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做好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

2020-12-17 公益時報網
《關於做好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 鼓勵社會參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2019-12-09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勇

   11月29日下午,阿壩州2019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暨汶川「8·20」強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後恢復重建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汶川縣綿虒鎮舉行

■ 本報記者 王勇

11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應急管理部聯合發布《關於印發<關於做好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關於做好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了災後重建的目標,有序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指導意見》鼓勵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群團組織、慈善組織、科研院所、各類企業、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等通過建言獻策、志願服務、捐款捐物、投資興業等方式參與災後恢復重建。

堅持四項原則

為進一步做好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保護災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災區經濟社會穩定,《指導意見》提出,災後恢復重建工作要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以人為本,民生優先。把保障民生作為恢復重建的基本出發點,優先恢復重建受災群眾住房和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抓緊恢復基礎設施功能,改善城鄉居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

二是中央統籌,地方為主。健全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災後恢復重建機制。中央層面在資金、政策、規劃等方面發揮統籌指導和支持作用,地方作為災後恢復重建的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承擔組織領導、協調實施、提供保障等重點任務。

三是科學重建,安全第一。立足災區實際,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基礎上,科學評估、規劃引領、合理選址、優化布局,嚴格落實災害防範和避讓要求,嚴格執行國家建設標準和技術規範,確保災後恢復重建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四是保護生態,傳承文化。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加強自然資源保護,持續推進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保護具有歷史價值、民族特色的文物和保護單位建築,傳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明確重建目標

《指導意見》明確了災後恢復重建的目標: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完成後,災區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得以恢復,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實現人口、產業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城鄉居民居住條件、就業創業環境不斷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有所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不斷加強,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主要產業全面恢復,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自然生態系統得到修復,防災減災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地方經濟步入健康可持續發展軌道。

有序推進工作

《指導意見》明確了災後恢復重建的流程與秩序。

災後恢復重建的啟動程序如下: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啟動救災Ⅰ級響應的特別重大自然災害,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同災區所在省份啟動恢復重建工作,按程序組建災後恢復重建指導協調小組。指導協調小組負責研究解決恢復重建中的重大問題,指導恢復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未啟動救災Ⅰ級響應的自然災害由地方政府負責組織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災後恢復重建需綜合評估損失。綜合評估城鄉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農業、生態環境、土地、文物、工商企業等災害損失,實事求是、客觀科學地確定災害範圍和災害損失,形成綜合評估報告,按程序報批後作為災後恢復重建規劃的重要依據。

災後恢復重建需開展隱患排查。對地質災害等次生衍生災害隱患點進行排查,對臨時和過渡安置點、城鄉居民住房和各類設施建設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研究提出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和防範措施。

災後恢復重建需做好受損鑑定。對住房及其他建築物受損程度、抗震性能進行鑑定,按照國家建築抗震設防標準,指導做好住房及其他建築物的恢復重建。

災後恢復重建可以多方籌措資金。根據災害損失評估、次生衍生災害隱患排查及危險性評估、住房及其他建築物受損程度鑑定等,以及災區所在省份省級人民政府提出的災後恢復重建地方資金安排意見,研究確定中央補助資金規模、籌集方式以及災後恢復重建資金總規模。建立健全巨災保險制度,完善市場化籌集重建資金機制,引導國內外貸款、對口支援資金、社會捐贈資金等參與災後恢復重建。

災後恢復重建要制定配套政策。根據災害損失情況、環境和資源狀況、恢復重建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等,研究制定支持災後恢復重建的財稅、金融、土地、社會保障、產業扶持等配套政策。建立恢復重建政策實施監督評估機制,確保相關政策落實到位,資金分配使用安全規範有效。

災後恢復重建需編制重建規劃。根據災後恢復重建資金規模,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和地方實際,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基礎上,組織編制或指導地方編制災後恢復重建規劃,統籌規劃城鎮體系、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城鄉住房、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文物搶救保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防災減災等領域的重大項目。做好重建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健全災後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和規劃項目調整機制。

