映的《以家人之名》、張一山版《鹿鼎記》等一系列熱播劇都是它家作品。按理來說,那麼多熱播的作品,這家企業的價值應該很大,行情應該很好吧,實際並沒有。

數據顯示,作為一家創業板上市的企業,華策影視近五年來股價一路下跌,從最高27.06元/股跌至目前6元/股的水平,相當於打了個二五折,讓數量眾多的投資者被收割。即便今年的創業板行情相當不錯,華策影視同樣表現不佳。就是這樣一家連續劇刷屏,股價卻暴跌的企業,現在卻是機構扎堆兒,頗有績優潛力股的架勢。

連續劇與電影是兩套邏輯

有的人會認為,因為某某導演與某某主持人的大戰,讓這兩年的影視圈進入冰凍期,華策影視那麼低迷不是應該的嗎。筆者只能說這是一種想當然的觀點,準確的說那件事情是電影圈的事情,對連續劇圈衝擊相對較小,而華策的產品以連續劇為主。那次事件直指的是另外一間比較知名的影視企業,和華策也沒有什麼太大關聯。

影視劇雖然是一個名詞,但包含的是電影和連續劇兩種區別很大的產品。這兩種產品的運營模式區別並不小。電影圈的人認為自己是玩大屏幕的,不太能瞧得上拍連續劇的。但實際情況是,電影製作發行方很容易被下遊的院線卡脖子。當年,王思聰就是這麼捏另外一家影視企業的。而連續劇卻不一樣,對於行業下遊的電視臺、網絡播放平臺發行製作方有一定的話語權。

相關資料顯示,華策電視劇業務的盈利模式為策劃並投資、拍攝、製作完成電視劇,形成可售的電視劇作品,與電視臺、在線視頻網站等播放平臺籤訂發行合同,將電視劇播映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相關版權對外轉讓並獲取發行收入。

而銷售模式包括三種,一種是連續劇製作完成之後銷售,叫做發行銷售。一種是連續劇,還未製作完成之前的預售,也就是用客戶的錢拍劇。還有一種是,作品的各種版權及衍生品銷售。其中發行銷售的風險最高,而預售的風險最小。華策目前的銷售模式就是以預售為主。但是電影要想實現這種預售可不容易。這就是電視劇行業和電影行業一個非常大的區別。

雖然那次事件,華策並不是震中的企業,但是後期衍生出來的陰陽合同等問題,將兩個圈子全部拖累了進去。這種行業潛規則的高密度曝光,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整個行業的嚴監管。不過,某女演員數億元的稅務追繳,已經在去年給這輪行業深度整改、洗牌畫上了句號。

業績大變臉可能也是負面出清

2019年是影視劇行業深度整改擠水分的一年,在這樣的行業宏觀環境裡指望有關企業有多好的業績表現並不現實,華策影視也一樣。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華策影業實現實現營業收入26.31億元,同比下滑54.62%;實現淨利潤-14.67億元,同比下滑794.55%。這樣的業績表現可謂營收、盈利雙料大變臉。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嚴監管帶來的行業景氣度下行,只是華策影視業績大變臉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華策影視在2019年進行了大額的商譽減值。數據顯示,2019年華策影視計提了8.49億元的商譽減值損失,其中僅上海克頓傳媒公司一家子公司就計提了7.86億元商譽減值。

上海克頓傳媒公司是華策影視旗下主營影視製作的子公司,以16.52億元的總價收購於2013年。克頓傳媒作為輕資產的企業,華策影視高溢價收購產生了巨額商譽資產。出於對上市公司股東利益保護、擺脫利益輸送的嫌疑,華策影視與克頓傳媒籤訂了三年業績對賭協議。沿著故事常有的方向發展,克頓傳媒在接下來的三年裡順利完成了對賭承諾的業績指標。

