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師:對於宗教信仰偏執一方是不對的

2020-12-19 心是蓮花開

接下來是國王。「複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若有國王」,所以這部經對任何形式的人都有作用。「若有國王。殺父害母。諸斬六親」, 「殺父害母。諸斬六親」這個在古代國王爭霸的時候會有。有的人看著他的父王老了,他自己獨霸一方,怕他自己的兄弟繼承了王位,就可能把他兄弟殺死了,後來乾脆就把他父王殺死了。這個有,歷史上有,中國史上也有,這個經上也把這個類型列舉出來了。

後面當了國王以後,「不依王法。廣興兵甲。侵討他國」,這是一種。「廣興兵甲」,就是老是好打仗,侵討他國,這是一種。還有一種是「忠諫之臣。枉遭刑戮」,對於經常給他提建議的大臣,有可能就冤枉地殺害了,或者就是乾脆判刑了等等。還有一種,「淫慾熾盛。違先王法」,就是把他自己父王的上一代好的法度給它廢了,或者是違背了,這都是不好的。

還有「破塔壞寺」,確實有一些國王對於宗教信仰不夠或者是偏執一方。有的人為了信道去滅佛,有的人是偏執信佛去滅道,這個實際上都不好,道家也是有一定信仰、一定規則的。「破壞塔寺」,特別指的是我們佛教的塔和寺。「焚燒經像」,這都不對,「水旱不調」,造成水旱不調的天象,「因王無道。國界飢餓。疾疫死亡。如是國王。現世短命。死入地獄。墮大阿鼻」,就是現世的話,命會很短或者會慘死,死了以後會墮阿鼻地獄。

如果犯了這些罪的國王怎麼辦,如果能夠「書寫是經。流通供養。至誠懺悔。依先王法。即得長命」。這裡「依先王法」,小範圍的說是他的父王定下的法,大範圍的說是祖宗一代一代追到開天闢地的時候,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可以這樣說,我們現在提倡那些所謂的傳統文化,就類似於先王的一些教化法,這個大家一定要知道。這是對國王的一種教誨,很重要。你要一不小心明天當了國王,你就得看看這段,快換屆了,哈哈......。

——摘自仁清法師《消災長壽護童子,懺悔墮胎度嬰靈》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講義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相關焦點

