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優秀的畢業生,也都去考公了

2021-02-24 勿以類拒


文 | 姜雯

編輯 | 張寶珠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像我們讀社會系,或沒有專門技能的,如果你不知道要做什麼,公務員是一個合理的選擇。吃不飽,但也餓不死。」這是李雙對當公務員的解釋,當然,是在我國臺灣地區。雖然海峽相隔,但是內卷同天。在臺北,車站附近的補習班高樓有如一個個「魔方」世界,每一層每一個小小的單元都閃爍著不同顏色的霓虹招牌,乍一看以為是百貨公司,其實卻是一棟棟「補習大樓」。和大陸青年一樣,為了追求一份穩定生活,臺灣年輕人也在瘋狂考公。

李雙是臺灣頂尖大學社會系的研究生畢業,畢業後做了兩份工作都不甚滿意——工作環境差、薪資低、不穩定。對他這樣的年輕人來說,或者繼續在業界卡位,領個3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6900元)左右的薪水,或者選擇考公務員,考上高等考試就有4.5萬左右的薪水,拿個鐵飯碗、生活穩定。李雙在社會系的同學,幾乎有一半都選擇當公務員。範圍擴大一點,讀文科的學生,大部分會選擇考公務員,而且,這些考生中很多都來自島內頂尖大學,換句話說,最優秀的學生,都去考公務員了。「穩定」是我採訪過的所有人的答案。不過這種「穩定」中也包含不同原因,例如「想要平衡工作和生活」「不知道要做什麼」「大環境不好時先給自己撐一把保護傘」「業界薪資太低」等。「公職的好處是,在不景氣的時候,不會隨便被減薪、裁員。」趙淑芳大學念的是外文系,她對於這個科系感到「前程黑暗」,自認「也沒什麼遠大的志向」,所以從大三的時候就開始上補習班準備考公職。比李雙幸運,趙淑芳同時考上了研究所和公務員,她決定保留兩年公職先去讀研究所。「我覺得公務員很適合我,大部分想追求生活和工作平衡的人都會選擇考公職。不過現在很多公職也無法平衡了,也像外面一樣有苛刻的老闆,加班不給加班費。但你好不容易考上,也不會輕易換工作啊。」「而且為了留住人才,還有綁約制。現在考上就要做滿3年,有些地方要6年。如果長官對你爛,你同事壞,或者你是最菜的那個,那就得想辦法重考了。」許立謙是另一所大學的社會系學生,他說班上40個學生,有一半都選擇考公職。許立謙當時沒想過考公職,想出社會「看看」。「但社會系本來就不是就業取向的科系,也沒什麼專長,只能做行政,或是公務臨時工。」許立謙只好先成為臨時工,薪資也只有3萬左右,並不比業界好到哪裡去。一邊工作一邊去補習班準備考試,最後才成為正式的公務員,剛入職就能領到4.5萬~5萬左右的薪水——這對於職場新鮮人來說,是一個很高的數字。撇開理工科學生不談,剛畢業的文科學生薪資普遍在2萬~3萬,如果是3萬~4萬間之間已經很不錯了,所以公務員的薪水確實是有競爭優勢的。不過,這樣的「優勢」又顯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公務員薪資漲幅小、年終固定1~2個月,一輩子賺到的錢都可以精算出來。「我們是一開始好,而別人會越做越好。」這是很多人的感慨。不過,公務員還是有一些看得到的福利,比如 「放得到假」:婚假、產假、病假等等。「請假不會被刁難,這對女生來說是好事,一般民間企業,女生申請停職留薪,回來工作就可能不在了。但公務員就會請人幫你代職,你回來崗位一定在。」除了年輕人以外,還有很多在業界打拼多年的人也會選擇回來當公務員,這些人大多有一定技術背景。「四十幾歲在外面已經做到身體壞掉,決定還是來拿個4萬塊比較安穩。」 趙淑芳說。 老一輩眼裡的「好」和上文說的「好」可是大有不同,老一輩眼裡的「好」是延伸至退休的,而年輕一輩眼裡的「好」是只有眼前的。而這種「好」裡又摻雜著「世代正義」和「年金改革」等臺灣重大議題。

