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稱:百身莫贖
成語讀音:bǎi shēn mò shú
成語解釋: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贖:抵。拿一百個我,也無法把你換回來了。表示極沉痛地悼念。
成語出處:《詩經·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成語造句: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二·三家店詞》:「一將有餘魏武帝,百身莫贖楚懷王。」
近 義 詞:百身何贖
反 義 詞:轉眼之間
成語用法:作主語、分句;用於表達對死去親人的悲痛
成語繁體:百身莫贖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名稱:百念皆灰
成語讀音:bǎi niàn jiē huī
成語解釋:種種念頭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成語出處: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歸見老母。」
成語造句: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歸見老母。(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八回)
近 義 詞:萬念俱灰
反 義 詞:欣喜若狂
成語用法:作謂語;指人的心情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名稱:百世不磨
成語讀音:bǎi shì bù mó
成語解釋:名垂久遠,永不磨滅。
成語出處:《後漢書·南匈奴傳論》:「千裡之差,興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
成語造句: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唐·韓愈《送窮文》)
近 義 詞:永不磨滅
反 義 詞:欣喜若狂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人的業績及功勞
成語繁體:百丗不磨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名稱:百年不遇
成語讀音:bǎi nián bù yù
成語解釋: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見到過或少有的機會。
成語出處:老舍《龍鬚溝》第三幕:「不是要開大會嗎?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開會去。」
成語造句:不是要開大會嗎?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開會去。(老舍《龍鬚溝》第三幕)
近 義 詞:千載難逢
反 義 詞:屢見不鮮、司空見慣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事情很難遇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名稱:百鳥朝鳳
成語讀音:bǎi niǎo cháo fèng
成語解釋:朝:朝見;鳳:鳳凰,古代傳說中的鳥王。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
成語出處:宋·李昉等《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引《唐書》:「海州言鳳見於城上,群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
成語造句:那些玉斝中的長春露酒也都由站在身邊侍候的宮女接過去傾入一隻繪著百鳥朝鳳的大瓷缸中。(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近 義 詞:眾星捧月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繁體:百鳥朝鳳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