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開設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EMBA項目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2020-12-10 經濟網

11月24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EMBA項目發布儀式暨大變革時代的國際局勢及中國應對高峰對話在深圳舉行。金融EMBA項目由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依託港中大(深圳)設立,這也是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方向的EMBA項目。由此,港中大(深圳)的終身教育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將為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更多人才保障。

據項目主任、港中大(深圳)經管學院校長講座教授艾春榮教授介紹,項目課程在注重前沿金融知識的基礎上,強調未來科技(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對金融管理的影響以及中國金融管理實踐,著力於戰略與創新思維、視野與格局的提升。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學術院長熊偉教授表示,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在金融深度賦能實體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依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開辦金融EMBA 項目。項目將發揮大灣區區位優勢,結合香港中文大學和港中大(深圳)的優秀師資團隊,以及強大的業界和政務精英資源,致力於培養具有創新金融管理思維和實踐的商業領袖,應對百年未有的大變局的挑戰。

「時代對人才的呼喚有了新的聲音,因為這個市場上面對人才的需求早已經開始發生新的變化。看一看科技行業迅猛的發展,金融業必須找出與之合作的空間。信息、人才和資本在全球正在加速流動,金融業必須爭取並且懂得如何抓住這個機遇,抓住開放和彼此合作的機會。」原中國銀監會主席、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劉明康教授認為,當前需要跨業、跨界,能夠融會貫通的複合型人才。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羅智泉教授表示,金融EMBA項目的啟動,是港中大(深圳)學科布局在本、碩、博三個方向聯動發展教育辦學項目的一個重要戰略步驟之一。「希望項目能夠嚴格控制教學質量,嚴格控制收生質量,把我們的辦學理念發揚光大,把我們的大學越辦越好。」羅智泉教授說。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羅智泉教授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委託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EMBA項目主任艾春榮教授贈送校長題字

港中大(深圳)協理副校長蔡小強教授則表示,港中大(深圳)將聚焦中國問題,充分發揮國際一流科研學校與雄厚師資力量的優勢,將融通中外,全面開拓學生的全球化視野,以從容應對國際化競爭。「我們將打破時空限制,用新科技、新手段助力未來行業的發展,創造知識,培養領袖,貢獻中國,影響世界。」

而在隨後舉行的高峰對話中,劉明康教授與港中大(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就大變革時代的國際局勢及中國應對展開高峰對話。雙方從世界與中國、歷史與現實、機遇與挑戰等多個維度全面深入地探討了國際及國內形勢發展機遇與挑戰。

出席當天的啟動儀式的嘉賓還有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書記邱宣、深圳市工商業聯合會及總商會專職副主席謝振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協理副校長李學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顧問吳月霞女士等。

