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創業實驗室:角色扮演 體驗多重職業發展

2020-12-13 中國教育在線

  為全方位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拓展就業工作的服務深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成立「大學生就業創業實驗室」,並以此為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一個以「模擬」為主要手段,根據自己的就業創業需要可以「多次試錯」仿真環境平臺。今年暑期,該校許多學生利用假期積極參加就業創業實驗室活動。

  作為北京地區高校就業特色工作項目,該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實驗室」包括「創業模擬實訓平臺」、「微格面試模擬系統」和「職業生涯模擬平臺」三個部分。其中「創業模擬實訓平臺」截至今年6月,培訓學員超過400人,學生創業團隊從2012年的44個增至107個,多支學生創業團隊已註冊成立公司並成功運營一年多。該平臺提供了從企業註冊到運營的諸多模塊,採用「教練式」講授與學生「體驗式」學習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零成本、零風險的創業模擬環境,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市場敏感度和企業家精神;「微格面試模擬系統」是利用現代視聽設備,在裝有攝像、錄像系統的實驗室內模擬真實的面試活動,指導教師和學生一起觀看視頻、分析優缺點,做針對性訓練,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面試技能;「職業生涯模擬平臺」是以角色扮演為主要方式,通過測評發現學生獨特的性格和思維特點,並匹配對應的職業發展通道,模擬完成不同的職業任務,以體驗多重職業發展道路。

  「大學生就業創業實驗室」為學生提供模擬創業環境、有針對性地協助學生掌握面試求職技能及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體驗多重職業發展道路,全面提升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

