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海:即將消失的世界第四大湖泊

2020-10-18 地理沙龍

湖泊是指湖盆及其承納的水體。湖盆是地表相對封閉可蓄水的窪池,包括天然和人工湖泊。

關於湖泊的分類,按成因可分為構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河成湖、風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庫)等。按洩水情況可分為外流湖(吞吐湖)和內陸湖;按湖水含鹽度可分為淡水湖(含鹽度小於1g/L)、鹹水湖(含鹽度為1-35g/L)和鹽湖(含鹽度大於35g/L)。在地理學的分類中湖泊屬於溼地的範疇。

鹹海位置圖

一、世界上面積排前五的湖泊

地球上湖泊總面積為270萬平方公裡,佔陸地面積的1.8%,面積大於5000平方公裡的湖泊有35個。我們根據湖泊面積的大小可以對世界上的湖泊進行下排序:

第一名裏海,鹹水湖,面積37.1萬平方公裡,儲水量89.6萬億立方米。

裏海衛星圖

第二名蘇必利爾湖,淡水湖,面積8.2萬平方公裡,最大深度405米。蓄水量1.2萬立方公裡。

蘇必利爾湖

第三名維多利亞湖,淡水湖,非洲最大湖泊,湖的面積6.9萬平方公裡。

維多利亞湖

第四名鹹海,1960年時約為6.8萬平方公裡,後來面積越來越小。隨著水位不斷下降,鹹海於1987年分成了南鹹海和北鹹海兩片水域,其中南鹹海於2003年又進一步分成了東、西兩部分。2014年,鹹海大部分乾涸消失。預計到2020年,鹹海將完全乾涸消失

以前和現在的鹹海面積對比圖

第五名休倫湖,面積5.96萬平方千米,在五大湖中居第二位。

北美五大湖

二、鹹海的形成及概況

鹹海,位於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鹹水湖,原為世界第4大湖,水源補充主要依賴阿姆河和錫爾河。

古地中海圖

鹹海是在上新世(700萬~250萬年前)末期形成的,當時地殼下沉,地面水匯瀦,是海侵的遺蹟,一般也認為是古地中海(也叫特提斯海)的保留部分,。從更新世(250萬~1萬年前)以後,錫爾河與阿姆河的河水都注入鹹海,使水位經常保持不變。

在50年以前,鹹海總面積為6.6萬平方公裡,這幾乎相當於一個斯裡蘭卡的國土面積。豐富的水資源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農業和漁業發展機會,據統計,當地漁業年捕撈量曾經達到4萬噸,其支流的三角州有幾十個小湖,生態豐富的沼澤和溼地遍及55萬公頃。

因為流入的水量(徑流量)小於湖水的蒸發量,鹹海的含鹽量比淡水湖高得多。在鹹海全盛的時候,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世界第四大湖,面積將近7萬平方千米。在全盛時代,鹹海曾經有發達的漁業,沿岸的從業者超過4萬人,捕撈量佔前蘇聯總捕魚量的1/6。鹹海的英文名字「Aral Sea」可以大致翻譯成「島之海」,因為它曾經在一公頃的範圍內有過1500個島。

鹹海衛星圖

海中散布著1000多個小島。北岸地勢高低不均,海岸線曲折,有許多大大小小海灣。東海岸的北部是巨大的錫爾河(Syr Darya)三角洲,南海岸也有同樣大的阿姆河(Amu Darya)三角洲,西海岸是烏斯秋爾特(Ustyurt)高原。海岸線一帶有海洋沉積層和大陸沉積層,湖底平坦,從東到西傾斜,湖底沉積有石英石、石灰石、沙、黏土和黏土-石灰石淤泥,都是河道急流衝刷和風、冰侵蝕海岸而產生。