圖片來自臺劇《想見你》

回到20世紀70、80、90年代的臺灣,那時正是經濟騰飛的時候,大家都用「錢淹腳目」來形容當時的景象,所以很多人都會出去工作或做生意,而不會選擇當公務員,因為當公務員薪水太少了。當時為了留住公務員(包括軍公教),推出了一系列優惠原則,讓公務員退休後可以享受良好福利:退休替代率和18%的優惠存款是最常被拿來討論的。簡單來說,公務員退休後領取的月退俸比在職時還要高,而且公務員的優惠存款可以讓他們最高領取18%的利息。這些優惠政策卻為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造成了問題:退休人員領取的月退俸比年輕人的薪資還要高,軍公教退撫基金入不敷出,相當於年輕人在養退休老人。「今日希臘,明日臺灣」的警言開始出現。加上臺灣少子化嚴重,並即將步入高齡化社會,「世代正義」的話題如同弦上之箭。直到後來「年金改革」落實,公教年金被承諾「30年不破產」。對於被改革的退休公務員來說,他們認為這是不公平的。李勇強的父親就是曾經的公務員,他說他們家以前過著非常清苦的生活,父親願意這麼熬,就是指望退休後的日子能好些。「我認為年金改革是一定要做的,但不能溯及既往。當初信任當局,把青春投入,如今卻沒有兌現承諾。」但對於年輕一代來說,如果用他們的錢來養退休人員,而未來的自己卻領不到退休金,這也是不公平的。不過,面對大環境的不穩定,年輕公務員也不再指望公務員這份工作可以養老了。

