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與各種電子產品紛繁呈現,尤其今年疫情,越來越多的孩子通過上網課得到手機,從而迷戀上了玩手機。家長們也清楚地知道玩手機的危害,手機產生的輻射會傷害人的大腦,漸漸地威脅孩子的健康。電子產品就像一把雙刃劍,作為成年人的我們,都無法抵擋手機的誘惑,那就更別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了。如果想讓孩子完全不玩手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讓孩子合理、健康的使用手機呢?
在解決這個困擾了我們許久的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件事情,孩子為什麼總是玩手機。聽聽孩子怎麼說:
1.無聊。課餘時間不知道除了玩手機之外,還有什麼別的可以消遣;
2.環境。家長也在玩手機,自己也沒人陪著,不如也玩玩手機;
3.社交需要。不玩手機,不打遊戲,不追星不追劇……和同學之間也就沒有了共同話題。
其實以上這三條從側面反映了孩子們面臨的一些問題:興趣的缺失、家庭陪伴的缺失、同伴交往的缺失。
簡單來說,孩子總愛玩手機、沉迷於網絡世界,很有可能是我們無法滿足他的心理需求。那麼孩子到底需要什麼呢?是我們的陪伴?關懷?還是肯定和讚賞?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去對孩子多加溝通和了解了。當然孩子愛玩手機,也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機「好玩」。網絡本身有一些便捷性、及時反饋性、匿名性、即時滿足等特點吸引我們的關注,想想我們成年人有時都會深陷在手機世界裡,更何況是孩子了。
很多時候,家長面對沉迷電腦、手機的孩子都會感覺到束手無策,威逼利誘都不會見效,就是感覺自己的小孩油鹽不進。甚至有些時候,如果自己非要去管制孩子,讓他們不要玩遊戲,還會爆發很激烈的家庭衝突。那應該怎麼辦呢?
一、改變環境
防止孩子沉迷手機,首先要從環境入手,系統地進行。要建立很好的家庭、學校、社區環境,處理好父母關係、師生關係、同伴關係,這樣孩子網絡成癮的可能性更小。我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做什麼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什麼。在下班後選擇看書的父母,孩子跟著一起看書的可能性就更大;同樣的,下班後躺在沙發上刷手機的父母,孩子跟著一起捧著手機看的可能性就更大。
二、關注孩子
我們在分析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中就提到,覺察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我們了解到孩子們的需求,才會想到用更好的方式滿足他們的訴求。青少年時期是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但現實的情況是,太多孩子的心理需要被「看不到」,甚至看到了還是會選擇剝奪,只是一味的強調學習是十分不可取的,因為首先這對孩子們的心理正常發展是不利的。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成才、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孩子能夠開開心心、健健康康的享受和熱愛現在的生活,對嗎?另外,孩子不玩手機時常常會感到無聊,這很可能是他們興趣的缺少導致的,我們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安排一些小的家庭活動,例如一起玩一個桌遊、一起讀讀書、做做手工……當孩子有了更多的興趣點以後,他對手機的渴望就會減少許多,畢竟,現實世界這麼美好,誰還會在意虛擬世界的勝利呢。
三、適當滿足,堵不如疏
手機已近乎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就如孩子所言,不玩手機可能意味著和其他同伴失去了話題,而同伴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存在。所以,我們可能需要適度滿足孩子對手機的需求,這並不意味著放任,而是可以通過跟孩子協商每天可以玩多長時間、玩什麼內容的溝通方式幫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機。在手機的問題上,有些家長會採取簡單粗暴的剝奪、斷網等方式,不得不說,這種方法偶爾也確實有用,但一方面這種直接的做法可能引起家庭的爭執。
四、增強信任,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我們家長常常會認為:孩子還小,面對誘惑自控力差,所以採取直接的管控只是來幫助孩子自我控制而已。然而,自控從不是在他控中學會的。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大學生在高中畢業,脫離父母的掌控之後放飛自我,每天沉迷在網絡世界裡,最後荒廢了學業的新聞。可見,一味的他控,是會適得其反的。而真正的自控力的培養,起始於信任,把手機交給孩子,把規則、獎罰方式制定好,告訴孩子「我們信任你,也看到你在慢慢長大,現在我們把手機交給你,希望你能妥善使用,讓我們看到你的長大不只是說說而已」。當孩子玩手機時,我們直接奪走手機,顯然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也是不負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