三、鹹海面積為什麼會縮小

湖泊一旦形成,就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和內部各種過程的持續作用而不斷演變。入湖河流攜帶的大量泥沙和生物殘骸年復一年在湖內沉積,湖盆逐漸淤淺,變成陸地,或隨著沿岸帶水生植物的發展,逐漸變成沼澤;乾燥氣候條件下的內陸湖由於氣候變異,冰雪融水減少,地下水水位下降等,補給水量不足以補償蒸發損耗,往往引起湖面退縮乾涸,或鹽類物質在湖盆內積聚濃縮,湖水日益鹽化,最終變成幹鹽湖,某些湖泊因出口下切,湖水流出而乾涸。此外,由於地殼升降運動,氣候變遷和形成湖泊的其他因素的變化,湖泊會經歷縮小和擴大的反覆過程,不論湖泊的自然演變通過哪種方式,結果終將消亡。

1957年至2007年鹹海面積變化圖

鹹海曾經是世界第四大內陸湖泊,20世紀60年代起至今因各種原因導致鹹海仍在不斷縮小。具體來講可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用水過度,補給水源不足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前蘇聯因發展農業尤其是棉花種植而分流鹹海使它開始逐漸枯竭,FAO將其稱為「非持續發展的一個範例教程」:灌溉的發展曾經令人矚目,從1960年的大約450萬公頃面積擴大到1980年的近700萬公頃,當地人口迅速增加,同期內從1400萬增加到大約2700萬,取水總量幾乎翻番。而與此同時,正如水利資源專家所說的,鹹海流域水平衡表遭到破壞,許多小支流被過分開發,沒有襯墊的溝渠和排水網絡造成了灌溉效率低,這又促成大量水澇和鹽漬,最終影響了大約40%的灌溉土地。

2014年8月19日衛星圖片

然而,人們始料不及的是,農業生產豐收,地區經濟繁榮並沒有持續多久。鹹海是一個內陸湖泊,當錫爾河、阿姆河的入湖水量急劇下降的時候,鹹海的水位也急劇下降。據實際觀測,1971年至1975年,錫爾河、阿姆河入湖水量分別為每年53億立方米、212億立方米,而1976年至1980年,下降為每年10億立方米、110億立方米。1981年至1990年,錫爾河、阿姆河的入湖水量總計僅為每年70億立方米。當1987年水澆地發展到730萬公頃時,阿姆河和錫爾河已基本不能再為鹹海輸水,鹹海水面下降15米,水域面積從6.6萬平方公裡縮小到3.7萬平方公裡,海岸線後退150公裡。鹹海水面面積只剩下2.52萬平方公裡。

鹹海附近廢棄的漁船

2、全球變暖,極端氣候導致乾旱加劇,蒸發旺盛

鹹海區域的主要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中亞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因深居亞歐大陸腹部,印度洋的溼潤氣流難以到達,氣候冬冷夏熱,降水稀少。20世紀70年代以來氣候持續乾旱,至於氣候乾旱的原因很多學者都歸結為全球變暖的影響。總體而言,全球變暖會在溫帶地區會加大蒸發量,使得溫帶地區降水量減少變乾旱,而高緯度地區的降水會因蒸發量的加大而變得溼潤,熱帶地區的對流會更旺盛,降水會更多,鹹海剛好地處中緯溫帶地區。