發揮群眾作用

《指導意見》提出,災後恢復重建要發揮群眾作用。災區所在省份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聯繫和服務群眾工作機制,發揮廣大災區群眾的主人翁作用,引導災區群眾積極主動開展生產自救,在項目規劃選址、土地徵用、住房戶型設計、招標管理、資金使用、施工質量監督、竣工驗收等工作中,保障災區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要加強援建支持。省級人民政府要組織省(區自治、直轄市)內相對發達地區對口援建重災地區。加強災區所在市縣幹部配備,選派得力幹部赴災區任職支援恢復重建工作,組織專業技術人才提供技術支持。鼓勵和支持其他地區與災區深化教育、醫療等合作,探索相對發達地區的名校、名院到災區辦學、辦醫,加強中小學教師和管理骨幹培訓交流,建立健全遠程會診系統,定期對災區醫務人員進行培訓。

要鼓勵社會參與。鼓勵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群團組織、慈善組織、科研院所、各類企業、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等通過建言獻策、志願服務、捐款捐物、投資興業等方式參與災後恢復重建。

要做好輿論宣傳。加強輿論宣傳工作統籌,發揮主流媒體主導作用,引導輿論關注重大工程、機制創新、典型事跡,強化災區群眾感恩自強、奮發有為和國內外大力支持災後恢復重建的宣傳導向,積極宣傳災區恢復重建後的新面貌、群眾的新生活。同時,加強輿情監測,對不實報導等負面信息,要快速反應、及時發聲、澄清事實,共同營造有利於災後恢復重建的良好輿論氛圍。