臺劇《荼蘼》的男主角湯有彥從事務所辭職後轉行做公務員

「雖然現在能保證遠轉30年,但如果等到我60歲再改,我領得更少,也有可能拿不到,所以大家都說只能靠自己理財。」「我對未來退休金這件事是有很多問號的,好像很多人都有問號。」「我們這些公務員其實都沒有期待會有退休金,其實當下有薪水就覺得蠻開心的,要為自己的未來規劃薪水。」「未來三四十年的事情,是很不確定的。而且我們這世代,孩子越來越少,未來的公務員可能就更少,也就不期待會有(退休金)。」如此看來,在經濟好的時候,公務員是一份「為了未來可以穩定」的工作,而在經濟不好時,公務員是一份「為了現在可以穩定」的工作。所以「是否成為公務員」,這除了個人職涯的選擇外,多少反射了一些時代的縮影。 公務員要「依法作為、廣結善緣、全身而退」,這是步入公門的一道守則。從這道守則可以看出,成為一個公務員不需要多能幹、多會創新,重要的是不出差錯、做到退休。雖然趙淑芳覺得公務員是適合自己的工作,但有時候也會抱怨:「人家問我在做什麼,我都說我是長官的奴才。」「我以前也想過當老師、當翻譯,但讀外文系出來做翻譯,要能拿到理想薪資不是很容易,我評估後才決定考公職。我想過一種不經大腦的生活,但現在覺得,哇,每天都要用大腦誒。」這是趙淑芳的玩笑,也多少反映出她的工作狀態,她的工作相對而言還是有些趣味的,也因此多少有些忙碌。她說很多人做一做就跑掉,因為年輕人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橡皮圖章」,「就一直蓋章,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覺得很空,覺得自己在做機械化的工作,從中找不到一點成就感,他可能就會離職」。像趙淑芳這樣的行政人員,錄取率大概只有3%~5%,而土木工程類則高達7%,這是因為土木工程類的公務員離職率非常高。用趙淑芳的話來說:「他們很容易被抓去關。」當了6年公務員的魚凱寫了一本書,其中就有這樣一段關於土木工程的:「工程人員進到體制內,面臨的就是工程發包、濫造及驗收,這些工作在技術面上都沒問題,有問題的都不是技術層面,而是所謂人情世故最難應對。當某天早上來到辦公室坐下後,打開抽屜,發現裡面多了一些錢,是要裝作不知道,還是要大聲嚷嚷?」這確實是個兩難的問題,既要保護自己,又要照顧人情世故,於是有意義的事情不能做,無意義的事情做了太多。法律系出身的孫啟明覺得,「整體發揮的空間很小,改變速度也很慢,年輕人在這裡有種槁木死灰的感覺」。而且雖然孫啟明學的是法律,但他所做的事情只有一半和法律相關,另一半則是行政。公務員就是體制上的一枚小小螺絲釘,大家進來都差不多,一個蘿蔔一個坑得填進去,學什麼做什麼並不是太要緊的事,要緊的是長官找得到人來做事。所以孫啟明並不打算一直做到退休,他決定待滿三年後再去業界闖一闖。這是因為滿三年後,即便孫啟明離職,他這個職業類別以後還是可以回來繼續當公務員,這就相當於一把「保護傘」。「保護傘對我來說很重要,感覺現在經濟變幻莫測,小時候看到金融海嘯,現在又有新冠肺炎,感覺業界很多因素難以掌握,大起大落。」所以有了這把「保護傘」,孫啟明既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出去挑戰,又為自己提前鋪好了一條退路。當然,在業界也不一定舒服,年輕律師同樣會遇到過勞、薪資低的問題。「我覺得收入一定比現在低,但就是一種挑戰,如果人生一直一成不變,就好像未老先衰,明明很年輕,卻過著老人的生活。這個層面跟收入無關,而是關乎人生意義。」訪問至此,似乎不得不提一個問題,這也是魚凱在他的書裡提到的問題:「公務員是否具備服務動機?」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經濟不景氣、政治不穩定、少子化、高齡社會⋯⋯臺灣年輕人似乎對未來感到茫然。理想和收入要如何平衡?現在和未來要如何規劃?公職體系要如何改變和革新?這些問題都難以得到解答,於是只好且戰且走,踏穩當下的、可見的生活。

To define is to limit.