相關焦點

  • 為了大學生就業創業,武漢又出「實招」
    、穩崗、擴就業工作,學習借鑑上海等先進城市經驗,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吸引更多本地高校畢業生留漢就業創業、外地高校畢業生來漢工作、生活。大學生就業難不僅是難在崗位缺乏,還存在畢業生對就業市場的不了解,實習實訓經驗缺乏等。為了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武漢即將成立「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聯盟」。
  • 武漢成立「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聯盟」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強調的「六穩」「六保」工作要求和省委、市委關於穩就業、推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工作部署,武漢市人才服務中心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緊迫性,有針對性地開展援企、穩崗、擴就業工作,學習借鑑上海等先進城市經驗,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吸引更多本地高校畢業生留漢就業創業、外地高校畢業生來漢工作、生活。
  • 惠州實施「十大行動」多方合力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攝眼下,2020屆畢業季已經過去,2021屆秋招又將到來,這也意味著,大學生就業,即將面臨「雙屆疊加」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難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但今年備受關注。8月13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智聯招聘組成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
  • 《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6-2017》發布
    報告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已先獲採用或出版,如發展報告熱點聚焦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監測研究」內容,已擴展研究為專著,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報告形成的相關研究成果,向社會呈現了東北師範大學就業創業工作領先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本次發布的是《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6-2017》的核心數據。
  • 2020年度烏海市婦聯女大學生創業就業基地SYB創業培訓圓滿結業
    由市婦聯女大學生創業就業基地家庭教育協會主辦的SYB創業培訓課程於近日圓滿結業,參加這次培訓的女大學生共96人。培訓課程為期10天,系統學習了SYB創業的專業知識及創辦企業的步驟。邀請富有豐富創業經歷的教師團隊授課,採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不斷創新,使同學們身臨其境的熟悉自主創業過程。
  • 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西安這麼幹……
    積極開展「萬名學子看西安」「留學回國人才招聘節」「高端人才西安行」等系列活動,讓大學生走進西安、了解西安、留在西安、融入西安。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八)多方籌集就業崗位。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努力擴大和挖掘一批適合大學生就業的崗位。
  • 龍崗系列大學生就業創業活動反響熱烈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0日訊(晶報記者 李海若)近日,深圳國際大學園大學生就業創業活動再次掀起高潮,龍崗區人力資源局在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舉辦2020年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周,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實習就業勞動法規講座、政策諮詢和職業指導「直通車服務」、50家企業戶外招聘會等系列活動。
  • 如何看待大學生「慢就業」
    而其他主觀原因還有:不知道什麼工作適合自己(42.7%);想「錯峰」就業(36.7%);自己水平不夠,得先彌補短板(34.3%);計劃創業,先了解市場環境(28.0%);「喘口氣」,適應角色轉變(27.8%)等。「慢就業」是「90後」新生代高校畢業生逐漸展現出來的一個新的就業特點。學生上學期間很難對自我有充分的認知,很多學生對於自己以後的生活方式和職業道路都比較迷惘。
  • 2020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本科生就業創業收入問題
    據《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9屆本科畢業生月入5440元。二本科計算機類、高職鐵道運輸類專業領跑薪酬榜。三滿意度高的行業2019屆本科畢業生從事最多的職業類是「中小學教育」與2017屆相比增幅為6.3%。2019屆高職畢業生從事最多的職業類是「銷售」。從畢業中期來看,從事教育業的「幸福感」最強。
  • 大學生如何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但是大多數的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以及能力還是有待提高的,那麼,大學生如何提高創新創業能力?例如對編程有興趣的學生,可參加多個軟體編程項目組,邊完成項目邊鞏固編程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學科前沿知識有熱情的大學生,可積極聯繫導師,爭取進入實驗室的機會,學習實驗方法和科研技巧等。合理安排好校內學習和課餘鑽研的時間,在項目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在一個方向上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就可以準備自己創新創業的課題了。
  • 就業價值觀影響大學生就業質量
    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有助於弱化大學生的職業聲望觀念,幫助大學生將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相結合,以自身長遠發展為導向,尋找適合自身特點、符合長遠利益的工作崗位,這有利於緩解部分就業結構矛盾,優化就業市場的資源結構,提高就業質量。
  • 遂寧市第二屆就業創業博覽會暨2018年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即將開幕
    ,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11月16日—17日舉辦遂寧市第二屆就業創業博覽會暨2018年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進校園活動。(一):遂寧市第二屆就業創業博覽會暨2018年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進校園活動開幕式1.活動時間:2018年11月16日上午9:30-11:002.活動地點:市城區犀牛廣場開幕式上,將現場發放大學生創業補貼
  • 就業是大學生人生發展中的重大轉折點
    就業是大學生人生發展中的重大轉折點,是大學生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重要階段.大學生在知識、能力與人格方面有了積極顯著的發展,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也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是在就業過程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又難免出現種種心理矛盾、誤區和障礙'本文以社會化為視角,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做一些嘗試性研究,以了解社會化過程對大學生就業的重大影響
  • 大學生畢業季來臨 政策發力護航就業創業
    原標題:大學生畢業季來臨 政策發力護航就業創業4月18日晚,中國傳媒大學2017屆國際新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小李收到了學校發來的創業意向問卷,讓她想起了學校之前安排過的就業與創業課程以及所參觀過的位於學校西校區的文化產業孵化器。初夏時節,大學畢業季即將來臨。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795萬,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任務更加繁重。
  • 大學生就業變化:新職業新業態成新選
    網際網路數字經濟下,新職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不僅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也為更多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新的選擇。走出校園大門的畢業生對新職業、新業態持什麼態度?新職業、新業態能否成為當代大學生新的就業方向?同時,新一代求職者成長在網際網路智能時代,接受新事物較快,能夠緊跟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步伐,很自然就融入到這些新行業裡。而且對他們來說,選擇這些新職業新業態也是未來發展的一種機遇。」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研究員梁躍民說。新職業新業態人才缺口大迅猛發展的新職業、新業態,正成為吸納就業特別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力量。
  • 最難就業季!機器人智慧餐廳如何賦能大學生創業?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疫情期間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綜合調查」課題組進行的調查顯示: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中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累計幾年經驗再開始的比例達45.85%,希望畢業後就可以創業的比例為3.71%,完全不考慮創業的比例佔50.44%。
  • 西安出臺「20條意見」鼓勵大學生就業創業
    拓寬渠道   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 探索大學生「預就業」模式   多方籌集就業崗位。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努力擴大和挖掘一批適合大學生就業的崗位。中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及離校2年內的大學生,籤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的,按600元/人·月標準給予企業不超過1年社會保險補貼。中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大學生就業,籤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的,按1000元/人標準給予企業一次性吸納就業補助。各類企業組織籤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大學生參加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培訓的,按規定給予企業600~7000元/人培訓補貼。
  • 研究生們在這裡 領著「福利」就業創業
    前不久,南京正式發布《戰疫情促就業 十萬研究生寧聚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面向碩博研究生等優秀人才提供10萬個以上「就業見習崗位」,並通過發放見習補貼、獎勵留人主體、加大創業扶持等措施,吸引研究生在寧見習、就業、創業。丁志丹是申請到見習崗位的首批研究生之一。   《行動方案》推行以來,南京的招才引智和見習崗位開發按下快進鍵。
  • 【齊魯晚報】突出工科辦學特色,打開就業創業綠色通道
    答:專業設置是決定和影響高職院校發展的前提因素之一。在專業建設方面,學院確立了「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為目標,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基礎,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核心,以重點專業建設為龍頭,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以職業崗位為本位,突出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的專業建設思路。
  • 四川農業大學教師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學大賽中獲佳績
    12月3日,由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人社廳主辦的四川省第二屆「你來就好」高校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大賽落下帷幕。本次大賽旨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我省關於促進大學生就業相關文件精神,不斷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教師職業能力建設,切實做好「穩就業」工作、落實「保就業」任務,努力推動高校畢業生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來自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省內111所高校166名選手參與角逐,經過教案初審和說課後,共有50名教師進入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