相關焦點

  • 鳳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鳳陽縣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通知
    (4)縣發改委:統籌規劃,將減災救災及救災應急儲備項目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配合縣民政、財政部門制定全縣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規劃和儲備庫規劃;會同縣有關部門保障災後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負責災毀工程恢復重建項目的審批、核准、備案以及災後重建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申報工作等。
  • 松潘縣全面完成「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自全面啟動「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以來,我縣嚴格按照州委、州政府關於災後恢復重建各項要求,以「儘快恢復既有功能,適度兼顧發展提升」為遵循,科學重建、綠色重建、人文重建
  • 四川副省長談災後重建 稱災後重建需1.7萬億元-災後恢復 魏宏 四川...
    [魏宏]:實現家家有房住是恢復重建的首要目標。我們認真落實了城鄉住房的補助政策,積極協調住房貸款,加強技術服務指導工作,強化建材物質保障和質量價格的監管。力爭今年9月份,全部完成農房重建任務,到年底基本完成城鎮住房的重建任務。
  • ...福建省財政廳關於印發《2019年災後重建的受災戶購買家電補貼...
    各縣(市)區應急管理局、商務局、財政局,高新區經發局、商務局、財政金融局:現將《福建省應急管理廳 福建省商務廳 福建省財政廳關於印發〈2019年災後重建的受災戶購買家電補貼實施辦法〉的通知》(閩應急〔2019〕77號)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 國務院關於印發舟曲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_2010年第32號...
    國務院關於印發舟曲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國發〔2010〕3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舟曲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印發給你們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事關災區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白龍江流域生態環境有效保護,對不斷提高災區人民生活水平,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地區和部門要充分認識舟曲災後恢復重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樹立全局意識,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全面做好災後恢復重建各項工作。
  • 湖南精心做好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和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工作
    精心做好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和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工作防止因災致貧返貧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7日訊(記者奉永成)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全省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和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工作視頻會上獲悉,今年我省遭遇多輪持續強降雨過程
  • ...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確保有建房需求的受災群眾春節前搬進新居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記者 楊豔)記者今日從湖南省應急管理廳獲悉,截至11月底,全省因災倒房需重建已開工2326戶,開工率達100%,已竣工2011戶,確保有建房需求的受災群眾春節前搬進新居。災情發生後,省應急管理廳下發了《湖南省2020年受災困難群眾生活救助和因災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實施方案》;省應急管理廳、省扶貧辦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因災返貧致貧摸底統計和幫扶工作的通知》,明確對房屋倒塌或嚴損貧困戶、因災致貧返貧戶等給予重點救助。大力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 盱眙縣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其主要職責:參與防災減災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劃的制定;制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負責災情評估、核查和信息管理;組織自然災害救助;負責災民緊急轉移安置和生活救助;負責災後恢復重建;指導鄉鎮開展綜合減災社區創建活動;承擔國內外對我縣救災捐贈款物的接收和分配工作;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活動
  • 關於印發《地震災後建築鑑定與加固技術指南》的通知
    建標[2008]132號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建設廳,直轄市建委及有關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國家人防辦、總後營房部,各有關協會:  為做好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房屋建築的鑑定與加固工作,我部組織建設部建築物鑑定與加固規範管理委員會、四川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和有關科研院所編制完成了
  • 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民政廳關於進一步規範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
    >的通知》(財社〔2011〕744號)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救助範圍     我省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範圍主要包括:一般自然災害,較大自然災害,重、特大自然災害期間安排的應急救助、生活救助、轉移安置、遇難人員家屬撫慰和災後恢復重建補助資金以及冬令春荒受災困難群眾的臨時生活救助資金。
  • 湖南:因災倒房重建竣工已逾九成 確保受災群眾春節前搬進新居
    受龍捲風災影響,該村6戶村民房屋成為一片廢墟,在當地政府的統一規劃和救助下,大家建起了新房,周邊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今年以來懷化先後遭受風雹、滑坡、洪澇等各類自然災害,全市共有161戶重建戶和3269戶損房維修戶納入恢復重建計劃。當地政府積極擔當主動作為,在政策宣傳、資金支持、指導服務上下功夫、延伸服務觸角,全力支持受災群眾重建美好家園。
  • 國際合作助力汶川災後植被恢復重建
    中國園林網8月31日消息:記者從日前在京召開的「5·12汶川地震災後植被恢復重建理論與技術研討會」上獲悉,我國的林業專家以「中日技術合作四川省地震災後森林植被恢復項目」為依託,與日本學者合作在汶川地震災區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工程示範,在災區災後植被恢復重建上獲得了一系列進展,同時取得的成果在應對未來我國可能遇到的同類地震災害治理問題上將發揮重要作用
  • 彭佳學在我市指導災後重建工作時強調:舉一反三總結經驗 提升能力...
    8月14日至15日,副省長彭佳學率指導組赴玉環、黃巖調研指導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並慰問受災群眾和基層幹部。彭佳學在調研中強調,災後重建是當下的中心工作,各級各部門要深刻總結經驗,提升能力科學防災減災,上下齊心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市委書記陳奕君、副市長趙海濱陪同。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連雲港市基層應急預案編制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單位: 為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7]52號)和省、市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精神,推進全市尤其是基層應急預案體系建設
  • 吳建勇指導麻陽縣蘭裡鎮災後重建工作
    —分享—   紅網麻陽分站6月27日訊(通訊員 張林 滕暉)6月25日,湖南省麻陽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吳建勇深入麻陽縣蘭裡鎮指導抗災自救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 北川小壩鎮:以抗震救災精神助推災後恢復重建
    2020年9月9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為進一步凝聚災後重建力量,激發災後重建鬥志,小壩鎮特別邀請「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群眾工作科科長楊孟昀,在七一小壩小學為學校師生及部分家長作了一場主題為「弘揚偉大抗震精神 建設美好家園 爭做時代新人」的宣講。
  • 綿陽北川小壩鎮:以抗震救災精神助推災後恢復重建​
    綿陽北川小壩鎮:以抗震救災精神助推災後恢復重建​「孩子們,請帶給爸爸媽媽三句話,一是要聽黨話,永遠跟黨走,二是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2020年9月9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為進一步凝聚災後重建力量,激發災後重建鬥志,小壩鎮特別邀請「5.12」汶川特大地震
  • 埔上鎮積極開展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在村外沿河的一處灌溉溝渠,鎮村幹部正組織人員利用鉤機搶修,保障災後的生產灌溉。埔上鎮土豐村黨支部書記 張炳忠:這個渠灌溉了三千多畝的田在這邊,現在就是被這個(洪水)衝垮掉,我們要把這個搶修起來保證下面村民的這個飲用水,還有農田用水。
  • 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推薦對象公示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解放軍總政治部《關於做好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推薦評選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11〕206號),我辦認真組織我省推薦評選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工作。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將本規劃內容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綜合防災減災規劃,逐級落實工作目標和任務。對《規劃》中涉及的建設項目,要認真做好前期工作,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投資,並按程序報批後實施。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加強對《規劃》的指導、支持和協調,共同落實《規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