相關焦點

  • 985高校畢業生不考研不考公,他們都去哪了?普通本科生:羨慕
    很多普通本科生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往往會選擇考研或考公務員,從而實現逆襲。而很多985高校畢業生沒有選擇考研或考公務員,那他們最後都去哪了呢?這裡給大家列舉一些985高校畢業生常見的畢業去向,很多普通本科生都表示羨慕。
  • 考研、考公、考編畢業生應該如何選擇?
    考研、考公、考編畢業生應該如何選擇?考研、考公、考編哪一個更好?忻州人事考試網為大家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首先說說考研吧不少人因為名校情結或是以後崗位需要等種種原因,考研的人數歷年來不斷增加。但它算是三個中最簡單的。當然報考專業的冷熱度會影響一定的難易度。
  • 山東財經大學優秀畢業生專訪 | 考公上岸、就職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
    曾任班長、公共管理學院學生會主席,在校期間獲得校級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幹部、校級一二等獎學金、山東省優秀學生幹部、省級優秀畢業生等榮譽。輔修法學第二專業。畢業後被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錄用。良師相助益友相伴周昊聲認為,大學期間擔任班長和院學生會主席的經歷對他產生了很大影響。
  • 本科畢業生除了考研和考公,還可以考慮這個方向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除了想讓自己的孩子幸福、平安之外,另外的期望就是希望孩子有一個穩定工作,如果將來能夠出人頭地也是最好了,這些都只是因為孩子的生活會變的更好。但是絕大多數的父母只知道考研、考公是不錯的出路,卻忽略掉了另一個不錯的出路,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除了考研和考公之外,本科畢業生還可以試試「鐵飯碗中的鐵飯碗」的道路。按照現在本科畢業生的出路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繼續深造、自主創業、企業上班、體制內。
  • 優秀畢業生專訪 | 考公上岸,精準定位,寶藏學姐她來啦!
    曾榮獲校級一等獎學金、二等獎學金、校優秀學生、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成功考取證券從業資格證書、期貨從業資格證書、初級會計證書、計算機二級證書。現經過考公成功進入濟南市市中區國家稅務局。回首校園學習在本科階段,劉倩文的學習成績始終保持在班級前三名。
  • 考公上岸難嗎?高考選擇這些考公搖籃院校,畢業後「躺贏」公務員
    考公上岸難嗎?高考選擇這些院校,畢業後「躺贏」公務員 高考願填報時,很多考生都比較盲目,因為大學和專業種類繁多,不知道挑選哪一個更合適,中低分考生不妨選擇這幾所高校,錄取分不高,重點他們都是培養「公務員的搖籃」高校。
  • 985、211畢業生賣雞蛋灌餅,直言就業難,「擠破頭」都要考公
    文\蕾蕾教你學知識(歡迎分享轉載)在20年前,一流大學的畢業生都去到外資企業,還有各個銀行找工作。10年前,一流大學畢業生都去各大網際網路找工作。而今天,一流大學生都要考公務員,這究竟是為何呢?報考率驚人的高達61:1.就是有每61人中,就有1個報考公務員,而且其中大部分還是一流大學畢業生。如今,清華北大畢業生到深圳去教中小學,到杭州街道去辦公早已不是新聞。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考公務員,進入體制內,這是為何呢?
  • 為什麼應屆畢業生都一定要去考一次選調生?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為什麼應屆畢業生都一定要去考一次選調生?,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近些年來,很多的應屆畢業生想要走仕途的都十分熱衷於考選調生。對於參加公考,應屆畢業生們也一定是首先選擇報考選調生其次是國考,然後才是省考。為什麼這麼多的應屆畢業生都會首選選調生考試呢? 選調生:選調生就是組織部門有計劃地從高等院校選調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本科以上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作為黨政領導幹部後備人和縣級以上黨政機關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人選進行重點培養。
  • 臺灣的優秀人材除了考公務員外 , 只能離鄉打拼了嗎?
    在臺北,車站附近的補習班高樓有如一個個「魔方」世界,每一層每一個小小的單元都閃爍著不同顏色的霓虹招牌,乍一看以為是百貨公司,其實卻是一棟棟「補習大樓」。和大陸青年一樣,為了追求一份穩定生活,臺灣年輕人也在瘋狂考公。即便他們並不指望能靠這份工作養老。
  • 同樣是考公務員,本科考公與讀研考公哪個更有優勢,考生要清楚