只是,克頓傳媒公司的業績並不是在三年期約滿後馬上變臉,而是在2019年淨利潤一下從3.48億元變為了0.9億元。放在行業整頓的背景下看克頓傳媒的業績大幅下滑,顯得些許情有可原,最起碼要比另一家影視企業收購某某導演個人公司的玩法好看的多。

這樣看來,行業整頓讓華策影視的業績擠壓水分回到更穩健的平臺上來,而商譽的大額減值也讓未來的減值風險降低了不少。現在的華策影視真算得上是負面基本出清,可以輕裝上陣了。2020年的業績也能很有力的說明這一點。財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華策影視實現營業收入18.94億元,同比增長44.60%;實現淨利潤2.03億,同比增長736.72%。營收、盈利雙雙大幅改善。

拋棄偏見才能做好投資

如果按照目前的基本面狀態來看,更多機構選擇華策影視也有其合理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共有216家機構持有華策影視,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03家;合計持股也從1.38億股變為2.73億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今年的疫情影響,很多影視企業都是虧損的,為什麼華策影視卻可以那麼出眾做到盈利呢?這種情況實際上也和連續劇與電影的區別有關。電影放映大多在密集、封閉的公共影院,不利於疫情的有效防控,而連續劇的消費大多在個人私域空間,安全性會好很多。也就是說疫情因素對連續劇行業影響較小,華策影視也是名副其實的「宅」經濟標的。

負面出清之後基本面穩健、疫情影響下行業迎來基本面改善,並且近期業績強勢恢復,公募基金們此時加大布局華策影視理由夠充分,而不是網絡上「公募基金只賺管理費,不管投資者收益」的陰謀論質疑。華策影視長期的股價低迷讓部分投資者憤怒、衝動可以理解,但拋棄偏見、回歸理性才是正確的投資之道。

近日,華策影視的22億元定增事項,已獲得相關部門批准註冊。而定增的價格優惠引起二級市場短期的價格波動往往是必然的的。只要持倉成本靠近增發價格,往往具備更高的投資勝率。定增總體來講是上企業與增發對象兩廂情願的事情,增發對象也較普通投資者更了解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及價值。所以增發價格是對上市公司真實價值比較精準的估值。