更多詳情請關注公眾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EMBA」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自東方網企業宣傳資訊財經快訊,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港中大(深圳)開設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EMBA項目
    央廣網深圳12月2日消息(記者官文清)日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EMBA項目發布儀式暨大變革時代的國際局勢及中國應對高峰對話在深圳舉行。金融EMBA項目由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依託港中大(深圳)設立,這也是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方向的EMBA項目。
  • 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EMBA項目發布 系深高金依託港中大(深圳)設立
    「金融EMBA項目課程在注重前沿金融知識的基礎上,強調未來科技(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對金融管理的影響以及中國金融管理實踐,著力於戰略與創新思維、視野與格局的提升。」港中大(深圳)經管學院校長講座教授艾春榮教授介紹道。
  • 港中大(深圳):建設高水平大學 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
    以培養未來人才為目標打造一流大學 從一片荒蕪的草地和幾幢破舊廠房改造的啟動校區起步,如今,港中大(深圳)已擁有5大學院、4個書院、6大研究院,其中有3個以諾貝爾獎得主領銜的研究院,17個本科生專業、18個研究生專業,與100多所世界名校展開的深度合作項目超180個。2020年,港中大(深圳)招生錄取分數線已連續5年位居廣東省第一。
  • 港中大(深圳)招收2020年研究生啦!
    11 月 13 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公布了 2020 年研究生招生簡章,17 個研究生碩士、博士項目涵蓋經濟、金融、會計、計算機與信息工程、數據科學、生物科學、材料科學、翻譯、同聲傳譯、心理學、全球研究,以及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管理學兩個在職項目。
  • 全球首個供應鏈金融EMBA項目落戶深圳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1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近日,在「2020年首屆供應鏈金融高峰論壇」上,深圳市供應鏈金融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聯合宣布,由雙方共同籌劃打造的全球首個供應鏈金融方向的EMBA項目正式啟動。「深圳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不僅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是走在前列。
  • 深圳加快本土醫學院提質擴容 港中大(深圳)醫學院最早明年招生
    港中大(深圳)醫學院最早明年招生緊隨南科大醫學院的腳步,港中大(深圳)也開始緊鑼密鼓地布局醫學院。2019年1月,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共同籤署了三方協議,計劃在深圳龍崗區神仙湖畔選址建設醫學院。
  • 港中大(深圳)成立祥波書院
    徐揚生說,港中大(深圳)繼承港中大書院制傳統,全校學生分別隸屬於不同書院,建立各自的書院文化。書院的責任在於打破學院和專業的界限,將不同學科和文化背景的學生聚集在一起,促進師生密切交流,朋輩一同成長,書院提供學生宿舍、食堂、音樂室、健身房等多種功能設施。此外,書院的課外活動多姿多彩,各類課外活動有助於開拓學生的興趣,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訓練組織和領導技巧。
  • 港中大(深圳)首屆碩士招生錄取近百人 多來自名校
    (深圳)首屆碩士研究生9月入學   3個專業錄取近百人,未來或招在職研究生  今年9月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下簡稱「港中大(深圳)」)首批碩士研究生將正式入學,該校首屆碩士研究生共有三個專業,分別是金融工程、翻譯(筆譯/口譯)和同聲傳譯。
  • 港中大(深圳)海外合作院校突破百所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明尼蘇達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耶魯大學籤署學生交流合作協議,成為大學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裡程碑式的時刻。截至2019年10月底,該校開展實質性交流與合作的海外名校夥伴數量達到100所,遍布世界29個國家和地區,各類國際合作項目超過150個。在該校的百所合作夥伴中,近50%高校綜合排名在全球三大排名系統中名列世界百強。耶魯大學成為港中大(深圳)的第100個國際合作夥伴。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增設金融EMBA項目
    據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獲教育部批准增設金融EMBA項目(金融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的大學。
  • 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學生培養要融入國家和地區發展
    目前,港中大(深圳)在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方面,從幾個維度入手在全面探索: 第一,注重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我們邀請了許多藝術家,包括戲劇家、歌唱家、畫家等,來到校園和同學們面對面交流,進行藝術方面的專門探討。同學們與駐校藝術家們積極交流,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提高學生的情操、陶冶情志,這些對提高學生的想像力都是非常有所助益的。 第二,從整體的教育維度出發,強調文理融合。
  • 港中大(深圳)舉行第五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校長徐揚生教授鼓勵畢業生...
    他鼓勵同學秉承港中大(深圳)"博文約禮"的精神,成為助力中國協同應對挑戰的積極力量。畢業生合影  今年,港中大(深圳)迎來首屆畢業博士畢業生,他們均來自理工學院的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哲學博士項目。部分畢業生將繼續到國際知名高校進行深造,也有畢業生在深圳建立心理創業項目,目前已進入初步運營。應用心理學理學碩士專業開辦以來,社會反響熱烈,入學競爭相當激烈,很多來自國際一流高校的畢業生選擇申請該項目就讀。  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的大學。
  • 高等教育花開並蒂優質資源利在千秋 ——港中大(深圳)、深北莫落戶...
    從創辦之初,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就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華傳統和社會擔當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國際化的氛圍、中英並重的教學環境、新型交叉學科設置和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都是其鮮明的特色。  近8年時間裡,不僅港中大(深圳)的美麗校園成為了龍崗一景,其創造的佳績更為龍崗乃至深圳的教育基底增色不少。
  • 港中大(深圳)獲批2018年「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
    中國教育在線訊近日從港中大(深圳)獲悉,該校22個項目獲批2018年國家留學基金委「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參加這些項目的79名同學經過基金委審核同意後,將獲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國學習。這是學校繼2017年獲得推薦資格後首次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項目。
  • 港中大(深圳) | 王健教授解讀經濟學理學碩士項目優勢
    【MBA中國網訊】經濟學碩士項目已開設四個專業方向:經濟、宏觀經濟與金融、量化經濟與數據分析和應用經濟學。本期專訪,港中大(深圳)經管學院助理院長(學術)、經濟學理學碩士項目主任王健教授為大家解讀項目優勢。
  • 中國商學院最佳中外合作碩士項目TOP30公布 港中大(深圳)排第一
    在現場數百位嘉賓的共同見證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下簡稱「港中大(深圳)」)管理學理學碩士項目(MBM)榮獲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中外合作碩士項目TOP30榜單第一名。 記者從港中大(深圳)了解到,入圍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中外合作碩士項目TOP30榜單前十名的項目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管理學理學碩士項目(MBM);北京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MBA項目(並列第一);同濟大學—曼海姆EMBA項目;廈門大學管理學院OneMBA項目;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金融財務MBA項目;中國礦業大學-加拿大魁北克大學合作MBA
  • 港中大(深圳)「牽手」龍崗區人民政府,「八大亮點」開創政府與大學...
    學校將與龍崗區一起高水平高質量地建設好深圳音樂學院、深圳第二音樂廳等文化平臺,共同建設深圳東部文化高地。同時通過合作舉辦各類大型文化體育等賽事活動,合作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戲劇節等交流活動,形成具有灣區特色的龍崗文化品牌。港中大(深圳)希望成為龍崗區的人才中樞,為龍崗區在基礎教育、醫療服務、產業創新等領域提供一流的人才支撐。
  • 深圳高校大筆譜寫春天的故事
    未來,中心將通過聚焦網絡信息,精準醫療,科學、工程計算與設計軟體,金融科技與數字經濟等4個核心方向,開展大型計算與快速算法研究,並將與華為、騰訊、邁瑞、華大基因等企業合作,為破解卡脖子的共性問題提供技術方案。這是首批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顯示了南科大在基礎研究領域的發力。
  • 兩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落戶港中大(深圳)—新聞—科學網
    (馬明霞 / 供圖) 4月10日,兩個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同時落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別是由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教授領銜的港中大(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和由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科比爾卡教授領銜的港中大(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與轉化醫學研究院。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數據科學學院,培養跨學科人才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7月2日,記者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獲悉,該校新成立了數據科學學院,致力於培養跨學科人才。這是繼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後,港中大(深圳)的第五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