    如今畢業生的人數是逐漸增加,在這個環境之下,畢業生的就業是越來越困難。尤其是在今年這個疫情之下的環境,畢業生的就業更是雪上加霜。 然而很多的畢業生為自己的長遠人生著想,不少的畢業生 開始選擇報考公務員,或者是報考研。
  • 普通人最常犯的4大錯誤,影響考公政審,一輩子考不了鐵飯碗
    成年人,都知道自己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謹言慎行,切不可任意妄為,不然,肯定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甚至災難。今天,咱們不聊別的,就聊聊考公的政審。所謂考公,大家可以認為是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考教師、考國企等等。很多大學生及家長們都比較了解,這是孩子們找工作最好的幾個選擇。
  • 畢業生面臨選擇題,考公考研做糾結,過來人:公務員容易找對象
    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經濟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很多人都喜歡找一些「鐵飯碗」的工作。比如考公務員就是最近幾年的熱門行業。看到身邊有人考上公務員後你是否後悔自己當初沒考?還有一部分人員選擇繼續考研深造,增加自己畢業證書的含金量。考研和考公務員哪種更適合畢業生?
  • THE發布2020年全球大學就業力排名,這屆畢業生都這麼「卷」嗎?
    正 · 文 · 來 · 啦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2020年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排名。此次排名揭示了哪些院校和機構的畢業生最具有競爭力,因此被各國/地區的僱主重視。▼ 香港地區上榜院校 ▼中國臺灣地區有3所學校上榜,其中臺灣科技大學、臺灣大學進入Top100。▼ 臺灣地區上榜院校 ▼本次就業力排名中,中國內地有10所大學上榜,其中5所進入Top100。
  • 畢業後打算考公的同學,在大學期間務必重視這幾件事
    相比較於很多職業來說,公務員雖然工資不是很高但它非常穩定,工作風險也小,每天按時上下班,有國家法定節假日,各種福利保障都很齊全,因此是很多畢業生心中滿意的工作。很多想要考公的同學在大學期間就想提前做準備,但是又不知道該從何開始。那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畢業後想要考公的話應該提前做好哪些準備。
  • 這才是甩開同齡人的第一步:大四決定準備考研還是考公?
    對於非985、211的本科畢業生來說,如果想要一份穩定、福利待遇好的工作,那真的是沒有什麼比考公務員更合適的了。同樣是應屆畢業生,大部分企業都喜歡要985、211的學生,普通本科畢業生在就業上跟重點大學畢業生相比,所佔優勢少,所以考公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考公,是一張小小的船票
    這是李雙對當公務員的解釋,當然,是在我國臺灣地區。雖然海峽相隔,但是內卷同天。在臺北,車站附近的補習班高樓有如一個個「魔方」世界,每一層每一個小小的單元都閃爍著不同顏色的霓虹招牌,乍一看以為是百貨公司,其實卻是一棟棟「補習大樓」。和大陸青年一樣,為了追求一份穩定生活,臺灣年輕人也在瘋狂考公。
  • 2021屆畢業生考公之路何去何從?
    給大家講講國省考和選調生你們該怎麼抉擇~在2020屆畢業生吐槽「我們真難」的時候疫情雖然造成了20屆春招取消但事實上秋招很多同學已經收到了offer研究生考試也擴招了2020屆也延長了應屆畢業生身份那麼2021屆不僅面臨的是競爭壓力劇增招聘崗位縮減還有考研考公壓力劇增!!天啦嚕~在大疫情背景下公務員一躍成為熱門工作首選!
  • 省考競爭比熱門崗位破百!國考破千!2021畢業生考公何去何從
    在2020屆畢業生吐槽「我們真難」的時候,2021屆的學生也逐漸反應過來!明明我們才是史上很困難的一波!!!疫情雖然造成了20屆春招取消,但事實上秋招很多同學已經收到了offer,研究生考試也擴招了,2020屆也延長了應屆畢業生身份。那麼2021屆不僅面臨的是:競爭壓力劇增、招聘崗位縮減、還有考研考公壓力劇增!!天啦嚕~在大疫情背景下,公務員一躍成為熱門工作首選!大家紛紛體會到了公務員的穩定!但是......省考競爭比熱門崗位破百!國考競爭比熱門崗位破千!
  • 畢業生返校考四六級要自費隔離7天!考還是不考?
    要不然不考六級了,考研結束奮戰雅思行嗎?學校七月份能讓畢業大半個月的學生回來考四六級,卻不讓期末考試和第三學期中間隔了十天的學生回家,也是確實有點離譜了。世界上最神秘的部門「相關部門」,這是踢皮球被踢回來了吧?
  • 臺灣高中畢業生西進大陸成趨勢
    然而當今的臺灣高中畢業生,嚮往西進大陸上大學的人數,比從前多得多了。     今年2月28 日,大陸公布31項惠臺措施,對臺灣應屆高中畢業生產生了吸引力。舉臺南女中為例,該女子高中是當地的王牌女校,聞名全臺,畢業生多數能進入臺大、成大、臺清華、臺交大等名校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