  • 仁清法師:半日學行 半日學解
    這是印光法師說的啊。「半日學解,半日學行」,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解行並重,就是讀誦經典來增長增長知識,就是聽聞佛法來增長知識,在正確知見的指導下,再去念佛,再去修行,這是一個原則。「必期於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這意思是淨土法門的一些本質,淨土法門的一些要求,淨土法門的一些要點,淨土法門的發心等等。
  • 李向平:宗教壟斷導致信仰作假
    華東師範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編者按:2011年2月25日,鳳凰網華人佛教發表了重慶華巖寺方丈道堅法師的打假檄文本人作者華東師範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教授從獨特的學術視角闡述了假僧尼泛濫的原因,全文如下:就宗教與信仰的關係而言,信仰者與信仰對象的關係如何處理,常常導致了一個宗教的信仰方式與信仰實踐方式。
  • 仁清法師:勿以善小而不為
    我原來講過,在一個講稿上說到了,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託缽化緣,看到一個老比丘,一個老年人,在那裡縫衣服,因為眼花了,紉不上針,釋迦牟尼佛過去接過來給他紉針。高僧大德說了一句話「如來不舍穿針之福。」懂那意思吧?佛教經典上也要求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你不要以為這件事非常小,而不去做,我們只等著驚天動地的大事情,驚天動地的大事情,用不著我們去做,懂不懂?
  • 作家與宗教:作家們的宗教信仰
    眾所周知,世界三大宗教為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同樣,眾所周知,中國古代主要有「儒、釋、道」三種思想,按宗教的說法,有佛教和道教,關於儒家是否屬於宗教則是學者們爭論的話題。這三家的鬥爭和融合可以說對中國歷史的影響無遠弗屆,也是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這裡就不贅論了。
  • 仁清法師:開悟必須以親證空性為界限
    在這個問題上你已經破除了迷惑了那叫開悟,不對!那是一種世俗的說法,真正的佛教修持和佛教理論上所說的開悟,必須以親證空性為界限。  摘自仁清法師《成佛的法華》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仁清法師:如何理解 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問:「如何理解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答:如何理解「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這是六祖壇經上的話,我們把這個問題解答完了,可能就得下課了。「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是什麼意思?結合這一個問題,在這裡我們不展開講,只展開講禪宗。禪宗的理念是什麼?「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六祖壇經》上的話「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有沒有這段話《六祖談經》上,什麼意思?
  • 聖凱法師:瑞雲寺「強拆」與當代宗教發展困境
    曲江文投不僅帶來10多億的債務,更撕裂了人們對佛教的神聖信仰。同樣是2009年3月,「重慶溫泉寺」事件進入人們的視野。溫泉寺,這座1600多年歷史的寺院,更因為是漢藏教理院所在地而成為近代佛教史上的重要場所,一所正在修建中的頂尖溫泉SPA緊鄰寺院,開發商在寺院中修建一條道路,直通溫泉會所,從而造成溫泉寺法師上街遊行事件,而且引發網民的強烈反對。
  • 閩臺知識局 | 福州傳統宗教與民間信仰文化在臺灣
    閩臺知識局微信公眾號: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NO.1-福州傳統宗教與民間信仰文化在臺灣
  • 仁煥法師開示:什麼叫作往生與舍報?
    信仰自然,尊重自然,接受自然。如果我們沒有信仰,沒有尊重,沒有接受,違背了自然,會造成災難發生。有信仰,有尊重,有接受,那麼自然就很平常的,也很平安。比如氣候變化,身體受不 了。第三,拔除一切人為障礙。什麼叫做人為障礙呢?該想的沒有想到,不該想的專門去想;該說的不會說,不該說的整天都說;該做的不會做,也不願意做,不該做的專門去做,賣命去做。念這個咒,是拔除這三方面的障礙。我們沒有障礙了,就得到自在了。
  • 何新:關於自己宗教信仰問題的幾點呈清
    早在2000年時事出版社出版的《思考:我的哲學宗教觀念》以及後來出版的兩卷本《哲學思考》等書中,我曾經有明確的說明——表明我持有宗教觀念,不信仰科學教和無神論。有關要義如下(這裡發表時有若干新的補充):1、我是有神論者,是唯心論者,是在家隱修不入宗門的佛教信徒。2、我鄙視20世紀以來中國流行的「科學」迷信。
  • 仁清法師: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如果有的人,他只是想三皈五戒,沒有再去進步,而且他只是做中品的十善,中品的十善大家都知道,不殺、不盜、不淫,這是身的;口的四種: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倚語;意的是三種:不貪、不嗔、不痴。——摘自仁清法師《消災長壽護童子,懺悔墮胎度嬰靈》《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講義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 仁清法師:往生西方的條件是什麼?
    這還是我們講的什麼因什麼果,沒有不隨順果的因,明白吧?你想往生,你想往生西方,必須種往生西方的因。往生西方的因,因分:內因和外因這是哲學講的。佛法講疏因緣和親因緣,『因緣』是一個詞,它分好多種因緣。佛學講『親因緣』和『疏因緣』,親姻緣相當於哲學界講的內因,疏因緣相當於哲學界講的外因。因緣就是條件就是條件。  往生西方的條件是什麼?信,願,行,這是它的基本條件。
  • 科學,宗教,與信仰
    舊文提到,在尋求心理疏導的時候,求助於宗教也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為。我坦白說,我沒有宗教信仰,但對於那些虔誠的信仰者,我也表示尊重和理解。我個人覺得,宗教來自於古人對世界的解讀,在科學和知識不完備的時候,古人先哲們試圖解釋世界的緣由,並為苦難的人生帶來慰藉,從某種意義來說,宗教本身就有安撫情緒和治療抑鬱的功效,從古至今,很多人在塵世中走投無路,或者感到疲憊和厭倦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宗教作為最後的情感庇護。
  • 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是否就不能學佛修行了,仁清法師開示
    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是否就不能學佛修行了, 仁清法師開示。「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出自《六祖壇經》,是五祖對六祖說的。如果沒有認識本心所在(沒有親證本心)的話,修學佛法都將落於玄想與空談,所以學法無益。
  • 仁清法師:法報化三身是什麼意思?
    如果只有一種具足圓滿的不成為佛。所以這個福德具足圓滿,來源於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廣大行施,廣大行施叫六度萬行。六度萬行,我們念六度萬行(heng),六度的前四五度,都是圓滿福德資糧,特別是我們這個放生等等,放生、印經,行一切世間善法,當使出世間的理念行世間善法的時候,他屬於圓滿的福德資糧。這個智慧資糧是空性的證德,這個空性的證德,來自於我們對萬法皆空理念的一種認知,和對她的一種證悟。
  • 兩種宗教的交流:英國漢學家謝福芸筆下的太虛法師
    謝福芸寫道:就在幾個月前,我突然被請去給武昌南普陀寺方丈太虛法師做了半天的嚮導,他是佛教界最忠誠、最智慧的倡導者之一。他此次歐洲之行的目的是給我們的宗教領袖講解佛教的美德。可惜他在英國只能待一周,而我們的宗教領袖通常日程都排得很滿。而對於東方的神職人員來說,這是不對的。他們應該靜靜地待在那裡,等著那些真誠的求道者主動找上門來聆聽教誨。
  • 淺談宗教信仰
    昨天探討了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就不能不說宗教信仰。首先,回顧一下昨天分享的觀點,便於新接觸的朋友理解。人是肉體與精神的結合體。這個精神,醫學上稱之為「經絡」,「經絡」的複雜運轉,即為心理活動。保證心理健康的方法,就是提高生命能量,活出精、氣、神。說到提高生命的能量,也不得不提宗教信仰。凡是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
  • 仁清法師:一切災難違願 不是修行得來的,是過去業因果報顯現
    信眾:我聽別人說,也有聽經的,當時就是我讀了一百四五十遍的時候吧,就那個時候,就聽著我丈夫說難受,我就說,我願意代替他的痛苦,之後我又讀了四五十遍的時候,總覺著我和這些人來往啥的,不信佛的來往啥的,總覺得不舒服,來往的時候總覺得不舒服。師父:你和別人來往的時候不舒服。
  • 中佛協副會長演覺法師:愛國是佛教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
    佛教經典要求佛弟子「不作國賊,不謗國主」,「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因此,愛國是佛教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報效國家、遵守國法、尊重國家領導者、自覺履行公民義務是佛教的戒律要求,是佛教徒實地修學佛法的功課之一。
  • 福建人為什麼不追星?原來在他們心中,信仰遠遠超過了崇拜
    樓主問:「福建人不追星嗎?為什麼旁邊沒有一堆人。」有一位網友回答說:「閩南人你要是叫他六點起來接明星,估計沒什麼人;你要是叫他六點接神明,四點他就到了。」這個回答雖然有點誇張,但是引起了眾多福建網友的共鳴,其實不只是閩南地區,幾乎整個福建地區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