全球變暖對全球降水量的影響圖

相關焦點

  • 曾經的世界第四大湖泊——鹹海,最快在明年將徹底乾涸?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於2010年4月5日巡視過鹹海後形容「鹹海」的消失為全球「最令人震驚的環境災難之一」。鹹海在世界的位置(紅星處為鹹海)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接的位置有個世界著名的鹹水湖,這個湖就是曾經的世界第四大湖泊——鹹海。
  • 世界第四大湖泊是怎麼死的?——鹹海之殤
    20世紀60年代初,湖面海拔53米,面積6.45萬平方千米,為世界第四大湖(1960年)。鹹海在中亞的地理位置鹹海在1960年曾為世界第四大湖,面積達68,000平方公裡、總水量1,100立方公裡,然而,到1998年,鹹海面積下降至28,687平方公裡,世界第八大湖,丟失的水量相當於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總和
  • 世界第四大湖鹹海,怎麼就消失了?
    提到世界著名的湖泊,我們能想到美國的五大湖,非洲的維多利亞湖,亞歐之間的裏海,中亞地區的鹹海,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鹹海還是面積廣闊,湖水湛藍的內陸湖泊,但實際上,鹹海早已不再是地圖上標註的那麼廣闊。而是下面這個樣子。
  • 昔日世界上第四大湖泊,因發展經濟慘遭破壞,預計2年後徹底枯竭
    昔日世界上第四大湖泊,因發展經濟慘遭破壞,預計2年後徹底枯竭提到湖泊國人大多會想到洞庭湖和鄱陽湖這兩大淡水湖,但是地球上還有很多的鹹水湖,像比較有名的裏海、青海湖等。但是今天要提的這個湖泊卻不是這些,而是曾經非常有名的鹹海,不要被它的名字誤導了,鹹海可不是海,而是鹹水湖。鹹海位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交界處,其原本是世界第四大湖泊,誕生於距今約有500多萬年前的時代,水源的補充主要靠阿姆河以及錫爾河。曾經水量最多的時候,鹹海的面積達到了6萬多平方公裡,無愧於以海為名。
  • 它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如今面臨乾涸,預計在2020年前消失
    曾經被稱為世界第四大湖的鹹海,擁有著非常豐富的水資源和漁業資源,雖然它叫做鹹海,但是卻是個鹹水湖泊,從高空拍攝的圖片來看,這裡的景色十分的秀麗,從而吸引了大多數的遊客來這裡遊玩
  • 鹹海為何逐漸在消失?
    鹹海巔峰時期的面積達6.7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一個小型國家的疆域,而如今卻只剩下北部與西南極少的一片水域,乾涸面積超過90%以上。那麼這個曾經位居世界第四的湖泊是如何消失的呢?然而進入六十年代之後,鹹海逐漸變成一個只在地圖上出現過的湖泊。為了將遼闊的中亞改造成棉糧生產基地,蘇聯政府將目光瞄準了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的廣闊沙漠與荒地。
  • 曾經是世界第四大湖泊,可惜正在乾涸,不是人為造成的
    但是在一些著名的旅遊文化景區,有些本來應該很有名的,卻因為各種原因消失了,這讓世界人民感到很痛心,所以介紹一個世界上最遺憾的湖泊,它在世界的實際發展中有很多文化價值,但是由於很多因素的影響,湖泊的現狀也很微妙,令人驚嘆。
  • 媒體調查:550萬歲鹹海即將永別地球
    今年伊始,我們被鹹海的一張衛星圖片震撼了。這個中亞曾經的綠明珠,湖面已經萎縮了90%。已經550萬年壽命的鹹海,極有可能在我們這一代就徹底消亡。  毅然決然,從7月份開始籌劃,歷時四個多月的時間,我們的記者終於踏上了鹹海——曾經的海洋,現在的沙漠。十多天的行程中,記者飽含熱淚寫下了這篇《550萬歲鹹海即將永別地球》。地球是全人類的家園,環保問題非一國一地之事。
  • 全球最令人惋惜的湖泊:曾是世界第4大湖,在短短的50年裡被榨乾
    全球最令人惋惜的湖泊:曾是世界第4大湖,在短短的50年裡被榨乾我們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的湖泊,而地球上有七成以上的面積都是水,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這些人們賴以生存的湖泊遭到了汙染。曾經清澈見底的小河流已經汙濁不堪,有的甚至變成了陸地,今天要和大家說的這個全球最令人惋惜的湖泊,曾是世界上第4大湖泊,卻在短短的50年裡被榨乾,成為一個陸地。這個湖泊就是位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鹹海,顧名思義這是一個鹹水湖,歷史上的鹹海可是世界第四大湖泊,總面積約有6.6萬平方公裡。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是誰在榨乾鹹海?