根據增發材料披露,華策影視本次募集資金擬投資的劇集高達12部,其中六部已進行預售,預售合同金額約為 18.58 億元。

這意味著2021年,華策推出劇集數量將遠超今年,業績延續大幅改善仍然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華策影視的「中年危機」
    頭部流量大劇一向是華策領跑市場的獨家武器,2017年堪稱流量明星最後的狂歡,也是華策影視最高光的一年。 當年華策全網劇首播15部654集,累計產生網絡流量超1500億,佔國產大劇流量的約 25%,有8部全網劇作品的網絡流量超過30億,其中《楚喬傳》、《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孤芳不自賞》分別位列年度網際網路點擊播放前10名和衛視收視率前10名。 但在流量明星大勢已去的2018年,華策傾盡資源出品的一些劇集的成績也大多不達預期。
  • 華策影視上市的七年之癢
    這種網際網路化方向的轉型,在2015年後得到了更多的體現,華策影視提出SIP戰略以及「全網劇」概念,累計採購IP數量超50個,包括《創業時代》、《夏至未至》等。近兩年,憑藉《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何以笙簫默》等SIP劇目的熱播,加上遊戲、廣告、藝人經紀等業務的收入,華策影視業績連續七年實現上漲。據華策影視公告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24.97億元,淨利潤3.08億元。
  • 上市以來首次虧損,對華策影視來說意味著什麼
    電影銷售佔比小於7%  全網劇收入同期下滑56%  2015年,華策影視藉助《刺客聶隱娘》試水電影發行。  此外,華策影視主投的《戰鬥民族養成記》累計票房806.1萬,《巧虎與大飛船歷險記》累計票房2389.1萬;參與發行或投資的影片,如《如影隨形》《最長一槍》《冷血追擊》等票房收入均很慘澹。  幾年時間,華策影視在電影方面還是新兵,而華策影視引起為傲的全網劇收入也在屢屢下滑。
  • 布局音樂和動畫 華策影視加碼電視劇外的生意
    在一眾一季度虧損的影視公司中,華策影視憑藉充足的劇集儲備實現了超過1億的淨利潤,而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華策影視將繼續加碼音樂和動漫領域,從目前的影視版權交易市場邁入更大的資源池。   正在熱映的網劇《錦繡南歌》就將熱度延伸到了音樂領域,其人物主題曲獲得網易雲音樂周榜冠軍,人氣值超過600萬。
  • 華策影視牽手咪咕音樂,影視公司為何要整合音樂版圖?
    (原標題:華策影視牽手咪咕音樂,影視公司為何要整合音樂版圖?)將音樂作為衍生業務進行拓展的影視公司不在少數,但跨界與音樂平臺合作,從創作到宣發、渠道,全面布局影視音樂產業鏈的影視公司,華策算是吃螃蟹的人,而這般到底為何?影視音樂又要怎麼玩?OST,影視工業化體系的一環影視OST與影視內容的關係越來越不可分割,或者說二者本身就是一個有機體。
  • 網劇「一哥」華策或成百愛騰關鍵變量
    相比哀鴻遍野的電影業,不受疫情影響、甚至在播出端受益的網劇電視劇行業顯然頗具吸引力。從下遊逐到上遊,百度、騰訊、愛奇藝與國內的頭部長視頻內容商之間的歷史被一再提及。早在2014年12月,被網際網路巨頭熱逐、最終決定與百度和小米深度合作的華策影視,其高管在接受新浪財經採訪時表示,「 我們也和阿里談過,但是在我們眼裡他們更激進……這個我們沒有辦法接受。」
  • 華策影視:2017年半年度報告摘要(更新後)
    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 2017 年半年度報告摘要  證券代碼: 300133 證券簡稱:華策影視
  • [中報]華策影視:2017年半年度報告
    2、頭部影視作品的規模化龍頭平臺,繼續保持臺、網頭部市場份額30%,領跑全行業 報告期內,公司首播全網劇9部450集,開機全網劇11部 464集,取得發行許可證的全網劇共1部40集。此外,本人沒有通過本人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其他經營主體或以本人名義或借用其他自然人名義從事與華策影視、克頓傳媒相同或類似的業務,也沒有在與華策影視或克頓傳媒存在相同或類似業務的其他任何經營實體中投資、任職或擔任任何形式的顧問,或有其他任何與華策影視或克頓傳媒存在
  • [中報]華策影視:2016年半年度報告
    股票代碼 300133 公司的中文名稱 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簡稱(如有) 華策影視 公司的外文名稱(如有) ZHEJIANG HUACE FILM & TV CO.華策影視不認可北京中天億都的訴請,收到應訴通知書後提起了反訴。
  • 五大電視劇公司實力大比拼:華策影視最賺錢 慈文傳媒增長迅猛
    對比我國五大電視劇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可以發現:華策影視不管在營收還是淨利潤方面都遙遙領先與其他公司,繼續保持著電視劇行業領頭羊地位,2017年華策影視實現營業收入6.34億元,同比增長18.01%;淨利潤6.84億元,同比增長32.6%。歡瑞世紀2017年淨利潤一舉超越慈文傳媒排至第二位,引領和開創了視頻網站付費時代,並在影視劇的製作與發行方面佔據領先地位。
  • 華策影視上市十周年發布新戰略 實力「朋友圈」到場慶祝
