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們在家學了一首童謠,順便把裡面的字認了,把其中涉及的樹葉進行了比較和數數(數學啟蒙),學了唐詩,折了楓葉,並且弄明白了為什麼楓葉會變紅,還去看了地圖。
我們今天做的是「楓葉」的主題式學習,這種陪玩方式幾乎貫穿了我家孩子成長的過程,感興趣的了解一下。
理論篇
什麼是「主題式學習」?
「主題式學習」是指學生圍繞一個或多個經過結構化的主題進行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強調「做中學」,並以活動、專題及解決問題等方式作為學習的主軸。
相比填鴨式學習,「主題式學習」的好處在於:
● 打破學科界限:幫助孩子全面立體地認識一個主題,加深理解。
● 以孩子興趣為主導,主動學習:提高參與度,培養問題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
實戰篇
閱讀識字
指讀童謠《小樹葉找媽媽》,不懂的字可以問媽媽,不過不懂的字自己要多讀幾遍。
數學啟蒙
提前準備好葉子(有實物最好,沒有的話用圖片代替),讓孩子進行分類。如果是實物的話可以要求孩子從大到小進行排序(比較)。
比較葉子的不同,比如:梧桐樹葉比楓葉胖,銀杏樹葉子是扇形,松樹葉子像針一樣(形狀)
銀杏樹葉子像扇子,到了秋天就變成黃色的了。
梧桐葉比楓葉胖。
三四月在鄉下拍到的松樹,葉子很細很細,當時我還給孩子講了闊葉林針葉林、熱帶溫帶寒帶。
姐姐感嘆楓葉好美,我順勢問:記得哪首唐詩有提到楓葉嗎?
唐詩拼圖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按照慣例,姐姐自己把唐詩朗誦熟練了,我給她寫了下來,她自己設計了關卡,假裝在玩遊戲大闖關。我們說這是唐詩拼圖遊戲。之前玩過一兩次,現在都不用我設計,我只需寫好,姐姐就很積極地給自己剪,我拍照的時候她說她已經把唐詩掃描進自己的大腦裡了,雄赳赳氣昂昂地要開始闖關了。
手工摺紙
姐姐很喜歡動手,所以我們一起做了兩片楓葉。媽媽不要怕麻煩,手指一動就可以找到大把和楓葉相關的手工視頻。
楓葉摺紙視頻網上可以搜到。
自然科學
做完手工我問姐姐,知道為什麼楓葉在秋天會變紅嗎?
其實我也不知道,然後我們一起查了資料:
地理
姐姐忽然想起她在哪裡看到楓葉,然後我們一起研究了北京香山的地理位置。姐姐念起「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我問:香山在北京的什麼方位?
總結篇
總結一下,兒童家庭版「主題式學習」要注意什麼?
1.不限制學科,不限制活動形式。
2.孩子為主,鼓勵孩子提問和自主探索。
3.多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找答案,活動設計上可以孩子自己提出,也可以家長引導和協助。
4.鼓勵孩子討論,也可以假裝自己不知道向孩子請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