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接到一個媽媽的電話,說最近常常失眠。
她的語速較快,帶有明顯的焦躁,不過我還是耐心地聽著她的傾訴:
我女兒7歲,小學二年級,剛開學一個月。
上學前,女兒一直在讀幼兒園,和其他孩子一樣,假期奔波在一個又一個的輔導班,小提琴班、語言班、美術班,錯時上課。
就是想培養女兒的興趣愛好,讓女兒有個特長。
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女兒也樂於去。
小學一年級開學後,女兒跟其他孩子沒有太大的差別,每天按時完成作業,認認真真地複習、預習,測驗成績一直在中下遊。
我開始有點擔心了,想到以後學習的路還很長,不能在起跑線上落後,就開始加強各種文化課課外輔導,英語、語文、數學,全部報上輔導班。
孩子比以前更加忙碌了,我的空餘時間也沒了。
忙忙碌碌,時間飛速流逝,一個學期過去了,期末成績下來了。
當我看到女兒考試分數的瞬間,崩潰了。
語文成績滿分,數學成績是個位數。
帶著疑慮找到老師,老師也哭笑不得,這麼小的孩子出現偏科,幾乎沒見過。
數學老師提起一個事,讓我後悔不已。
女兒剛報名入校時,10個阿拉伯數字都認識,但是不會寫,尤其數字3。
在學校,老師發現女兒寫的3是趴下的,就像小寫的英語字母m,經過多次輔導糾正,數字3倒是站立起來了,不過是反方向的。
當時數學老師在家長會上和我溝通了一下,要求在家督促孩子多練習。
記得我當時還不以為然,想著不就是數字寫法的不對麼?又不是不認識?再說了孩子在運算上沒有錯誤就行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還常常把這個事當作一個段子講,聽到的人都哄堂大笑,有孩子的家長還補充自家孩子學習上的趣事,也有勸慰我的,說孩子小,慢慢成績就提上去了。
未曾想到,一個學期過去了,女兒的數學成績越來越差,最後考個個位數。
第二學期我加大了輔導班的上課頻次,尤其是數學,成績倒是一點一點的在提高,到了期末考試,數學成績直接來了個倒數第一。
班主任找我談話,讓我多監督女兒學習,不能拖全班的後腿。
數學老師到家家訪,想讓女兒成績提上去,不能影響全班的成績。
我狠下心,痛打了女兒一頓。
心情平復之後,我和女兒暢聊了一次。
女兒也表示很喜歡學習數學,就是一看見數字,就有點犯迷糊。覺得不如學習語文好玩兒,因為語文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我問女兒:「數學成績那麼差,同學和老師們會不會不喜歡你?」
女兒悶悶不樂地說:「老師會不高興!」
一轉眼又喜笑顏開:「班裡我有很多好朋友,她們都很喜歡和我玩啊!」
我鼓勵她,說:「你爭取考個第一名。」
女兒仰起頭,認真地看著我,問:「媽媽,學習成績第一名的我和倒數第一名的我,你愛哪一個?」
……
我不願意接受女兒現在的成績。
可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我能感受到電話那頭這位媽媽心中的焦慮,面對女兒學習成績的偏差,各種努力,各種嘗試,卻又舉手無措。
我勸解一番之後,說:「2至6歲的孩子處在數字敏感期,可惜因為你的不經意,錯過了。」
這時聽見了她的抽泣聲。
我問她:「當你知道懷上這個孩子的時候,有什麼想法?」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說:「當時就一門心思,只想要孩子健健康康、開心快樂的成長。」
我再問:「女兒在你心中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她聲音變得歡快起來,說:「我女兒活潑開朗,心地善良,自理能力比較強,還樂於助人,深得老師和小朋友的喜歡。」
我繼續發問:「你愛女兒,還是愛她的成績?」
她似乎愣著了,停頓一會兒說:「我是愛女兒這個人。」
我問為什麼?
她說:「不管女兒學習成績好壞,都是我的孩子。我不能放棄,也不能拋棄。」
我繼續開導:「學習成績第一,或者倒數第一,都是孩子身上的外在標籤。
先放下你的焦慮,好好地愛孩子,再找對方法,慢慢引導孩子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地就會提上去的。
不能急於求成!」
最後我建議她去看看張文亮寫的《牽著蝸牛去散步》。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裡有一段話:有些父母的確可以表現出真愛的特質,但很多父母卻是以愛為名,讓孩子為他們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歷程。
做父母的朋友們,當遇見孩子有問題讓你們傷心、苦惱時,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是真的愛孩子這個人嗎?
朋友們,如果你也有過如此類似的問題,請告訴我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