    而在推動華語內容出海上,華策影視從創立初期就致力於此,近十年來突破迅速。以YouTube為例,根據網上一組截至2020年5月的統計數據,國產劇集播放量排名前三為華策影視出品的《微微一笑很傾城》《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杉杉來了》,前十部中,華策影視佔據半壁江山。數據顯示,近三年華策影視海外銷售籤約額達3876萬美元,約合2.7億人民幣。
  • 《親愛的,熱愛的》被罰10萬,華策影視半年18部作品換來近6000萬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劇酷文化背後的控股股東為上海克頓文化傳媒,而克頓文化又是由華策影視100%持股的公司。雖然影視作品在業內擁有較大影響力,但相比之下,華策影視的業績卻不盡人意。10月14日,華策影視發布前三季度業績預告,2019年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為盈利 500萬-30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8.59%-91.57%。
  • 網劇市場規模已超電視劇 未來關注爆款影視
    據了解,目前網劇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傳統電視劇,製作成本和演員陣容也逐漸與傳統電視劇縮小差距。在題材上,電影電視劇也呈現出了更多的可能性。那麼,影視行業出現了什麼新趨勢?什麼樣的影視作品備受青睞呢?   央視財經記者在橫店遇到了一個古裝劇劇組,飾演御前侍衛的路宏今年28歲。
  • 下半年:完美、華策、慈文等頭部影視公司「混戰」劇集市場,各有何招?
    在經歷上半年的沉澱與積累之後,完美、華策、慈文等各大頭部影視公司在劇集布局上有什麼考量?下半年又有哪些爆款潛力股?本文通過題材類型,關注視角,盤點了部分頭部影視公司下半年重點待播劇集片單。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時下,正是劇集暑期檔,影視市場呈現「多強爭霸」的局面。
  • 華策影視:勵志成為全球最好的華語內容供應商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11月15日,華策影視在杭州舉辦上市十周年暨影視文化產業新發展研討會,國內影視行業精英匯聚一堂。 自2010年以「電視劇第一股」登陸創業板的華策影視,在行業起伏跌宕的背景下,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公司堅毅前行,保持著國內電視劇行業的領軍地位。
  • 華策影視牽手中文在線深耕SIP
    中國證券網訊 華策影視9月1日早間公告,公司於2016年8月31日與上市公司中文在線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協議》,雙方以互惠互利和對等為基本原則,在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打造超級IP(簡稱SIP)泛娛樂生態產業,將雙方在SIP一體化開發、資源等各方面的優勢充分結合,共同發展
  • 華策星鮮未來偶像教室落地成都 影視班人氣爆滿
    當天下午,來自西南地區的孩子們齊聚一堂,進行聲樂、影視、模特等課程面試。面試現場人氣火爆、座無虛席,等候區也熱鬧異常,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本次面試標準嚴格,需要通過層層考驗,截止到當天下午,成都偶像教室影視班已經滿員,火爆程度可見一斑。目前,聲樂、模特班還在持續招募中,想報名的孩子可得抓緊時間哦。
  • 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意向書摘要
    作為公司在向中國證監會提交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  創業板上市申請前六個月內的新增股東浙商創投、上海六禾  分別承諾:除前述鎖定期外,自華策影視增資擴股辦理完工  商登記之日(2009 年8 月6 日)起三十六個月內,不轉讓或  者委託他人管理其持有的華策影視的股份,也不由華策影視  回購其持有的股份。
  • 歡瑞、天娛、華策拿什麼留住挑大梁的楊紫華晨宇胡一天?
    目前華策剩下的13位藝人中,除胡一天外,鮮少有知名演員的身影,往往只能參演公司出品的網劇,比如張雨劍參演《拜託,請你愛我》、吳倩參演《我只喜歡你》、趙志偉參演《奈何BOSS又如何》、虞書欣參演《我的奇妙男友2之念念不忘》。雖然啟用自家藝人出演自家的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約製作成本,與此同時這些人給公司經紀業務帶來的收入貢獻卻不大。
  • 地球最後的夜晚被指刷票房 華策影視一日蒸發16億元
    來源:中國基金報2019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兩隻影視股因其出品的電影受到重挫。由華策影視及蕩麥影業出品,內地一線影星黃覺及湯唯參演的文藝片《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成績破億喜人,但由於口碑不佳,其後票房表現直線插水,更被指控票房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