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根部一個小「鼓包」 差點把她送進ICU!杭州的潘阿姨最近剛動了一次手術,躺在病床上的她看著下腹10cm長的刀疤,依然心有餘悸:「從來沒經歷過這麼大的手術。」
讓她「挨刀」的,是大腿根部的一個「鼓包」,不大,卻暗藏危機。
拖了一個晚上,小腸壞死了
這個小「鼓包」,自潘阿姨生完孩子發現後,到現在也有40多年了。「不痛不癢,只是偶爾感覺輕微脹痛,躺下用手按摩幾分鐘就按回去了。」她覺得這個小毛病沒影響到生活,不看也罷,索性隨它去了。
10月底的一個傍晚,潘阿姨發現大腿根部的「鼓包」再次出現,比以往出現時更大更硬,通過按摩也無法緩解。緊接著,她還出現了肚子脹痛的症狀,並逐漸加劇,肚子也鼓了起來。
抱著僥倖心理,潘阿姨決定忍一忍。這一忍忍到了隔天早上也不見緩解,她才意識到不對勁,老伴趕緊帶她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
醫院胃腸胰外科陳科醫生接診,在經過仔細的病史追問及詳細查體後告訴潘阿姨及老伴:「您這個情況需要緊急住院手術,刻不容緩!」
老兩口一聽都懵了:「這個『鼓包』已經40多年了,為什麼這次要緊急手術?」
陳科解釋,這是絞窄性腹股溝疝,腸管很有可能已被「卡死」,也就是「腸壞死」,再不手術,或許會危及生命。
果然之後的急診手術發現部分小腸已壞死,醫生當機立斷,行開腹手術,切掉了一段壞死的小腸。
所幸,手術非常順利。在胃腸胰外科醫護的精心治療下,潘阿姨術後恢復良好,已於近日出院。
腹股溝疝無法自行痊癒,有症狀要立即就醫
疝,即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其中,腹股溝疝較為常見,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小腸氣」。它好發於兒童及中老年。其中兒童多由先天性解剖結構發育異常引起(鞘突不閉鎖或閉鎖不全);中老年患者多數由於後天性因素引起,比如肥胖、慢性咳嗽、尿瀦留等。一旦不能回納形成嵌頓,可導致腸梗阻,甚至腸壞死、穿孔,甚至死亡。
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助理、胃腸胰外科主任牟一平教授表示,腹股溝疝本身不會自行痊癒,更沒有可根治的藥物,腹股溝疝的治療目前主要以手術為主。「科室每個月都會收治多例腹股溝疝嵌頓(腸管卡住不能回納)的病人,多數情況下需要緊急手術。在沒有急診嵌頓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病人可以行微創手術,花費低、切口小、疼痛輕、恢復快。但在腸管嵌頓的情況下,腸壞死風險高,手術風險大,病人往往也受罪多、花費大。就像這個病人,如果再晚一步,很可能因感染性休克進ICU,後果不堪設想。」
他介紹,若是發現自己大腿根部或下腹部多個「鼓包」,可通過以下三步進行自查。
(1)若發現自己的大腿根部有腫塊凸出來(男性還需注意一下陰囊是否有腫大),可以自己用兩指按住腫塊,咳嗽幾聲,感覺一下腫塊是不是對手指有衝擊感;
(2)平躺,放鬆肚子,按摩腫塊,看看腫塊會不會消失;
(3)腫塊消失後,用手指按住剛才腫塊突出的位置,再次站立起來,看腫塊還會不會凸出來。
「若自查發現是腹股溝疝,建議儘早來醫院就診,早診早治,不可輕視,更不能放任不管。」他還提醒,在日常生活中還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儘量減少一些可能引起腹內壓增高的因素,比如:(1)平衡膳食,減少便秘;(2)避免吸菸,其引起的長期慢性咳嗽會使腹內壓力升高,還會導致腹壁膠原纖維代謝紊亂,使腹壁強度降低,從而增加疝病風險;(3)若合併慢性咳嗽、肺氣腫、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建議積極治療。
【來源:浙江省人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