    鹹海,名海,卻不是海,而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鹹水湖。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面積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5倍。
  • 這個湖泊「太可惜」,本是世界「第四大湖」,現卻面臨完全乾涸
    其實這是一個相當的正確的決策,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的生物因為人類的出現而面臨滅絕或者是已經滅絕了嗎?你知道又有多少的「自然景點」因為人類的肆意破壞已經消失殆盡了嗎?例如渡渡鳥,它也被叫做嘟嘟鳥,是一個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的一種不會飛的鳥。渡渡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就因為過度的捕殺滅絕了。
  • 號稱世界第四大湖的鹹海是如何走向消亡的
    鹹海位於中亞,蘇聯時期位於蘇聯境內,現在位於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50年以前,鹹海總面積為6.6萬平方公裡,這幾乎相當於一個斯裡蘭卡的國土面積。不僅如此,鹹海支流的三角州有幾十個小湖,生態豐富的沼澤和溼地遍及55萬公頃。
  • 鹹海,曾是世界上第四大湖,卻在半個世紀消失6萬平方公裡!
    ——鹹海。鹹海,自西漢開始進入我們中國人的視野,據記載,漢武帝攻打大宛國曾經過鹹海(即古人認為最西的地方,因此稱西海)。到了唐朝滅了西突厥之後曾短暫將鹹海納入中國版圖。隨後千百年來,鹹海一直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定居點。但到了2010年,這個鹹海也名存實亡了。
  • 50年消失「4個大北京」,鹹海是怎麼被榨乾的?
    鹹海,位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交界處,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有研究顯示,鹹海誕生於「上新世」時期,距今已有500多萬年的歷史。中亞地區的兩條著名河流錫爾河和阿姆河注入鹹海,維持了鹹海水量的穩定。1980年,蘇聯棉花年產量達996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 20%,其中 95%產於錫爾河及阿姆河流域地區。
  • 全球氣候變化下的湖泊:面積或縮小 冬季更少結冰
    但是,由於全球氣溫上升和人為破壞,湖泊在不斷發生變化,有不斷萎縮的鹹海和非洲撒哈拉查德湖;而且每年冬季不結冰的情況也在增多。這些預計都會給人類生活和環境帶來極大威脅。全球前25大湖泊世界上的大型湖泊看起來都一樣,但從深度到含鹽量來看,它們的性質可能會大不相同。同樣,世界上最大湖泊的排行榜並不是靜態的,因為人類活動可以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將一個大型湖泊變成沙漠。
  • 曾是世界第四大湖:因不合理利用,專家預計到2020後可能幹涸
    地球上的湖泊有成千上萬個,湖水又有淡水湖和鹹水湖之分,今天要說的這個湖泊是一個鹹水湖,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之一。這個湖泊就是位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鹹海,我們上中學時老師就說過鹹海不是海,它是內陸鹹水湖。
  • 查德湖:非洲第四大湖泊,地處內陸沒有河流流出卻是一個淡水湖
    非洲第四大湖泊:查德湖從查德湖的緯度位置來看,介於北緯12°至北緯16°之間,屬於典型的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區,查德湖流域氣候特徵表現為終年高溫,每年夏半年(主要為5至9月)受北移的赤道低壓帶控制,降水豐富為雨季,每年冬半年(主要為11月至次年4月)受南移的東北信風帶控制,降水稀少為乾季。
  • NASA公布地球今昔對比照:湖泊、森林、冰川消失觸目驚心
    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最近公布了一組地球今昔對比的照片,那些來自大自然恩賜的湖泊、森林、冰川,紛紛離我們而去。中東地區的鹹海,2000年8月對比2014年8月,僅僅14年時間就從浩渺無垠變成了幾乎消失。20世紀下半葉以來,已存在550萬年之久的鹹海因為人類不科學的過度利用而急劇萎縮,預計一兩年之內就會完全消失。
  • 世界最清澈四大湖泊:美國、德國、紐西蘭各有一處,中國的最好看
    當這首歌在各大音樂播放軟體中大火之時,就有人在下面評論:這該是多麼清澈透亮的眼睛啊,在見多了世界黑暗面後依然散著光,有這種眼睛的男生或者女生一定會很美好,沒有任何汙穢,讓人想不斷靠近。看到這個置頂的評論後,很多開始探討。其實並不只有清澈的眼球引人愛慕,清澈的湖泊一樣容易讓人沉醉。特別是如今汙染加劇造成大片大片湖泊退化消失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